- 相关推荐
陕西省延安市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
陕西省延安市通过"一校两亮、一人两项"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搭建素质教育创新平台。图为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进行腰鼓演练.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从安塞、吴起一路走来,在延安这片炽热的红色土地上,办教育、抓教育的热度如花海般蔓延。9月6日,陕西省延安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再次将城乡教育统筹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在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重要时期,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城里娃、农村娃,都是自家的娃。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让每个孩子享受同样良好的教育,成为新时期延安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再难也要为学校建设趟出条路来"
把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市县城区学校增容扩建你能想象,在沟壑纵横、山峁起伏的黄土高原,选一块160亩的平地有多困难?
你能想象,靠能源支撑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安塞,让石油、天然气、电信、高压线等17条管道从河滩移上山梁有多困难?
但是,为了建学校,再难的事也要办,再难的事也能办成。
让我们走进投资1.5亿元新建成的安塞高中看一看:塑胶操场、硬化路面、花园绿地…这是黄土高原的腹地,却看不到一块裸露的黄土地;专用教室、电教设备、男女宿舍、标准食堂…即使是大城市的学校,也未必有这样好的条件。操场上,孩子们的笑脸感染着你,让你不得不被安塞人办教育的魄力所折服:征地不是问题,可以谈;梯田不是问题,可以整;河滩不是问题,可以填;管线也不是问题,政府可以帮助协调;至于钱,更不是问题,安塞人说,为了娃娃的教育,啥都舍得!
安塞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赵燕说:"有了这所学校,全县的初中毕业生,只要想上高中都能上。"
安塞高中的建设,是延安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缩影。2010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意见》出台后,延安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出台实施意见。市政府提出了"合理布局、均衡资源、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城乡统筹教育发展基本工作思路。把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市县城区学校增容扩建,提高城区学校的承载力,是延安统筹城乡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
作为学校布局调整后全县唯一一所高中,安塞高中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当时尚未实行初高中剥离,学校在县政府旁边一个逼仄的空间里倔强地生存着。每到秋季开学,校长延永君都要为安排学生寄宿发愁。"当时就算最大限度增加床位,也只能安排不到1000人寄宿。"延永君很无奈。
要新建安塞高中,扩大办学规模,需要大面积土地,城中心区难以满足,迁入近城的山区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县里果断征地70亩,加上周边国有土地90亩,规划160亩作为安塞高中新校址。如火如荼的建设规划,却突然在十几个输油管线面前停下了脚步。"十几条管道,还有高压线都要挪到几公里外的山上,为学校建设让路,改造下来需要4000万元。我们跟石油天然气公司商量,他们出2000万元,县里出2000万元,才把难题解决。"赵燕说。
到2009年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时,保守测算也有1.5亿元投入。现在全校3600名在校生,90%的寄宿生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宿舍。2010年,安塞高中被评为省级标准化高中,是对延安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肯定。
"穷不抓教育穷根难除,富不抓教育富难长久"
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发展教育"三个优先"
12岁的方宏靖去年秋天成为延安市吴起县第二小学一名四年级学生,和她一起"插"进班的还有好几个来自吴起周边乡镇的农村娃。记者见到她时,这个班级里的体育委员正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着"撞拐"的游戏,红扑扑的笑脸在阳光下格外灿烂。"这所学校好,教学楼很好看,同学也很合得来!"小姑娘在小小的内心里细细地比较着这里和自己从前就读的庙沟乡中心小学的不同。
作为县城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吴起县第二小学906名学生中就有650名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娃娃的学校像宾馆,送进宾馆啥都不用管"的顺口溜,在当地广为流传。每间宿舍都有独立卫生间,全天供应热水。学校教师告诉记者,只要父母在县上打工,娃娃们就可以送到学校读书,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证明和费用。
与吴起县第二小学一墙之隔的吴起县第二幼儿园,是一所2010年新建的公办幼儿园,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县财政还出资为每个幼儿统一配备了寝具。这所能容纳540名孩子的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去年一年就有3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享受和县里孩子一样的待遇。"面对记者的疑问,第二幼儿园副园长张郭燕非常肯定地回答,"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行了。"因为在吴起县,一所所高标准建设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都是"零门槛",只要有学位、能接收,就没有任何理由把孩子拒之门外。
教育,曾经是改变山乡命运的希望。如今,经济发展了,手头宽裕了,加大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仍是陕北人心心念念的事:"穷不抓教育穷根难除,富不抓教育富难长久"。
吴起县2010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11亿元。面对着13.6万人口中有10.8万农业人口的结构性特征,吴起县把教育的文章做到了城乡统筹上,全速推进县域内的全民免费教育。2010年,全县学前教育实行了"两免三补",即免除保教费、课本费,补助幼儿园运转经费、教师津贴、幼儿生活费。
在延安,不论富裕县还是贫困县,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投入是排头兵,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没有贫富之分。"截至去年底,延安的人均财力在全省排第一,有钱就要加大教育投入。我们必须达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而且要'有过之无不及',超过这个配套标准。"在9月8日召开的延安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姚引良说,不管是穷县还是富县,都要达到要求。因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和一个家庭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延安市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了"两免一补",志丹、吴起两县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率先在寄宿制学校实施中小学"蛋奶工程",目前共有421所学校、16万名寄宿学生受益。从今年秋季起,延安市实施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将延长县、洛川县、安塞县确定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县,落实中省补助资金2090万元。
"教育上的事都给解决,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赵燕的说法早已是安塞县党政班子的共识。新任县委书记、县长上任没几天,就下去转学校,找问题、问困难。全县学校取暖设施改造经费2000万元、教学设施改造经费1700万元,计划报上去刚一两周,就得到批复。安塞高中要招二三十名教师,每名教师每年的工资支出就要4万元,县里也是二话没说就启动实施。
"一校两亮,一人两项",让娃们全面发展
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着力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小学四年级(1)班学生张心悦,因为喜欢朗诵,10岁的她从学校评选小歌星、小舞星、器乐之星、宣讲之星、书法之星的"五星"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一名小讲解员,为外来的客人讲学校的历史,讲身边的变化。"人人参与,人人有特长,一年学习一个本领",在东关小学已经形成传统。
在安塞县,"小学愉快教育"、"初中创新教育"、"高中研究性学习教育",作为该县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三大教改实验,依托微型课题研究的尝试,已逐渐成为师生眼中的"香饽饽"。不用赶,不用催,教师和学生都乐在其中。仅在安塞高中,就有学生的8项小发明申请专利。
延安市市长梁宏贤将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看作实现城乡教育统筹的重点工作之一,他在延安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着力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校有8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有难度,我们就从培养每个学生的文明礼仪、综合素质、文明言行入手。"东关小学副校长张文娟说,学校仅去年招收的470名一年级新生里,就有近3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局局长侯忠义介绍说,该区把"两亮两项"列入乡镇、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音体美器材购置、图书教材配备、活动演出、人员培训等方面优先保证。同时,由区委、区政府协调延安市文物、文化等部门,在革命旧址、纪念地建立30余处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教育部门积极运作,促使每所学校就近联系一处基地,开展"一校一点,百校一网"教育活动。
"学生基本达到会唱陕北民歌、会打腰鼓、会扭秧歌、会剪纸、会宣讲延安精神这'五会'。"宝塔区副区长高鹰欣喜地说,在大力推进陕北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过程中,搭建成果展示、互动交流平台,打造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基本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素质教育新亮点。
作为陕西省唯一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两项改革试点的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安市信心百倍、底气十足地规划出未来10年、20年的教育发展蓝图,也规划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景。
【陕西省延安市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相关文章:
“城乡一体化”调查报告02-26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自评报告04-03
统筹兼顾的近义词及意思02-13
关于2022城乡教师交流教育心得08-18
城乡管理报告10-29
课后服务统筹方案范文(精选7篇)08-16
课后服务统筹方案(通用11篇)10-29
养老金全国统筹有什么好处03-05
陕西省远程国培个人总结11-22
陕西省导游考试导游词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