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用爱心和包容等待花开--教育案例一则
在一个群体中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必然存在优劣、高低之分,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是不会平衡的,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她)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今年,我班上的冯钦宇同学,早晨经常迟到,日常行为欠佳。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业能完成,但不够认真,偶有抄袭现象。课后打游戏机。但课上听讲比较认真,举手发言积极,做事积极。
对他问题的成因,我在调查和交流后做了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贪玩、自控力较差,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外部环境的因素:因父母离异,不想学习,喜欢玩电脑。面对他的不良表现,家庭给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针对他的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教育措施:
1、保护其自尊心
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我耐心地、用平等关心的态度去对待他,不当众揭他的丑,不粗暴训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和尊重,进而引导他对自我分析,并向他提出改进的方法。
2、树立其自信心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就经常找他个别谈话、去家访、打电话,尽量多与家长沟通,尽量找出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表扬、鼓励他,如,他的英语成绩有进步,作文中的句子写得通顺、流畅,我就把握时机重新树立起他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我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
3、多方协调
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我与家长密切配合,经常沟通,促使他改变坏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不让他外出,与不良人员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