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 丁柏铨一
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其教学的内容包括采访与写作两大板块(有的新闻院系分为两门课程,有的则合而为一)。它既应当涵括一般的新闻报道(含消息、通讯)的采访写作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也应包括时政报道、经济报道、法制报道、文教报道、医疗卫生报道、文娱体育报道等各类专题报道的采访写作,还应包括深度报道的采访写作。可以这样说:这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和文本方式彰显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这就是笔者对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所作的定位。
从现实情况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新闻院系所培养的本科学生,凭什么在浩浩荡荡的应聘人才大军中脱颖而出?这是“近忧”。至关重要的,是要思维敏捷,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出众。毕业生在进入新闻媒体或用人单位以后,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新闻院系所培养的学生,凭什么在日久天长的竞争中不输于文史哲经法和其他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而显示出自己的充足的底气和应有的后劲?这是“远虑”。其间,尤其重要的,是要靠自己深刻的思想和过硬的“笔杆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站在比较高的立足点上发现、思考和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能够在别人发现不了新闻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能够写出受人称道、体现深度和睿智的报道,能够在写作上形成鲜明特色和显出高人一筹之处,应当是新闻院系所培养的学生的“看家本领”。要说竞争力,上述“四个能够”就是新闻传播学子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无论“近忧”还是“远虑”,都在提示人们: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极端重要,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极端重要。而思维能力及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应当得益于采访新闻写作教学。笔者这样说,并无贬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之意,也无贬低其他课程之意。
事实上,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彰显,有赖于个人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全面调动和综合体现。对于学生来说,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在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使新闻学院学生的‘新闻味’更浓更足,在媒介市场中具有别的学院或学科培养学生所不具备的新闻特质。这种特质就是,用新闻的敏锐去发现故事,用新闻的视角去描述故事,用新闻的力量去促使故事在有利于大众和社会的轨道上发展和圆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别人或他物的不可替代性,此人或此物才更具有竞争优势。”①上述新闻特质、不可取代性,需要通过长期的、有序和有效的新闻采访写作教学以及其他课程教学,辅之以其他方法和途径而逐渐形成。正因为这个原因,新闻采访写作应是国内高校新闻院系的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而国外的情况同样也是如此。该课程“是世界各国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核心课程。自美国近一个世纪以前在密苏里大学创立新闻学院以来,新闻采访与写作就一直是美国新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其他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是这门课的附属部分。作为衡量一个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美国新闻界的标准很简单,是看教学中有多少资源被用于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上。”②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从业界的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从业者由于在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缺乏专业训练,或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因而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与新闻业务所提出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采访方面,有的电视记者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假思索地将“你有什么感想”之类模式化的问题抛问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显得捉襟见肘、底蕴不足;有的记者,在关键时刻不会提问,不善提问,常问不当之问,问缺乏从业常识之问,此类现象时常可见;有些记者,尚无法通过采访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有一部分记者,还不能胜任重大报道的采访任务。这就折射出了采访能力的欠缺。
应该说,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方面,高校的新闻院系与文史哲专业相比,不仅不占优势,相反还存在着某些劣势。新闻院系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就必须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新闻敏感、创新思维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实际采写能力等方面,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
二
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其效果是逐渐呈现的,不可能立竿见影;加之高校所设的此类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闻业界的要求——由此,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常常会受到教学对象的质疑。所以,要发挥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在整个新闻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
理念一: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应当得到加强和突出。这种加强和突出,包括思想上和实际上两个方面。从思想上加强和突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主要是指在观念上确认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院系来说,所指派的任课老师不能是随意凑合的,而应该是在这一个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有过专门研究的;从任课老师个人来说,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也不能是随意凑合的,而应当想方设法追求最佳效果。从实际上加强和突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主要是指将提高学生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努力,渗透和辐射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之中去,延伸到更大的时空范围之中去。
理念二: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应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新闻采访写作,课堂讲授时间毕竟有限。固然必须精心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主要是指要言不烦地讲述不能那么写和为什么不能那么写的理由,讲授新闻采访写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在课上时有所悟、确有所得;另一方面,也应该围绕课堂讲授的内容,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去。这就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在新闻采访写作课上所学知识,平时留意在校园中寻找新闻,增加在校园中演练的机会。此外,新闻采访写作教学还应当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由任课老师把同学带到事先精心选定的农村、企业或机关单位,接触农民、工人和干部等,让他们以“准记者”的身份,去像模像样地采访各色人等,从中体会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甘苦。2005年5月底,本人在为2003级本科生讲授新闻写作课期间,组织学生赴无锡,就民营经济、开放经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立体交通等专题进行采访。学生反映受益匪浅。2006年4月,为2004级本科生讲授该课程时,又带领学生对盐城市新农村建设的四个示范村、镇进行了采访。学生两次采访的成果,分别在《南京大学报》上各发表了一个版;而第二次的成果还在《盐阜大众报》上连续两天刊登,总计将近两个版。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得到了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收获。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有所升华,深切的感受融于字里行间,写出了在校园里写不出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他们在专业理想和业务素质方面所获颇丰。
理念三:注重与新闻媒体的实际需要对接。不管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要求怎么变,在新闻采访写作方面特长显著、自有优势的人才,总还是会受到媒体的欢迎和接纳。进而言之,对于媒体来说,新闻写作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将新闻作品写得让广大受众更乐于接受,是新闻写作模式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及新闻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与此相适应,受众的新闻需求出现了许多变化,需求层次从总体上说有所提升。高校新闻院系的新闻采访写作教学,都必须与业界的实际需要相对接。
理念四:新闻采访写作实践应贯穿于新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新闻采访写作,作为一门或两门课程,历时甚短,总有穷期;而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又是需要长期努力方能奏效的。这是一个矛盾。新闻院系负责人和课程任课老师,必须确立将新闻采访写作教学和学生这方面的实践贯穿于新闻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确立“贯穿全过程”的理念,这就要求:(1)相关课程(例如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电视记录片制作等)的任课老师,对学生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足够重视,进行“齐抓共管”,坚持从写作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和进行把关。(2)对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点评,使学生在新闻采访写作方面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体悟和掌握其中的规律性。
三
新闻采访写作教学作用的发挥,不仅有赖于科学的教学理念,而且有赖于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
第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具体而言,涉及三个方面:(1)适时淘汰不合时宜的内容(包括思想观点、概念命题、典型个案等);(2)长期保留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规律的理解和阐述的内容,保留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方面的内容,保留常讲常新、历久弥新的经典个案;(3)及时吸收和增加新鲜的内容(新的、已经成为共识的理论和观点,鲜活的、生动的、典型的个案)。新闻采访写作,除涵盖报纸媒体外,还应当涵盖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
第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在课堂上,除由教师就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讲授能给人以启迪的内容之外,还应当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讨论他们有兴趣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尚存在争议的新闻采访写作基本理论问题;另一类是个性特色鲜明的报道实例包括经典个案。此外,还可以请业界人士客串作讲座或讲课,讲他们拿手的选题、采写的经验以及个中甘苦。
对习作的批阅方式进行改革。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创造机会去采、投入时间去写。以往那种“学生写完、老师批完、成绩登完、工序全完”的做法应当有所改变。本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上述传统的做法和定规。从2005年春季以来,本人在为2003级、2004级两届本科生讲授新闻写作课程的过程中,进行了一项新的尝试。本人对学生作出了郑重承诺:在课程所安排的四次习作中,都不搞“一锤定音”。学生每完成一次习作,都可以在我批阅完毕发还以后,进行认真修改然后再次上交,以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在老师第二次批阅完毕发还以后,学生如对所得成绩仍不满足,还可以继续修改,直至修改到自己对文本满意和对取得的成绩满意为止。有一位学生写的通讯,经第一次批改,获得的成绩仅为中等。如果一次批改就成定局,那么他不可能再进行反复修改。在我的“新政”激励之下,他先后进行了5次修改。其中有两次,修改的幅度很大,包括进行了二次采访,重新补充了很多较为重要的材料,突破原有结构进行重新构思。本人对他所提交的通讯“终极版”相当满意,于是给了高分。而他该课程的学期成绩,也由中等提高到了优等。这是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所得到的结果。在整个学期中,每个同学所提交的4篇习作,平均都改了3遍以上,都取得了比第一次获得的成绩更好的成绩。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多次写作、反复修改,学生可以从中仔细体悟,并进而加深对新闻写作真谛的理解。我现在的认识是: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交的作业打分,这当然是例行公事;但还是应该研究如何用好手中所掌握的分数的问题。要将分数作为激励学生的杠杆,把分数用活、用好、用到位。当然,这样做,意味着任课老师在学生习作的批改上必须投入相当于以往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要有一点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这是学术探讨以外的话题。
对作文的讲评方式进行改革。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讲评学生习作,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往的方法往往是:由任课老师或者是其助手进行总评和点评。只要准备充分、评析到位,学生一般也总是会有所得。这里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本人认为:有。如果从学生习作中精心挑选出优秀的典型个案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文本的方式事先发给每个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先由作者讲述自己的写作心得,然后由同学进行“评头品足”,最后由任课老师加以评析和小结。这样做,效果似乎更好。典型个案来自于同学的习作,对其他同学而言更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心理上的接近性,因而他们更愿意认同和接受。
注释:
① 赵振宇、吴廷俊:《中国大学新闻教育改革论纲》,www.mediaren.net 2003-1-15。
② 李希光:《用新闻教育新理念培养国际一流新闻人才——清华大学精品课〈新闻采访与写作〉介绍》,http://bbs.okhere.net/tz2523-114318-0-78-0-0。(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略论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相关文章: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分析04-28
新闻采访课程实践教学探讨04-28
新闻采访计划模板03-27
新闻采访介绍信08-08
现场短新闻的采访技巧04-29
社区落点:社区新闻采访ABC04-29
中文专业新闻写作教学的关键04-28
新闻写作培训06-10
新闻写作培训心得02-28
略论设计教学中的构思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