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1到3岁的宝宝语言如何训练

时间:2023-03-02 11:04:45 雪娥 好文 我要投稿

1到3岁的宝宝语言如何训练

  如何对1~3岁宝宝的语言训练呢?其实这个早教时期是宝宝学习语言最快的时候,宝宝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宝宝语言会从简单的单词过渡到完整的句子,每天都会让身边亲人惊喜不断。这一时期也是宝宝对外界最为好奇的时期,可以充分利用宝宝的好奇心有效的帮助妈妈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到3岁的宝宝语言如何训练,欢迎大家分享。

1到3岁的宝宝语言如何训练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人们要利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往。语言的发展是宝宝智力发展的基础,语言发展得越早,智力也越高。因此,重视宝宝的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早期教育的研究证明:胎儿在胎教时就能听懂妈妈的语言。日本的实子·斯瑟蒂克对自己的4个女儿实行了“子宫对话”,她们出生后2周就会说单词,第3个月就会对话。父母应把对宝宝的语言训练渗透到教养的各个细节中。具体方法如下:

  1、在胎儿未出生时实行“子宫对话”,即斯瑟蒂克式胎教法。因为胎儿能听出父母的声音。如果孕妇把注意力集中在胎儿身上,妈妈说的话,想教宝宝的东西一定会被他(她)接受。

  2、出生至3个月,在宝宝起床和哺乳时,不停地对他说话。在宝宝睡醒或估计该起床时,一边将宝宝抱起,一边对他说:“小宝宝,你睡得好吗?”“噢,睁开眼睛了,蹬蹬腿,长一长。”必须注意,过去旧的传统观念认为,初生婴儿睡眠时间应为18~20小时,最近美国学者研究,婴儿睡眠13小时就够了。让他多清醒,多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可促进大脑发育。每次哺乳时,可先亲亲宝宝,抚摸一下脸蛋和手,并说:“小乖乖,吃奶啦!”“好,吃得真好!”“好吃吗?甜不甜?香不香?”

  总之,爸爸妈妈在和宝宝玩耍时以及帮助宝宝穿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给孩子以丰富的语言刺激。

  3、3~9个月。3个月后,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抱抱宝宝,教他认识家中几种特征较明显的东西。如电灯、电视机、门、窗等。一边说,一边看,一边摸。6个月后可到室外活动。告诉宝宝“汽车在某某地方?”“这是苹果。”让孩子用眼睛去寻找。8~9个月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发音能力,爸爸妈妈应增加与宝宝的对话机会,多教宝宝发音,让宝宝面对妈妈,看妈妈发音的口型,听妈妈的声音,训练宝宝模仿语言的能力。

  4、10~12个月。这个时期是宝宝说话的萌芽阶段,可多教宝宝双音节的词汇,如“再见”、“欢迎”、“阿姨”、“吃饭”等。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儿语。

  5、说儿歌,讲故事。说儿歌讲故事是训练语言的良好途径。婴儿期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孩子的听力、模仿发音的能力已发展起来,6个月之前,爸爸妈妈给宝宝说儿歌讲故事主要是发展宝宝的听力,6个月以后则是为了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一般在宝宝情绪愉快的时候,选一些语句较短或韵律较强的儿歌,如“大苹果”、“小白兔”说给孩子听,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孩子的语音会在不知不觉的愉快情绪中得到较快发展。说儿歌时注意速度应比平时说话稍慢一些,讲故事的语言要亲切儿童化,故事中出现小猫时,父母要给孩子学猫叫,有小狗时学小狗叫,尽管孩子听不懂故事的内容,但宝宝会在父母给他们讲故事的语言中受到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婴儿期的最初语言训练。

  1岁以内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种声音便是"哭"。长到2~3个月大时,宝宝能发出"咿咿啊啊"等声音。大部分宝宝到了8个月大左右,就开始喃喃自语,甚至还可发出一些单字。在此阶段,父母应怎样和宝宝进行交流呢?下面几点是有经验的"爸爸妈妈"们曾经使用过,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的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方法。

  1.通过眼睛启发宝宝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爸爸妈妈与自己的宝宝沟通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眼光的交流。而宝宝通过爸爸妈妈的目光,聆听爸爸妈妈的声音,熟悉爸爸妈妈的表情,即可奠定对"说话"的了解和这种交流方式的认识。

  2.生活中的一切皆语言

  生活中出现的小鸟叫声、水流的哗哗声、汽车的嘟嘟声等,都可以让宝宝接触和感受更加广泛的语言题材。另外,父母还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和宝宝说话,不要让宝宝生活的环境太过安静,因为生活中的一切声音,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最好的语言教材。

  3.每次和宝宝接触,都要与宝宝说话

  父母在与宝宝每一次的身体接触中,一定要与宝宝进行有声的交流,因为这样会让宝宝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听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父母在给宝宝喂饭、喂奶、换尿布、哄睡觉的过程中,都要养成积极和宝宝对话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宝宝的语言意识将有很大的益处。

  4.积极响应宝宝的呀呀自语

  宝宝呀呀学语,表明宝宝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感觉。此时父母一定要积极的响应宝宝的这种声音,使宝宝更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感觉。另外,父母在响应宝宝的这种声音时,可以一边和宝宝说话,一边抚摸着宝宝,以达到与宝宝交流的目的。

  5.鼓励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通常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如说鼓掌、挥挥手说"再见"等,父母可以利用宝宝这种爱模仿的特性,趁机教宝宝各种配合手势的单字,并经常练习,这样宝宝就可以马上记住了。

  6.让宝宝与父母一起寻找目标

  宝宝对于父母在做什么、说什么总是觉得很好奇,因此,父母可以让宝宝和自己往同样的方向去寻找目标,以达到让宝宝亲眼、亲耳确认从父母口中说出的与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辨识与联想能力。

  1~2岁

  1~2岁的宝宝多半已经会走路,相对也更加了解父母所说的意思,而且已经会说比较多的单字。从这个时期起,如果父母经常和宝宝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丰富对话,宝宝将会更快的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规律。下面是父母与宝宝交流时,应该掌握的几种方法:

  1.教会宝宝正确发音

  正确发音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如果发音不准确,宝宝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就会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父母在训练宝宝语言能力的同时,首先应做到教 宝宝正确发音。在具体的实践中,父母可先给宝宝示范正确的发音方法,最关键的是要让宝宝看见父母发音时的正确嘴型,并让宝宝仔细观察与模仿。实践证明,这 种方法反复几次以后,宝宝就会试着发出正确的声音了。

  2.教宝宝说句子

  1岁以前,宝宝学的是"树"、"狗"等一些单字,1岁以后,宝宝会说长一点的句子了,如,"好大的树"、"一只小狗"等。父母可以在宝宝已经弄懂这些短句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新词汇来延伸连结出更长的句子,让宝宝练习比较复杂的句子。

  3.说话时配合肢体语言

  父母和宝宝说话时,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来帮助宝宝准确和形象的理解父母所要表达的意思。如,用手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配合说话做一些相应的动作。这样,不但会增加说话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让宝宝更容易记住谈话的内容。

  4.经常带宝宝外出

  父母可以经常带着宝宝到公园去游玩,或者带宝宝外出散步。外出时,父母应结合相关的事物,教宝宝说一些相关的词和句子。虽然宝宝对于父母所说的一些事物,未必一下子就能马上记住,但让宝宝多接触更宽广的视野,对他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5.要有极大的耐性

  1~2岁的宝宝对大人的话可能似懂非懂,而且自己能弄清楚的单字语言也十分有限,可这个年龄的宝宝偏偏又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往往会造 成宝宝表达不是很清楚,或说话语速非常的慢。此时,父母一定要很有耐性地等待宝宝把话说完、并让宝宝讲明白。相信父母的这种认可,会让宝宝找到更多的自 信。也因如此,宝宝的语言能力自然就能得以迅速的提高。

  2~3岁

  2~3岁的宝宝已能说较多的单字了,但有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困难,此时,他可能会反复地说"那个"、"不是"等字句,爸爸妈妈可多用叙述及形容句教宝宝说话。

  1.让宝宝多和别人交流

  宝宝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宝宝说的话,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听懂,别人要知道宝宝说什么,还得通过父母的"翻译"。显 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宝宝不可能总是只跟父母交流。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多多训练宝宝的发音,训练宝宝讲完整的句子,不 要用幼儿式的语言和宝宝进行交流。

  2.和宝宝说话时应多加描述

  父母和宝宝说话,应尽量使用连结性的句子,当宝宝说"那个、那个"的时候,即使父母知道宝宝说的"那个"是指什么,也最好完整地回答宝宝:"是 这颗糖吗?""是床上的那只小猫吗?"争取引导宝宝说出:"对,是那只小猫"等连结性句子。父母和宝宝说话时应多加描述,不要拿"这个"让宝宝闭嘴。

  3.说较长句子时应注意分段

  和宝宝说较长句子时,应时刻注意宝宝能不能听懂,最好能配合明显易懂的动作,将句子分成几段,清楚地说给宝宝听,这样宝宝理解起来也才会更加容易。

  4.经常给宝宝奖励

  当宝宝自己说出较长句子,或说出新学会的词汇时,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忘了给宝宝一个吻并且称赞他,然后再轻轻地重复一次,这样宝宝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表达是正确的,也才会更有兴致地说话。

  5.把宝宝说的话画出来

  为提高宝宝的语言兴趣,爸爸妈妈可将宝宝说出的句子或内容,用简单的画面表现出来,以此增强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