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经》的养生方法

时间:2024-05-21 19:28:27 炜玲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度人经》的养生方法

  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度人经》的养生方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度人经》的养生方法

  《度人经》的养生方法

  存思三气法是魏晋至宋元流传的气功养生和道教修练方法。出自古代道教著名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其原文如下: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气之中。为外翁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

  密咒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值符值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辟启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引气三十二过。东向诵经。

  这套功法,由若干种道教养生修练方法组成,其中有药浴,斋戒,叩齿,存思,祝咒,行气等。这种由若干种方法组成一套功法是魏晋南北朝较曲型的道教养生修练方法。陶弘景《真语》和《登真隐诀》以及其它道教养生文献典籍中都记载了多种这类成套功法。由于这种养生方法是作为宗教修练术面目出现的,时间距今又远,加之很多词汇以隐语出现,令人殊难理解,效法更难。为使传统气功养生法为今人所用,拨去其神密面纱,参考多种典籍试予以详解。

  沐浴

  1、药浴

  凡行此功法之日,当先沐洗药浴。

  药浴用五香汤,即用白芷,青木香,白檀香,沉香,甘松(亦称甘松香)五味药煎水沐浴。因这五味药具活血通络,行气利水,散湿止痛,祛风除湿功效,可兼行存思之法。

  其法为先在浴盆旁边点一柱香,以手拂香入鼻,存思入脑顶门百会及泥丸。这称为香沐上,汤沐下。

  2、日沐月浴

  其次,进行日沐月浴(大沐浴)。

  再存思一轮红日从左目出,目中有赤光下注成火,同心火相合,烧遍全身,然后将光芒停在左目上。

  再存思一轮皎月从右目出,目中有玉光下注成雨,同肾水相合,使体内脏腑犹如大海中洗浴一般,涤去秽浊之物,然后将玉光停在右目上。

  使左日右月洞照身体内外,如在虚空云座,无有隔碍。这个方法称为日沐月浴,又称大沐浴。

  这样,外有五香汤浴,内有日沐月浴,药浴与存思结合,自可收效百倍。

  斋戒

  沐浴之后,便行斋戒。在道教养生修练中,斋戒是所谓降伏身心之法。在今天看来,就是养生实践中须遵守的心理要求和行为规范。如戒贪痴爱之心,淫杀盗妄之行,戒酒色财气等。道教养生家们认为,不受戒,习气不能移,大体不能养,元气不能复,命必不能立;必不定元神不归,真性不能见。所谓斋者内斋其心,外斋其形;戒者内持其志,外持其行。

  叩齿

  行斋戒后,平心定意,气闲息宁,便行叩齿之法。

  其法有之:

  中齿上下叩叫作鸣天鼓;左齿上下相叩叫作鸣天钟;右齿上下相叩叫作鸣天磬。

  叩齿之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法之一,其功能已证明对牙齿的卫生防蛀大有益处。另据道教养生学说法,叩齿能上震顶门,响彻四肢百骸,召神集气。

  所谓三十二天是道教说法,谓天地东南西北四方每方有八天。

  所谓天,即一尊神所居之处。应在人体,则左耳脑缝出东八天;每念一天,便须叩齿一通,故叩齿三十二通。现在人习练此功不必如此繁琐复杂,可意念依次专注于额前,脑后,左右耳后脑缝,每一部位叩齿八通,共三十二通。

  心拜

  叩齿毕,心拜三十二次。心拜就是形不动而用意念想象身体屈伏叩拜。然后便开始进行存思三气之法。

  存思三气

  开始时,先闭目静思,即存神定志,专注一境,收视入静。闭目则收视,收视则神返内观。静思则心不外驰,专想上,中,下,丹田有三气,内彻五脏之间。然后存想下丹田中的白气上升于中丹田,与绛宫中的黄白之气上升到上丹田,与泥丸宫青气合而为一。再次存青,黄,白混合,从顶门冲出,盈于一室,复于一身,交络身形,缠映所坐之处,因此内外蓊冥。

  道教养生家们认为,这就是所谓“存三守一”之道。

  以下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等都是隐语。

  青龙指肝脏,肝开窍于目,练功时存思肝中有青气从眼出,吐纳用“嘘”字诀,使青气化为青龙侍于左目。

  白虎指肺脏,肺开窍于鼻,练功时存思肺中白气从鼻出,吐纳用“四”字诀,使白气化为白虎侍于右鼻。

  朱雀指心脏,心开窍于舌。练功时存思心中赤气从舌尖出,吐纳用“呵”字诀,使赤气化为朱雀导于前舌。

  玄武指肾脏,肾开窍于耳。练功时,存思肾中黑气从耳出,吐纳用“吹”字诀,使黑气化为玄武(龟蛇)立于后耳。

  狮子色黄指脾,脾开窍于口,练功时存思黄气从口出,吐纳用“呼”字诀。

  白鹤指三焦,存思白气上下洗灌,吐纳用“嘻”字诀。

  这一节实际是采用传统的吐纳六字诀,即:吹肾,呵心,嘘肝,嘶肺,呼脾,嘻三焦。行吐纳六字诀后,再行存思日月法。

  存思日月法

  其法以左目为日;右目为月。

  存思时以日出左目,呈紫赤之气,九芒;以月出右目,呈黄白之气,十芒,这称为日月照明。

  这时存思日月各离开自己面前九寸,辉耀室内,光芒从鼻口灌入,直入脑后,玉枕穴,发九色圆象,出顶后有如虹霓之状,光彻十方。

  密咒

  所谓密咒就是不出声诵念咒语,咒语本是宗教的产物,但在意念气功中,它具一定集中注意力,诱导入静功能。

  引气三十二过

  作完上述步骤后,引气三十二过。

  引气之法仍用坐势,左手握固,鼻纳口吐,纳惟细细,吐惟绵绵,皆不令耳闻。同时存思前,后,左,右,三十二天之气尽归身中。

  东八天存思黄,绿,青,赤,苍,黑,碧,赤之气从左耳后脑缴入归肝胆筋脉之间,其精化神驻于肝中。

  南八天存思白,黄,绿,青,赤,苍,黑,碧之气从额前入归心色络血脉之间,其精化神驻于心中。

  西八天存紫,白,黄,绿,青,赤,苍,黑,之气从右耳后脑缝入归肺脏皮肤之间,其精化神驻于肺中。

  北八天存碧,紫,白,黄,绿,青,赤,苍之气从脑后归入肾脏骨节之间,其精化生神驻于肾中。

  此功不须专门场地,和辅助器械,亦无深奥艰难的修练步骤,随时可以行功,行此功后,自觉精神周洽,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润泽形体,浇灌肌肤。

  易经养生法

  易经养生法 第一篇: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 人活一口“气”

  肾精之气是先天而来、与生俱来的。它不像空气、水谷之气通过后天的呼吸、饮食而得来的。这种气和精有密切的关系,它对于人体来说就像个火种,所以要节约使用,这个气你要用完了,那么你的肾阳就会稀,命门就会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将熄灭。所以,关于肾精的这个气,我们一定要保养

  气是人的本源

  我们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口气”,那么在易学和中医上,这个气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气对于生命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又应该如何保养我们体内的气呢?

  早在三千年多年前,当人类思考“人怎么样来的”这个人类起源命题的时候,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回答不出,就说人是上帝创造的。唯独我们东方的《易经》就说不,我们的祖先认为人是一种物质构成的,这种物质就是“气”。

  《易经》中有非常著名的八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最早的混沌原始之气,是构成人的最早的基本元素。人是由“气”化成的,由此来解答生命的起源 。这个气就是宇宙的运动,宇宙运动以后就产生了这个气,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我们再看“易“字,“易”在甲古文中,是一个象形文字。它由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组成,由此可知它是宇宙天体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宇宙天体运动。最早的人类就是由气慢慢演化成各种各样的物质,最后演化到人,然后男女交媾,阴阳合德产生人。

  这就是说人的产生,从古至今都是经过了气的物质化,这是个过程,最后其实人的生存就是争一口气。《易经》告诉我们这个“气”是一种“氤氲之气”,这氤氲之气开始就是一团氤氲在一起的气,然后阴阳气化形成阴气和阳气,阴气阳气相互作用,才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万事万物。易经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可见生命的形成,是逐渐的气化过程。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化生万物。

  那么《易经》中究竟告诉了我们哪些养气的启示呢?

  《易经》有个卦叫乾卦,乾卦代表阳气。潜、见、惕、跃、飞、亢是乾卦的六个爻。这六个爻表示了乾卦通过气的潜伏,发展到顶点,然后收回来又潜伏下来。这个阳气发展盛衰、潜藏、变化规律告诉我们:人的阳气要善于潜藏 ,也要善于用;过度的用气,不停的消耗气,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易经》告诉我们如何掌握这个气,何时大用,何时小用。

  支撑人生命的三种气

  气,它有三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轻气,就是空气。

  第二种含义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气”的繁体字是气下面加一个“米”字。它说明了“气”含有水谷之气的意思,这种气是给我们身体增加能量的,你不吃饭,就会气不足。《山海经》中提到了一种动物,青色的毛,红色的脚,只有一条腿,它有一个特点是只吃气,其它东西不吃。这就给我们后人的养生创造了“辟谷”这一理论。什么叫辟谷?就是不吃饭只吃气。这种生存方式可以锻炼人体的生存机能。那么它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起到排毒、瘦身的作用。不过,我们现代人讲养生,可以通过排毒,可以通过调理气息,但没有必要一点都不进食。不进食的话对我们身体来说会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辟谷”,我认为还应该辩证地看待。我们古代道家有“食气功”的养生方法,就是吞咽这个气,叫做吞日精和月精,那就是在太阳刚刚初升的时候一次,日中时候一次,日落时候一次,共三次。我们面对日光做深呼吸,同时把这个日光中的气叫做日精,可以增加我们身体的阳气。

  第三气就是藏于肾精的这种气,就是元气,它和肾精有密切关系。因为这种气是化于精,而精是藏于肾的。古代“气”字也写作“炁”。它是“无”下边加四点水。这说明,“气”是从“无”中而来,是先天而来、与生俱来的。它不像空气、水谷之气通过后天的呼吸、饮食而得来的。这种气和精有密切的关系,它对于人体来说就像个火种,所以要节约使用,这个气你要用完了,那么你的肾阳就会稀,命门就会衰,你的生命之火也将熄灭。所以,关于肾精的这个气,我们一定要保养。

【《度人经》的养生方法】相关文章:

《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与方法04-26

葛洪的养生方法06-28

女人养生的方法介绍02-28

小寒养生进补的方法01-05

春季养生方法有哪些12-20

大寒与养生04-11

冬季的养生误区12-06

如何保健养生03-15

关于养生的语句04-12

小寒时节养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