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说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中心思想)
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愚昧和昏庸,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表达了作者痛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强烈愤慨。 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是排比句式。作用: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2、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23、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马说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语文知识点归纳06-02
语文《土地的誓言》知识点归纳02-28
高二语文知识点归纳03-04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03-03
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05-28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03-03
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06-02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03-03
高一化学知识点归纳(经典)03-03
(荐)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