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22-02-16 18:18:36 好文 我要投稿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要体现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及艺术性。通过有激发性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方面探求各种事物的新意义。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的课堂提问技巧

  关键词:教学理念;课堂提问;技巧

  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提问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一种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较高水平的智力活动。课堂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巩固所学、检查学习,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技能

  1.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还明确指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这次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实践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剔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这种理念下数学课堂提问有了新的界定,即教师课堂设置一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

  2.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技能

  (1)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密切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众数学意义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因此,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乐于在生活中联系数学、发现数学、乐于探究,形成探索知识的习惯和方法。

  (2)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意识”

  充分考虑“学生意识”,即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呢,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本体意识,按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建立概念框架,借助问题设置这个“脚手架”步步攀升的,每一步攀升都是在独立思索与共同讨论的结合下实现的,这是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

  (3)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重视过程性操作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的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显得很重要。

  二、改进方法促进教学

  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且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问题。

  1.提问方法

  新课标下的问题设计、提问方式、问题表述,一切都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上的缺点,下面笔者介绍几种适合新课标理念的提问方法:

  (1)铺垫法

  在讲新课之前设计一些准备性题目,铺路搭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减少难度。例如学习异分母加减法时,可以先准备提问,学生将l/2、1/3、l/5三个分数通分以后,教师提问:1)通分以后这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变化?2)要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化成单位相同的分数,怎么办?这样一提问,就为学生主动寻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交给了具体的思考方法,作好思维方面的铺垫,从而降低了难度。

  (2)引导法

  知识在于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又有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错例,进行分析讲评,借此生议。

  (3)递进法

  对于教学上的难点或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建立问题解决的“台阶”,帮助学生拾阶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以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4)消化法

  适用于讲授新课后,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在学生容易模糊处设问。

  例如,通过归纳,学生总结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以后,教师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通分后,为什么就可以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这样就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又如,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后,教师提问:“公式中“长十宽”是指长方形的哪一部分?在计算长方形周长时,为什么要乘以2?”这样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5)设疑法

  教学中常有一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自觉无疑,而实质有疑,教师在在浅处设问,于无疑处设疑,引导学生探讨教材,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C,使AC=a+b。”作法:(1)作射线AE;(2)在射线AE上依次截取AB=a,BC=b,则AC即为所求。这里的做法学生一看就让,但“为什么要这样写作法”却是学生心中比较悬乎的问题。因此可向学生提问:“可以先制造一套作法,然后再完成作图吗?”使学生明自作法是作图的记录,从而理解“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6)激趣法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有意识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去积极的思维,寻求新的知识。

  2.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这是因为有时候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太具体、太琐碎,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只是盲目的设计问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忌提问笼统性,要有明确的方向性

  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问题。

  (2)忌提问时态度生硬,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教师本身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和感情、意志、性格等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

  如教师提问时持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学生从教师愉悦的态度中,得到鼓励和鼓舞,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如果教师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训斥、为难的态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体态能支持、修饰和代替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如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当中获得暗示;能从教师的目光中识别出是期待、信任、鼓舞、鼓励,还是责备、不耐烦、不屑一顾,从而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变换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同学生进行交流,已达到最佳的对话效果。

  (3)忌盲目提问,要抓住重点词语提问

  重点词语是掌握解题方法的钥匙。教师若能抓住概念中重点词句,设计恰当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灵活运用概念解题。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下,课堂提问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重点研究课题。为使提问真正达到实效,教师应该摆脱课堂45分钟的约束,延伸课堂教学环节,将课堂分为三段式进行:课前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课后鼓励学生将问题深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问题的质量,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