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经典故事

时间:2024-07-07 17:59:31 好文 我要投稿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5篇【优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典故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还记得都学过哪些典故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5篇【优选】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

  王拱辰是宋朝人,自幼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无依无靠的母亲和四个孩子。王拱辰是长子,于是他就和母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王拱辰孝顺母亲,生活俭朴,诚实守信,常受乡里人夸奖。他还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刻苦,经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来也要翻一翻书。

  王拱辰通过多年的努力,到20岁的时候,已经能写一手好文章了,于是他就参加了乡试和会试,成绩都很优秀。公元1030年,他到京城参加皇帝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

  第二天,宋仁宗把考中前3名的书生都召集到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考中前三名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配给别人吧!”

  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宋仁宗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

  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但这次被选上状元实属侥幸,其实我的知识还很欠缺,怕不能为您分忧解愁。如果我默不作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不诚实。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因为想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

  宋仁宗听了,非常受感动,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宋仁宗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当选为状元。再说,你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

  就这样,王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55年,以自己诚实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和爱戴。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2

  在一次大型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一位英国商人拿着一件长毛绒小狗的样品,要找厂家复制。他问中方一位外销员:“什么时候可以交货?”外销员研究了样品,思索后回答:“最少一个月。”英国商人立即拿回样品,十分遗憾地说:“来不及了,我明天就要离开广州。”

  这时,一直在旁边观察情况的上海锦华玩具厂的'厂长走到英国人面前,向他做了简单介绍后说:“这笔生意就由我们锦华玩具厂来做吧,明天上午10点,我保证拿出复制样品来。”英商担心地问:“你们厂远在上海,明天中午交出复制样品,这怎么可能?”

  厂长胸有成竹地说:“我以锦华玩具厂的信誉做保证,明天上午准时交货。”英商仍然十分疑惑,但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答应了。

  厂长回到住处,便和助手们忙了起来,设计员忙着剪图纸、剪绒,制作人员赶紧加工制作,厂长则进行成本核算。这样,经过一个通宵的紧张工作,第二天上午10点,厂长准时带着5件复制样品出现在外商面前。外商细看过样品后,高兴地说:“样品质量很好,更重要的是你们如此守信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件工作。”

  于是,这位英国商人当场就向锦华玩具厂订购了10万件玩具小狗。在以后的几年中,这位英商又向该厂购买了150万件玩具,成了该厂的一个大客户。

  任何成功的经营都是以信誉做保障的,这一点绝不含糊。可以说,信誉是企业经营的源泉。失去信誉的企业不仅谈不上发展,而且很难生存下去。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3

  北宋时期的宋江,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宋江为人诚实正直,有一颗善良的心。

  有一年,宋江的父亲种了几亩瓜田。中午,父亲回家吃饭,宋江就一个人在瓜园里看瓜。这时一个要饭的老爷爷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从宋家的瓜地旁边过。祖孙两人都穿得很破烂,身上还背着破碗破口袋。小孩子又累又饿,见到西瓜,哭闹着要吃西瓜,老爷爷怎样哄都不行。宋江见小孩子可怜,就把老爷爷叫来,想送一个西瓜给老爷爷。但是他老远远地看到父亲正朝瓜地走来,怕父亲不一样意,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缩了回来。小孩看到宋江把手又缩了回来,就哭得更厉害了,声音干涩嘶哑,显然是很久没喝过水了。宋江听到小孩的哭声,心一下子又软了下来,心想,我得赶快想一个又让小孩吃到瓜又不让父亲生气的方法。但是越着急越想不出来,急得宋江直跺脚。这一跺脚,父亲给他看反瓜的“赏钱”发出了“当啷当啷”的响声。宋江听到响声,眼前立刻一亮,主意来了。宋江来到祖孙俩面前,大声说:“小孩儿要吃瓜?什么?白给?那可不行,种瓜但是有本钱的,你们身上要是有钱的话,我便宜给你一个。喔!只有十文钱,看这小孩子可怜,我就卖给你一个小的吧!你等着,我去摘。”

  宋江的话都是说给父亲听的。其实老头儿一文钱也没有,他两眼望着宋江,然后越听越糊涂,张了张嘴还想和宋江说些什么。但是宋江管不了那么多了,赶紧跑去摘了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然后小声对老爷爷说:“西瓜送给你了,赶快走吧!”老爷爷哪里肯走,拉着小孙子就跪下来,给宋江磕了好几个头,嘴里还不停说“谢谢”。宋江这下可急了,赶紧把他扶起来,推他走了。父亲走地来问:“你在演什么戏呀?”宋江心谎,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卖了个西瓜。”说完,指了指身上的那串钱。”父亲说:“那就好,我还以为你把西瓜白送别人了呢!”宋江一下子脸红了,说:“爸,我和你撒了谎,我是把西瓜白送给那位老爷爷。”父亲轻轻地拍了拍宋江的肩,说:“你真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其实我已经明白了,只是试一试你诚不诚实。”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4

李苦禅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5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比较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貌,最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6

  英国有一个名叫哈尔顿的作家,为了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的书,采访了达尔文。

  达尔文的坦率是尽人皆知的,为此,哈尔顿毫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达尔文回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逻辑思维。”

  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

  达尔文回答说:“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7

  试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并成就一番大事。什么最重要?

  才华?勤奋?人际脉络?都不是。是诚信。

  社会是一个大团体,每个圈子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团体。虽然诚信与法律不可相提并论,但无论大团体还是小团体。诚信都是维系其秩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丢失诚信,你将很快失去伙伴,失去朋友,到最后,无人再敢与你共事。

  太多时候,我们将对自己的诚信忽略掉了。或者说,我们对自己,完全没有诚信可言。理由很简单:因为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便可以“不讲诚信”。

  比如早晨的时候,你计划晚上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是当一天工作结束后,你有些累,于是便决定不去了。你决定不去,因为你没有跟你的朋友谈及此事。就是说,既然没有对朋友做出口头承诺,也就没有恪守承诺的理由。但是,请注意,心里的承诺也是承诺。你没有失信于朋友,但是你已经失信于自己。

  比如周一的时候。你计划周末去郊区爬山。但到了周末,或因为事情太忙,或因为你的懒惰,你突然不想去了,并将爬山的计划再一次延迟。爬山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将自己欺骗了一次。你对自己失去了诚信,可是你非常大度地原谅了自己,只因为那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

  比如月初的时候。你计划在这个月读完一本书。但是你天天在忙,将读书的`时间完全挤掉。或者,即使你不忙,你还有别的安排,比如喝酒、健身、打牌、会友等等。到月底,那本书仍然被翻在第一页。读书乃小事。但因为这件事,你对自己失去了诚信。你对自己失去诚信,可是你并未发觉。

  例如,年初。你打算做一件大事,没人知道。这是你的秘密。但是,由于工作和家庭琐事,或是因为事情的困难,你从不尝试去做。不要试图这样做,不仅是因为困难,而且是因为你内心的懒惰。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你不这么认为,因为没人知道。

  我们经常批评那些不讲诚信的人,但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考虑,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因为没有人知道你对自己不诚实,你也可以批评别人,鄙视别人,问别人。

  但事实上,你怎么能对不讲诚信的人讲诚信呢?诚实是一种习惯。当你对自己失去诚实的时候,毫无疑问,它离你不诚实的人不远。

  对自己诚实不仅对你的事业负责。它更为你的个性负责。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8

卖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9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而且人格质朴。他长于画鹰、竹、莲、梅等题材。鹰是阳刚的倾向,竹是刚正不阿的象征,莲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梅则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品格。画品如人品,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他常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苦禅心地宽厚,待人诚挚,尤重信义,言出必行,不计得失。

  有一次,李苦禅在家中正忙着作画,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来访,他赶紧放下画笔,请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俩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旧事,甚是欢娱。末了,老友将要起身告辞,才不好意思地说:“不瞒你说,今天我是来求画的,不过我看你作画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实在难以启齿……”不待老友说完,李苦禅爽朗地笑了起来,“老兄何必这样客气呢?凭你我的交情,一幅画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还请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兴得连声道谢,揖手而别。

  可是随着李苦禅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因为事务缠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儿子突然登门,臂戴黑纱,泪流满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禅惊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伤之中又禁不住满怀愧疚。应人之事未了,而所应之人已去,如何能让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静之时,李苦禅在书房里神情凝重,他缓缓地铺展开一张洁白的宣纸,细细地研好墨,然后挥毫作画,时而运笔如风,时而精雕细琢,整整画了一百枝卓尔不俗的莲花。画罢,他又郑重地题上了老友慧鉴的跋款,并盖上了平时自己最喜爱的印章。之后,李苦禅携画来到后院中,满上两杯水酒,点燃一支高香,洒一杯酒在地,双手举画。对天遥祭道:“吾友见谅,苦禅疏懒,未得一了心愿却惊闻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莲图》,焚之以追偿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禅岂敢无信?”拜完后,划着火柴,将精心制作的画作,化作了一团鲜红的火焰。

  李苦禅的奇怪举止惊动了他的儿子,他跑出来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李苦禅叹了口气,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儿子听后有些不解地问:“您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给他画。再说,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画了画给他,他也无从知晓了啊?”听儿子这样说,李苦禅抬起头,正色道:“过去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应人之事,岂可食言?老友无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禅一再嘱咐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禅大师看来,“诚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诚”字,就是强调对信的遵守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这种诚信能够超越时空与生死的界限,应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内心的释然。

  诚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0

  鹿跑去向羊借一千麦,并说狼可以为他担保。羊怀疑他是存心欺诈,便说:“狼常常抢夺他所要的东西,而你跑得比我快得多。到了偿还时,我怎么能找到你们呢?”

  这故事说明:不要相信那些不值得相信的人,不要借钱或物给那些根本不打算偿还的人。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1

  诚信1:曾子杀猪

  曾子原名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诚信2: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3: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诚信4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5: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6: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诚信7:国王的牡丹花

  有一个国王没有儿子,打算从民间遴选一个小孩做王子,于是给候选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种,看谁种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评比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捧着鲜艳漂亮的牡丹花相互争奇斗艳,只有一个小孩捧着那棵种子伤心落泪,他没有种出花来。但是,恰恰是他被选中了。原来,之前所有的花种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国王用此来试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

  诚信8:商鞅的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9:周幽王的烽火戏诸候

  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2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3

  诚信不分时间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或许,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是,商人的下场确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你若失信,人便不再信任你。你若失信,便无人愿意救你于困境。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4

列宁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15

  立木为信

  【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出处】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诚信的经典故事】相关文章:

诚信的故事04-20

有关诚信的故事03-16

诚信交友的故事03-27

我的诚信故事01-22

关于诚信的故事03-12

诚信小故事03-12

[精选]关于诚信的故事03-16

有关诚信故事03-10

【推荐】诚信小故事03-13

关于诚信的故事(合集)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