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时间:2024-06-11 08:25:33 好文 我要投稿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1

  【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的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篇章,让阅读丰富起来。让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中国。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课前谈话】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阅读,已经读过不少书了,有《草房子》、《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嘭嘭嘭》、《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等等,那考考你,在你心中阅读就像什么?或是阅读是什么?

  生:阅读是品茶。

  生:阅读是喝蜜。

  生:阅读是和高尚的人的对话。

  生:阅读是拿了一只望远镜看远方。

  生:阅读是吃面包。

  ……

  师:是啊,阅读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让读书成为习惯,陪伴我们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的童年因此而更加丰富和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的第三章。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课文能读通顺了吗?真好,读熟课文是我们的阅读的基础。那有谁是带着问题去读的?

  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生:萧红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哪些事情?

  生:萧红的祖父是怎样的人?

  生:我想看看萧红小时候是怎么样的?

  师:带着这些问题,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园子。打开课文,轻声读读,一边读,一边想想刚才我们提到的问题。

  二、学习第2、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

  师: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刚才提到的问题。

  学生出声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问题相信已经有了答案,有的可能还有疑惑,让我们一边讨论,一边思考,一边分享智慧吧。

  1、学习第2节: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课文中有两节直接写园子的,找找在哪儿?

  (第2节和第13节。)

  是的,那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节。

  师:读一读,你发现,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在萧红眼里,这个园子是充满奥秘的园子。

  师:什么奥秘?

  生:有蝴蝶、蚂蚱……

  生:是一个充满知识的园子。因为她可以细细观察昆虫,让她增长知识。

  生:是个鸟语花香的园子。

  师:有些什么?

  生: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还会有什么?

  生:蜗牛。

  生:小甲虫。

  生:蚯蚓。

  师: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样样都有。

  生读第2节。

  师: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师: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生:这还是一个美丽的园子。因为这些昆虫把园子装点得更加美。

  师:有些什么色彩?

  生:金的,绿的,白的,黄的。红的。

  师:这么多颜色,点缀着园子,这园子真──

  生:美。

  生:五彩缤纷。

  生:充满神秘。

  生:充满生机,

  师:来读读这个句子。喜欢吗?

  出示:

  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生:我喜欢,因为它把蜂子说得很可爱。

  师:像一个──

  生:小毛球。

  师: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放大放大放大,让我们看到蜂子可爱的样子。

  生:我也喜欢这一节,因为作者把这一节写得这么生动,她也是一个观察得非常仔细的人。

  师:她会怎么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

  生:她会介绍园子里有哪些动物,二是介绍自己喜不喜欢,为什么喜欢这个园子。

  生:她会通过一些事情讲自己对这个园子的喜爱和了解。

  师:带着怎样的语气,怎么样的心情?

  生:自豪。

  生:激动。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介绍。

  指读第二小节。

  师:听到了跳跃的'色彩。不过不够自豪不够兴奋。

  指读第二小节。

  师:老师听出来,言语中还带着小小的得意呢,我们一起来介绍。

  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就是这么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在这个园子中,会和这些小昆虫有怎样的故事呢?

  生:她会傻乎乎地把虫子当作宝贝和他们说悄悄话。

  生:蜂子会盯到她。

  师:可是她在乎吗?

  生:不在乎。

  生:她会碰蜗牛,蜗牛的头会缩进去,她会和他们玩。

  生:会像法布尔一样观察她。

  生:因为蜗牛太小了,她一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蜗牛,会很痛心。

  师:还会流泪。

  生:一直和蜜蜂玩,蜜蜂也不怕她了。

  师:仿佛就是她的伙伴。

  师出示:

  看见一只大蜻蜓……蚂蚱。

  指读。

  师:来看看萧红自己的描写,谁来给我们读读。

  (出示《呼兰河传》中的链接。)

  师:多么有趣啊。你仿佛见到这个满园笑着,跑着的是个怎样的女孩?

  生:天真可爱,充满活力。

  师:是啊,她的内心充满了天真,快乐,这个园子就是她的乐园。

  2、学习第13节:

  师:在我的眼中,这园子还是个怎样的园子?再出声读读这个段落。

  (出示第十三节)

  师:读着读着,文中的哪个词扑面而来啊?

  生:自由。

  师: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能不能读完整这个句子?

  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好,看着屏幕再来读读,把前半部分放进去读,感觉会更好。

  生:花开了,就像……(读得比较疙瘩。)

  师:老师帮你纠正一个小小的音,是“……似的”shì。咱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陪着这位同学一起读好吧?

  生齐读。

  师:你别急着坐下,老师问问你,明明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现在我的眼里,就像……

  生:就像人的动作。

  师:像睡醒了,像上天了,像……

  生:说话了。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请)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生:请她读。)你觉得怎么样?

  生:很欢快,读出了这个句子的本意。

  师:多高的评价。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什么是倭瓜?什么是谎话?

  生:只开花不结果。

  师: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

  生: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生:如果只有一个愿意……就……,还是感受不到很自由。

  师: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老师建议你们读好这几个句式,还有一个“随意”。自己试试。

  生自由读。

  师:四个同学来读,比比谁的自由更自由。

  指名分读“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师: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就是这么朴素却充满着活力啊。喜欢吗?假如要给这段文字配上音乐,你觉得用上怎样的旋律?

  生:比较孩子的童心的欢快的。

  生:活泼生机勃勃的。

  生:配一首童年。

  生:比较奔放的。

  师:奔放的跳跃的。好,就和着你心中的旋律读出这份自由吧。

  生自由朗读。

  师评价:不仅听到了,还感受到了你们心中流淌的那份旋律。老师也来读读,好吗?(配乐朗读)一起来吧(接读)。

  师:听着读着感受着,此刻你的脑海里又浮现了哪些词语,你又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生机勃勃。

  生: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

  生: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啊。

  生:园子就像春天一样,春意盎然。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师: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生: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帮祖父栽花就帮栽花,愿意帮祖父拔草就拔草。

  生: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在地上打几个滚,就在地上打几个滚,我愿意喊几声就喊几声。

  生;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吃黄瓜就吃黄瓜,愿意吃蜻蜓就吃蜻蜓。(生笑)我愿意追蜻蜓就追蜻蜓。

  生: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听祖父区分狗尾巴和稻穗就听,我不愿意听就不听。

  师:你就跑一边去了。(生笑)

  生: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睡觉就睡觉,愿意看倭瓜成长就看倭瓜成长。

  生: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到祖父哪里去乱闹一阵,就去乱闹一阵;我愿意帮祖父一起干活,就帮祖父一起干活。

  师: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细读出滋味,咱们,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给大家读读。

  生读,出示段落。

  生:很想帮祖父干活,可是她什么也不懂,有时还帮倒忙。

  师:越帮越忙。把菜种踢飞了,祖父会怎样?

  生:可能会很生气。还会说:你这个调皮蛋。

  师:祖父是真生气吗?那是佯装生气呢。再读读这段话,哪个画面也很有趣?

  生:最吸引我的是“祖父戴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在我脑海中是这样的:祖父戴顶特大号的草帽,站在前面,弯下腰在那里播种,我戴顶小草帽,站在后面,像个小跟屁虫似的。(生笑)

  师:能够从文字中读出形象来,真好!那咱们来配合着读读这个段落。(男生读祖父的,女生读我的。)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捣乱。

  师: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

  生:我喜欢十二小节。(生读)我很顽皮,把祖父用来浇菜的水都洒了。

  师:读出了一个顽皮的我,谁来把这个感觉放进朗读中呢?

  生读。

  师:喊完,还要──咯咯的笑。有人说,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声音里就能听出来,一起来把这份快乐喊出来吧。(生齐读)

  师:此时,站在身后的祖父又是什么表情呢?

  生:看着她微微笑。

  师:祖父笑微微的。

  生:又好气又好笑。

  生:无奈。

  生:又生气,又好笑,还会恐吓:浪费水的孩子,祖父不喜欢,花园里的精灵也会惩罚你的。

  师:其实说完,祖父自己也在──笑了。还有什么吸引你的?

  生:最后一节。(生读)虽然写的平凡,写出了小时候的实际、平凡。自由。

  师:就是这么──自由。不用──不用──别吵醒她,吵醒她会怎样?

  生:吵醒了我的美梦。

  师:还有哪里也吸引你?

  生:萧红很调皮,看见黄瓜长到了就吃黄瓜,又被新的事物吸引了,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还干了一件傻事。

  生:帮爷爷铲地,不知道哪个是草哪个是韭菜,把稻穗割了,留下了狗尾巴草。

  师:祖父瞧着满是狗尾巴草的地,怎么样?

  生:笑起来,我很调皮,太天真了。

  师:是啊,祖父是哈哈大笑。笑够了,才把我喊过去跟我讲。你从祖父的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对作者很怜爱,就是做错了也不责怪。

  生:祖父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

  师:是啊,他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从语言中读出了形象,真好。

  师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生:祖父的勤劳。园子是祖父的,不去开辟种植,就不会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园子。

  生:园子里所有的气氛都是自由的。园子被自由的气氛笼罩着,她也就自由了。

  生:有萧红童年的回忆。

  师: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出示链接)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事隔二十多年,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 )的园子。

  生:充满温暖和爱的园子。

  师:所以,我们再来读课题,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祖父的园子,成了萧红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一进入这个园子,她就感到──

  生:快乐和自由。

  生:爱和温暖。

  生:以前的回忆。

  师:是啊,一进这个园子,她就自由自在,心仿佛也要跟着一起飞扬。

  师:这个园子,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

  (出示链接,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生:是祖父给予她的爱和温暖。

  生:是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快乐和自由。

  生:不是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不是大倭瓜、小黄瓜,她忘却不了的是园子里的欢快,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的温暖,祖父给予她的爱。

  师: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吟唱起这支抒写心灵自由的歌。

  (出示句子。)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生:对祖父的感动。

  师:留下了一份感动。

  生:对祖父的留念。

  师:留下了一份怀念。

  生:留下了一股暖流,人是给予最重要的。

  师:怀念、感动和感激。

  生:看见了一个小女孩蹲在草丛里认真地观察着昆虫,她的祖父在厨房里做饭,给他的孙女吃。

  师:成为了你心中永久的画面。

  四、作业

  师:课前那些心中的疑问,现在有没有都解决了?有没有新的问题产生呢?

  (预设:嗯,去试着解决它,你的阅读的视野一定会更加拓展。)

  生:萧红现在怎么样了?

  师:在写完这本书之后,于1942年就去世了,年仅31岁。

  生: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

  师: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生:她和祖父一起快乐地生活了多少年?

  生:这份快乐是不是保持了她的一生?

  师: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生:去书店买一本《呼兰河传》。

  生:查找更多的资料。

  生:给萧红写一封信。

  师:虽然这封信永远不会寄出,就把它永远地留在心中。

  师:老师也有一个建议: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齐读课题。

  师:作为高年级的同学,一定有办法认识生字新词,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出示课件:

  1.“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溜平。”指一生读。

  师:“下种”指什么? 指一生答。

  2.“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那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那锄头的‘头’来铲。”指一生读。

  师:“杆”还有哪个读音?指生答。

  师:你认为课文中还有那些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

  生:……

  师:浏览课文,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1:这是个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板书:自由自在

  生2:这是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师:板书:生机

  生3:这是个快乐的园子。 师:板书:快乐

  生3:这是个热闹的园子。 师:板书:热闹

  生3:这是个幸福的园子。 师:板书:幸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多的感悟。走进课文,看看哪个镜头,哪个句子词语能体现这是个自由自在、快乐的园子?动笔画一画有关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

  师巡视。

  师:同学们很擅长默读,那就在画的'句子旁边写下你的读书感受。

  生自学。

  师:现在我们来做交流。交流的时候要先读句子再谈感受。

  生1:“当祖父下种……踢飞了。”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段话读出自由和快乐?

  一生读。

  师:自读12段,大声读,谈谈你的感悟。

  生1:……

  生2:……

  师:大声喊出来。“下雨了!下雨了!” 生齐读。

  师:再读读有没有更深的感悟?

  生1:……

  生2:……

  师:祖父在教我干什么?指生答。

  师:祖父为什么要教我辨认狗尾草和谷穗?

  生1:……

  生2:……

  指生读句子。师:小作者真是个捣蛋鬼!把种子踢飞了,把韭菜割掉了,把禾苗当狗尾巴草铲掉了……为什么我在这里这样自由自在和快乐呢?

  指生说。

  师:放声读,把描写祖父的语句画下来。

  指生读句子。

  师:我为什么在这里瞎闹,简直是肆无忌惮?

  指生说。教师板书:爱

  师:你从哪儿看出祖父爱我?

  生说。师:这名同学联系上下文,抓住了一个细节。

  出示课件:“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 师:从笑声中你听到什么?

  生:祖父很爱我。

  师:祖父深爱着我。那么我呢?出示句子:“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拔草。”

  师:祖父在园子里,我就在--------齐说。

  祖父拔草,我就----------齐说。

  祖父扇扇子,我就--------齐说。

  师:这让我们感受到祖孙之间深深的爱。除了这些,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我的快乐?

  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又高又远。”

  大声读此段。

  师:园子里生命的自由自在,就是仅写这些小生命的自由自在吗?

  生:借助写园子里各种生命的自由自在,写出了我的自由自在。

  师:这就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师:默读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写出了这种自由自在?

  生:排比,拟人 夸张。

  师:借助这种手法写一写作者的自由自在。换一个句式更好。拿起笔来写在本子上。

  全班交流。

  师:正是有了祖父对我的爱,我才在园子这么自由自在。

  出示作业:阅读《呼兰河传》,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生活中的快乐。

  师:下课。

  板书设计: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自在 生机

  快乐 热闹 (爱)

  幸福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3

  一、导入课题,教给读法

  师:请坐。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可能影响过,可能它压根就没有什么映像,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讲,有这样一个园子,一直铭刻在她的心坎儿里,带给她温暖,带给她自由,带给她快乐,带给她无限美好的回忆。这个园子就是——引出课题:祖父的园子。

  生:(齐)祖父的园子。

  师:从课题看,这是一篇——

  生:略读课文

  师:我相信,崇文的孩子是非常善于学习的。今天虞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就是采用多遍读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略读课文当中的“读”和精读课文当中的“读”是不一样的。比方说,精读课文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读要读得有感情,因为他是朗读,对不对?而学略读课文当中的“读”,他是默读或者说是浏,对,浏览,而且需要有一定速度的浏览。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比如说,当我们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祖父的园子,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园子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特点

  师:好,请大家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你觉得这个园子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就把这个词写在课题的旁边。开始。

  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

  师:美丽啊,是不是同一个意思,你去写。你呢?

  生:充满活力的园子。

  师:充满活力的,可以跟哪个词一样。

  生:生机勃勃。

  师:好,那我们就不写了,差不多的词语不重复写。你觉得呢?

  生:富有童趣。

  师:富有童趣,我们看一看,可以跟哪个词义等同起来?

  生:快乐。

  师:可以吗?你呢?

  生:自由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请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不在少数,你吧这个词语写上去。自由写在第二条横线上。诶,刚才那个快乐谁写的?请你把它移到地二条横线上,麻烦你。

  生:我觉得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

  师:有同感的请举手,也不在少数,请你把它写到第一条横线上。你呢?

  生:它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园子。

  师:可以跟哪一个词等同起来。

  生:漂亮。

  师:你说。

  生:五彩缤纷。

  师:可以跟哪个词等同起来?

  生:应有尽有。

  师:是啊,要学会推敲。你觉得你想到的那个词已经写到黑板上了,意思差不多的,我们就不重复。你说。

  生:我觉得是光芒四射。

  师:嗯,非常地光亮,对不对。可以包含在哪个词儿里?

  生:生机勃勃。

  师:诶,美丽啊!生机勃勃啊都行。好,挺厉害的啊,通过第一遍快速浏览,就能想到有那么多的词语来形容祖父的园子。你们挺会读书。但是我们读课文,光读到这里行不行?

  生:不行。

  师:显然不行,那样子读的话又太肤浅了。所以我们要通过第二遍读,第三遍读,把文章读得跟深入些。怎么才能读得更深入呢?老师建议,咱们可以把刚才的那种阅读感受重新变回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在去读课文。怎么把它变成问题?一起提问。

  师:一起提问,为什么说这是——(指着生机勃勃)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第二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

  师:第三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园子?

  师:第四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第五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第一次浏览,大致了解课文。围绕课题,读出划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可以用什么词概括出来。总结概括词语之后,又把词语变成问题,会到课文,继续学习。】

  师:我们试试看,先带着这三个(第一、二、三)个问题,第二遍快速浏览课文,请你找到相应的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机勃勃,你把这个句子画下来,在旁边把生机勃勃这个词儿写上去。这叫“做旁注”,对吗?园子的生机勃勃、应有尽有、漂亮,课文都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

  【不动笔墨不读书,标上旁注好看书。】

  生:一。

  师:一和——

  生:第六自然段。

  师:我们先关注前面三个自然段,交流一下,你在哪个句子旁边写上了哪个词?

  生:我在“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我在旁边写上了生机勃勃,因为它的种类非常多。

  师:还可以写上什么?

  生:应有尽有。

  师:可以写两个词,是不是,我觉得写上生机勃勃也挺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小昆虫——

  生:很活跃。

  师:是,你呢?

  生:很精彩。

  师:我说你写了什么?

  生:“蜻蜓、蚂蚱是绿的,黄蜂……”我写的是漂亮。

  师:同意吗?还可以写什么?

  生:生机勃勃。

  师:有人说蜜蜂、蝴蝶啊是春的使者,凡是有蜜蜂、有蝴蝶的地方。你说。

  生:我还从“花园里明晃晃的,有的红、有的绿,新鲜漂亮”,写了漂亮。

  生:还可以用快乐和自由来概括。

  师:你这个发现我们待会再来说,你说。

  生:“凡是在太阳下……”这个句子可以感觉出来,因为它本来已经告诉我们了,而且在太阳下的本来就更漂亮,更健康。

  师:有阳光的地方都是非常灿烂的、美好的,非常漂亮、非常健康、非常具有生机的,对吗?

  生:对。

  师:好了,我们等全交流。其实,能够体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应有尽有、漂亮或者说色彩斑斓的园子都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你看,通过刚才我们划、找句子再来体会,我们就把书读的相对比较深了,对不对。

  我们再来读下面两个问题,自由和快乐。老师觉得她一个人在院子里面所做的事情,往往就存在着这种自由和快乐,同意吗?

  【二次浏览,读园子特点。】

  生:同意。

  师:所以我们第三遍快速浏览课文,把笔拿在手上,快速地圈一圈,梳一梳,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情?我们采用圈关键字的方式。什么叫圈关键字?

  生:就是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情?我觉得只要圈她在干些什么就可以。

  师:也就是说抓住最关键的字。可圈可不圈的咱们去掉。没错,咱们圈关键字就圈“栽花”这两个字。好,第一件已经出来了,第二件——

  生:拔草。

  师:没错,拔草。第三件,有点难度。好好读句子。祖父种菜的时候我在一旁用脚把土溜平。这个圈关键字有点难度。虞老师圈的话就两字。

  生:溜平。

  师:溜平不够准确,不够概括。溜什么——

  生:溜窝。

  师:溜窝也行,或者说是溜土。但是土在前,溜字在后,你想个办法?要是你光圈下来,一看,土溜。

  生:(笑)

  师:想个什么办法?你说。

  生:在前面画一个方框,然后把溜写上去。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其实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加一个什么就行?

  生:加一个一条横线,两边有头的箭头的交换符号。

  【用交换符号解决圈关键字是遇到的难题。】

  师:对,加一个交换符号。第三件事:溜土。第四件事,知道的说。

  生:铲地。

  师:第五件事——

  生:割草。

  师:有人说割草,对吗?割草是哪一件事情里?

  生:铲地。

  师:所以当你发现,有几个自然段是些同一件事情的时候,赶快往后排。第五件事

  生:吃黄瓜。

  师:没错,吃黄瓜。第六件事——

  生:追蜻蜓。

  师:追蜻蜓。第七件事——

  生:采倭瓜花。

  师:第八件事——

  生:捉蚂蚱。

  师:第九件事——

  生:浇水。

  师:浇什么,浇菜。还有吗?最后一件事——

  生:睡觉。

  师:对了,睡觉。咱们别不拿睡觉当回事。睡觉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特别的事情。喜欢吗?

  【第三次浏览,圈出关键事件。】

  三、研读课文,体会快乐

  师:你看萧红可以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做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她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园子。所以我们也觉得这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园子。你们觉得这十件事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一件事?

  生:铲地。

  师:从哪个自然段开始?

  生:五。

  师:到哪个自然段结束?

  生:十二。

  师:好,虞老师把描写铲地的几个自然段呈现出来。咱们说话可以有理有据,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凭什么说“铲地”这一件事情是写得最具体的?

  (呈现写铲地的几个段落,生浏览)

  师:你说。

  生:我觉得写铲地这件事的段落最多,而且描写也最多。

  师:这也是一个依据啊!因为你看,写这件事情所用到的字数也是最——多的。

  生:多。

  师:自然段也是最——多的`。

  生:多的。

  师:所以这就给了我们第一个启示,我们以后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话,也可以怎么样?也可以——

  生:增加字数,自然段也分多一点。

  师:也可以多写几个字,也可以多分几个自然段。一条依据找到了,第二条依据在哪?你说。

  【详写的启示一:字数多,段落多。】

  生:因为这一段可以把它分成好几个小段。第一个小段就是“她拿不动锄头,就把锄头杆拿下来锄,第二个是把植物当做草割掉。

  师:可是她已经把自然段帮你分好了。

  生:一个自然段里面可以分成好几个小段落。

  师:那不是小段落,那是——

  生:小标题。

  师:其实你挺厉害的,我估计你是想说可以分成好几层,对不对?恩,你非常厉害,再找找其它依据。你说。

  生:其它都有语言描写,就只有这里有语言描写。

  师:是的,抓住了祖父和孙女的对话进行描写。这就给了我们第二个启示,谁把这个启示给总结出来。你来

  生:我觉得“对话越多,这个段就写得越仔细。”

  师:那不叫仔细,叫——

  生:具体。

  师:以后我们写的话也可以抓住——

  生:对话。

  师:人物的对话来描写。还有什么依据?

  【详写的启示二:抓住人物多话,写具体。】

  生:(沉默)

  师:请你抓住祖父,还抓住了祖父的什么来描写?发现没有?你说。

  生:抓住了祖父的神态来描写。

  师:神态?什么神态?

  生:笑。

  师:祖父的几次笑,比如说: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再往下看,祖父——还在笑。

  生:还在笑。

  师:这就给了我们第三条启示,谁能总结?我们以后要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话——

  生:可以从人物的神情来描写。

  【详写的启示三: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

  师: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情进行刻画。正因为有这么多依据,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铲地这件事是写得——

  生:最具体的。

  师:虞老师就纳闷了,为什么呢?萧红在园子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快乐,对不对?那么,为什么萧红独独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你们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每一件事情都很快乐,我们来看,比如说浇菜,第几自然段?

  生:十四。

  师:好像还不止,就做十四吧,等一下你们就会有发现。快不快乐?

  生:快乐。

  师:我们来模仿她浇菜好不好?会吗?来,把瓢拿起来,她是用什么浇菜的?

  生:瓢。

  师:恩,对,预备——浇菜

  生:(生做动作)下雨喽,下雨喽!

  师:再来。

  生:(生做动作)下雨喽,下雨喽!

  师:你们觉得这是在浇菜吗?

  生:不是。

  师:这是在——

  生:玩水。

  师:这是在——

  生:瞎闹。

  师:这是在——

  生:胡乱地浇菜。

  师:胡闹,虞老师觉得这是在浇人。

  生:(大笑)

  师:菜没浇好,反倒把自己浇成了——

  生:落汤鸡。

  师:快不快乐?

  生:快乐。

  【在第一次浏览的时候,用词语概括,又把词语变成问题,重新会到课文,进行第二次浏览。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把课文中的重点引出指导学习。在学习当中又多次渗透学法,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也学到了一种阅读方法。】

  四、感悟升华,渗透写法

  师:所有事情都可以体现出快乐,为什么唯独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知道吗?

  生:因为作者萧红对铲地这件事情的印象最深。

  师:如果你们不说白的话,我就采用追问这种方式。我又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我要问你,为什么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

  生:因为这里写出了她的童真、无知。

  师:为什么这里写出了她的童真、无知?

  生:因为她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把谷穗当成狗尾巴草除掉了。

  师:好!有点道理。你来。

  生:因为这里祖父把道理讲给我听,我还是马马虎虎地,所以这里印象很深刻。

  师:你连马马虎虎的事映像都很深刻,对吧。

  生:就觉得……恩……

  师:说不出来可以投降。

  生:就觉得很开心、很无知。

  师:很无知你就觉得映像深刻。有点儿难度?那虞老师帮助大家一下,你们想,祖父辛辛苦苦在园子里种谷穗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说吧。

  生:(养家、吃)

  师:诶,这里有两种声音出来,一种是说吃,另一种是养家糊口。意思一样,但是哪个词更好?

  生:(大叫)养家糊口。

  师:这才是你们的水平,祖父在园子里种谷穗的目的是——养家糊口。

  生:养家糊口。

  师:现在一畦的谷穗被萧红当做狗尾巴草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你说?

  生:这样的话会少很多吃的。

  师:会少许许多多的口粮,意味着什么?你说。

  生:粮食就少了。

  师:是。你说这是一般的胡闹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调皮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捣蛋吗?

  生:不是。

  师: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祸。

  【步步紧逼,追问到底,层层递进。】

  师:那倒也不是滔天大祸。这可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样的大错误,祖父一什么来面对?

  生:笑。

  师: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你说。

  生:这是一个温柔的祖父。

  师:这个词不准确。你说。

  生:这是一个会宽容别人的祖父。

  师:宽容别人的祖父。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乐观的祖父。

  师:我觉得这个说大了。宽容,祖父对孙女非常宽容,可见,祖父对孙女非常——疼爱。

  生:爱。

  师:疼爱他的孙女。祖父连如此严重的错误都能原谅他的孙女,那还有什么错误不能原谅呢?有道理吗?

  【体会爱的同时也交给写作方法。】

  生:有。

  师:萧红从如此大的错误当中都能感受到那份快乐,那么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让他感到快乐呢?有道理吗?

  生:有。

  师:所以萧红决定把铲地这件事情写得最具体。现在明白的情举手。

  生:(举手示意)

  师:好,刚才我们这段话,之所以写得最具体,其中的一个依据是,抓住了祖父和孙女之间的——对话来描写。

  【写作方法。】

  生: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对话。嗯~老师念谁的话?

  生:祖父。

  师:你们全想当我的孙女。好,来,准备,就读对话,我看你们是不是随机应变,能够跟我非常好的把这段对话呈现出来。好,先快速地浏览一遍,什么地方该注意?

  生:(浏览铲地段落)

  (读对话)

  师:那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生:是的,不信我到仓里拿给你看。这不是一样的吗?

  师:孙女,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生:哦。

  师:厉害。我以为你们会说“我并没不细看”。如果马马虎虎下来就好,那为什么要改一改?

  生:因为他这里并没有说他说这句话的,他只是说他是怎样地回答的。

  师:意思我明白,但是确实很难表述。但是你们很厉害,能够从有引号的地方读出语言来,读出话来,谁都会。在没有引号的地方,也能把一个人的语言读出来,那才厉害。所以你们刚才的表现,让虞老师非常地钦佩。太好了。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个——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解决问题之后,虞老师还不满足,人物事件虽然已经理清,但其中的主线却还未浮出水面。因此,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体会文中的主要情感。】

  师:快乐的园子。你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课文有一个段落非常地特别,他没在写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做得事情,而是在写这个园子里的景物。但是读了这个自然段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什么?这个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指黑板)

  生:(自由、生机勃勃)

  师:你们都已经发现了,是哪一个自然段?

  生:十六

  师:十六自然段。谁来评价一下这个自然段?

  (出示十六自然段)

  生:我觉得这里把植物都写得那么自由,这一定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你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植物的自由。你来。

  生:我来补充一下,这一个段落之前的全部都是拟人句,所以我觉得这是

  师:要是把这些景物当做人来写,

  生:不会动的景物也会写得很逼真,所以觉得很自由。

  师:你非常会读书,下一个。

  生:我觉得这里不单单有自由,还有快乐。我觉得萧红把“花、鸟、虫”全部当做人来写,这样的话,她就不会孤单,就会有很多同伴。

  师:哦~除了祖父之外,还有这么多的花花草草都在陪伴她玩,是吧?所以她感到快乐。有没有发现这一段里面有一个句式,重复了好多次。什么句式?

  生:愿意怎样就怎样。

  师:你们张老师就坐在你们的边上,我相信张老师一定教育过你们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写一段话的时候,尽可能让这个句式丰富一点,不要重复。然后这个词汇呢,也尽可能生动一点,对不对。所以我感觉啊,萧红这段文字写得不怎样?

  生:(疑问的表情)嗯?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4

  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

  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指着三位同学)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指其中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其他同学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众大笑)

  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有同学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草帽”。

  (同学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同学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

  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

  师:看第二组。(第二个同学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写错了就要改过来。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生改正)倭瓜,见过吗?吃过吗?

  生:就是“莴苣”。(众笑)

  师:“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生:(继续读)黄瓜、玉米、韭菜。

  师:你发现这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

  生:都是吃的东西。

  生:都是杂粮。

  生:农作物。

  师:对啦,那叫“农作物”,有些是粮食,有些是蔬菜,可能还有些是水果。“草帽”是“农作物”吗?

  生:不是,所以我不用写。(众大笑)

  生:(读词语)摘花、下种(zhòng)(师纠正读音)、铲地、浇菜、割草。

  生:是“栽花”,不是“摘花”; “拔草”写成了“割草”。

  师:对啊,花还没“栽”呢,你怎么能“摘”呢?(众笑)平翘舌音要注意区分啊!注意,“拔”不能写成“拨”。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啊?

  生:动词。(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一般都是种庄稼的。(师接话:对的!期待的样子。)都是在跟祖父做事情。

  师:(夸奖)对啊,这叫“做农活”。那“草帽”写在哪里?可以单独写在边上啊!“草帽”的“帽”怎么写?看老师写。(师示范写“帽”,生发现右上部不是“曰”。)为什么不是“曰”呢?古代的帽子是这样的。

  (师作画,生恍然大悟。)

  师:这些词语全写对的请举手。(对举手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读、写写。还可以把词语进行归类,这样可以帮我们记得更牢。

  师:同学们,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昆虫、这么多的庄稼。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怎样的呢?读读描写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大声地、用心地读,要让老师听得到你读书的声音。

  生:(投入地读书,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师:谁来读其中一个段落。其他同学用心去听,他是怎么读的,更要用心去感受,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能不能用个词语来概括。

  生:(一男生朗读第二节)

  师:读得很流利!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感觉吗?大家听了都有感觉,说明他读得不错。(对那男生)现在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这一段。(生推荐一女生)你推荐她总是有道理的,就让我们一起听听看。

  生:(一女生朗读)

  师:(夸奖地)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我把自身的感情融进去了,我好像就在这个园子里了。

  师:(高兴地)啊,她有两点经验:一是要投入自身的感情,二要想象,仿佛自身看到园子里的景物。同学们像她一样,一要投入,二要想象,再自身练习读读。

  生:(非常投入地朗读)

  师:愿意读这段的请举手?大家都愿意读啊,那就──不读这段了,(众笑)谁来读另外一段?

  生:(一女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读得有声有色,不但有感情,而且有表情。请你们再读一读,我要看的出你的表情变化。(生自由读)这次我发现80%的同学都有表情变化。刚才你读得很好,奖励你推荐一个,这个人是最需要鼓励的,需要锻炼的。(生推荐一男生)

  师:站起来就脸红,可能胆子比较小。今天行吗?(生点头)读得慢一点,声音响亮一点。

  生:(读第十三节)

  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你的。什么什么“似的”,“似”念翘舌音。请重新读一遍。(生再读)注意“团结”的“结”念 jié,这里念 jiē。接着读。(生接读)好的,他读完了,你们觉得他这次读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生:声音更响亮一些了。

  生:比平时说话更流利了一些。(师插话:读得更流利了。)

  生:错误比平时少。(师插话:他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

  师: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只要认真读都能读好。请再读这段,认真读,读细致。

  (生自由朗读第十三节。)

  师: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两段话的字里行间哦。

  生:生机勃勃。(师插话: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无拘无束的园子。(师插话:这个词好,和课文中有一个词是一样的。)

  生:自由自在。

  生:丰富多彩。

  生:课文里就是“样样都有”。

  师:这个“彩”是彩色的“彩”,请你写下来。

  生:鸟栖虫居。

  生:鸟语花香。

  生:生意盎然。(师插话:生机盎然。)

  生:充溢温馨。

  师:这个词好,生活充溢温馨。看看我们同学读了作者的文字后,心里有些怎样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生:(齐声回答)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齐声回答)无拘无束的园子。

  师:还是一个──(生接)丰富多彩的园子、鸟语花香的园子、鸟栖虫居的园子。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生接)温馨的园子、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园子丰富多彩,作者是怎样把园子的丰富多彩描述出来的?这个园子充溢温馨,作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又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中流露出来的?……读读这两个段落,看看哪些词语、句子写得特别?轻声读一读,用心去发现一下。

  (同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词句。)

  师:有发现的请举手。她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句子哪些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

  生:(读第十三节)“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几句把园子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

  师: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才干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你再读读。(生读)活了吗?

  生:(齐答)活了。

  师:这里三个短句结构相同,这叫什么?

  生:排比句。

  师:就像人一样活了。我们把这三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她是一连用了排比句,来写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充溢生机。还有写得更特别的!

  生:(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人管。”)这几个句子结构相同,写出了园子的无拘无束。

  师:怎么个相同法?

  生: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假如我在课堂上,想唱歌(生接:就唱歌),想说话(生接:就说话),想打瞌睡(生接:就打瞌睡),想不听(生接:就不听),想走出去(生接:就走出去)。自由吗?(生接:自由)可能吗?(生接:不可能)(众大笑)倭瓜、黄瓜它们可能吗?(生接:可能)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一起读一读吧。

  师:“谎花”你见过吗?

  生:是黄颜色的花吧?

  师:你看是哪个“谎”?“说谎”的'“谎”啊,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里个“谎”,简称“谎花”。(众大笑)写玉米的那句更有意思:“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假如写它“愿意长上天就长上天”,哪个更好?

  生:课文中的好,好像显得更自由。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我觉得很夸张,夸张得让人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读“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写得很温馨,把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漂亮写出来。

  师:怎么写出昆虫的漂亮?

  生: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很鲜艳。

  生:我觉得蜜蜂很可爱,叫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是啊,蜻蜓啊、蚂蚱啊、蜜蜂啊都是那么可爱,都聚集在我的园子里,这叫──生机,这叫──美丽,这叫──动人。

  生:(读“我家有个大园子……不太好看。”)有许多昆虫,丰富多彩。

  师:我这里有个问题:不太好看,你写出来干什么?

  生:就是为了和大红蝴蝶比较。

  生:更烘托大红蝴蝶的美丽。

  生:很自然,不是光赞美园子。

  师:就剩下大红蝴蝶好看吗?因为有了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那才叫──丰富多彩。这样的园子喜欢吗?你看她的喜爱就藏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这些,你再来朗读,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5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祖父的园子》。

  师:知道是谁写的吗?

  生:萧红。

  师:怎么知道的?书后有呢,作家卡片里有。是呀是萧红写的。介绍萧红。今天我们学的可是一篇名家名篇,再读课题。

  生:《祖父的园子》。

  师:课前同学们都经过了丰富的预习,老师来看一看。这里有三组词,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谁来试试?好!话筒给后面的女孩子,你来试试。

  生:读。

  师:读的正确吗?读的非常正确。好。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组词串,你们发现了什么没有?殷老师的课堂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来说。

  生:归纳第一组:动物(昆虫)

  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师:我有一个和你是──谷穗是蔬菜吗?平时吃到吗?是什么?(生答是食物)是粮食。那第二排是什么?你再说。

  生:植物。

  师:都是植物。第一排都是动物,昆虫类。第二排都是植物,第三排都是劳动。都是农活。你们发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再读读课题,还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看看课题想想?你发现了?

  生:第一排这些动物都是可以在园子里见到的,第二排都是一些农作物也是可以在园子里可以见到的。第三排是我们在园子里做的事情。

  师:对啊。一二两排都写的是园子里有什么?第三排写的是我们在园子里──(生答干什么。)很快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有什么?我们在园子里干什么?打开教材,看看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是哪几自然段?直接写园子的?找着了吗?谁来说还有同学没有举手,这边同学谁来说,你说。

  生:是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

  师:是直接写园子的。那么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的是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谁来说。好,后面的那个小伙子你来说。

  生:第3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能不能拿笔出来很快的分一分段?谁好了,来说说。你来说。

  生:我是把第1自然段分成一段,它讲述了介绍了她的祖父和整个文章的人物。然后第二自然段是描写了园子的景色。

  师:好,是描写了园子的景色。再接下去说。

  生:第3自然段到12自然段讲的是她和祖父的各种各样的趣事。第13自然段再次描写了景色。第14自然段讲了她睡着了。

  师:又一次描写了景色。好的,请坐下,很快就分下来了。是不是这样?好,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读一读词串。你们就能找出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和“我和祖父”

  你们抓住了直接写园子的两段话。能很快的把这么长的文章分了段,这就是语文的能力。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串。园子里有……读词──停──园子里有──(生读词)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生读词)有一个词跟老师念“下种”。“种小白菜”、“下种”。好再来读这三组词串,你发现很有意思吧?好!词串里出现了“倭瓜”这个词,有没有同学知道?你说。

  生:“倭瓜”是一个方言其实就是我们吃的南瓜。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答是的)非常好。北方称南瓜为倭瓜。我们见到的都是那些根很大的,圆圆的。不过也有一些倭瓜是长的,可以上藤上架。同学们再看“黄瓜”大家非常的熟悉。但是黄瓜开谎花什么意思啊?又是你,你来说。

  生:一种不结果实的一种花。

  师:对,开了谎花以后就不再结瓜了!这个谎就是假的意思,这位同学叫什么名字?老师特别欣赏你,你课前预习非常充分。好。同学们再轻轻的把这三组词串读一读。自己开始。

  生:自读。

  师:以后你们还要学着自己写词,自己写词串。这样对课文一下子整体把握就非常有好处了。是不是呀?那园子里究竟有什么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己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自然段,脑海里立马奔出了什么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你说。为什么说美丽?东西多就美了。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美丽的园子。因为这个里面有风筝、蝴蝶……样样都有。这样的话我就觉得很美丽;样样都有。

  生:我觉得这里是鸟息虫居的园子。因为这里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说明这里的昆虫非常的多。还有一个没有写到的,好。那男孩子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从哪看出来拉?

  生:因为有许多的风筝、蝴蝶、蜻蜓、蚂蚱,这样给人一种生机盎然。

  师:充满了生机是吧,请坐,还有补充吗?那位男孩子你说。

  生:它是一个充满丰富多彩的一个园子。因为它里面什么都有。

  师:里面什么都有,是吧?还有吗?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热闹的园子。

  师:恩,你从哪感受到的?

  生:因为它里面有风筝、蝴蝶、蜻蜓、蚂蚱,我觉得很热闹。

  师:是吧!还有补充的,你说。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蜂飞碟舞的园子。

  师:蜂飞碟舞的园子?你说。

  生:白蝴蝶……它们都是在翩翩起舞的。所以我觉得是蜂飞碟舞的园子

  师:是啊。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我请个男同学谁来试试?女孩子举手特别多,男孩子谁来试试?怎么拉男孩子就不行了,好。你来。从头开始。(师并做指导)停!什么园子?再来读。停!不够。

  生:读。

  师:北方的园子和我们想象的那个院子不一样,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种花种草,可以种蔬菜,种果树,甚至还可以种粮食。你想这个园子大不大?读出来。再来。(一生读),大家一起帮他来读。(生齐读)对,接着读。东西不够多,大家来试试。写了四样肯定还有呢?肯定有花,花香,才会把它们引来呢,把这个样样都有,再读。大家来。接着读。(当场指导)

  师:是呀,看到了这么多的色彩,非常的好看,如果用几个“好”字来形容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真是一个好玩、好大、好多、好看的园子。一起读最后一句。多好玩啊?好,同学们看着屏幕自由的轻声地再来读读。争取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好,自己开始。

  生:自由读。

  师:觉得这个园子大吗?东西多吗?好看吗?好玩吗?进园子了吗?没进园子的再读。

  生:多、好看、好玩。(齐答)进了。

  师:好!都进园子了。在园子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打开到第13小节。自己再轻轻地读一读。一定要把自己读进园子里去,好。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在园子里你们看到了什么了?谁来说说?好,后来那个男孩子你说。

  生:答。

  师:哦,看到这些了。还看到什么呢?你说。

  生:我还看到了很大的太阳。

  师:很大的'太阳。还有谁说,你说。

  生:看到了许多小花和小鸟。

  师:是吧?你说。

  生:我看了上了天的鸟。

  师:上了天的鸟。你说。

  生:我看到了蓝悠悠的天空。

  师:哦!若是用这段话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园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用这段话中的哪一句你就能说出来了。你说。(生答)是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这段话一共有11句,而这一句就是这一段里的中心句,就是围绕“一切都活了”来写的。看一看花活了没有?怎么活?原来花怎么的?原来睡着了现在醒拉。活了。鸟活了没有?怎么活?上天拉。虫子活了没有?怎么活?会说话拉。(生答)

  师:这里的这个“活”还是你们理解的生死之活吗?(生答不是),这里的活什么意思?你说。(生答拟人了)拟人了。一切都充满生机了是吗?像真的一样都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答)倭瓜活了,还有什么活了?(生答)还有?倭瓜怎么活?

  生:倭瓜可以爬上架……长到天上去。

  师:谁再来说说还有什么活了?黄瓜、倭瓜、玉米,都活了。在这里面活还有什么意思在里面?说明这些东西都长的──(生答茂盛)。用一个词说植物疯长了是吧?祖父把它们伺弄的多好呀多旺盛呀。活了,还有什么活了。蝴蝶也活了吧?蝴蝶怎么活的?你来读读?你来读。(生读)。随意的飞可以看出蝴蝶很自由。这个活了还有自由的意思。再往下读,只有天空──(生答蓝悠悠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啊?蓝悠悠的?谁来说说,你说。

  生:我感觉非常美,有点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哦,这个“活了”,还有诗情画意的意思?还有吗?读一读最后一句话。预备齐。(师并做指导)看!活了。那么的充满生机那么的旺盛,那么的自由,那么的惬意。请同学们在下面选择几句读一读,读出活劲儿出来。自己开始。

  生:练读。

  师:谁来读读,读一句也行,读两句也行,谁来试试。话筒现在在哪个地方?来,给旁边的那个女同学,让她来试试。

  生:指读。

  师:笑眯眯的在读,不过还有些拖沓。还有谁再来试试,读的不错。你来试试。还有谁想读,读出那个活劲儿出来。

  生:读。

  师:都喜欢这句,有喜欢不一样的吗?我告诉你们,殷老师特别喜欢听男生读书。谁来。谁来试试。传给后面的男同学。

  生:男生读。(再自由点)

  师:读的真好。我特别喜欢男孩子。还有哪个男孩子让我喜欢一下?来试试。这个语文课堂上老是女同学的天下是吧?来,话筒传过来给他们,你读。

  生:读。

  师:再奔放一点(指导),好。举手的男生越来越多了。再给个机会。传到前面来给这位男同学。

  生:读。

  师:你读的非常好。好。同学们两段话一下就给我们带进了好看、好多、好大、好玩,一切都活了的园子。萧红的语言这么有魅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上个世纪的园子,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你看她在写在两段话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老师又要让同学们来发现了。(教师给予提醒):第一段话主要写的是园子里的昆虫,是吧?有翅膀的能奔跳的,而第二段写的是倭瓜黄瓜玉米没有翅膀的。不能动的静的。可是她写的动的时候写了什么?有没有写它们怎么动?她主要描写它们的──(生答颜色样子)而写倭瓜、黄瓜的时候,写它们什么?(生答生长)写怎么生长。殷老师提示的太多了,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什么?她把那些动的?她把那些静的?(生答)谁来说,好。

  生:作者把那些动的写的比较静,作者把静的写动了。

  师:写动了写活了这就是萧红的语言的特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你们自己读读呢,看是不是这样。

  生:练读。

  师:这回同学们关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萧红的语言了。好同学们看,殷老师在读文章的第13自然段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她的语言,看她的第一句话: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的大。咱们把“是”字去掉,读读看,行吗?(生自由读)行吗?好象行的。这里她为什么说“是显得特别大”?你们琢磨出什么吗?两句再比较在读读,把“是”字拿掉再放上去读读看。(生读)。琢磨出了什么?你说。

  生:是在这里起强调,肯定了太阳是特别的大。

  师:你看聪明的都是男生。肯定的太阳特别大。为什么在这里用“是”啊?

  生:我觉得不用是的话,比我们一般看到的稍微大一点点,用是的话感觉就非常大。她想让我们体会深刻一下,

  师:你看,女同学更聪明是吧?是特别大,殷老师在读的时候我也在琢磨,她这里强调了太阳大,而且还告诉我们真的就是这样的。不仅太阳这么大,花儿、虫儿真的就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一直在作为读者在读这篇文章,你们倒过来,你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想想,当她这样说这样写的时候,她想告诉我们什么呀?你说。

  生:她想告诉我们园子很大。

  师:她就想告诉我们这个。是不是这样的?是的。她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呀?告诉我们园子里这一切──(生答:充满了生机)。就是这样的。强调真的是这样的。特别想告诉我们这些。那同学们再想想,太阳在园子里特别的大,一般在文学作品里出现太阳这个词的时候,它总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谁来说?表达什么?你说。

  生:温暖、希望。

  师:温暖、希望。对。还有吗?你说。

  生:有可能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心情怎么样?很愉快。你说。

  生:我觉得饿还会表达一些活力。

  师:活力,是吧?当我们联想到太阳这个词的时候,真的中国的汉语文很有魅力,你看一个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温度,很温暖,感受到飞翔,很快乐。甚至能闻到太阳的味道。就像妈妈的爱一样,作者就想传递这样一种情感。所以她说了,一起读第一句──

  生:齐读。

  师:再读。这是殷老师在读第13自然段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我拿出来和你们一起分享。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真的是这样。园子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园子,但是作者感受到了那种温暖:那么一点快乐那么一点生机,所以园子就是好大、好看、好玩的,一切都活了的。在文学作品里面,我们这就说是──景乎情乎,不同的人看山是不一样的山,不同的人看园子也是不一样的园子。那么作者那种太阳般的温暖和快乐从何而来呢?她为什么有这种快乐和温暖的感觉呢?请学生们快速的阅读文章的2~12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个自然段当中有一点体会?自己开始,个人自读。

  生:体会读。

  师:说错了是3~12自然段就是写我和祖父的自然段。在这段当中领会到一点快乐吗?(生答体会到了)从哪感觉到了一点快乐?那个男同学你说。读出来。

  生:选择读。

  师:很好玩很快乐,还从哪也读出来了。今天还有谁没有发言,赶快,先来说说,你说。

  生:选择读。

  师:好玩是吧。快乐了。还有吗?你来说。

  生:选择读。并说原因。

  师:很快乐,读出了。你还有补充?

  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它说到……我从这体会到主人公非常的天真。

  师:很调皮的是吧。好,同学们来看。祖父栽花,我栽花;祖父拔草,我拔草;祖父下种,我瞎闹;(是下种吗?)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是铲地吗?)乱勾一阵。祖父浇水,我也浇水。(是浇水吗?)祖父教我,我认不清韭菜认不清谷穗,祖父教我,我并不细看。我忙着摘黄瓜,追蜻蜓,睡大觉。在祖父的面前我流露的是自己率真率情的一面,我能不快乐吗?快乐读出来。还能读出温暖吗?读的出来吗?关注关注祖父的言行,能读出一点温暖吗?你来说。

  生:说。我看出祖父对她的关爱……

  师:关爱换一个词──疼爱。你说。

  生:首先我同意刚刚的那个同学的观点,祖父对她的疼爱,还有就是她做错事,祖父不打她。

  师:对她非常的宽容,是吧。那位男孩子。

  生:我感受到祖父很爱她。

  师:恩,老师要纠正你一个词“是锄头杆”(第三声)什么时候读“杆”?旗杆、电线杆,很长的时候读杆(第一声)在这里是指器物的刀柄的时候,把子的时候用杆(第三声)说的很好,你还有补充。

  生:说。

  师:祖父教她也不细看,祖父对她大笑。非常的宽容,你们读出一些来了?老师告诉你们我和祖父之间的“情”,不是我们这堂课一下子就能读懂的。下一节课我们仔细读这一段。学着萧红的语言,来写写园子里的趣事,争取把自己写进园子里去,写进祖父的怀里。你可能就有更多的感受了!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也读了一些资料。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很寂寞,在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去世了,后妈不喜欢她。爸爸因为她是女孩也不喜欢她。祖母是一个洁僻。非常爱整洁,不喜欢小孩子闹腾,只有年迈的祖父疼爱她。可以说是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的童年。每次萧红挨了打,站在窗前的时候,祖父就对她说:“长大了就好了,长大了就好了。”这个“情”我们还是要好好的去读。但是今天这堂课,我们走进了园子,走进了萧红的语言,也微微触摸到了萧红那颗自由、跳荡的心,我们知道了文学作品里景乎也是情乎。如果老师再用一个词来说的话,那就是境由心生。萧红一直都非常怀念这个园子。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生:齐答不是。

  师:它是一个──

  生:充满爱的园子。

  师: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6

  课前交流

  师:读课题

  出示文字:

  教师说前面的,学生说后面的,先说再出示文字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他在园子里做什么呢/。跟着教师一起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下种,我也跟着下种。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祖父累了抽一袋烟,我……

  师:我抽烟,这是不可能的。

  师:我真是跟祖父一样种菜吗?你从哪儿看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生:她其实是玩。

  生:我想到了一只小猴子,捡了玉米丢了西瓜……

  生:我还想到猫钓鱼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生:我知道了她并不是在劳动,而是给祖父添乱。

  我是从这儿看出来,这小女孩特别地爱玩,

  ……

  师:她玩累了呢?

  读读句子

  师:这玩闹你喜欢吗?

  生:他很天真,我很羡慕她。

  生:我羡慕她,她很自由,很快乐。

  生:我很羡慕,又觉得她很可笑。就爱瞎捣鼓。

  生:我也很喜欢,很羡慕这个小姑娘。与大自然相伴,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师:找出我在玩闹中最感兴趣的一段话。

  师:听听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师范读。

  生: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自由来写的。

  师:哪句话最有意思?你的手举到我鼻子上了。你来说。

  生:玉米长到天上都没有人管。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没人管它。

  生:还有什么是自由的,倭瓜。

  ……

  一个人的身心是怎样的,她看出来的样子就是怎么样的。拿起书来读课文。

  作者能够这样自由自在,为什么?

  生:1、因为是祖父的园子。2因为祖父的那颗宽容的心。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

  生:你觉得这小女孩有一颗天真的心,能够观察。

  师:你最希望做的事,最期盼的事。练笔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进行:我渴望这样的生活:

  用上这样的词语:

  要……就……

  愿意……就……

  学生的发言比较有意思,大家在这个园子里读到的是自由快乐,可我读到的是寂寞、孤独?

  课后去读一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相信你们会读到的。

  附课堂实录之二

  齐读课题

  师:园子,一个充满生机,满是蚱蜢……的园子,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园子,祖父的园子,祖父和我在园子里干什么?

  生:回答,师出示课文“祖父……我也……”

  师:祖父在干活,我在干什么?读读课文,划出关键词。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在做什么?

  生1:11小节看出小姑娘摘黄瓜,吃黄瓜,追蜻蜓,做其他事情。

  生2:小姑娘在玩。

  师: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呢?

  生:《小红帽》《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

  师:我在玩,我还在干什么?

  生:根本在瞎闹。

  生:给祖父添乱,在12节中看出。

  生:第四小节,看出小女孩不了解农活,但想干好,所以该锄掉的没锄,不该……

  生:和祖父叫劲,很顽皮。

  生:很天真。

  师:我在园子里又玩又闹,玩累了又去

  生齐读“玩累了又去……”

  师:睡了起来呢?

  板书:玩闹

  你羡慕吗?为什么?

  生:活得快乐,自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可笑,和大自然玩闹,随心所欲。

  师:板书自由快乐

  选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玩闹的一段大声读一读,可以站着读……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就是通过我在祖父原子中的玩乐反映我的童年生活的。(师读文中一段)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这段中是围绕哪个词写的。

  生:自由

  师:自己读读,体会从哪里看出“都是自由的”。

  生:交流,师指导读出自由的.语气。

  师:作者通过写园子景色,还想表达什么?你读到作者心里了吗?

  生;:借物抒情师板书。

  师:谁有补充。人物有什么心境,看出的事物仿佛都是这样的?

  生:齐读这段。

  师:作者能够这样自由、随心所欲是为什么?

  生1:园子提供条件,祖父的宽容。

  生2:作者内心自由。

  生3:他的天真。

  师:就是祖父的园子。是祖父的园子给了我自由的空间。你最希望做的事情,最期盼做的事情是什么?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我渴望这样的美好生活:。

  要……就……

  愿意……就……

  生:练笔

  生交流

  师总结,推荐课外阅读:老师在这个课文中读到了寂寞、孤独。课后读读的《》你就会有所感悟。

  ……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玩闹

  自由快乐……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7

  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听说是一篇新课文。它是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短文以“爱”为核心,以“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写得至真至纯。

  【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通过问题把握整体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本书《呼河兰传》,这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这本书记录了……今天所学的选自第三章,读题──《祖父的园子》。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通顺了吗?

  生:读通顺了。

  师:真好!有谁带着问题去读的?

  生:这是个怎样的园子?

  生:发生了什么事?

  生:祖父是什么样的?

  师:你们的想知道的太多了,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就有方向了,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细读品味,感知园子的形象

  1、学习第二节和第十三节: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多媒体出示:

  这是一个( )园子。找找课文哪两节写的?

  生:2、13节。

  ⑴ 品读第二节:

  出示: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

  师:你们读读,在作者眼里这个园子是怎样的?

  生:在作者眼里是充满奥秘的。

  生:是充满知识的。

  生:是鸟语花香的,那里有各种动物。

  师:都有些什么呀?

  学生交流。

  指导朗读。

  接下来,教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园子充满生机、五彩缤纷,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想想画面,感受我在园子里的快乐。

  ⑵ 品读第十三节:

  师:在“我”眼中,这还是个怎样的园子?

  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鸟飞了……”

  生:在作者眼中,这还是个“自由”的园子。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自由“?

  学生交流。

  抓住句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愿意……就……”等,体会萧红文字的活力,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来感受园子的自由,读出“我”的自由。

  2、学习第三节──第十二节:

  师:刚才我们捕捉到了“我”和祖父生活的自由,好好读读3~12节,找找最吸引你的画面。

  学生交流。

  师:“我”干了一件什么傻事?

  生:把韭菜当野草割了,却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

  师:祖父看到了会怎样?

  生:祖父对着“我”笑。

  师:从祖父的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我”的疼爱。

  生:祖父也有一颗不老的童心。

  师:“我”能在这个园子里这么自由,是因为?

  生:祖父的爱。

  师小结。

  三、拓展链接,深化园子形象

  师:读到这里,为什么萧红念念不忘祖父、园子,这还是个怎样的园子?

  生:这还是个充满爱的园子。

  生:还是个温暖的园子。

  师:萧红直到最后也忘却不了,她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生:她不是忘却不了黄瓜、蝴蝶,而是忘却不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温暖和爱。

  师:是啊,萧红用她的笔书写着这份爱,这份自由……

  师:同学们,课前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生:萧红现在在哪里?

  师:萧红于1940年写完了这部小说,1942年就去世了。

  生:那园子现在还在吗?

  生:现在的园子怎么样了?

  生:……

  师:你们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请课外去读读萧红的书吧,老师向你们推荐《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呼河兰传》第三章、《呼河兰传》尾声这几本书,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知道的更多。

  【简评】

  一、抓住课题进行阅读质疑,指引学生阅读探究的方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在上述教学实录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然而此时,学生对自己该往文章的哪个方向进行探究,需要集中心智探究课文中的什么问题等等,仍是比较茫然。探究除了需要兴趣作支撑之外,更需要理性来指明探究的方向。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在作者眼里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课中,教师始终围绕“这是一个( )的园子”开展教学活动,寻求到了阅读的切入点,引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去阅读去感悟,这样,学生以主体去进行阅读探究,使得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

  二、紧紧围绕语言文字,着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师生应该享受课堂,在课堂中得以发展。上述课堂教学中,当讲到“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时,教师指名一位女同学起来读课文,可她没有读好。就在这时,教师走到这位同学身边和她并排站着,左手扶着女同学的背。这一小小的举动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这位学生的紧张心理。最后以请别人帮助她读,她评读这样一个过程,使得这位同学有了台阶下。教师巧妙地转化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这样通过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好地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想象,去体会萧红在祖父园子的童趣。课堂显得那样和谐、自然,听完一课,就象欣赏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三、以文本为基点,适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广的人对世界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也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会日益提高。本课教师在课尾尝试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的篇章,让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中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各自的探究性阅读的对象。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以课内为主,教师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人才的培养,光注重知识的积累是很不够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十分重视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开展课外阅读,正是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篇8

  板块一 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板块二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张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师:请坐。张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好。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

  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

  师: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融洽。)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11次。

  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 (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它。

  师: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生笑)好,我们来读读看,张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指板书)刚才,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选一句,写出他们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的段落。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张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注意,你的朗读要让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了。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们再请六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蚂蚱蹦了,就像在举行跳远比赛似的。谷穗黄了,就像约好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笑声,掌声)。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师:好,谢谢你们的合作。读到这儿,我就又纳闷了,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蚂蚱、蝴蝶、蜻蜓,它们会不会对萧红说:“萧红,我很自由,你把我写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写得自由一点。”会不会这样说?

  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萧红就知道它们呢?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桌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师:好,谁来说一说,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1:萧红通过了仔细的观察。

  师:你有时候也仔细观察过事物,你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在萧红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还不足以说服我。你说说看?

  生3:因为萧红在园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师: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围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是不是,同学们?如果说“样样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萧红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

  师:那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到底做过哪些自由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第二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争取三分钟时间完成)

  (生齐读“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一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二思考并讨论: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师读“学习建议”后,学生默读圈画。)

  (教师巡视点拨:拿起笔来圈一圈,用最少的词语圈出来;一个词语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话;你画了整句话等于什么都没画;能圈就不用抄。)

  学生圈画后进行小组讨论:圈画了哪些词语,哪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

  师:好!回答的时候有两项任务:一写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想一想,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漏掉哪件事情,待会儿你来补充。

  生:写了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生把“栽花”读成“摘花”,教师及时指正、区辨。)

  师:还有吗?谁补充?

  生先后补充:遛土窝、追蜻蜓、捉蚂蚱、吃黄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师:还有吗?

  生:睡觉。

  师: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人一旦睡不着了,他就完了(笑)。你们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现“我”心中的自由?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生1:玩蚂蚱。因为在这个花园里尽情地玩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我觉得摘黄瓜最能表现自由。因为吃黄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发现外面一颗颗黄瓜成熟了,她就随便摘下来吃了。

  生3:追蜻蜓。

  生4:睡觉。因为我们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觉,她是在外面睡觉的。

  师: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那种睡觉的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不少同学举手)

  生:因为在其他地方铲错的话可能会被人骂。自己在家里铲就不一样了,铲什么都没关系,铲错了也没关系。

  师:铲祖父也没关系吗?(学生哈哈大笑)

  师:那可不行,是吧!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铲。谷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做粮食。

  师: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

  生:没。

  师:祖父依然是乐呵呵的。你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数一数。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就只写这一件事情。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园子里还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可以做。

  师:你的意思是。只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师:是啊,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真好。同学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宽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园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句子后,师生合作朗读。)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铲地,

  生:我也铲地。

  课件出示:祖父( ),我就( )。

  师:谁接着说?

  生1: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生2: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师: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同学们,你们看,萧红写这个园子的自由,其实处处都在写心中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啊。其实,《呼兰河传》第三章里,萧红常常写到自己在园子里自由地奔跑。

  课件出示: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师范读后,问:感受到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了吗?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生:想!

  板块四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配乐朗诵,文字缓缓地从屏幕下方往上移动。)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音乐继续流淌……)

  师(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也许,你会梦见些什么呢?你会梦见……你会梦见……这园子里的一切都静静的,伴着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师:好,抬起头,同学们,仿佛梦见了什么?

  生1:仿佛梦见了那个园子。

  师:梦见了园子里的什么呢?

  生1:白云从头上飘过。

  师:梦见白云飘过。白云悠悠地在那儿飘啊!

  生2:梦见了作者无拘无束在园子里玩耍。

  生3:我仿佛梦见自己自由自在的,在那儿奔啊,跑啊。

  生4:我梦见了作者和那些动物们在玩耍,还在观察那些植物,看到有一个黄瓜马上就去摘黄瓜,看到一个橘子马上去摘橘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师: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家的园子,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想见,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但是,同学们,十九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

  (借助中国政区图,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花开了,接着读——)

  (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背出)

  花开了……

  鸟飞了……

  虫子叫了……

  倭瓜……

  黄瓜……

  若都不愿意……

  玉米……

  师: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面对她的,只是栖身的陌生的土地——远离故土的香港;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其实她的文字当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一起读。

  课件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生齐读后,师板书“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祖父的园子,难道不下雨吗?不下雪吗?不阴天吗?难道就没有阴霾吗?为什么留在萧红记忆中或者说梦中的园子始终是那么“光芒四射”?(板书:梦中园)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后深入地研究。

  最后,想告诉大家,张老师花了一年时间,从《呼兰河传》以及萧红的其他作品中节选了很多文章,编了一本《小学生萧红读本》。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阳光的描写。我带了十本,愿意赠送给同学们,如果你们喜欢,我将非常欣慰。请你们到这本书中,感受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吧!

  下课!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实录03-14

新课标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03-08

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知识点04-16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归纳02-28

《莫高窟》教学实录03-14

颐和园教学实录03-15

《故乡》教学实录03-16

《白杨》教学实录03-17

天窗教学实录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