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反思[常用15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伟大的悲剧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伟大的悲剧反思1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
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准备可以更充沛。如:
学生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机会。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备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伟大的悲剧反思2
一、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导语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
2、提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
(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方法点拨,师:这篇文章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呢? 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
①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
②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③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选点品读,感受情感
1、师:在预习文章以及梳理完文章主要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深的感受。(学生会说“感动”)
2、师:是啊,文中有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段落中最让你感动或者难忘的细节,把它深情地朗读出来 。
3、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师: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请以“我为……而感动,它让我感到……”的句式说话 。
(四)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师:刚才,同学饱含感情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内涵(播放课件)
【课件1】“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提问: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南极点的风光)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极度疲劳,本不想起床,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3. “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课件2】“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
提问:1.“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课件3】“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提问:1.“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2.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五)拓展思维,领悟情感
1.师: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痛……
3.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②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③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④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⑤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五、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节课有如下优点:
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精细。
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本文篇幅较长,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单元提示,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迅速抓取信息,是可取的。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大胆。教师由最后一个中心端牵出两个大问题。再由这两个大问题带出两个次问题: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探险队员们遭受了哪些困难?探险队员们具有哪些常人的情感?这四个问题就像蛛网的四根主线,将分布在课文各个段落的答案缀连起来。
文本解读和练习兼顾。巧妙地追问,将课后的练习穿插到对文本的解读中,落实到学案上,做到真正落实。
学生的能力训练全面。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速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而在小组学习中,既要听,又要记,还要想,更要说,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强化,自我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小组展示不囿于常规。常规的小组展示大都是一人或两人板书,一人上台展示。考虑到本课的信息量非常大,故采用口头展示的方法,省时高效。
不过,这节课还有不足:
老师的讲解有点多。这主要表现在“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句的理解时。学生对这个句子本身的理解没有问题,但是同学压根儿没想到作者的写作态度是赞同还是否定。老师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引导。
教师情感的渲染还不够细腻,课堂气氛有点冷。教师不仅要在导入和总结时煽情,在抓取信息和朗读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情感的调动。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热闹的气氛出现。
课堂容量大,教学时有点赶。
伟大的悲剧反思3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一、导入方面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
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四、注重教学的整合
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畅谈探险者——伟大”“感悟探险者——伟大的`悲剧”“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设计,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上,突出亮点
从让学生话说身边的英雄起,到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关注时事日本大地震,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贯穿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学生有了许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很好地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一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伟大的悲剧反思4
我花三节课的时间学完了《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在了解了背景、作者、字词之后,我开始转入文本的学习。
首先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斯科特一行五人到达南极点之后,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悲观失望,但勇敢的承认失败,并为阿蒙森团队作证,在回来途中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最终全部遇难的故事。
其次,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分析悲在何处?伟大在何处?悲在在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伟大在他们身上具有勇于承认失败,诚实守信的英国绅士风度;具有坚韧不拔,顽强执着的探险精神;具有不抛弃不舍弃、无私牺牲的团队精神;具有在临终之前不为自己,只想着祖国、家人、朋友,乃至全人类的人格魅力。在这之中,就可以做到赏析语言,朗读句子,实现素养的提升,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细节描写和修辞的使用。
第三,感受传记文学的特点,典型的材料就要通过典型事迹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比如威尔逊在距离死亡只有几步之遥的时候还拖着16公斤重的岩石样本,比如斯科特在临终之前还用僵硬的手为自己的亲人写信,比如奥茨自己勇敢地走向了死亡。叙行录言,叙述他们的行为,引用他们的言论,保证文章的真实性。讲究文采,语言生动,用词精当,可以采用想象、修辞,体现文学性。
最后拓展延伸,斯科特在与阿蒙森团队这一角逐中注定是失败者,那作者为什么不为阿蒙森团队作战呢?这一问题意在引出兹威格作传的原则,是斯科特团队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精神和人格魅力,是人类的财富,这种精神和魅力将鼓舞一代又一代探险科学的人,所以为他们作传意义更大。
由此拓展到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称陈涉为世家,将项羽安排在“本纪”里,虽然他们都是失败者,那也是因为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由此得出结论,历史上对于人物的评价不以功劳评价,不以业绩评价,主要在于他们身上所绽放的思想的光芒。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也许我们没有成功,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诚实守信的品质,相信我们的人生也必定是光辉灿烂的,必定是充满人格魅力的。
伟大的悲剧反思5
本周我进行的是《伟大的悲剧》的线上授课,《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颂扬的是一种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与去年国庆时所播的《攀登者》这部电影主题契合,所以我运用了《攀登者》这部电影来进行导入,从而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而且《伟大的悲剧》这一课篇幅较长,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把握的难度较大,所以我给了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并且让学生们借鉴课堂提示中快速浏览的方法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结束后我给予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接下来在我的提示下我们也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三部分,从而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就更容易一些,同学们在解决“斯科特探险队遇到了那些困难”、“文中的‘悲’体现在哪里”、“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这三个问题时就更为清晰地找到答案所在的主要段落,对于这篇文章情感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首先,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攀登者》与《伟大的悲剧》两者之间的贴合度不高,其实《攀登者》也是在传达一种崇高的探索精神以及高尚的心灵,而且其中其实也是有悲剧发生的,而且《攀登者》中是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挑战,这也是伟大的,因此也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悲剧”,这与《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去探索南极的性质是相同,不过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攀登者》最终是成功了,而斯科特一行最后却失败了,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不过最后的结果都是给予了后人精神鼓舞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其次,还是在时间安排上,前面的耗费太多时间,后面的东西就会匆匆掠过,但还会有一种情况是时间与问题之间的尴尬,就是这个时间剩下的不多不少,可问题很重要而且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讲解,所以剩下的时间不够,但要是留给学生又有些多,这样的话就会让课堂有些尴尬。最后就是在剩余时间里学生的任务安排上不够明确,这样就会导致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白白浪费了这些留给他们的时间,所以在课堂结束后如果还有时间留给学生那一定要把这段时间里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只有这样这最后剩下的时间才不会被浪费。以上就是我对于《伟大的悲剧》这一课的反思,希望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伟大的悲剧反思6
认识悲剧,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也不能仅仅是读几句话就真的能体悟得到的,得让学生对这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我先是出示了一系列人们向这几位致敬的图片,国王跪下以致敬,公主亲临南极以致敬,全人类给南极命名阿蒙森—斯科特站以致敬。我抓住文章中一句有争议的话,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人类来说,第一个达到这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在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说,我们不能看重最后的结果,二应该看重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不畏死亡,勇敢面对的精神,那他就不是失败者,而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悟“悲剧”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能把感悟的过程细化,跟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的联合起来,再辅以一定的视听或画面,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也是可以做到的。
遗憾的是,文章过长,预习时间短暂,导致部分学生对文章内容不是很熟悉。
伟大的悲剧反思7
1、 注重教学的整合
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 畅谈探险者——伟大”“ 感悟探险者——伟大的悲剧”“ 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 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设计,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上,突出亮点
从让学生话说身边的英雄起,到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关注时事日本大地震,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贯穿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自主讨论并发言,学生有了许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很好地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一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采用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既有了长文的'整体感知,又有了细节突破,注重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我觉得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在教学上确实有了很多的突破,很多亮点。从课堂效果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长文该如何教方面,给了教师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该教师在课后做的反思中所说,平日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上是我对该教师对本文处理方面的一点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立志于“ 有效教学”“生本课堂”的探索。
伟大的悲剧反思8
通过教学和反思,我觉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确应该让学生多自主活动,一定要培养他们个人的活动意识;在扩大知识面方面,教师不应该仅仅限于书本,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服务,替学生着想,把"小语文"真正变为"大语文",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学到最大限度的多的知识。作为学生应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导,不要一味的老想着"拿来主义" ,同时要多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当然包括语文课本。
总之,我认为本课时我对教材处理较为合理、教学目的设置明确恰当,基本作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让学生从中受到了一种永恒的精神教育,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期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一完善。
范例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伟大的悲剧反思9
课文篇幅长,容量大,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受思悟。
由于没有布置课前的预习,所以在课堂上采用了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将几个要素串联起来复述全文的方式来了解课文大意,再用一句话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些方面?
2、“伟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思考之前,我又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3、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以让学生寻找最感动敬佩的情节的方式,直入文章内里,符合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感知思维切中肯綮。学生在朗读相关语句时,第一遍往往不能达到“有感情”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迅速体会当时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后面的朗读中有了很大的进步。课堂上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地感受思考、讨论交流,体现学习的主动与合作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示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
本堂课在生成教学中,由于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在预料之内。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遇到了一个多音字──粘。这个字到底应该读“zhān”还是“nián”?很多学生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愣在那里。我马上提示他们:“解释为‘橡胶或糨糊的性质’时读‘nián’,解释为‘用胶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读‘zhān’。”学生马上就理解了,读作“zhān”的时候作动词用,读作“nián”的时候作名词用,课文中的原句是“粘住鞋”,毫无疑问应该读作“zhān”。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从学生的笑脸上看到了他们内心小小的成就感,马上抓住时机提醒他们:“学习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向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请教。”
本课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1、如果在课前布置预习,就能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转移到对主题的探讨上;
2、在介绍作者时,可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作者的生平资料;
3、在设计问题上,可拉开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回答问题;
4、在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这一环节上处理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5、由于在复述课文部分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大部分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成果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伟大的悲剧反思10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牺牲的故事。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教学中我也大胆取舍,长文短教。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一简要反思:
一、导入方面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及20xx年四川大凉山火灾图片,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在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探险英雄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授课反面
由于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因而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速读浏览,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共写了写了几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属于复述课文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于是我采用长文短教,让学生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学生复述也较为顺利。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了解斯科特探险队员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及其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业通过生谈自己所了解的伟人事例及感动中国的人物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上突出亮点
教师展示南极的相关图片,师生讨论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斯科特探险队员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的`仰慕,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复述环节没有照顾所有学生,朗读训练不够。由于篇幅长,授课时间短,因而对于文章,只让学生读了两遍,并没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读,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探险队员们面对险境所表现出的高尚的品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探索尝试,也要多照顾后进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善。
伟大的悲剧反思11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
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伟大的悲剧反思12
《猫》是郑振铎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脍炙人口的名篇。这篇小说,结构是清晰明了的,围绕养猫,写了“我”养三只小猫的故事。文笔朴实,自然,三只小猫的性情通过细节描写,跃然纸上;感情抒发由淡而趋浓,真挚感人。小说的“象外之象”超越普通的就事论事,养猫的平凡故事中浸透了作者对世态人情的解剖或深刻解读,这应该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上课的时候注意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讲、自己体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的读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基本的上课思路清晰,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发散,及时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结构完整。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在讲第三只猫的时候与一二两只猫的联系不是很全面,还有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的评价总显得有些千篇一律,重点不是很突出,再则,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是要更注意严密性。
通过这次的开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帮助真的很大
伟大的悲剧反思13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尤其是男生对探险类的话题较感兴趣,但由于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国籍等方面都与学生差异较大,所以“悲剧”一词尚易理解,“伟大”二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确定本节的课的重难点后,我将以下两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
一、理解本课的主旨主要是理解“伟大”二字,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颂扬之情。为此,在学生能够指出悲剧“悲”在何处之后,我便将重心放在了解读“伟大”二字上面。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出“伟大”的句子。为了便于学生找准,我设计了如下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伟大,表现了他们的精神(品质)。”并自己给出了一句示范。有了这样一个抓手,学生就能较为轻松准确地找出这类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次,对学生找出的能体现“伟大”二字的句子进行品味。让学生找出句子后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学生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找——读——品味——情感朗读”这四步,使学生对作者的颂扬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学生对“伟大”二字的理解便轻而易举了,而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部分:假如你是凯旋而归的阿蒙森,请给斯科特写一封信。阿蒙森是斯科特的对手,由他之口表达出的对斯科特的敬佩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由于前面已对“伟大”一词作过深入解读,学生此时争先恐后地想要借阿蒙森之口表达对斯科特的敬意。信的`内容虽然都是表达敬佩之情,但每位同学的抒情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感人至深。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老师也作了一个示范,朗读了一封自己创作的给斯科特的信,并满怀敬意地朗读出来,至此,将本节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从一张张动情的小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对探险事业有了自己的理解。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对于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课堂语言不够优美。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散文教学”,散文的语言大多优美,值得玩味。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自然也应与文章的语言相衬。而我,由于缺少平时的积累,“语到用时方恨乏”,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加强语言的积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
二、朗读时间不够。散文本就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主旨的,尽管在探究“伟大”一词时我带学生品味了语言并进行了情感朗读,但对于散文而言,这样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课堂的安排正好控制在40分钟里,但40分钟里让学生读的时间不足10分钟,总以为课堂时间的宝贵,宁可多作一点分析也不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文本。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朗读中让学生心领神会岂不比教师讲解灌输要好?!
一次比赛一步成长,一段经历一份收获!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伟大的悲剧反思14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
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同学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同学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同学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同学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同学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同学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和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同学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和。其实这也是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同学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经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置稍欠。如:
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局部时,应引导同学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准备可以更充分。如:
同学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同学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机会。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藏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伟大的悲剧反思15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尤其是男生对探险类的话题较感兴趣,但由于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国籍等方面都与学生差异较大,所以“悲剧”一词尚易理解,“伟大”二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确定本节的课的重难点后,我将以下两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
1、理解本课的主旨主要是理解“伟大”二字,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颂扬之情。为此,在学生能够指出悲剧“悲”在何处之后,我便将重心放在了解读“伟大”二字上面。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出“伟大”的句子。为了便于学生找准,我设计了如下句式:“我从 这句话中看出了伟大,表现了他们 的精神(品质)。”并自己给出了一句示范。有了这样一个抓手,学生就能较为轻松准确地找出这类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次,对学生找出的能体现“伟大”二字的句子进行品味。让学生找出句子后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学生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找——读——品味——情感朗读”这四步,使学生对作者的颂扬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学生对“伟大”二字的理解便轻而易举了,而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部分:假如你是凯旋而归的阿蒙森,请给斯科特写一封信。阿蒙森是斯科特的对手,由他之口表达出的对斯科特的敬佩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由于前面已对“伟大”一词作过深入解读,学生此时争先恐后地想要借阿蒙森之口表达对斯科特的敬意。信的内容虽然都是表达敬佩之情,但每位同学的抒情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感人至深。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老师也作了一个示范,朗读了一封自己创作的给斯科特的信,并满怀敬意地朗读出来,至此,将本节课的情感推向了**。从一张张动情的小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对探险事业有了自己的理解。
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够优美。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散文教学”,散文的语言大多优美,值得玩味。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自然也应与文章的语言相衬。而我,由于缺少平时的积累,“语到用时方恨乏”,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加强语言的积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
2、朗读时间不够。散文本就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主旨的,尽管在探究“伟大”一词时我带学生品味了语言并进行了情感朗读,但对于散文而言,这样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课堂的安排正好控制在40分钟里,但40分钟里让学生读的时间不足10分钟,总以为课堂时间的宝贵,宁可多作一点分析也不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文本。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朗读中让学生心领神会岂不比教师讲解灌输要好?!
一次比赛一步成长,一段经历一份收获!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伟大的悲剧反思】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反思05-30
(必备)伟大的悲剧反思05-31
伟大的悲剧反思12篇[合集]05-30
《伟大的悲剧》知识点03-04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03-02
爱情悲剧的故事04-29
让悲剧不再重演作文10-09
笑的悲剧作文12-12
苍蝇的悲剧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