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

时间:2024-03-11 20:44:39 好文 我要投稿

运算

运算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巩固通过观察数的特征,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 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具体数据特征和符号特征,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 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 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谁是我的好朋友?

  老师说出一个数,你说出另一个数,我俩说出的数的积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积各是多少。抢答:25、125、 99=?0.98=?10.2=?

  (意图:通过游戏提高对乘法简算特殊积的关注,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练习作好准备。) 刚才同学们说的数都有意图与我的数凑整,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练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出示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 提供数据 编题复习

  1、 出示一组特殊数据,选择其中的一些数进行自由编题,要求:根据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定律编出不同类型的题,越多越好。

  课件出示:2.5、12.5、0.4、19.9、80、6.7、1.02、3.3

  生自由编题,师巡视找出不同类型的简便运算题并做一定指导。

  2、 反馈所编算式(板书),提问:你是依据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编题的?

  2.5×80×0.4

  2.5×12.5×80

  12.5×6.7+12.5×3.3

  2.5×4.4

  12.5×1.02

  80×19.9

  随机复习三种运算定律及公式(板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依据: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还有不同情况的简便运算吗?一一反馈板书

  刚才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编的.题目很好,请你与同桌进行交流分享。

  3、 解题后小结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题方法:

  (1)、审题:看清题目有什么特征,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转化:合理地把一个因数分成两个数的积、和或差;

  (3)、运算:正确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检查:解题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观察数字特征和式题结构特征,以正确判断是否能运用运算定律。通过计算,回顾了小数简便运算都是观察数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凑整,通过口算使计算简便。

  二、 魔术变身 加深理解

  1、 在学生所编原始简便运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编,老师改编、指生改编,指生反馈。 随机讲解达成目标。(板书)

  2.5×80×0.4

  2.5×12.5×80 2.5×12.5×0.32

  12.5×6.7+12.5×3.3 12.5×13-12.5×5 12.5×11-12.5

  1.25×67+12.5×3.3

  2.5×4.4 2.5×4×1.1 2.5×(4+0.4)

  12.5×1.02 12.5×5.6 12.5×20.1

  80×19.9

  2、解题过程中随机小结:

  (1) 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2)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往往解决一道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观察中思考,选用优化的解题策略不但正确率高,而且能为我们节约许多时间。

  (3) 利用积因变化规律进行变形,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始终一样是利用简便运算的定律。

  三、 灵活运用 提高能力

  1、 我来当当小医生(典型错误情况)学生现场做题中来

  2、 灵活运用大比拼(练习纸)

  (一) 第一回合。(只需写出关键步骤)

  (1)3.5×13×2 (2)125×8.8

  (3)2.8×3.7+ 2.8×6.3 (4)(2.5-0.25)×4

  (5)7.3×0.99 (6) 4.5×10.2

  (7)7.8×99+7.8 (8)2.5-2.5×0.6

  (9)6.8×0.41+0.59×3.4×2 (10) 0.25×1.25×32

  (意图:综合练习,检测学生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熟练性和灵活性。)

  (二) 第二回合。(提高题)

  (1)3.6×4.7+36×0.53 (2)2.4×1.8-4.8×0.4 (3)0. 9999×1.3—0.1111×1.7

  3、解决问题

  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开来,甲车每小时行4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5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和自己比你哪方面有了提高?

运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电脑课件、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天天都要和数做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数,看看有哪些数?

  出示一组小数和整数:

  2.650.90.5

  3.71.30.2812

  0.361.568.127.5

  1、复习四则运算

  (1)(学生口答,老师相机板书:整数小数)

  (2)请你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组成一道算式并且口算出结果。(学生口答结果)

  (3)问:在我们刚刚口算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在这四则运算里加法和减法是一级运算(板书),乘法和除法是二级运算(板书)。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请同学们从这几个数中选择三个或四个数组成一道综合算式。(可以运用小括号和中括号)

  把综合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纸条上。

  (2)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六道算式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把这六道综合算式分分类。(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从左往右先算二级运算先算小括号里的

  (4)每个同学从第一行的三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道做在练习纸上。(三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5)集体订正。

  3、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那你觉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

  4、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8.11.3+8.13.7)5(也是黑板上的最后一道算式)

  (2)先让同学自己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

  (3)集体汇报:请做的快的同学来介绍方法。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审题,灵活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5、练习:

  7.8+4.3-6.4+1.71.22.70.54.8

  (2.5-2.50.6)418-3(2-0.8)

  一组一题做在练习纸上,投影仪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点累了吧?下面我们来做一做身体健康操。

  第一节:小嘴巴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6[(1.2+0.5)5]

  0.750.30.5-3.2

  7-0.5+14+0.83

  3.60.4-1.25

  第二节:小眼睛找一找

  下面的计算对吗?

  0.2540.254

  =11

  =1

  7.40.65+10.5

  =0.481+10.5

  =10.981

  第三节:小手做一做

  1、从21.3与8.75的.和里减去0.75,结果是多少?

  2、16除以2的商加上3.5。和是多少?

  第四节:小脑袋估一估

  一块梯形的土地(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说说大约是几十平方米,再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三、走进生活,拓展练习。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一看。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我们作为家里的小主人该去超市选购一些食物用来招待客人了。

  今天妈妈给了你们每人50元钱,你们来到了超市,你们准备选购哪些食物呢?把你的购物清单写在练习纸上。(出示食物的图片和单价)

  我们比比谁是最棒的小当家!

运算3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1/4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1x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30x7/10+30x2/15和30x(7/10+2/15)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不仅想运算顺序还要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1、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再加上比较紧张,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时总结应该说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而非运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本人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促使我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我的成长。

运算4

  [建议]: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反思]: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我们主要采取利用讲学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简便计算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思想,这种优化思想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的事,它不能灌输,更不能速成,它需要一个长期感悟的过程。

  2、简便计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

  3、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同时,加强变式、逆向的练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能力。

  5、简便计算的意识还要渗透于解决问题中,在没有“简便计算”这样的显性要求下,学生也能考虑简便计算。

  6、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简算的兴趣,逐渐掌握简算的依据,逐渐领会简算的技巧,真正具备简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

  ①、进行简算应该由一定的运算定律、性质作为依据;

  ②、必须正确、适当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③、应该根据数据特征灵活选用运算定律、性质。

运算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页的第1—5题。

  教学要求: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第一题:

  (1)让学生按照要求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帮助学生总结出已学过的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明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乘法和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题:

  (1)先让学生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3)比较它们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三题:

  (1)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要求学生先想出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注意检查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重点辅导困难学生。

  第四题:分步计算,不要求列综合算式。

  二、应用题练习。

  第五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教师帮助审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运算6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在充分备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为大家奉献了一节实效又实用的课堂。教师能根据旧知与新知的结合点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教学中,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抽象出异同。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在总结时不能简单说说收获,可以提一个思维拓展的问题。如:学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还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猜测后思绪会飞扬起来,甚至会问老师,亲自动手实践。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运算7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四第5~~9题以及练习十四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组织练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口算,选择2-3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四第6题。

  小黑板出示第6题,说明练习要求。

  让学生自己练习,把得数填在方框里。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结果。

  让学生讨论计算过程,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

  3.做练习十四第7题。

  做第7题的前三道题,指名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在小括号里要先算除法。

  提问:你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4.做练习十四第8题。

  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给每道算式添上括号,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集体校对。

  三、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提问:原计划每人发15枝,有4人没来,这样就可以多下多少枝?

  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的方法,寻找解答的方法。

  指出:我们可以先求出4人没有来一共多出了多少枝,再想一想实际分给学生多少枝,就可以求出来了多少人。这样就能求出原定参加长跑的有多少人。

  四、课堂

  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7题后三题,第8、9题。

运算8

  师:同学们周末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会和父母一同去游玩啊?

  生:是。

  师:小明在老人节这一天也和爸爸妈妈要陪爷爷奶奶去公园游玩,当他们来到公园门口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消息。仔细观察,在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指名生说。

  生:我知道了成人票是40元,我还知道了儿童票是半价,就是20元。我还知道了家庭套票是两个成人和一个儿童,他是85元。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再仔细看看题,这幅图上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生:还告诉我了他们是一家五口人要出去玩。

  师:这一家五口有 4个成人,一个儿童。

  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大家看一下,小明请大家帮忙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购票方案?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听清要求,先列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计算。

  师:看看谁有不同的方法。

  师:请你在小组里面互相的说一说,看看都有哪些想法,你还有没有意外收获。(指名板演,其他生小组内交流)

  师:×××你来前面给同学们讲一讲好不好?(生讲解40×2+85)

  生:先买一个家庭套票,再买两张成人票。

  师:你先算什么?

  生:先算的两张成人票,再加上这个家庭套票。

  师:那就是说,这一步是求得什么?

  生:求的是两张成人票。

  师:这个呢?

  生:这个是求得一张家庭套票。

  师:你先算的是?

  生:成人票。

  师:注意一点,同学们发现她这个算式里面有问题没有?

  生:等号不应该写到数字下面。

  师:等号应该写到哪里啊?

  生:等号应该写到数字的外面.

  师:应该写到第一个数字的左边。(师修改)这样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同学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格式的准确性。

  师:×××你来给同学们讲讲。(生讲解85+40×2)

  生:先算出两张成人票,再用一份家庭套票的加上两张成人票的就是这一个家庭所需要的钱。

  师:这里指的?(师指85)

  生:一张套票。

  师:这里指的是?(师指40×2)

  生:两张成人票。

  师:先算的什么?

  生:两张成人票

  师:然后再把一张套票和两张成人票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5个人所需要付的钱。

  师:那我们把先算的这一步用横线表示出来。那么大家来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种方法一样。

  师:哪里一样。

  生:他们的得数都是一样,意思是相同的,但是算得方法不一样,算的方法相反。

  师:算的方法反了吗?

  生:算的顺序反了

  师:这是先算的什么?(师指40×2+85)

  生:这是先算的两张成人票

  师:这个呢?(师指85+40×2)

  生:后算的两张成人票

  师:这两个题得运算顺序反了吗?

  生:没有

  师:都是先算的什么?

  生:乘法,也就是成人票。

  师:看来不像同学们说的他们的运算顺序是反的,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生:一样的

  师:都是先算乘法。

  师:在这两个题里,其实他们的不同就是把40×2和85的位置交换了,但是运算的时候都是先算的谁?

  生:先算的乘法,也就是40×2。

  师:那么再来看这个方法。请同学来讲讲(师指40×4+40÷2)

  生:40×4是4张成人票的加上40÷2是小孩的票,加起来就是所需要的钱数。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一部分指的是?(师指 40×4) 4张成人票。

  这一部分指的是? (师指 40÷2) 4张儿童票。

  先算的什么?

  生:先算的4张成人票,再算的是一张儿童票,然后把他们两个加起来。

  师:他的计算步骤是不是先算的4张成人票再算的一张儿童票?

  生:我认为是一起算出来的

  师:你同意谁的说法?是怎么算的?

  生:一块算的

  师:那可以再换个词,怎么说,

  生:同时。

  师:他是把4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同时算的,也就是乘法和除法同时计算的.。那么同学们来看一 下,这样可以同时算吗?

  生:可以

  师:谁来说一说理由,为什么可以?(4人一小组开始讨论)

  谁来说说看?

  生:乘法和除法先算,加法和减法要后算。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那结合这个题意再来看一下,40×4指的什么?

  生:4张成人票。

  师:40÷2呢?

  生:一张儿童票。

  师:可以把这两部分同时算出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5张票的总价。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的也很好,咱们原来学过,乘法和除法是同级运算,所以我们可以把乘法和除法同时计算。

  师:你还有其他想法吗?老师还有一种想法你来看看好不好?(师板书算式:40×5-40÷2)这个行吗?谁能给解释一下?

  生:先算出5张成人票的,然后再从5张成人票中再减出一张儿童票的,大家同意吗?

  生:因为儿童票是成人票的半价,所以先用成人票乘5,等于5张成人票的,再用其中一张成人票的除以2就是儿童票的。

  师:现在老师这个40×5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把小明看做了?

  生:成人

  师: 40÷2呢?多算了一个儿童票,然后再从5张成人票里面减去一张儿童票,就是这5个人的钱。

  师:你会做吗?练习本上递等式计算!(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注意书写的格式,把先算的那一步用横线画出来。

  生:先算40×5=200,再算40÷2=20,用5张成人票的得数减去一张儿童票的得数就等于总钱数。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应该是同时算出5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

  师:这位同学在计算步骤上是同时算的乘法和除法。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刚才的这几种做法,哪一种最省钱?

  生:第一种和第二种

  师:如果让你买票,你选择哪一种做法?

  生:第一种和第二种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经济头脑。可以看得出来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还可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再仔细看这几个题,这个有什么法?还有什么法?先算?

  你仔细观察,像这样的有乘有除有加有减的算式,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说给周围的同学听。

  生: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

  生: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

  师:说的非常完整,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那么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话先算乘除,再算加减。那么像这样的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有两级的四则运算(师板书课题)

  1、说出第一步先算什么。

  125-25÷5 203-135÷9

  120÷12+17×6 97-12×6+43

  28+120×8 26×4-125÷5

  168÷12+14×6 36×13+552÷8

  师: 四人小组说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小组活动,指名回答)

  生1:第一题先算除法,25÷5

  生2:第二题同时计算120÷12 和17×6

  生3:第三题先算120×8

  生4:同时算乘除法。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5-45×2 78+22÷2

  28×5+150÷5 121÷11-110÷10

  师:第二题,说一说下面题得运算顺序,同位俩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指名答集体订正。

  3、判断正误

  66+4×2 125-25÷5 48+52÷4 85-15×4+16

  = 70×2 = 100÷5 = 48+13 = 70×20

  =140 = 20 = 61 = 1400

  4、算一算

  67+3×17 24×3-56÷14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不加括号的时候可以同时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生2:我知道了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运算9

  “四则运算”乃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巧的是,我也有这样的特征,大家请看——

  加法(家法),玩具熊的自述:

  主人今天把我抱出来,和其他玩具放在一起,开始分配“职务”:“嗯,我要办一个家,玩具熊嘛,做爸爸,芭比娃娃做妈妈,小猴子做女儿。”没搞错啊,我可是雌的耶,算了,委屈一下。我和“妈妈”。“女儿”被主人控制着玩“剪刀石头布”,结果她们的手都是“布”,只有我的手是拳头,要怪就怪制作商吧。结果当然是我输了。我就被“惩罚”受“家法”,被小主人“咯吱咯吱”了我的胳膊下面。冤啊~

  减法(剪发):布娃娃的自述:

  别碰我的头发,那是我“痛苦”的“回忆”:我漂亮的长发别主人“咔嚓”掉了。还得说回那一次:主人闲得无聊,就四处寻找“猎物”,结果一眼就发现了我,不,准确的说是我的头发。拿起我,给我设计了一个什么“超酷”发型,咔嚓咔嚓剪掉了我的长发,又把我的头发搞得乱七八糟。把我变成一个太阳爆炸头。呜~我漂亮的长发,你在哪里?

  乘法(趁火打劫法)小猪钱罐的自述:

  我本来就饿得慌——肚子里只剩下一丁点食物,小主人“残忍”地将我摔在地上,拿起我的被人们称作“钱”的东西就走。我好可怜啊,本来就肚子饿,现在还要付出如此的代价。这不是趁火打劫吗?虽说那些“食物”是小主人喂我的,可是现在全被拿了回去,还不如别喂我。现在是损了夫人又折兵,当一个小猪钱罐真难啊!我正在发牢骚,旁边

  的.小花瓶告诉我:“你知道主人为什么要钱吗,她要捐给贫困。”哦,原来如此,算了,做个小牺牲。

  除法(粗心法):鸡蛋的自述:

  “啦啦啦,我是可爱的蛋蛋。”蛋蛋小姐——我,闪亮登场!(这么黑还闪亮登场)要说起小主人的缺点啊,那可是滔滔不绝。有一件事情,她可害惨了我。那天,她把我从冰箱里拿出来,把我切成一片一片的,把我放到锅里炒。可是,小主人竟然忘了放盐和油。虽然我没感觉到疼痛,但是我仍然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结果主人见我没这么快熟,就到客厅看了一下电视。所以,我就变成这个样子——全身黑湖湖的。不过,鸡蛋总要乐观一点嘛。我不在乎。

  看来,在各位心目中,我有些要继续发扬光大啊,有些,还需要改进,那么大家是不是更了解我了呢?

  (麻烦周周,如果是普通我宁愿得“未通过”)

运算10

  教学目标: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教学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

运算11

  教材说明

  这一节教材主要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教材先通过第72页例1,16×4+6×3,指出在这个式题中,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即先算16×4和6×3,再把两个积相加。然后,通过例2教材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例1中的“+”改成“-”,该怎样算?把“×”改成“÷”,该怎样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刚刚掌握的运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节省教学时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式题脱式运算,就需要加强训练。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九中安排了比较多的三步式题,并注意把新学的内容同过去学过的内容进行混合练习。此外,还安排了一些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的练习以及一些应用题,避免学生单一地做式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72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1~9题。

  2.学生在第四册中学习过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本节的混合运算依然依据这一运算顺序的规定。在教学例1之前,可先让学生口算复习题。口算时,要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教学例1时,先引导学生看一看题中有哪些运算。然后,教师可再联系复习题,使学生明确这一题依然是没有括号的式题,并且只有乘法和加法,所以还是先算乘法。接着可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一、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会这样做:

  16×4+6×3

  =64+6×3

  =64+18

  =82

  教师再引导大家分析哪一步可以省略?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脱式计算,这是新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白,由于题目是求两个乘积的和,要算出两个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

  4.教学完例1以后,教师提问:如果将例1中的“+”改成“-”,该怎样算?并在例1的旁边写出算式:16×4-6×3,让学生思考解答。再分别将两个算式中的“×”都改成“÷”,一一写出算式让学生计算。最后,再引导学生对这四个算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5.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计算步骤,再计算。

  6.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如有必要,可先引导学生分析第1小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第6题,比较每组上下两题的结果后,可再出两组题让学生试一试,以加深印象。

  第7题,是综合练习题。练习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明确运算顺序,还应着重强调要细心认真地计算。

  第8、9题,都是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有的学生做这种应用题时,常常只解答出第一问,而把第二问漏掉。为此,做这两个题时,要强调把题读完后再做。

  第10*题,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引导学生看等号左边有哪些运算?如果□中有数,应先算什么?由此得出,这道题实际上是告诉我们250减去一个数(□×9的积)等于70。从而启发学生想到把□×9看成是一个数,先想250减去多少等于70?求出□×9=180后,再求□是多少?第2、3、4小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74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说出题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教师不要提示,学生做完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答案可以是:4×4÷4-4、5÷5+5÷5。

运算12

  优点:

  1、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问题情境改为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特色团队作为学习 素材,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 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充分利用教 材中的情景图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 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

  2、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 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 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 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注意格式 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 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 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4、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尝试、交流中学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及其方法,体会一次性约分可使计算相对简便。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不足:

  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算13

  【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了。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使其体悟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P56~P57)

  【课时教材分析】

  第1课时(P56~P57),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课堂实录】

  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236+254=490490-370=120——————

  550-330=220120+220=440——————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119+208-303227-(560-4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生交流,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8瓶。

  3、那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边提问边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4、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5、指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6、(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谁能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7、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改写,教师巡视并进行相应指导。

  8、指名汇报改写后的算式并板演。

  9、现在谁来说一说改写后的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下面该算什么?这里又求的是什么?

  10、(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2道小题40×5-162)同桌讨论一下,如果遇到这道题,你会怎样解决?

  11、同桌讨论运算顺序并交流汇报。

  1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运算顺序方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3、生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从这幅图上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生交流汇报。

  3、你能用你所学会的知识,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运算14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加、减、乘、除法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是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上的,为以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因此我在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说明运用这些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学会解答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样引入让学生觉得新知不新,没有学习难度。

  本节课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借助具体情境。(出示例1)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比较两名学生计算方法后,及时小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同时一起算。要注意检查第一次约分后所剩下的分母分子是否还能约分,直到分母分子不能约分后才能计算。

  二是精心创编计算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创编了一些具有典型特点、学生易错的习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应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计算时,要合理选择才便于计算结果正确,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和掌握一些计算技巧。

  三是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时不仅注重训练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技巧,更注重要求学生在做每一道计算题时,首先不能把题抄错;其次要认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不能忽视书写格式。为了让学生记牢要求不犯低级错误,我给学生引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运算15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习,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习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趣味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基础性练习:做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习效果。

  2、拓展性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习:自主练习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运算】相关文章:

小数简便运算教学感悟12-26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想04-25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反思02-26

(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反思02-26

(合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反思02-26

过早学运算会扼杀宝宝兴趣04-2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初一数学教学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