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

时间:2024-03-06 08:31:47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人教版下《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想想象欣赏,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2.通过研讨点拨法分析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三、知识梳理

  ⑴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锦幛(zhàng)荇(xìng)藻蓬蒿(hāo)

  蝼(lóu)蚁憔悴(qiáo)灰烬(jìn)

  ⑵重点字词的意思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苏醒。

  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四、学法指导

  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听配音朗诵,体会诗人的情感。初读课文,划分诗的节奏,再初步质疑,最后将各自的问题在小组中汇总。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②设问

  (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3)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发言。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试背诵全诗。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达标题

  理解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案】相关文章:

秋天导学案03-02

《秋天》导学案12-17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02-28

真正的英雄导学案05-05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03-05

《马说》导学案1402-28

《苏州园林》导学案02-28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02-28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