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4-03-03 15:00:39 好文 我要投稿

【优选】《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篇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1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仿佛”呢?

【优选】《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篇

  师:你读书真仔细!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提出来。同学们,请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学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想一想“仿佛”这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陆续举手。)

  生:我认为当时有鸟儿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在这句话中用了“仿佛”。

  生: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儿在扑翅膀。这是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急切地想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仿佛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某个人时,眼前就会浮现这个人的形象,耳旁也会响起他的话语。所以,我认为“听见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是作者的错觉。这是作者用上“仿佛”的原因。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看到鸟,不敢确定是否有鸟;另一种可能是当时鸟儿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其实也反映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反映了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一个“仿佛”竟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他治学态度的严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细细体会,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每个词,把作文写生动。

  【评析】

  本教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读、思、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1)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本教例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吗?无形中也激励其余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

  (2)指导解词方法。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3)发展学生思维。由于教师延迟评价,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思维由单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规性走向创造性。

  (4)渗透作文教学。最后,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仿佛”呢?

  师:你读书真仔细!发现问题也能及时提出来。同学们,请想一想,“仿佛”是什么意思?

  生:“仿佛”就是好像。

  生:“仿佛”就是似乎。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一句中用“仿佛”呢?

  (学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想一想“仿佛”这个词语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陆续举手。)

  生:我认为当时有鸟儿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没看到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有鸟,所以在这句话中用了“仿佛”。

  生:我认为当时没有鸟儿在扑翅膀。这是作者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急切地想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仿佛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急切地想见到某个人时,眼前就会浮现这个人的形象,耳旁也会响起他的话语。所以,我认为“听见鸟儿扑翅膀的声音”是作者的错觉。这是作者用上“仿佛”的原因。

  生:我认为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看到鸟,不敢确定是否有鸟;另一种可能是当时鸟儿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致于耳旁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这一句话中用上“仿佛”,其实也反映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反映了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

  (学生热烈鼓掌。)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一个“仿佛”竟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他治学态度的严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奥妙无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可细细体会,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每个词,把作文写生动。

  【评析】

  本教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让他们读、思、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1)鼓励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本教例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疑”讨论研究,不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褒奖吗?无形中也激励其余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

  (2)指导解词方法。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3)发展学生思维。由于教师延迟评价,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思维由单一性走向多向性,由常规性走向创造性。

  (4)渗透作文教学。最后,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2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5课,先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生: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鸟的天堂呢?

  生:能够让鸟儿们生活得自由自在的地方。

  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生:树木茂盛、让鸟儿生活得安全无忧的地方。

  生:……

  师:哎呀,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地方呀!带着想象,再读课题!

  生: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75年前的一个傍晚,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在平静的天马河上,划着一条小船,就悠然地来到了这美丽的鸟的天堂。今天,我们就寻着当年巴金先生游览的足迹去欣赏鸟的天堂。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字词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不禁不可计数兴奋应接不暇

  师:真不简单!这里有几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略)

  师:“应接不暇”什么意思?

  生:形容事物太多,看不过来。

  师:读了课文了,它在文中指什么太多看不过来?

  生:鸟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师:那么这个“暇”指什么?

  生:指空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

  师:这个习惯真好!

  师:你们看,课文中指的是鸟太多看不过来。那么,结合着课文我们也一样理解词语的意思。字词都读准确了,那课文都读熟了吗?

  生:读熟了。

  师:想不想再读课文?

  生:想!

  师:好,打开书,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默读思考)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色。

  师:那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是在什么时间?分别又看到了什么?你能这样说一说么?

  生: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百鸟齐名的壮观景象。

  师:对呀,这样就概括出来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说略)

  师:你概括出了课文内容还理清了文章的顺序。是啊,作者就是两次到鸟的天堂,在他完全领略了鸟的天堂的美景之后啊,还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在课文中也写到了,谁注意到了?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对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

  (齐读略)

  师:大家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么?

  生:这里有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为什么呢?

  师:是啊,读了课文了,你能试着说一说这该怎么理解呢?

  生: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因为作者傍晚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第二天早晨,当作者再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就是真正的鸟的天堂。所以,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快乐生活的乐园。

  师:噢,原来,一株榕树就成了鸟的天堂啊!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老师画大榕树的简笔画)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5—8自然段,看看这株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这株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非常大。

  师:(板书:大)继续交流。

  生:这棵大榕树非常美。

  师:它的美除了表现在“大”,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它的“绿”。

  师:(板书:绿)

  生:还表现在它的树叶长得很茂密。

  师:树叶长得很茂密,所以让我们感觉整棵树长得怎么样?

  生:长得很茂盛。

  师:(板书:茂盛)

  生:我觉得这棵树充满了生机,生命力非常强。

  师:(板书:生命力强)

  师: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拿起笔来,画出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细细地品一品,静静地想想。一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在用心体悟!来,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呢?

  生:“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通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

  因为它的树枝和叶子都伸到河里去了,使得河面变窄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再继续找。

  生:“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师:你读了课文了,那里到底是几株榕树?

  生:只有一株。

  师:这更体现了它的──

  生:大!

  师:继续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它的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许多地方,见过许多大榕树,但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它枝干的数目都数不过来了,让我感受到这棵树长得很大很茂盛。

  师:哎呀,就这么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就不可计数呀,为什

  么呢?看课文,谁发现了?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这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想象到吗?

  生: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师:想象到了,说不清楚是吗?好,谁能上来把你想象的画出

  来。(一名学生上台画),比如说,这是榕树的一根枝干,(师画),枝上又生根,画一画,这个根呢,就形成了新的枝干,枝上再生根。就这样无限地生长,(师边说边写省略号)所以枝干的数目──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3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去领略那里神奇而壮观的迷人景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了解各个生词的意思。

  生2:明白了各个段落的段意。

  生3:我知道榕树所在的位置。

  师:在哪呢?

  生3: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

  师:知道了它的位置,那有机会我们就可以到实地考察一番。还有什么收获?

  生4:学到了许多词语和句子。

  师:对于你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是吗?非常棒!你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象过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一遍,这对今天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在第二次预习当中大家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郑老师把它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1、有对字词提出问题的;2、也有对句子提出问题的;3、还有就表达方法提出问题的。)

  师:我想先问一下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

  生:我发现课题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可是在第九自然段却加了引号。

  师:你读书非常仔细。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大部分同学举手)非常好,认真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有个问题我觉得挺奇怪,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

  生:因为文中的这里阳光照在水上、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光明了,我觉得光明磊落很少用来形象亮餍。

  师:你觉得这里光明的用法有些特别是吗?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怪不得他的文章写的这么好,大家应多向他学习,认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在预习提纲中有的同学提出要仔细观察榕树,观察了吗?

  生:我觉得鸟的天堂这棵榕树有很多的特点,你看这棵树非常的大,是鸟栖息的最好的地方。因为福州被称为榕城肯定也是以榕树的特点出名,我想看一下福州的榕树与鸟的天堂的榕树有什么区别。

  师:榕城之人应该对榕树有更多的了解,那么你观察之后了解了吗?还有谁也观察了榕树呢?

  (生纷纷出示图片福州的榕树形态各异,人们把它称作慈祥的老者。)

  生:我补充,福州的榕树有着长长的胡须,粗粗的干,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

  师:非常好,你还能用上比喻,想象出是一个慈祥的老者。下面请你们想一想:1、这株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巴金爷爷又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描绘榕树生机盎然的美呢?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段,看看作得是怎样描写榕树的美。(生边读边做记号)

  师: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择这儿吗?为什么?(生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

  小组1:因为这有这么大的榕树,而且这株大树还有许多的树干。

  小组2:这里还有许多的好邻居。

  小组3:这里不受外人的打扰可以无拘无束的生活。

  小组4:我们找到了课文中的一处,我们想把它读一读。鲜鞘这里有树、有土、有水鸟儿就到了人间的仙境。

  小组5:这里的环境很好,四面环水,榕树的占地面积非常的大。

  师: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

  生:我想请全组一齐来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从这里可以看出榕树的占地面积非常的大,可以容纳非常多的鸟,而且这里的邻居也非常好。

  师:他们抓住关键的语句,了解到这里的占地面积非常的大,想怎么住就怎么住非常的舒服。

  小组6:我补充,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这句可以体现这里不但没有危险,而且还有许多游人来观光,有时兴起还可以来一次免费的音乐会,真是又舒服又惬意。

  师:还可以听音乐会,这确实是一个很惬意的地方。

  生:我们也想来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小组集体读)

  师:我想提一个小小的问题,他们读得怎样?能不能比他们读得好?

  生:(齐)可以。(全班齐读)

  生:这棵树非常大,从资料上表明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就象北京人喜欢住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一样,我们也喜欢这株古老的榕树。

  师:说得真好,尤其是用上了古色古香这个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还没有其他的理由呢?

  生:我们也会选择这时,不但可以自由的飞翔,还可以从树与树的空隙中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

  师:我也会选择这里。

  生:我是鸟儿的摄影师,我拍摄了很多的照片,你看这里阳光充沛、空气清新还有水。这是房子的内部结构,树枝参差不齐。

  师:房子的渗水问题怎么办?

  生:这是不可能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树叶非常茂盛……"

  师:这我也从这里感受到,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谁也和我有同感?这样吧,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吧!(播放录像师插话:你会选择哪儿?和你的同伴商量一下,边看边做出选择。)

  师:怎么样?你们家的环境如何?

  生:(齐)好!

  师: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我们一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把文章的7、8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七、八段。)我看到好多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飞了起来,同学们、鸟儿们想去认识一下你们的邻居吗?通过看录像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的邻居呢?

  小组1:这就是我的邻居画眉鸟,他的歌声真好听,我每天都可以听到他免费的歌声。

  小组2:这位是我的邻居喜鹊鸟,有时我不在的时候,他会帮我打扫卫生。

  小组3:这位是我的邻居黄鹂鸟,我不在的时候,他还会帮我煮煮饭呢?(黄鹂鸟:谢谢你的夸奖。)

  小组4:我的邻居乌鸦先生别看他平时话多,但是他很热心。(全组演读)

  师:表演得怎样?

  生:他们用上动作比较形象,但有些地方强调得不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以用鸟声、鸟影进行对比。"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读得快一点,就像录像上的镜头,速度非常快。最后还有一个地方,"有的站在树枝上叫……"这里要体现出鸟儿飞出来,非常得兴奋。

  师:你说得非常好,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你的感受读一读。(生读后,师也介绍了一种鸟)

  师:还有谁要介绍

  小组5:这是我的邻居鸽子小组(先生),有信要传递的时候他总是热心帮忙。

  小组6:我是他们的网络巡警,时常为他们传递信息,但是我也时常不在家,所以家就交给我们的百灵鸟小姐。

  生:我就是百灵小姐,我都要成他们的保姆了,我又要做饭、又要打扫房间、又要看家。这位是我们的爱说话、而又热情的乌鸦先生。

  生:乌鸦先生帮助他们看家、捉小偷,让他们有来无回。这位是我们鸟的天堂的舞蹈家白鹭小姐。

  生:我们鸟的天堂也是一个活动剧场。

  师:他们介绍了歌唱家、舞蹈家、我也介绍了一种鸟,下面让我们看看巴金爷爷是怎么介绍的。(生朗读课文)

  师:好动听的歌声,画眉鸟都唱了些什么歌呢?

  生:唱了《快乐老家》,因为他们的心情很不错

  师:你是百灵小姐,你能唱两句吗?

  生:我不会!

  师:有点遗憾,但能说出歌名也挺不错的。还唱了什么歌曲呢?

  生:我常听到画眉鸟在演唱《欢乐颂》。

  师:欢快的鸟儿自由地歌唱,他们的心情一定不错。你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从欢快的节奏中回过头,看看这些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出示问题)

  生1:我想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用上引号?加引号是作者告诉朋友这是他想象到的,没有加引号是他看到的。

  生2:我补充,这个问题是我提的,后来我自己想明白了,我觉得,有些地方用上引号,实际上是指这棵大榕树为鸟儿提供了生活的环境,所以鸟的天堂加引号,而没有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则是作者真正看到的,许多鸟儿在一起欢快的歌唱。

  生3:为什么用光明这个词,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而且鸟的翅膀上下飞动得那么快,一瞬间也能产生光明的感觉。

  师:包括刚才,我们看录像所见到的。

  生:我补充,用光明更能体现这里是鸟的天堂,因为天堂是象征着美好、和平、快乐的,所以用光明。

  师:这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鸟的天堂作为文章的题目。

  生1:这个光明也说明了鸟的天堂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鸟儿对鸟的天堂的美好的希望。

  生2:我能解决第三个问题,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实际上是说,这里给鸟儿一个新家,在其他地方鸟儿会受到猎人的捕杀,而这里却不必担心。

  师:为什么不必担心呢?

  生:因为文章中提到"这里有农人的保护"。

  师:对了,这里有保安,所以很安全。

  生1:因为,这里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试想一下这里有多少片呢?非常夸张地形容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只鸟儿。

  生2:我补充,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就想起刚才所说的寄托着鸟的希望,还有这样就体现出榕树非常有生命力的感觉。

  师: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觉,我们一起把它读一读。(生齐朗读。)

  师:学完鸟的天堂你们最想说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旁边。请几位同学上来写。最后有感情的读出自己写下的话。(几位同学板书,其余生认真地写)

  师: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没有机会发言的,请举手。让我们先把机会留给他们。

  生: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能不能用你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说一说呢?(生再读)比刚才好多了,有些同学已情不自禁的给了掌声。

  生1: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它舒适、安全、还有农人的保护。

  生2:鸟的天堂榕树茂盛,众鸟纷飞的.场面是我生平第一次所见,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生3:是大榕树给予了鸟儿快乐,是大榕树给予了鸟儿生命,它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园。

  师:很有感情,声音也很动听,而且还用上了排比的句式。真好!

  生:天堂是美丽的,天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堂是纯洁的,天堂是温馨的。

  师:鸟的天堂确实是我们温馨、美丽、舒适、快乐的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亲自去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实地考察一番。

  教学评析:

  方:这节课是我校在开展增强语文课堂活力之后较为成功的课例。在此谈以下几点感受,首先,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活即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上较为多次的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就更加有利于老师、学生拥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经常在课当中看到老师经常会有惊喜,学生身上经常会有闪光点出现。

  郑:教改这几年我发现其实不仅是学生在发生变化,老师也在发生变化。如果用一个栏目来形容的话,他更像是实话实说。老师就像是主持人和观众进行平等的沟通,甚至有的时候直接把话筒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唱主角。有时你会发现他们比你原先设想的讲的还要好。

  方:我的第二点感受是: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品质,那么在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这种个性反映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阅读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这一点在这节课上做得很不错。

  郑: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在对一篇文章感悟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他们的想法不同,所表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比如,课前我让学生对文章提出很多问题,课上让他们来解决。这时就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相同的见解,这样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相互撞击,就有了火花的产生,也就更让人有以外的惊喜。

  方: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我们的老师常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受,而这节课则没有这样的感觉。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阅读活动的促进者。

  郑: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应该是一种高高在上,似乎在统领他的臣民。教师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很愿意把他们的想法、观点说出来。不至于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方:看来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能够有利于孩子实话实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重视孩子兴趣的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在这节课中也处理的较好。

  郑:平时教学中我就是让孩子们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这样孩子们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把握读书的侧重点,并不是把老师的意志强加给他们。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表达。

  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想谈谈这节课不足的地方。第一个在引导孩子读得过程中,读得形式还不够丰富,不够多样,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读当中去感悟课文内容。如果有更多的读的形式的话,会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及对课文的理解。

  郑: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非常困惑的地方。怎么让孩子的朗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其实,朗读水平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也就加深了。朗读水平的体现也表示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方:另外,这节课还可以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们进行问题解决。

  郑:当时老想着,我后面要上什么?要如何完成设计的环节?因此把孩子们说的时间压缩了。其实,想想应该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方:希望今后你能朝着这方面继续努力,也祝愿你的课越来越成熟。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4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吗?

  生:广东。

  师:提到广东,你最先想到什么?

  生:荔枝。

  师:是的,唐朝有位妃子最喜欢吃荔枝,你知道是谁吗?

  生(齐):杨贵妃。

  师: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和汪老师比比,你们看有没有相似之处。

  (笑)

  生:我猜老师一定和她一样喜欢吃荔枝。

  师:你真聪明,猜中了。同学们,对于广东,除了荔枝,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粤菜,吃在广州。

  生:水果,特产……

  师:老师从广东带来了一些特产。

  (出示图片,学生饶有兴致的猜说水果名字,并诵读有关的诗句)

  生:芒果、杨桃……

  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师: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

  上课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兴奋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学生字:巢/梢/暇。(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师: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

  生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但还不够。

  生:读(重读“的确”)

  师:很好,突出了“的确”。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师:你怎样理解?

  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生:闭眼听。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师:请你把“大”写到黑板上,

  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

  师:写道黑板上

  生:生机勃勃

  师:写道黑板上

  生:茂盛

  师:写道黑板上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对巴金来说大榕树不足为奇,但这样大的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通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

  生:通过朋友的谈论体现它的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应突出“一株”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株。

  师:读出只是“一株”的感觉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强调了“一株”。

  分别找几个同学读。

  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生:没有。

  师:(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生:摇头。

  师: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多个会场。

  生:赞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独木成林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

  生:树枝卧在水面上,这个“卧”字让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巨大的“卧佛”。这棵树就像一个巨大的“卧佛”一样,很大,很安详。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安详吗?

  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年代久远,安详,安静、古老……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

  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么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现在把似乎去掉。

  生:比较读。

  师: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

  师: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读、体会)

  交流:

  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

  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读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

  :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好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

  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生:写。

  师: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接着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师: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谈。

  师: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认识大家很高兴,老师从南国带来了这“鸟的天堂”的旅游画册,送给同学们,在这个小册子中,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鸟的天堂”的诗句,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赏读,更多的去了解这天下奇观——小鸟天堂。欢迎大家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下课。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5

  一、朗读感受

  师: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己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

  (生选优美段落,同桌互读互评)

  师: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

  A组:

  男生:(读第8自然段)

  女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感情处理上,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后面上不去。(众笑)

  师:同学们,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也不错,请她读一下。

  女生:(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男生:她读得很有感,请,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谢你。

  师:刚d这位男同学有一点我特别佩服,他能以欣赏的语气对同桌说比我好多了。学会欣赏是进步的开始,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师生一起鼓掌)

  B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觉他最后一句感叹句读得很好。当小船熔树这句读得太平淡了,为了衬托后面的感叹句,语速应稍微慢一点。

  师:你来试试。

  女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男生: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感叹句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学习。

  C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认为感情读出来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读得再慢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她的点评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T,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让人听了挺舒服的。

  女生:(读第8自然段)

  男生:她读得很好,读出了感情,使人听了能感觉到大格树枝繁叶茂,非常有生命力。

  师:她己经把格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

  师:这几位同学选择的都是写熔树的。有没有选择读写鸟的段落?

  生:(读第12自然段)

  生:读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格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X)

  师:选择树的同学请齐读第7、8自然段。

  (生齐读)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地己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臆吗?待会儿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格树和鸟儿谁更有魁力。喜欢树和鸟的同学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学生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地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边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v

  师:刚才我们『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你们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格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丫,没有大格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格树,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叶是那样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歌声动听,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格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可爱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格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格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格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小鸟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格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格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它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李老师你也说人们看我们是冲着鸟儿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三、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马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

  叶一样,有了绿叶陪衬,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d这位同学的话。我认为大格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格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格树上栖息,为大格树增色添彩,使它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马和格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马和格树是形影不离的,有树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格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格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格树比作一个人的躯体的话,那么鸟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嘛?(师将黑板上划分树与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齐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生气,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熔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格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格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声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格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熔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格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格树,现在我觉得这大格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格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申。而刚才,你们己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四、拓展体验

  师:如果你是文中那只小画眉,你想唱些什么呢?可以用写小诗、写歌词、画画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学生自主合作,大约10分后,学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创造力真强。我想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1

  评析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特别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李海达老师的这节课,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开掘。原教材在知识和能力的定位是静态和动态,可以说纯粹是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般也是把大格树的枝繁叶茂和小鸟的'活泼欢乐分开来加以体会的。李老师别开生面地对教材作了处理,将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而这种感悟和体会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说读写活动获得的,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种分和合,暗含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机进行人格塑造的匠心。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始终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肯定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使得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相对后进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这节课的展开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板块:一自主感悟,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另一个是换位整合,让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这两个板块的实施,把学生引人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当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他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我们要让思想冲破牢笼,与时俱迸地处理教材。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听李老师教《鸟的天堂》,又一次让我感到艺无止境。语文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的天地。让我们认准方向,大胆地往前走!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6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 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点语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做这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字词卡片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作者几次到鸟的天堂?

  2、指名读第一次、第二次到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三、指导分段:

  思考:(媒体课件出示)

  1、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

  2、文章开头就写了“我们”已经到了鸟的天堂么?

  3、在到鸟的天堂前写了些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还是我们在鸟的天堂吗?

  5、课文可分几段?

  四、学习第一段

  讨论回答: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们”又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第一段。

  (评析: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第二节

  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内容,那请同学们思考:

  师:我们已经陪伴着作者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师:观察句子,发现了什么?

  生: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呢?

  师: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同学们问题抓得真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教师板书: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师:好,以上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中逐步解决。

  (评析: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仅仅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学习新课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鸟没有?

  生:没有。

  师:那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树。

  思考:那文中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呢?

  (学生自由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读后交流,读懂了描写榕树的那些内容或语句?

  生:我读懂了:“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有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句话是说榕树枝干多,不可计数,也从侧面讲榕树非常大。

  生:我读懂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句话是讲榕树特别大。

  生:我读懂了:“那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句话是讲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 :枝干不可计数

  茂盛:叶多而密

  师:“不可计数”怎么理解?为什么会枝干这么多呢?想知道么?

  生:想知道。(学生理解“不可计数”)

  师:“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

  生:叶多、密、茂盛

  (出示投影:指名到黑板前说出枝、 干、 根)

  师:一起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有无新的了解?

  投影描写“我有机会……伸进泥土里。”的媒体投影。

  师:枝上生根也是根,为什么它会伸进泥土里呢?这说明什么?

  生:这是因为土地潮湿,垂下来才会伸进泥土里,天长日久也成了树干,这不仅说明榕树大,也说明榕树很古老。

  师:这是榕树特有的美,应该怎样读呢?(师指多名学生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真有感情。

  师:继续看书,还有新的发现吗?文中除了描写榕树大、茂盛外,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绿。

  师: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些榕树不仅绿,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出示媒体课件)美吗?

  生:美。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绿、茂盛,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师:应怎样读?

  生:应用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

  (老师指多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感情真充沛。

  师:看到这美丽的榕树,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那么,作者除了对榕树的赞美,还有怎样的感情呢?

  生:热爱。

  (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的感情读。)

  (评析:教师恰当地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能力。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学生头脑中“放电影”。通过多种感官使文字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使他们有了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落实了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为什么?

  (指多名学生读、理解,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的原因。)

  师:同学们,写榕树这部分中,哪自然段写得最美?

  生:第八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榕树正在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写榕树枝干,根是用什么方法描写的?

  生:静态。

  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呢?

  生:美、大、有生命力。

  师: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那第一次和第二次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激烈的讨论)

  师:这就是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的原因)

  师:那么哪部分是描写鸟的呢?

  生:12—13段

  自由读文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师:那这句说明了什么呢?

  生①:鸟多。

  生②:景色优美又壮观。

  师:这里描写鸟的动词说明了什么?

  生:多、动作千姿百态。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看到了解在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情景啊?

  (多媒体课件:榕树、鸟,想象鸟在榕树上飞舞,歌唱)

  教师读文,学生体会理解

  师:这地方怎么样?有什么感受?

  生①:美 。

  生②:这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

  生③:这的景色壮观。

  师: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这里是鸟儿生活、繁衍、栖息的美好地方。那写鸟与写榕树相对比,写鸟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生:在写鸟时,采用的是动态描写的手法。

  (评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了个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基础知识,发展了智力,养成了乐学善思的好习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应为学服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

  师:那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而且当地人不许别人去捉它们。所以这里是鸟的天堂。

  师: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由于这里的人们在保护它们。

  可是据我所知,现在这样的地区很少很少了。由于人们不注重保护环境 ,乱捕乱杀,导致鸟类大量死亡,直接威胁着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保护我们的家园,使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都成为鸟的天堂。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活动:“初读课文,粗知大意━穿针引线,直奔重点━品词析句,理解描写方法━美读感悟,体会中心”,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正是由于教师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人人动脑动口的机会,才形成了会学善思的好习惯。

  2 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了种种有利的条件,通过引导、启发、讲解、评价等等手段,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辩论、 认识等活动的机会,让学习的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成为“立体的结构”。学生课堂发言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又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正是“以教师的善教之情激发了学生的乐学之趣。”

  3 教学时仅仅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中心研读式教学。教师仅仅抓住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理解,展开研读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堂,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7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感情朗读课文。

  (二) 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棗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略)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

  生:榕树 。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

  生:早晨,看到了鸟儿。

  师:(板书:鸟儿)

  3,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电脑出示)这是个什么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生:感叹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叹。

  师:大家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作者看到了榕树、鸟儿,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电脑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画、小组讨论(略)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师: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

  生:读(略)

  师: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放配乐录象:大榕树)

  生:(欣赏)

  师:现在你有什么感想?

  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师: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电脑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上又生( ),有许多( )直垂到地上,( )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读。讨论)。

  师:谁来做填空?

  生:(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这段话里读出了榕树大。

  师: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生:它的根多、枝多,可以读出树大。

  师:(板书:枝、根)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插图)

  生:这是大榕树的真面目。

  生:枝上生根,根伸进泥土里又成了新的枝干。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师: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生:读。

  师: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电脑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

  师:(板书:叶子)

  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师:“颤动”是什么意思?

  生:快速抖动。

  生: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榕树叶一闪一闪的,充满活力。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

  生: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

  师:谁能用一句话回答。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大声朗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生:鸟儿。

  师: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生:(略)

  师: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生:应接不暇。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生: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师: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放录像: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生:鸟儿真多。

  生:鸟的天堂真美。

  生:鸟的天堂真热闹。

  师: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电脑出示)

  读一读: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 ),有的( ),有的( )。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填空。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鸟多的程度。

  生:表现了鸟的大小不一。

  生:写出了鸟的颜色各异。

  生:还写出了鸟的动作。

  师:鸟儿在干什么呀?

  生:(读)。

  师:(板书:叫、飞、扑。)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

  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电脑出示)

  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说?

  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

  生:学校。

  师:为什么?

  生:(略)

  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

  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生:(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读的真好,我们一起学着它的样子读这一段。

  生:(读)

  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下课!

  简评:

  黄慧老师的《鸟的天堂》是一节情境教学的示范课,体现了情境教学的特点。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2,教师的语言充满感情。《鸟的天堂》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黄慧老师在教学中表情始终是柔和、充满微笑的;不管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指导朗读,她的语言始终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自然入情入景,口诵心惟。

  3,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小组讨论,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4,重视了朗读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一直把朗读作为理解体会语言文字及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段学习时,也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品味语感,采用词语填空、解词、诵读吟味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词语的含义及运用的准确恰当。

  综合黄慧老师的这节情境教学课,我觉得她实现了“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的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基本达到了“初读--读通”、“细读--读懂”、“精读--读透”的目的。[完]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8

  一、教学设计说明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项目,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

  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具体到每一课时,教学重点也较集中。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第三课时: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诵课文片断;3.用词造句。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第二课时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让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学习目标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椿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谁能再说一遍?(指名复述)

  [开始展示目标,让学生按着目标去学,发挥了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

  师: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这句话:“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对了。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还有哪些?

  (生齐举手)

  师:让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突出了重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甲:我想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要打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不打引号呢?

  生乙: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调整顺序板书:昨天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鸟的天堂)谁有同样的疑问?(生举手)这几个问题提得好,还有吗?

  生:(摇头)没有了。

  师:大家别急,这几个问题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把经过梳理的疑难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质疑解疑成为理解内化的学习过程。]

  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一株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板书:榕树)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结合课后思考题第2题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生自由读、思、画)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一下,你自己读懂了写榕树的哪些词句或内容?

  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那株榕树非常茂盛,叶子非常多。

  师:(板书:茂盛叶多)请你再想一想,叶子除了多之外,“不留一点缝隙”还说明什么?

  生:还说明树叶非常密。

  师:(板书:密)这里作者从叶子的数量上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读懂了这株榕树茂盛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茂盛”。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榕树的枝干多?

  生:我从“不可计数“和“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读懂的。

  师:(板书:枝干不可计数)老师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非常多,数不清。在课文里指枝干多得数不清。

  师:为什么枝干这么多?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摇头了,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板书:枝上生根)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

  生: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有这种榕树,很多枝干就像形成一张巨网,要把你包围起来,送到一个更美的地方去。

  师:你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出示图画投影片:榕树近景。指名上台指出图中榕树枝、根、叶的位置。)

  师:看了图,再读读这句话(出示文字投影片),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生甲:这株榕树真大呀!(师板书:大)

  生乙: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

  师:你说得真好,这棵树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株榕树何止大得惊人,简直是一种特有的自然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

  生:我带着惊奇、赞美的语气读。

  师:让我们学着她这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这句话从生长特点上写了榕树那静止不动的样子,这是什么描写方法?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乙: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板书:绿)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那翠绿的毅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我觉得那绿的颜色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绿的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乙: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甲:作者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生已:“南国”指我国的南方,这株榕树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作者不仅赞美了榕树,还赞美了南国。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读)

  师:对,速度慢一些,感情是发自心底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第9自然段“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我不懂,为什么“我”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

  师:他不明白的地方也许正是你明白的,谁来给他解释一下?

  生甲:“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并不就是鸟在扑翅,这是作者想象到的。因为他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所以他想象到了这里有许多鸟。

  生乙;我还有一种解释,第1自然段写了他们已经吃过晚饭,天快黑了,鸟儿要休息了,所以作者见不着一只鸟。

  生丙:我再给她补充一点,因为树叶很茂密,把鸟窝都遮住了,所以“我”不知道鸟在哪里。

  生丁:风吹来,就把树叶吹动了,就有声音,所以作者误认为是鸟在扑翅。

  生戊:我再补充一点,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作者听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他肯定会想“鸟的天堂”鸟应该特别多,他就幻想到有鸟在扑翅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谁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讨论有实效,有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为什么不用“靠近”?

  师:他读书真仔细,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作者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为作者乘坐的船离榕树越来越近了。

  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可以从作者所处的位置和树的特点去想。

  生:我知道了,因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较低,而树根高,而且这株榕树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师:对,船离树近了,更近了,人会有什么感觉?

  生:会觉得这株榕树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师:非常好。“逼近”正体现出了榕树那逼人的气势,而“靠近”就不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在写榕树的这个部分中,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

  生:(齐答)第8自然段。

  师:大家愿意把这一段读好吗?

  生:(大声齐答)愿意!

  师: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放声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好,读出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谁还愿意读?(生齐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我们一起来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8自然段)

  师:(小结)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静态描写。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句段的理解,品析、认识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从而使重点训练项目得到了渗透,初步感知什么是静态描写。]

  师:(板书:静态)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榕树的热爱、赞美之情。

  师: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甲:他会觉得很奇怪。鸟的天堂里怎么会一只鸟也没有?

  生乙:他会觉得名不副实。

  生丙:他会感到一丝遗憾。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到一点留恋。

  师:“留恋”是这一课的新词,什么是“留恋”?

  生:“留恋”就是舍不得离开。

  师:作者的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因为第一次作者没有见到一只鸟,而第二次他却见到了许多鸟。

  师: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情景如此不同?

  生:因为作者第一次去是傍晚,那时鸟儿都休息了。而第二次作者是早晨去的,鸟儿都出来活动了。

  师:你说得对。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齐答)昨天眼睛骗了我。

  师: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鸟的。课文哪几处具体写了鸟?(板书:鸟)

  生:课文第12、13自然段具体写了鸟。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两个自然段,同学们看看你最喜欢写鸟的哪句话。(指名读)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个句子?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师:(板书:到处鸟声,到处鸟影)说明这儿的鸟怎么样?

  生:(生答)多。

  师:(板书:多)还有谁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生:我补充一点,昆明冬天的时候会来很多海鸥,飞起来时就像拉起了一张巨大的白色的网;而这些鸟各种颜色都有,那飞起来就像拉起了一张彩色的巨网。

  师:你说得真好!那景色又美又壮观。

  (板书:叫飞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甲: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生乙:鸟儿们很自由。

  生丙:它们很快乐。

  师:(板书:快乐)和榕树比较,作者对鸟儿采取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齐答)动态描写。

  师:(板书:动态)作者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主要从声音、位置的变化和动作等方面进行动态描写。

  (播放录像: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

  [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乙: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丙: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生丁: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甲: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生乙:这个地方真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师:你说得真棒。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为什么第一个打引号?

  生:第一个打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师: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学生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至此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看来同学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让我们带着肯定和赞美的感情读读最后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吗?

  生甲:总结全文。

  生乙:点题。

  生丙:点明中心。

  师:(指板书中三个问题)现在这几个问题同学们都懂了吗?

  生:(点头)弄懂了。

  师:那好,我想请开始提出这几个问题的同学自己来回答。

  (生答)

  师:对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生: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了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动态描写。

  师:对,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请同学们课后讨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下一节课我们再交流。

  [这一问提得好,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大榕树为什么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有利于深化认识。]

  附板书:

  鸟的天堂

  昨天眼睛骗了“我”

  大

  枝干不可计数

  枝上生根

  榕树

  茂盛

  叶多密

  绿

  (静态)

  “鸟的天堂”

  多

  到处鸟声

  到处鸟影

  鸟的天堂

  鸟

  快乐

  叫飞

  扑

  (动态)

  总评:

  这是一节有教改新意的语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二、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里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书声朗朗,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三、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优化了教学过程。

  四、恰当地运用了电教手段

  这节课有五次用到了电教手段,尤其是后两次(再现大榕树奇特的景观、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用得适时,恰到好处,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03-02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优选]03-03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精)03-03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03-02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常用8篇】03-02

鸟的天堂作文12-27

鸟的天堂作文[必备]01-01

鸟的天堂作文【汇编15篇】01-02

鸟的天堂作文[实用15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