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洋洋反思 推荐度:
- 喜洋洋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热)喜洋洋反思
喜洋洋反思1
存在的不足: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喜洋洋反思2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积极参与数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数数经验。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迷宫树林、五角星等。
活动过程:
一、懒羊羊VS暖羊羊。
--探索发现新的数数方法。
1、鼓励幼儿看清楚,数正确,并比较多少。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尝试不同的数数方法。
2、观察并理解懒羊羊的数数方法,鼓励幼儿表述这种方法。
3、数一数暖羊羊种的树。
过渡语:发现了吗?这是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愿意试试用这种方法去数一数其它羊羊种的小树和小花吗?比一比谁种得多,谁种得少。
二、喜羊羊VS沸羊羊、美羊羊VS村长。
--借助圈一圈、点一点,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比多少。
1、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尝试圈出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个别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数数方法。
3、分享并验证。
小结语:刚才我们用了先圈出一部分,再接着这个数字一棵一棵数完全部,你们真厉害,学会了一种新的数数方法,为自己鼓鼓掌。
三、为迷宫树林贴标记。
--积极参与活动,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数的方法比较多少。
1、村长觉得我们都非常厉害,想让我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数一数、贴标签。
●重点关注:了解幼儿数数的方法,能否根据树的排列方式及不同特征进行目测一部分并接着数。
3、交流验证,明确树林迷宫的安全路线。
四、游戏--穿越迷宫树林。
活动反思:
一、活动前的预设--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确定内容、制定目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幼儿数领域的目标之一: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了解中班幼儿书经验以后,我发现孩子们都能运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数清10以内的物体,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但凡能数清出物体数量的,基本就能比出物体的多少。也就是说,其实比多少不是问题,关键如何是怎样数数大有学问。数数包括手口一致点数、封闭式数数(其实封闭式数数是特殊的手口一致数数)、目测数群、接着数等等方法。那么就目前中班孩子的数数经验,该如何提升和拓展呢?
徐苗郎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中,详细介绍了中班幼儿应当习得的数数方法之一--目测数群,接着往下数。这一内容,往往是教师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幼儿较难自主发现和自主习得的经验。因此我决定就选择这一内容来预设本次活动。也很快制定了活动的主流目标: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能提高幼儿的目测能力,初步习得一种新的数数方法;另一方面是为幼儿初步形成按类数数、按群计数的意识,从而为大班学习数的组成、加法等做铺垫。
我的体会:不要为选材而疯狂,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预设活动,手上有指南、心中有孩子,选材其实并不是问题。要把握住的应是活动的价值,而不应一味追求选材的亮点。
二、活动中的组织--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去读懂孩子、反思教学。
1、在操作中学习。
数活动中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习得数经验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次活动中第一次操作,是给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让幼儿圈一圈、数一数,这样的方式可以直观地支持幼儿先数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一方面支持了幼儿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幼儿的思维看得见。我们可以看到,操作材料是相同的,但是孩子圈的方法是不同的,说明不同的幼儿目测数群的视角是不同的。另外,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是有目的地圈的,他的圈,是基于目测基础上的。而能力弱的孩子,在今天第一次集体教学中,他的圈也许还是没有目的的,他的数数也还是会由于习惯而从1开始数的。这就是孩子的能力差异,教师不但要接受这样的差异,更是应思考如何回应这样的差异。
有两种解决的途径:
(1)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先行一步,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再来参与集体学习,确保他的集体学习更有效。
(2)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在接下去的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关注。
2、在分享中学习。
本次活动中,集中安排了两次幼儿的交流分享。是想让幼儿把自己的思维过程除了表征以外还能表达出来,也能让同伴得以分享。上来分享方法的孩子,其实我发现,有的孩子尽管前面操作的时候数过了,但是上来呢,还是会有些犹豫和等待的现象,说明孩子前面的数是没有意识去记忆的,所以上来以后呢,还得重新目测一次,能力强的孩子重新目测所用的时间少,而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发现他还需要一次新的探索,所以交流会显得有些拖沓。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通过集体交流分享的环节,给予更多的孩子上来介绍自己数数方法的机会,一方面,孩子锻炼了胆量,另一方面是想让孩子们渐渐学会倾听并分享来自同伴的不同方法,这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是基于操作以后的间接学习。
三、活动后的跟进--基于幼儿的目标达成来延伸活动。
从今天的活动目标达成来看,绝大部分幼儿能尝试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来进行数数了,但是,孩子们由于长期习惯于手口一致点数,因此,还有一些幼儿在运用新的数数方法时还是无意识的,需要教师的语言、动作来暗示。因此,要在个别化学习中需要马上跟进操作材料,确保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一步发展目测能力,熟练这一数数方法,并能发现这是一种能帮助自己数得更快的办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个别化的数数经验,再一次预设集体教学,提供操作及分享的机会,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喜洋洋反思3
“现代音乐教育学最重要的新认识之一,就是在把音乐教学归结为审美体验的同时,归结为音乐听觉的培养。离开了听觉的培养,就只能进行机械的、僵化的、匠气的、非乐的教学。能造就怎样的音乐听觉,就会使学生具有怎样的音乐判断、趣味和见解。音乐听觉的培养和锻炼,实际上是贯穿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和它的方方面面的。”这是摘录于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的《音乐教学法》中的一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听觉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无疑可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喜爱音乐,所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听,这比教师告诉他许多知识重要得多!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在听中学,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课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的享受,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导入环节上,首先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声音描绘的意境,自觉的融入到音乐的情景中。通过自身聆听对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更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教师与学生演唱时“欧”字的.不同点,融入上波音记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耳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是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挖掘歌曲除演唱外的其他作用,歌曲教学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巩固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歌曲演唱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唱的同时仔细聆听,并“对口型”,这样的学习方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将歌曲学唱中比较顽固的问题暴露出来,便于进行分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本课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疑问之处。
1、衬词单独练习演唱是否合适?
衬词在歌曲中不仅能烘托气氛,而且也体现出当地地方的特色,是人们在劳动中不断传唱,总结形成的。给人感觉是情绪的流露,有感而发,那么在面对小学生的教学中,有没有必要单独练习呢,这样是否会破坏歌曲的意境呢?但经过实践,单独练习衬词的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时明显唱的要好于没有单独练的学生。
2、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教师的肢体语言上没能放得开。其实不管是指挥手势,还是舞蹈动作,教师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每一个细胞,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总之,我们要发挥自身特长,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总结,让我们的学生真的做到学有所“乐”。
喜洋洋反思4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我反复思考如何在教材实施中体现课程标准?又如何让课程标准指导于教材的实施呢?我找到了契机,这节课不仅要让孩子富有感情地学会、唱会歌曲,更要以学唱歌曲为载体,了解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学拍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学跳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人民、丰富的物产等),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
1、上课准备充分。
欣赏新疆舞蹈、聆听新疆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开门见山地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极其鲜明的节奏特点,以跳动的音符激荡起学生内心跳动的情感。
2、课堂纪律活而不乱。
节奏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动”,体验音乐情感。音乐课强调以动觉为切入点,所以我带着学生做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人人参与的自主实际过程将无声的人体节奏和有声的音乐和谐地表现出来,这是进一步理解音乐和体验情感的过程,孩子通过自我展示形体之美、神韵之美诠释音乐运动的内在变化。
3、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我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开始“新疆之旅”,交流风土人情,调动学生的“听”感受音乐旋律。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表现,并引导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夸一夸,礼貌地提出建议,这不仅有助于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终身的良性发展有益。
4、教学民主、开放。
学唱新疆民歌,调动学生的“唱”,展示音乐风格。通过聆听——学唱——张口默唱——小声跟唱——放声歌唱——表演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会歌曲。让学生思考:怎样唱好歌曲?他们自己领悟歌曲的重点难点,并加以解决;他们自己评价演唱的.质量,并加以改善,体现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技能。
5、教学实效良好。
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创”,表现音乐文化。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葡萄架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表演方式,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奏。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最大程度地宣泄和释放内心的情感,升华了“新疆好”的主题。本节课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了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从他们愉快的笑容和动情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的收获。
喜洋洋反思5
活动背景:
节奏乐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乐器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玩具,利用不同的节奏型,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培养孩子们的乐感,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能用响板、铃鼓演奏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2、学习用分奏、合奏等演奏方式表现乐曲,发展协调配合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对《喜洋洋》这首乐曲的内容和特点已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响板、铃鼓、喜洋洋乐曲、响板和铃鼓的图片、字卡(强、弱)
节奏卡(1):2/4 X X ︳X X ︳
节奏卡(2):2/4 X — ︳X — ︳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手和乐器正确的打击节奏。
活动难点: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不同节奏型完整的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智慧树—我也跳跳跳》,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正确的打击节奏。
1、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复习乐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重点提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它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相同的两段节奏是快还是慢?第二段呢?
2、认识节奏型,并运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1)出示节奏卡(1):2/4 X X ︳X X ︳
讲解节奏型,重点提示幼儿在2/4拍中,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教师示范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1)。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为乐曲配伴奏。
(2)出示节奏卡(2):2/4 X — ︳X — ︳
引导幼儿与节奏卡(1)做比较,教师讲解节奏型,并示范正确的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2)。
认识铃鼓,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打击方法。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为乐曲配伴奏。
三、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完整的演奏乐曲。
1、将幼儿分成两组,并讲解演奏方法:教师在节奏卡(1)前贴上响板的图片,让第一组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演奏第一段乐曲;教师在节奏卡(2)前贴上铃鼓的图片,让第二组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演奏第二段乐曲;第三段乐曲两组幼儿一起合奏。
2、教师讲解指挥手势。
3、两组幼儿各拿响板和铃鼓运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跟音乐分奏、合奏。
4、两组幼儿互换乐器再为乐曲进行伴奏。
四、活动延伸:教师为幼儿准备更多的乐曲让幼儿配伴奏。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喜洋洋反思6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包饺子,吃饺子并不陌生,所以兴趣很浓。首先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结构,让幼儿了解ABA三段式结构。
活动设计时,把三段式结构用擀饺皮、包饺子煮饺子三个内容来表现,其中煮饺子部分有两个幼儿有点走神,不太投入。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师幼互动的不好,虽然我把动作的创编全交给了孩子们,但我也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事外,如果我能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能把动作再做的夸张一点,这样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让幼儿的表演更放松,跟形象。
喜洋洋反思7
冷假回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打击乐的练习。热热烈闹的一节课下来,有闪光点,固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孩子们进行打击乐练习的关键。
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是《喜洋洋》这首传统的乐曲。这首曲子本身是热烈的、欢快的。孩子们第一遍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站起来舞蹈。刚开始我一味的寻求课堂纪律,没有放开,所以固然也是带着孩子们在拍节奏,但是总觉的少了点儿甚么。到了第二遍,我也随着孩子们舞动起来,这个时候再拍节奏,就有了那种热烈的氛围。孩子们也随着爱好盎然起来。
所以,打击乐的练习不能只为了打节奏而打节奏,要让孩子们喜欢曲子,然后在曲子情绪的带动下进行节奏练习,这样才能让曲子不失灵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会节奏。
二、内容和节奏的选择是打击乐有效展开的重要基础。
《喜洋洋》这首曲子有很多节奏谱的版本,我取它们的'精华,又针对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奇妙循环,刚开始让能力强的孩子感受节奏的变化,几次练习以后,我给能力稍微弱的孩子提示:在心里说着一二三四,试一试。有效循环,让孩子们有规律可循,在曲子完成时也给能力弱的孩子成功的感觉。这是节奏乐练习的目的之一。
所以,面向班里的全体孩子选择打击乐的节奏和内容是很重要的。
三、幼儿常规是打击乐练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这次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节奏让我感动,听课的李园长也一个劲儿的夸班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感动之余,我还是觉得得益于对孩子们的常规工作抓得好。
在平时的课上课下,孩子们都知道要做甚么,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集体生活所不答应的。音乐课应当是孩子们情绪最高涨,最不轻易安静下来的课。所以在平时的课上,我总是适时的给孩子们宣泄情绪的时间,这样在我要求他们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及时的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不论是如何的情绪高涨,总是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里收住自己的情绪和声音。
这可是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哦!
喜洋洋反思8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理解乐曲的结构ABA的形式,感受乐曲AB的不同。
2、理解乐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CD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生问好,引入课题。
二、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
提问:仔细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乐曲。)
幼儿:喜洋洋。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提问:
(1)小朋友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
听完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这首有几段吗?
这首曲子有三段。
(3)你们听出这首曲子哪里是一样的吗?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4)这两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欢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抒情的、慢慢的。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听起来比较欢快,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比较抒情。
3、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欣赏第三遍音乐。
老师还给这首曲子画了一幅画呢?想看吗?
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吧!(出示图谱)
提问:
(1)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线、小河。
下面我们来看着图谱欣赏第四遍音乐。
(教师手拿小棒,指图谱欣赏音乐)
三、请幼儿给这首曲子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挑出做的好的动作请幼儿学一学。
2、组织幼儿听音乐来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比较欢快,第二段比较抒情。在这首曲子里我们听到了过年的气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内容太多,我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图谱也不合适,应该改进。这节课我应改为韵律活动,那样这节课的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这次讲课各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下次上课一定注意,争取上一节好的优质课。
喜洋洋反思9
活动目标:
1.根据《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情节,感受回旋音乐种AB短的不同音乐性质,并初步学玩音乐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
2.能够创编不同的小羊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羊胸饰人手一个;灰太狼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
你们认识他吗?(喜洋洋)有一群小羊在草地上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这时候大灰狼来了,小羊们怎么办?我们赶快躲起来!怎么躲呢?大灰狼什么也没发现就走了,小羊出来玩了……
二、感受音乐
1.师:今天来时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讲的就是这件事。听一听哪段音乐是小羊出来了,哪段是狼出来了?
2.边听音乐边提醒谁出来了。
3.谁先出来了?小羊是怎么走路的?
师幼学小羊走路。
4.小羊在羊村干什么?
跳舞——是怎么跳舞的?——教师示范,幼儿学习。
捉迷藏——师幼做动作
拍皮球
5.师幼听音乐做相应动作。
6.听音乐,谁来了?(听音乐)
灰太狼来了,小羊怎么办?怎么蹲?
7.听音乐做游戏。
提醒孩子:大灰狼出来的时候能动吗?千万不能动,不然会被大灰狼抓走的?
三、角色扮演:请一名幼儿当大灰狼,幼儿继续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家长开放日我班选择了动静结合的两个活动,一个音乐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另一个是绘画活动《毛毛虫》,分别从音乐感受表现和构图表达出发,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表达表现能力。
一、根据目标,创设有趣的情景
我组织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意在达到这样的目标:根据《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情节,感受回旋音乐种AB短的不同音乐性质,并初步学玩音乐游戏《喜洋洋和灰太狼》;能够创编不同的小羊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于是我根据“喜欢动画片的形象和情节,乐意模仿……”这些小班幼儿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以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为原型,选用合理ABA结构的《槟果》音乐,创设“小羊玩耍——大灰狼来了,幼儿躲藏——大灰狼离开,小羊又再次出来”的音乐游戏情景,通过感受故事——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三部曲来开展活动。
二、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想象热潮
在活动中,原本以为小班的音乐感受、想象能力较弱,我预设了相应的动作已备幼儿学习。但在活动发现孩子们思维活跃,他们不仅能第一遍音乐欣赏后感受出小羊来了,大灰狼来了的音乐,还能用各种动作表现小羊走路的动作,虽然小班孩子的动作比较幼稚、滑稽,但他们非常可爱、投入。活动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当我提示“小羊在走路,还在干什么?”他们有些说在跳舞,有些说在游戏,有些说在锻炼身体……
三、教师示范,促进幼儿积极表现
开始第一、二遍,孩子的表现“平淡、羞涩”,我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并配合生动、富有节奏的语言,如大喊、跺脚“大灰狼来了”,并作侧耳倾听状,又如“小羊和同伴快乐的舞蹈……”等等,来激发孩子的表现表达,孩子们非常投入,玩了数次都不舍得停下来!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
喜洋洋反思10
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形势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广泛用于中小学教学课堂,勿庸置疑,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缺陷,如描述形象的抽象性、方便性等,但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不管上什么课什么类型的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显得不时尚,在这点上,我的观点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能充分体现其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以下是我听这节课后的一些反思:
—、善用多媒体课件,能发挥电教手段的职能和效用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为广大教师所青睐。本节课将其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能发挥它非同寻常的职能和效用,显出歌词中难以表达的深邃的情感内容、异域风光、音乐意境,产生愉悦学生身心和便捷学习途径的动感效果。在导入教学环节,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四川九寨沟旖旎的风光:那里千峰竟秀、万壑争流,平畴吐翠、群瀑流光,众兽竞技、百鸟和鸣!同学们被眼前的秀美景色给迷住了,恍然置身其中,带着这种愉悦的、美的心情进入新歌教学,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倾泻激情的课堂用语,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音乐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上课要充满激情。在本课的表现歌曲环节,我让男生齐读第二段歌词:“手里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要求读出当地人勇敢无畏的性格,先给以倾泻激情的语言表达示范,再引导学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此段。在第五段的处理上,我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给学生选择,井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选样了齐唱,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才更能表现出这种气氛。我的倾泻激情的语言和循循引导的细腻情感,热烈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既品味了歌词的意义和情感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生活外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孩子们能忘情地表演和歌唱,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情,整个课堂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音乐海洋中。这样的“主”唱“辅”引,生师共振,整个课堂学教谐融、生机勃发,赢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我以为在大力倡导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中,切不可顾彼失此,忽视教者的导引作用。只有合比适重,和谐融合,音乐课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胜数稳操。
喜洋洋反思11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感受乐曲中欢乐喜庆的音乐情绪。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利用CAI课幼儿启蒙件营造形象、直看的喜洋洋氛围,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ABA’段式结构。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设计制作好CAI课件及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2、灯笼、扇子、彩带、打击乐器及用筐子、废旧纸箱制作的狮子、龙等节日道具。
3、场景布置:营造一个有喜庆气氛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环境。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听一段音乐要仔细听。听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提问:1、听了这首乐曲,小朋友有些什么样的感觉?揭示乐曲名字:这首听起来让我们觉得快乐、高兴的乐曲鸣《喜洋洋》,你们还想听一遍让我们觉得快乐、高兴的音乐《喜洋洋》吗?
(二)通过胎教音乐视听结合的方法第二次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播放CAI课件1:通过节日欢庆的画面和乐曲欣赏,感受喜洋洋的节日氛围。)
提问:
1、又听了一遍《喜洋洋》,小朋友现在有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2、影片中的叔叔阿姨都在启蒙思想家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这些场面暖闹吗?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听到?
4、你们听了这首《喜洋洋》,又想干什么呢?
(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幼儿感受到乐曲所表现出的欢快、喜庆的情绪。)
(三)引导幼儿掌握乐曲怀孕如何胎教的节奏变化(播放CAI课件2)
1、两位老师用现场表演舞蹈的方法,通过动作节奏快、慢变化来提示幼儿辨认音乐节奏的变化。
2、幼儿通过自己肢体动作的快慢变化,来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视听图解的方法,了解乐句以及段式
1、欣赏A段乐曲提示:“这里弯弯曲曲的曲线共有几条?它就是我们常见的五线谱,我们现在观到的这段五线谱就代表一个乐段。小朋友要一边听一边看它出现的小花,就会知道这段音乐有几个乐句了。
(播放:CAI课件3:A乐段以实物五线谱浙江学前教育商城的形式出现,A段乐句的数量用花朵表示。每朵花代表一个乐句,花朵合着节拍,随着A段的'乐句出现在五线谱上,以鲜艳跳动的红花表现乐曲的活泼和欢快的风格。)
为这一段取名鸣A段,重复欣赏一遍A段,同时幼儿为A段击掌打节奏,感受A段的活泼和中国幼儿园教育网欢快。
2、欣赏B段乐曲提示:“让我们来听听第二段音乐,用同样的方法来找找这段乐曲共有几个乐句。”
(播放CAI课件3:B段也以实物五线谱的形式初中文言文读本出现,B段乐句的数量用叶子表示,每一片叶子代表一个乐句。叶子合着音乐,随着B段的乐句出现在五线谱上,以优雅舒展的绿叶表现B段的柔美和舒缓。)
为这段取名叫B段,重复欣赏B段,同时幼儿为B段音乐儿童画教案击打节奏,感受B段的柔美与舒缓。
3、欣赏A’段乐曲提示:“听听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当中的那一段比较相似,找一找这段音乐共有几个乐句?”
(播放CAI课件3:A’段音乐同A段音乐相似,但这段音乐添加了锣鼓声,实物花朵也有稍许变化花浙江省学前教育心变成红色了,A’段音乐的乐句数量仍用花朵表示。)
为这一段取名鸣A’段,重复欣赏A’段,同时幼儿为A’段音乐击打节奏,感受A’段的欢快情绪。
4、全曲欣赏(播放CAI课件4)幼儿可以随着乐曲《喜洋洋》拍击节奏,感受乐曲的欢快与优
(五)体验行启蒙教育性和表现乐曲《喜洋洋》的氛围
1、提示:“时空爷爷给了我一把时空钥匙,它可以让我们往返到过大年的日子里去。好,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时空大门吧。”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道具,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在暖闹、喜庆的场景中自由跳舞胎教音乐欣赏、耍龙灯等。
(播放CAI课件5:开启大门,入入喜庆、热闹的画面,为幼儿营造一个神奇、喜庆的现场氛围。)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喜洋洋反思1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2、通过多种手段来感受和表现三段体的结构和性质;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教师带领下听音乐,愉快地进场。
2、练声、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交待乐曲名称,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说出欣赏后的感受(欢快、优美)。
2、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讨论有几段。
3、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拿积木的方式表示段落。
4、幼儿欣赏音乐,听到相同的乐段就拿出相同的颜色的积木,不同的乐段就拿不同颜色的积木。
5、教师小结乐曲的结构和性质。
6、出示图片,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听教师完整地讲故事,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来理解整段音乐的意境。
7、分段欣赏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请幼儿想象音乐形象,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8、完整地欣赏音乐,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
9、教师选择两种节奏型,幼儿边欣赏音乐,并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
三、结束部分
1、欣赏音乐;
2、幼儿有礼貌地和老师再见。
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解决孩子难以了解乐曲的乐段、乐句的难点,为孩子营造一个喜洋洋的氛围,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整个活动条理十分清晰,结构严谨,从感受乐曲→理解乐曲→表现乐曲为主线,层层递进,即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又创设了丰富的场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动、演等各种感官,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出发,视听结合的进行音乐教育,使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喜洋洋反思13
本节课我主要就是让学生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二首中国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这二首音乐作品,让学生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让学生从中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单纯地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就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我根据儿童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把他们的音乐学习与表演、绘画、敲击、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多”
大家都知道,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如果一节课都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聆听音乐,他们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为了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及好奇心,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运用了演唱、律动、敲击、表演、绘画等教学方法,以多种参与体验的方式进行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改变了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集体参与、全员参与这些活动,丰富和加深对这二首歌曲的内容及其内涵的体验与理解,更好地为本节课的欣赏教学服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新”
在平时的音乐欣赏课,我大多数是采用听、想、说、唱、动、创、演等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感受音乐。但在这节欣赏课,我不仅采用听、想、说、唱、动、创、敲、演等方法,还加上了学生平时比较少见的敲锣打鼓、绘画,让学生觉得十分的新奇、兴奋。如果说随音乐的节奏用锣、鼓、镲给歌曲伴奏是用敲打节奏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线条、涂颜色则是用图像、绘画来表现音乐。如在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欢快、活泼、热情的歌声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学生也随着歌曲的旋律变得快乐起来,在非常活跃、非常快乐的学习之余,要求学生对二首歌曲从“听”引发“感觉”,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这二首音乐。当我刚说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要知道音乐、绘画是非常受低年级的学生欢迎的。这时,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伴随《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二首歌曲,学生动笔边哼唱边画,很快在画纸上舞动出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意境、线条、画面,那“音乐与绘画的融合”就显得异常自由、轻松、随意。这样一来,我巧妙地点燃了孩子们在音乐课中的绘画创作“激情”。实践证明,音乐与绘画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的音符产生形象的体验,让他们把对音乐的感受借助学生的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同时还能在美轮美奂的绘画活动中享受快乐。
三、教学方法“活”
本课围绕着“愉快的劳动”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从开始的情景导入到最后的创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劳动最光荣和劳动人民纯朴的民风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氛围都充满着活泼欢快的气氛,体现了一个“活”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本课的主题“愉快的劳动”和歌曲表达的情感。对于本课的重点教学我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敲击乐器、伴奏、合奏、表演、绘画、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动中学音乐,感受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图文、声像、画有机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让教学情境“活”起来。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述旋律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和歌曲内容,让学生思维“活”起来。以锣、鼓、镲等在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为切人点,通过口动、手动、脚动,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让学生的想象“活”起来。在这种活泼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与音乐融为一体,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对于本课所留下的遗憾就是:
1、音色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感受,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这些抽象的词语让学生真正消化确实是个难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加研究。
2、在提问学生时应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在学生不能按照我的思路回答时,我有点着急。我想,这主要是我在备课时准备的方案不够多,教学的前面做得铺垫还不够,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歌曲。在这里,我应该耐心引导和启发学生,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讨论,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一节课下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学仅仅是重复的单调的工作,教师就像工人,学生就像产品。所以我觉得要作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既要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喜洋洋反思】相关文章:
喜洋洋反思03-02
喜洋洋反思[热门]03-03
gkh反思02-29
《爱莲说》反思03-01
《画风》反思02-26
颐和园反思02-28
个人的反思03-03
《坐井观天》的反思12-17
《渡河少年》反思02-29
初中自我反思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