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

时间:2024-02-29 14:01: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苗族的风俗

苗族的风俗1

  一、过苗年

苗族的风俗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年夜饭

  除夕这天一早,各户要将屋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全家人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饭,家庭主妇淘米煮饭,男人杀鸡煮肉。

  年饭做好以后,首先要在正屋神台上点一盏灯,然后分别在神台、房柱、灶、门、猪圈、鸡圈等处插香烧纸,由主人或请本家族的人在摆好饭菜的桌肉和酒等先祭献祖先,同时燃放鞭炮。祭献完祖上,用少量饭、肉和请来的亲戚朋友才正式用餐。有的村子,过除夕有互请的习惯,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吃完年饭,户主要分别给石磨、果树、鸡、狗等都喂上一点好饭菜,表示让它们也像人一样过年。天快黑时,老人要拿鸡蛋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叫魂另外,户主还要找一根粗大的柴头,放到火堆里烧,以便守除夕之夜。所烧柴头越大越好,预示第二年可以养出大肥猪。

  当晚,户主要适时换插烧尽的香,神台上点着的灯不应熄灭,表示让祖先通宵达旦过除夕。

  五、年初一:妇女不用做早饭

  初一这天的早饭也由男人来做,意思是妇女已经做了一年,这天该让她们休息。饭菜做好,其他人没有起床,也不兴叫唤,据说叫了就会把跳蚤也给叫醒,当年跳蚤会很多,到处咬人。家里的人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再吃饭。当然,规矩是这样,但一般还是会一起吃的。吃罢早饭,年轻人都到村子的场坝中去打毽子陀螺等。其他人如果喜欢,也可以参加。整个村子,毽拍响声,人叫声,响成一片,热闹无比。正月初一这天,忌讳动刀,因怕伤人,全年可能会经常出事;不宜扫地,因扫地预示着当年会有暴风袭击;忌烧粑粑吃,据说如果这天烧粑粑吃的话,这一年中衣服容易被烧;特别不能到别的村寨去串门过夜,以免冲了别人的喜等。

  六、踩花山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七、年初三:“放祖先”

  正月初三,一些苗族按习惯要“放祖先”,苗语nLl zhaotbosyeuf,意思是除夕将祖先请来过年,年过完了,自然也就要让他们回自己的阴间。“放祖先”时,也要做好饭菜,特别要蒸好一块巴粑和一块瘦肉,首先祭献祖先,并烧许多纸钱给祖先,嘱咐它们吃完饭以后,去自己的阴间踩花山,过自己的日子,保佑在世之人平安顺利,来年才好请他们过年。“放”了祖先,大家才能吃饭。到此,苗族的春节才算完结。

  苗族每到重大节日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对民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一下哦。

苗族的风俗2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 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苗族人民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多人帮,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凡读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无不深深地被其中这样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见鱼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由于这种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渔人”不得不在桃花源里“居数日”而后才“辞去”。欲遂当年渔人愿,苗山就是桃花源!

  苗族的春节吃什么

  苗族人民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民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苗族人民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人民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的风俗3

  苗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 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银饰有 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来到坡场上,人

  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苗族的风俗4

  一、过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春节。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春节以改在正月过春节,过春节,但苗族的过春节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春节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苗族的过春节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二、百狮会

  苗族的过春节习俗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苗族喜爱舞狮跟远古的传说和图拜相关联,相传洪荒时代,妖魔横行,为害苗山。一群从森林奔出的金狮赶走了吞食牛羊、庄稼的恶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后来,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条毒计,谴魔女用五彩绣球把群狮诱入波涛汹涌的东海。勇敢的苗家后生亚果为救乡亲们出苦海,不畏千辛万苦,翻山涉水,终捞起了飘浮在海浪上的绣球,把吉祥的'狮群重新引回苗山,荡平了作恶的妖魔鬼怪。苗民们欢天喜地、敲锣打鼓涌到寨头迎接吉祥的金狮们,从此,苗乡就有了“百狮会”。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春节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时间是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四、年夜饭

  除夕这天一早,各户要将屋内和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全家人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年饭,家庭主妇淘米煮饭,男主人杀鸡煮肉。

  年饭做好以后,首先要在正屋神台上点一盏灯,然后分别在神台、房柱、灶、门、猪圈、鸡圈等处插香烧纸,由主人或请本家族的人在摆好饭菜的桌肉和酒等先祭献祖先,同时燃放鞭炮。祭献完祖上,用少量饭、肉和请来的亲戚朋友才正式用餐。有的村子,过除夕有互请的习惯,你来我往,很是热闹。吃完年饭,户主要分别给石磨、果树、鸡、狗等都喂上一点好饭菜,表示让它们也像人一样过春节。天快黑时,老人要拿鸡蛋为每一位家庭成员叫魂另外,户主还要找一根粗大的柴头,放到火堆里烧,以便守除夕之夜。所烧柴头越大越好,预示第二年可以养出大肥猪。

  当晚,户主要适时换插烧尽的香,神台上点着的灯不应熄灭,表示让祖先通宵达旦过除夕。

  五、年初一:女主人不用做早饭

  初一这天的早饭也由男主人来做,意思是女主人已经做了一年,这天该让她们休息。饭菜做好,其他人没有起床,也不兴叫唤,据说叫了就会把跳蚤也给叫醒,当年跳蚤会很多,到处咬人。家里的人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再吃饭。当然,规矩是这样,但一般还是会一起吃的。吃罢早饭,年轻人都到村子的场坝中去打毽子陀螺等。其他人如果喜欢,也可以参加。整个村子,毽拍响声,人叫声,响成一片,热闹无比。正月初一这天,忌讳动刀,因怕伤人,全年可能会经常出事;不宜扫地,因扫地预示着当年会有暴风袭击;忌烧粑粑吃,据说如果这天烧粑粑吃的话,这一年中衣服容易被烧;特别不能到别的村寨去串门过夜,以免冲了别人的喜等。

  六、踩花山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七、年初三:“放祖先”

  正月初三,一些苗族按习惯要“放祖先”,苗语nLl zhaotbosyeuf,意思是除夕将祖先请来过春节,年过完了,自然也就要让他们回自己的阴间。“放祖先”时,也要做好饭菜,特别要蒸好一块巴粑和一块瘦肉,首先祭献祖先,并烧许多纸钱给祖先,嘱咐它们吃完饭以后,去自己的阴间踩花山,过自己的日子,保佑在世之人平安顺利,来年才好请他们过春节。“放”了祖先,大家才能吃饭。到此,苗族的春节才算完结。

苗族的风俗5

  苗族在我国分布之广泛,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广西、云南、四川、湖北。海南等省。

  苗族支繁多,各地节日尽不相同,其中最隆重和内容在丰富的是过年。

  苗族过年隆重热闹、除祭祖、饮宴、吃“过地餐”,拜过年,人们开展各种活动。

  湘西的苗族,除夕这天要砍来棵橄篱笆树,插在房屋周围,称为“保年树”。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饭后,家里所有人都要洗脚,先从小孩洗起,意为“出门处处有着落”。除夕深夜,人们还占卜来年气候,看北斗星周围的云雾,预测水涝或干旱。海南的苗族,除夕晚团年吃粽子,并以粽子祭神。出嫁的.女儿、女婿要回娘家,直到过完年才回婆家。贵州的苗族,除夕晚上祭祀祖先夜里将硬木柴或干树都放到火塘燃烧,称烧“年兜”,烧得旺热来年生活红火。正月初一到,人们开门放鞭炮,迎接新年,称为“抢年”。初一开始,各村寨在村头赛尾摆设花鼓,男女青年则对唱山歌。有的地方还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和挽春。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酸肉、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增进食欲,驱风御寒,是苗家常备食品,也是待客佳品。还以大块肉代客以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其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

  苗族过年习惯虽然与众不同,但是所做的意思都为吉祥、平安。

苗族的风俗6

  苗族先祖蚩尤,与炎、黄祖先齐寿,虽因部落战争被炎黄部落联合打败,被迫举族南迁,但蚩尤部落繁荣时期盛行的以牛祭祖习俗,沿袭迄今,并逐步演化成为苗族今天的清明祭祀习俗。

  苗族清明节,既是对祖先的集中祭祀,也是对先辈的共同祭念,更是对缔造民族历史和创造民族文化先驱们一种特殊的缅怀活动。

  按照苗族人民的传统理念,苗年团聚欢庆,表达的是对健在长辈的孝敬之情;而清明聚族祭祀,表达的是对已逝先人的缅怀之情。因此,苗族人民认为,苗年不回家,是对在世老人的不敬不孝;而清明不扫墓,那是对自己祖先的不敬不忠。

  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五个步骤有序进行。

  首先,选择吉日。作为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苗族一般选择仲春与暮春之交的吉日来做清明,多数定在冬至后的106天。解放以后,苗族按照公历规定的'时间,统一扫墓时间。但是,部分居住比较偏远的苗族村寨,为了充分体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扫墓目的,往往将清明时间定在冬至后100天,比正常清明节时间提早四到五天。

  其次,确定祭祀等级。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三个等级,即牛祭、羊祭和猪祭。牛祭属于举族大祭,一般遭遇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之后,失散多年的族人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重建美好家园,于是用牛祭的方式,将全族人聚集起来,这种大型祭祀活动的结果,是区域“依直”的确立。羊祭属于宗姓祭祀,大凡逄十,苗族宗姓都要举办一次祭祀活动,祭祀共同的祖公,以增强宗族团结。猪祭属于家庭祭祀,在正常年景,苗族家庭每年清明节都要用腊猪头祭祀自己的先辈,表达缅怀之情。

  再次,邀请亲朋好友。按照苗族习俗,牛祭要邀请兄弟民族的领袖和代表参加,羊祭要邀请同村其它宗姓长老和亲戚参加,猪祭要邀请舅爷和其它同族兄弟参加。

  第四,明确聚会地点。苗族牛祭由于人多势众,时间较长(3天)程序复杂,必须在公共祠堂和宽阔平地上举行;苗族羊祭由于人数相对较少,时间较短(2天),一般选择在同族兄弟中堂屋比较宽敞的家庭举办;猪祭由于仅限于家庭势力范围,比较简单,人数又少,因此都在自己家庭进行。

  最后,落实祭祀活动的主持人。苗族清明祭祀活动,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主持人。举办大型牛祭活动,必须请苗族寨老主持;举办中型羊祭活动,一般邀请宗族领袖主持;家庭猪祭活动,由家庭主男自己主持。

  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内祭祀和外祭祀两个不同的环节。

  苗族外祭祀活动是在墓地进行的。在选定的日子里,参加祭祀活动的亲朋好友早早就来到墓地,主动地参与清理杂草、培土、疏通排水沟、修筑墓场等劳动,良辰一到,主持人朗诵祭词,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大恩大德,说明祭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诵毕,男同胞们在墓旁宰杀事先准备好的牲畜(牛、羊、猪、鸡、鸭),并将血倒入酒壶,制作血酒,每人手持一杯,在主持人的带动下,高喊“哎-呀”,表示对先祖的感恩戴德,表达在场人的同心同德。待牲畜煮熟,亲朋好友来齐,这时,正式的祭祀活动开始了。只见墓台上摆放牲畜无数、酒饭无数、糖果无数,主持人面对墓碑,由古到今,把民族演变的历程、祖先贡献的内容、后代缅怀的情节、聚族祭祀的要求等,不紧不慢地朗诵完毕,随即大家围着墓地,前三拜、后三拜,然后举起酒杯,高喊“哎-呀”。祭祀仪式结束,随后,大家聚在一起,把所有宰杀的牲畜肉全部吃完,所带来的酒饭全部吃完。苗族举办牛祭和羊祭活动时,由于比较热闹,聚会往往要到下半夜才能结束,亲朋好友多半是醉着回家的。

  苗族内祭活动是在家庭里举行的。不管举办哪种类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结束后,主家趁天黑前挑着煮熟的牛头、羊头、猪头等食物回到家中,跨过家人事先准备在门口的一盆火-以防鬼怪随后进家,将所带食物逐一摆放在火灶边,主持人点香烧纸、给祖先敬酒敬肉,并朗诵祭词之后,在家亲朋好友逐一到火灶边进行祭祀,表述自己的缅怀之情。祭祀结束,主家摆上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喝酒吃饭。不论摆几桌酒席,舅爷们都坐在首席上,以此表示对舅权的尊重。

  由于牛祭、羊祭都有兄弟民族和其它宗姓送来贺礼,因此,主家将在其后的日子,备好佳肴,热情地招待他们。通过这种礼尚往来,进一步增强了苗族与其它民族、苗族支系及各个宗姓之间的凝聚力,从而促进苗族社会的持续发展、确保苗族社会的和谐稳定。

  苗族做清明、搞祭祀,有五个传统文化寓意。

  首先,祈祷先祖保佑。苗族清明祭祀,请求主持人朗诵由今及古各代先祖的功德,以此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并通过铭记先祖功德,求得先祖的保佑。一些富有的苗族家庭,还给先祖坟墓竖起墓碑,在碑文中详细记载先祖的丰功伟绩,碑底刻有贤子贤孙名字,这种将先祖与子孙名字在墓碑中一起列表的做法,真实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祷先祖保佑的强烈心理。

  其次,祈祷风调雨顺。苗族人民有一种自然的心态,那就是在祭祀活动中“送什么、得什么”。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为了获得丰收,苗族人民在祭祀活动中总将风调雨顺的愿望放入祭词里,希望通过祭祀活动,在先祖保佑下,年年获得丰收、岁岁求得平安。因此,祭祀活动中,苗族人民总尽可能多地准备贡品,将墓台摆得满满的,以此表达虔诚、求得吉祥如意。

  再次,祈祷人丁兴旺。苗族清明祭祀时现场宰杀的牲畜,或公牛、或公羊、或公鸡,在现场参与祭祀活动的也一律是男性公民。这种公牲(性)祭祀,象征着一种特有文化,即是人丁兴旺。自古以来,苗族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现场禁忌女性公民,这从苗族传统文化来理解,一方面表示了祭祀活动的纯洁性,另一方面表达了祭祀活动的目的性—兴丁才能兴族。

  第四,祈祷家庭幸福。按照苗族传统文化的理解,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大自然的五种要素,随著这五个要素的盛衰,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并影响人的命运。因此,家庭幸福必与五行相关。在清明祭祀活动中,应根据家庭成员五行构成特点,选择合适的六畜作贡品进行祭祀,可求得来年的平安。

  第五,祈祷事业有成。在苗族人民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既与他的智慧、能力和努力有关,更与祖先保佑、族人拥戴、亲友支持有关。因此,一个人应该忠于孝道,尊敬长辈,珍惜友谊。那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始终保持高尚情操,时时处处做好楷模,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尊重先祖,爱惜长辈,珍惜情谊,才是苗族人民普遍称颂的值得信赖的男子汉!

苗族的风俗7

  花垣苗族节庆较多,除春节、春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外,最具表性的有如下节庆:

  赶年场(调节)农历正月,各地苗民自行约定地点、日期赶场。是日,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聚会,各地艺人歌手、狮子龙灯云集,年场内人流如潮,异常热闹,人们可尽情地坐秋千,观看狮子、龙灯、武术、杂耍、刀梯、听歌手对歌,青年人趁机物色情侣。

  樱桃会县内排碧、排料、董马库一带,多产樱桃树。每年农历三月樱桃成熟时节,当地苗族青年男女,邀约聚会樱桃林中,对唱苗歌,进行社交活动,时间半月左右。这种活动苗语中意为摘樱桃。

  赶秋赶秋是花垣苗族比较隆重的节庆。苗语叫赶秋场。每年立秋这一天逢哪一个地方赶场,那个地方就是这一年的秋场,苗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涌来,这便叫赶伙。此时,还是庄稼成熟、丰收在望时节,故有庆丰年之意。年长者,亲情逸致,意气风发,年轻者,三、五成群,寻情会友。其他人则利用赶秋这一天,做生意买卖,渴望生意兴隆。所以,这一天的秋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赶秋场除了舞狮、打猴儿鼓外,最有特色的要数打八人秋。这种秋千,外形纺车一样,高约8米,可以转动,8人秋,汉族人称为八人秋,一个秋可坐单人也可坐双人。八人秋用人力转动,当快速转动停下来谁在晨高处,谁就要唱歌,如果不唱,摇秋的人就不放他下来。

  至1999年,已成功组织了7届赴秋节,每届观众均达数万人之多。

  吃新苗族以农耕为主,一年所望是尝新。每到夏熟时节,各地自定一日为吃新节。是日,家家户户除办酒肉外,还将新包谷、稻,新辣子、茄子、豆夹等采回家中,做成饭莱,先祭祖祭神,后全家人品尝,表示吃上新谷新米,免除饥饿。

  挂社花垣苗族在对新立祖先前三年的'祭奠不在清明,而在寿礼日,称为挂新。立春后第五个的日子叫做社日。这几天有新立祖先的儿女都要上三条新鲜的蒿莱(苗语为山务)和野萌葱(谐语为光),洗净切碎,加上腊肉丁,花生米、芝麻、红枣、冬笋、豆腐干、猪油等煮成社饭拿去新丧祖坟祭奠。满了三年不再挂新,仅在清明节祭奠。挂新回来,全家围桌而食,再用以馈赠亲邻。现在社饭不仅是一种祭祀供饭,而是立春以后的美餐。肠肉、蒿莱、葫葱合在一起蒸煮后,打开锅盖满屋皆香,吃到口里,余味无穷,据传还有防病健身之效。

苗族的风俗8

  每年正月十六、十七两天,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龙坡会民间文化文艺活动和安陲乡素有野人节之称的“芒蒿”节,亲身体验了苗族同胞们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

  在古龙坡,在安陲,数万名苗、侗、壮、汉等各民族群众聚集在一起,十几堂芦笙在一起踩堂,苗族少女五颜六色的衣裳和清一色纯白的银饰,点缀在坡上,让人目不暇接。斗马、斗牛、斗鸟,舞狮、大力士比赛,那都是男子汉的游戏,对歌、坐妹、跳舞,少不了身着民族盛装,风情万种的苗族妹子。春节的坡会年年有,但这几年的坡会越来越热闹。因为现在党的.政策好,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般家庭都有电视机、摩托车等。各族群众春节期间聚集在一起,通过坡会活动增添了民族节日的欢乐气氛,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苗族的风俗9

  踩花山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

  过年最大的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踩花山的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组织的斗牛、斗画眉、吹芦笙、爬花杆等吸引着人们。

  跳苗场

  农历“二月十五”,是乌当区东风镇云锦村石头寨苗族同胞的传统“跳苗场”。以敲铜鼓、吹芦笙、赛舞等方式浓重庆祝传统节日。

  跳苗场活动集祭祀性、娱乐性为一体,20xx年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唱花灯

  每当春节来临,灯手们便要身着民族盛装,在苗家村寨主要是苗族人民的庭院、堂屋中演出,挨门挨户的祝贺新春。

  其表演形式通常以10人左右为一花灯队,演出时围成圆圈,两名男演员在圈中徒手表演舞蹈。表演时所有演员同时舞蹈,齐唱灯词。苗灯内容健康而有情趣;曲调动听,舞姿优美,兼有芦笙舞和汉族花灯歌舞之长。语言诙谐生动,句式参差有致,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百狮会

  过苗年最有趣的民间活动莫过于百狮会了,周邻四乡苗胞舞着近百匹或数十匹狮子云集传统的村寨或集镇,敲锣打鼓,放地铳、打火枪,简直要把天地翻过来。

  百狮会举办的时间多在春节正月初三后,百狮狂舞,挨家挨户给苗家拜年。百狮会的名堂蛮多,有迎狮,有盘狮,考狮,抢狮,狮子登高等内容,土里土气,苗味十足,藏着厚实的文化底蕴。

  接龙

  苗家接龙可分为大型的村寨接龙和家庭接龙。两种活动仅是规模大小有别,其过程基本相同。 “接龙”多在黎明时分进行,仪典隆重而热闹。

  吃排家饭

  过苗年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

  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

  讨糍粑

  苗寨传统的讨糍粑活动,苗家后生要画着花脸、穿着奇装异服,吹着地筒、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唱诵新年祝福歌,主家则送给他们糯米糍粑、酒肉等过年食物,主客双方欢欢喜喜庆祝新年。

  苗家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习,每当赶年场或重大民俗节日,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十米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三十六把钢刀,一尺一梯为三十六刀梯。刀梯上端系多种彩布小旗,象征希望和胜利。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上刀梯是惊心动的表演,观者无不惊叹。

苗族的风俗10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今天我要跟大家说说苗族的风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风俗是否别具风味?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是不是也分享一下?

苗族的风俗11

  据悉,三江、融水、龙胜等地的苗族,盛行打油茶,独特喜爱饮油茶,有的当地一天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上班,正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煮饭。客人进家不送开水不备茶,而是煮油茶款待。

  其制作方法独特考究:先用油将阴米(将糯米饭打散阴干即成阴米)炸成米花,再用油炸花生或黄豆作为首要配料。起锅后再放进油,待油热放入小许米炒黄,再参加大茶叶合炒后加水煮沸,顷刻,滤去茶叶,加进过量的盐即成红黄色的喷香的油茶水。舀进小碗里再加上各种配料即可食用。泡油茶的配料因油茶的层次不一样而有多寡高低之分。通常油茶有炸米花,花生或黄豆。层次较高的还有猪肝,猪小肠、汤圆,糍粑等。油茶香甜可口,喝后留下一股甜美之味。茶水可解腻,助消化。

  喝油茶水(指不加汤圆、糍粑等食物的`空茶水)通常不必筷子或只用一只筷子。油茶通常要吃上三小碗才算领了主人的情。瑶、侗民族也都有打油茶之俗,流传到至今。

苗族的风俗12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经过四道程序。

  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

  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

  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庆典或宴请用的,那么,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备好。然后将油炒经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趁热倒入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最后是奉茶,一般当主妇快要把油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坐。由于喝油茶是碗内加有许多食料,因此,还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说是喝油茶,还不如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总是边喝、边啜、边嚼,在口中发出"啧、啧"声响,还赞口不绝!

苗族的风俗13

  你知道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吗? 你知道什么叫赶年场吗? 那你知道什么是看龙场吗?开篇连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你不知道,那就翻开我收集资料写成的作文欣赏一下吧!也许,它们能让你开阔视野,增长一些知识呢!表明写作目的。 每到农历正月呀,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便是赶年场,其日期是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那是分外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

  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就算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 描写“赶年场”的场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的手法。看到这儿,你肯定觉得湘西苗族人民很有趣、很爱热闹吧!还有呢,逢辰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逢看龙之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休息一天,若这天干 了农活,就是犯忌了。因此,苗族人民在看龙场那天会踊跃参加,他们对“看龙”的事,十分重视。“看龙”的习俗 三月三是湘西苗族人民的一个节日,这时,你有些迫不及待了吧,是什么节日呢?别急,我来告诉你,这一天,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苗族人民会自动集中在约定的歌舞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等,尽情欢乐,一片喜气洋洋、欢声笑语的气象。歌舞日 好了,关于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亲自到湘西体验一下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一定会大张见识,很开心的!

苗族的风俗14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九是苗家人最喜爱的花山节。在节日期间,世居于海南的苗族群众就设立花山场,举行隆重的采花山盛会(亦叫踩花山)。据史籍,采花山已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了。

  在斗牛场上,人山人海。场中央的'栏杆中有几十头群众自己精心饲养的牯牛,只只膘肥体壮。在角斗之前,牛的主人给牛喝糯米酒,让牯牛更加凶狠。当主持斗牛人一声令下时,它们开始互相进攻,经过激烈的、你死我活的角逐,剩下的正是优胜者。获胜牯牛活像一位神气十足的英雄,张开大嘴,连连吼叫了几声。人们这时把3尺6寸的红绸布挂在牯牛犄角上,以示利市和奖励。

  踩花场的另一边是踢脚。这是一项极为有趣的游戏。两位小伙子化装得十分雅致,而又非常奇特,打着花绑腿,裤袋往外翻。喝过一阵鼓劲酒,便手里各抱一架芦笙,边吹边舞,且舞且翻。他们出其不意地用大脚猛踢对方的屁股或大腿。谁踢倒了对方,谁就是胜利者。获胜者立即发挥友爱精神,很快的跑上前去将跌倒的对方搀扶起来,互相握手言欢。紧接着,各饮一杯团结酒。

  在这些欢快的日子里,他们还设立贸易集市。一群群喜欢打扮的苗族姑娘,盛装俏丽,喜笑颜开的年青小秋子,在琳琅满目的货摊前选购自己称心如意的用品。到处都是欢歌笑语,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苗族的风俗15

  苗族 ,(越南文:Mèo;泰语: / ;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xx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说起苗族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让表达能力差的人来说就算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和长江中下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迁移, 一会儿到湖南,一会儿到贵州、过几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阅资料,资料上还显示说苗族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资料上说是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还是个音乐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除了这些,苗族还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

  苗族的简称也有许多,如:他们曾自称“牡”、“蒙”、“摸”、“毛”、 “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这就是苗族。

【苗族的风俗】相关文章:

苗族的作文07-13

苗族文化作文01-25

家乡的风俗07-26

家乡的风俗07-16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2-16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8

(合集)家乡的风俗08-0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1-20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门)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