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内》原文,赏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寄内原文及赏析
寄内原文及赏析1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古诗简介
《南流夜郎寄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声调铿锵,朗朗上口,情景交融,极具概括性的语言点染出李白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怨恨,对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内心悲愤不平之意,跃然纸上。“南流夜郎”“夜郎天外”“离居”“音信疏”和盼“豫章书”,富有画龙点睛之意,既寓出诗人的内心失意,创伤甚重,亦有人之将死、愧疚妻子之意。
翻译
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注释
寄内:寄给妻子宗氏。
天外:因当时夜郎与中原十分遥远,故云。
明月楼:宗氏所居之处。此指妻子居所。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这里以明月楼中的愁思妇喻其妻。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742)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是李白妻宗氏寓居此地。书:书信。
创作背景
此诗为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寄给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所作。
李白一生很少顾家顾妻子的诗,而流放夜郎途中,却写出了满怀深情的寄内诗。可见流放事件对李白内心造成的刺激之大之重之深,李白几乎承受不了这一结果,寄内诗有理解妻子的.成分,实际还有内疚的心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寄内诗有点还有临终遗言的味道。
文学赏析
全诗从时间上看,照理应先白昼后月夜,先写雁后写月,但诗人却打破时间流程,首句即突兀而作惊人语,深郁的怨恨之情迸发而出,直逼读者胸臆,写千里之外的明月楼,将离居之怨表现得更为具体。最后点出触发诗人思绪的眼前景“北雁”,以“南来不得豫章书”之淡语作结,雁影在天边淡去,怨恨与愁思却在心头沉积。
首句开宗明义,统领全篇,点明地点和心境,总写流放途中对家室的眷念和寂寞哀怨的心情。
首句中“天外”两字,以夸张的手法极言流放地夜郎的偏僻遥远,流露出诗人对远贬之地的隔漠、陌生和恐惧之感。故此,“夜郎天外”四字,语虽平淡,意极凝重,蕰涵着诗人对流放生涯的愤懑不平和深深的恐惧。“怨离居”借用《古诗十九首》中诗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怨”字,点明了诗人远谪夜郞,与亲人隔绝的怨愤心理,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哀怨与忧愁。
后三句是对首句的补充和生发。
次句借用曹植诗意,写诗人自己身在远方,妻子音信杳疏,以悲苦独居的“愁思妇”来想象妻子宗氏今日所处的境况,显露出诗人流放途中的孤苦寂寞、眷念亲人、迫切期待着家书的到来的痛楚心情。高悬中空而亘古常辉的“明月”,把诗人与所思之人联系在一起,不仅起到传递信息和寄托情思的作用,更挥洒出一种意境,广袤深邃。
末两句即景抒情,触景生情,巧妙地借鸿雁传书的传说,反映诗人翘首盼望家书、望眼欲穿的焦灼和因音讯杳无所产生的惆怅心理。“北雁”在超越空间所寓之意,正好与次句“明月”相同,故春归的北雁触发了诗人的思妻之情,又捎不来妻子的书信,留下的只是惆怅与失望。“看欲尽”三字,把诗人内心的焦灼不安、悲愁凄婉宣泄无遗。
诗风凄婉,语浅情深,典故随手拈起,趁势放下,无不妥帖,仅用眼前景、口头语就将情感表现得语近情遥,含吐不穷,使人神远。“怨离居”“音信疏”这六个字,平淡之中透出至为沉郁的情感,反映的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离情别绪,也因诗人的不幸遭遇是时代的罪恶所造成的,具有深刻的典型性,抒发了风烛残年抛妻离子的无限感慨。
名家点评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解评:李白妻子宗氏为营救诗人,前来豫章。诗人南来夜郎途中,却盼不到妻子的书信。
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魏颢序:“太白始娶于许,终娶于宗。”则此时之妇乃宗也,因寓豫章,故云。《一统志》犹以流夜郎时之妇为许相之女,以豫章为德安府豫章山,俱误。
寄内原文及赏析2
原文:
寄内
[宋代]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之心头滋味却是个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浓度作者均未明言。忽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不知费去几许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怊怅之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今将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读首联竟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读次联不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写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首联提出“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字,提出“别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无形象以见意。而此诗却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去写“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一如刘长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寄内原文及赏析3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翻译
金风萧瑟,楚木凋零,寒气凛冽。
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
胡燕也要回到南方去了,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与主人告别。
他们与主人恋恋不舍,三飞四回头,眼光里充满留恋。
难道他们不喜欢华美的屋子和精巧的珠帘?但是,终归要飞上回南方的路。
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
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浸湿糨糊,信不能封缄。
注释
霜凋:秋霜降落,使花草树木凋谢。
楚关:楚地的关隘要道。安徽古为楚地,所以作者以楚关来代指秋浦。
杀气:指寒气。
严:严厉,严重。
寥寥:广阔的天空。
金天:秋天的别名。
陈子昂诗云:“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廓:广大,空阔。
婉婉:柔美卷曲的样子。
绿红:指枝叶繁茂碧绿,红花烂漫的草木。
潜:藏,尽。
胡燕:燕子的一种,胸前白质黑章,巢悬于大屋两榱间。
相瞻:相互顾盼。
岂:难道。
恋:留恋。
华屋:华丽的房子,贵人的住房。
终然:到底。
谢:辞谢。
珠帘:珍珠缀成的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不及:不如。
淹:耽搁,久留。
缄:封口。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前后,李白辞别妻子,漫游于金陵、宣城、秋浦一带。这首诗就是在秋浦旅所所作。从诗的题目可以得知,李白旅居秋浦,看见胡燕南归,想到自己久别妻子,至今不得团聚,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寄内的诗,来表达自己无穷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先从气候的变化造成一种凄苦的氛围。“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秋风飒飒,寒霜遍地,寥廓天宇,万物萧条,花木凋零,寒气逼人,营造出一幅么令人伤感怀人的情景。
诗人先从无生命的景物再写到有生命的胡燕,进一步造成感伤怀人的氛围。秋高气爽,春燕南归。一年一度来来去去的春燕,就要告别主人回南方去了。成双成对的春燕在檐前窃窃私语,它们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地回顾原来的旧居,非常的`留恋,但是它们更思念家乡,所以最后还是飞走了。这首诗写到这,将相思的情境描绘得突出而充分,把牵动相思的气氛造的浓浓的。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由彼及此:“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春燕思家,南归去了;游子思乡,不得北返。胡燕春来秋去,尚急切欲归,游子离家已多年,还是归无时日。作者只好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写成诗文,寄给远方的妻子,但谁知涕泪纵横,连书信的封口都无法封住。这里虽然略带夸张,但前后转得自然,情境与人的情感和谐一致,融为一体,给人艺术的真实感。另外以此结尾,给人留下言语表达不尽的情思、无法遏制的哀伤。
寄内原文及赏析4
寄内
宋代: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赏析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花费太多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的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说与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这里将诗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首联没有说“别后心”究竟如何,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极乱。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提出了“别后心”,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写“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的.心情,一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实写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变得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他只用百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寄内原文及赏析5
原文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翻译
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注释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赏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寄内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寄内》原文,赏析12-17
《寄欧阳舍人书》原文赏析12-17
寄令狐郎中原文及赏析12-18
渔家傲·寄仲高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寄左省杜拾遗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西施的原文及赏析11-14
秋夜原文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