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习俗,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月初二龙抬习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
1、二龙抬头习俗:金豆开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于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2、二龙抬头习俗: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二月二龙抬头,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
3、二龙抬头习俗: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同时芥菜饭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饭。因为芥菜味苦,用来闷饭代表年已经过完了,大家过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新的一年奋斗的用意。
4、二龙抬头习俗: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5、二龙抬头习俗: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6、二龙抬头习俗:放龙灯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7、二龙抬头习俗: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二龙抬头习俗:开笔礼
8、二龙抬头习俗: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9、二龙抬头习俗: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二龙抬头习俗:接姑娘
10、二龙抬头习俗:接姑娘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家的说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愉快。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
一、中国龙与龙抬头
龙,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与“龙抬头”的节日寓意关系可谓密切。
龙这一神秘而崇高的生物,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图腾。
从古至今,龙的形象深入人心,它代表着皇权、智慧、力量、长寿和吉祥等多重意义。
龙在中国人的心中,既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是寄托着无数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
而“龙抬头”这一节日,更是与龙紧密相连。
因为在这一天,老百姓们相信这是龙从冬眠中苏醒的日子,苏醒的龙将昂首挺胸,开始展现它无尽的活力和威严。
因此,“龙抬头”成为了祈求好运、迎接新生、迎接繁荣和吉祥的象征。
在二月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出门看舞龙,上街或者在家吃龙须面以及放鞭炮等等,这些与龙相关的活动非常受人们的青睐。
在老百姓眼里,“龙抬头”不仅仅是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可以迎新纳福的好日子。
在二月二这个日子里,“龙抬头”有三大可以做的事情和一个不可以做的事情,第一个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祭龙。
那么祭龙是做什么呢?这个传统习俗又有何寓意呢?
二、祭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龙抬头”的日子,民间有祭龙的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向龙神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不要有自然灾害。
祭龙活动通常包括舞龙、祭龙神、放龙灯等多种形式,旨在祈求龙的庇佑,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祭龙习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龙图腾崇拜。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和崇高的地位。
人们相信,龙是掌管雨水的神灵,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因此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民间会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向龙神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龙习俗的具体形式因地域而异,但都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色彩。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舞动巨龙,模拟龙的姿态,寓意着龙的力量将带来好运和丰收。
同时还会设置祭坛,供奉龙神,燃放烟花爆竹,祈求龙神的庇佑和保佑。
此外还有放龙灯、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祭龙习俗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的体现,表达了百姓对龙神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这一习俗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像是在古代,皇帝和百姓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和百姓的阶级是分的很明确的,但是因为这个节日,大家都会一起做供奉龙神等习俗。
三、剃龙头寓意辞旧迎新
二月初二这天,民间还有剃龙头的习俗。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剃头,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寓意着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不少家长还会选择在这一天为孩子剃头,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其实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剃龙头的习俗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信仰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发被视为身体的一部分,与个人的运势和命运紧密相连。
因此剃头不仅是一种个人卫生行为,更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化仪式。
在这一天剃头,人们相信可以去除一年的晦气,迎来新的好运和吉祥。
特别是在新年伊始之际,剃掉旧年的头发,象征着辞旧迎新,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拥有更好的运势和更美好的生活。
此外剃头还寓意着“从新做人,从头开始”。
对于一些想要让生活有一点新变化或者是新期望的人来说,在这一天剃头或者是剪头发是一个很好的时刻。
所以二月初二剃龙头的习俗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化仪式。
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纷纷走进理发店,剃去旧年的头发,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美好。
四、采龙气是吸纳吉祥之气
在二月初二这天,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采龙气。人们相信在这一天早晨,太阳初升之时,正是吸纳龙气的好时机。
人们会纷纷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希望能吸纳到吉祥之气,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福气。
人们之所以会特别重视采龙气的习俗,这主要是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在这一天,人们相信自然界中的龙神会释放出吉祥之气,这些气息带有正面的能量和祝福,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福祉。
出门采龙气,寓意着迎接新一年的吉祥和好运。
人们会在清晨时分,太阳初升之际,走出家门,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吸纳这些吉祥之气。
他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祈求一年的平安、健康和幸福。
此外采龙气也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
人们通过走出家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表达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这种与自然相融合的信仰和习俗,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敬畏之心,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
在二月初二出门采龙气的习俗不仅是一种民间信仰的体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习俗吸纳吉祥之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福祉,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避免动土和破土
虽然“龙抬头”是祥瑞之兆,但在二月初二这天,也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其中之一就是避免动土和破土。
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动土或破土,可能会触犯龙神,带来不吉之兆。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避免进行破土动工的活动,以示对龙神的尊重。
那么动工和破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动工指的是建造房子开工,破土指的也是这个意思,但也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开挖墓穴。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避免动土和破土主要是基于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
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天是龙神巡视人间的日子,龙神的力量非常强大,与土地息息相关。
如果在这一天动土或破土,可能会触怒龙神,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不幸和灾难。
此外二月也是春天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人们认为,这个季节的土地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如果随意动土或破土,可能会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在传统文化中,如果违反了避免动土和破土的禁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幸和灾难。
这些不幸和灾难可能包括农作物歉收、家庭不和、疾病频发等。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非常谨慎,避免进行任何与动土或破土相关的活动。
那么这一禁忌是从哪里流传下来的呢?其实,这一禁忌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传说中龙神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会巡视人间,查看土地的状况。
如果在这一天动土或破土,可能会触怒龙神,导致龙神不再庇护这片土地,从而引发各种灾难。
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故事与这一禁忌相关。
比如在古代某个朝代,皇帝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下令修建宫殿,结果导致那一年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和洪涝灾害。
人们普遍认为是触怒了龙神所致。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这一禁忌的历史佐证之一。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
(一) 二月初二 龙抬头
【龙抬头】
老北京人将二月初二称之为“龙抬头”日。为什么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呢?各种说法都有。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这种说法与中国的星象学有关。
中国人将星空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将天上的星象分为了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里有七宿。
中国人将每一个方向的七组星宿组成,都想象成为一个动物图案,即东方是一条青龙,西方为一只白虎,南方为一只朱雀,北方则为玄武图形。
每一方向的七组星宿也都各有名称,东方苍龙的七组星宿为:角木蛟(角宿)、亢金龙(亢宿)、氐土貉(氐宿)、房日兔(房宿)、心月狐(心宿)、尾火虎(尾宿)、箕水豹(箕宿)。这七宿组成的龙的形状。角宿为龙角,亢宿为龙喉,氐宿为龙爪,房宿为龙胸,心宿为龙心,尾宿和箕宿为龙腹龙尾。
在冬季,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由于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组成这条东方苍龙的星宿,在二月初二的落日前后会出现东方的地平线上,首先出现的是角木蛟(角宿),然后每天晚上苍龙出现的时间逐步提前,也就是每天出现的位置西移,一直到秋天便隐于从西方地平线之下,这就是中国人说的: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东方苍龙在天空中的出没周期,与每年农业的春种秋收的耕作周期基本相同。
【当日饮食】
老北京在“龙抬头”日这一天,没有一定的定规必须吃什么。但是这一天不论吃什么,其名称都与龙相关联上。
《帝京岁时纪胜笺补(清)》中记有:“北平习俗,是日以吃喝为事。吃薄饼,曰龙鳞,吃面,曰龙须,吃饭,曰龙子;吃馄饨,曰龙耳;吃水饺,曰龙牙;饮龙井茶。”《燕京岁时记(清)》中记有:“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京都风俗志(清)》中记有“此日饭食皆以龙名,如饼谓之龙鳞,饭谓之龙子,条面为龙须,扁食为龙牙之类。”
二月二吃饼。老北京人在这一天吃的是家常的油酥饼、千层饼,这主要是在配合另一个二月二的习俗“熏虫”,用油烟熏虫。不过不管您吃什么饼,都可称为“吃龙鳞”。
【熏虫】
“熏虫”这个习俗与节气“惊蛰”有关。
“惊蛰”的时间多在阴历的正月末或二月初。按照自然界昆虫活动的规律,惊蛰前后,所有冬蛰的动物昆虫全都醒过来,开始活动了。为防止毒虫的叮咬,各家各户都在二月二这天“熏虫”。《帝京景物略(明)》中记有:“燕少蜈蚣,而蝎其为毒倍焉。少蚊,而蝇其为扰倍焉。蚤虱之属,臭虫又倍焉。所苦尤在编户,虽预薰之,实未之有除也。”
当年北京城的人家限于生活条件,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跳蚤、虱子、臭虫,“惊蛰”后这些害虫都开始活动,所以老北京人就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用油烟熏虫。
熏虫有多种方式,《宛署杂记(明)》中记有:“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酌中志(明)》中记有“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大兴县志(清)》《宛平县志(清)》中记有:“因薦韮之余家各为荤素饼餤,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除了当日烙油饼熏虫,百姓家还将正月祭祀的剩余食品油煎,也起到“熏虫”的作用。《帝京景物略(明)》中记有:“煎元旦祭余饼,薰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老百姓家还有其他驱虫的方法。《春明采风志(清)》上记有:以祭余素烛遍照壁间,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
二月二这一天,以油煎饼,熏虫时的用油,按照《本草纲目(明)》中的记述,这油应该使用芝麻油。因为芝麻油解热毒,灭毒虫,杀各种虫子、蝼蚁。用香油煎炸食物,香气四溢,可使灶台上的虫类绝迹。但估计使用香油煎饼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一般老百姓还是使用普通油来煎饼。
【引龙回】
二月初二日老北京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一早起来,便用草木灰,从街上的水井旁开始,一直撒到自家的水缸旁,名曰“引龙回”。《析津志辑佚(元)》中记有:“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宛署杂记(明)》中记有:北京的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对“引龙回”这个习俗,很多书中都有不同的解释,但觉得《帝京岁时纪胜笺补稿本》中说的有道理,书中记有:“各水屋挑水者祭井泉龙王。水屋掌柜犒劳水夫。”“引龙回家”实际就是祭祀井泉龙王,就是感谢龙王爷一年来对自己家的关照。饮水思源。
“水屋”。老北京的井水多苦水,不适合饮用。所以甜水井都有水屋,有人专门经营卖水。水夫推水车,将水送到各家各户。
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就代表“财”,有水的地方就有龙王,河里有龙王,井里也有龙王。龙行带水,将龙引到了自己的家中,“水”就跟着进来了,这就寓意着今年要发大财了。
【剃头】
二月初二这一天,老北京人都要去剃头。《帝京岁时纪胜》中记有:“市民又于是日栉剃,盖取龙抬头之意云。”
老北京民间流传着“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如果正月剃头了,那就对自己的舅舅不利。具体原因,没有查到相关的记载。
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不剃头,头发已经长的很长了,所以一出正月,大家马上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为了讨个口彩,在龙抬头之日必须去剃头。
二月二必须剃头的习俗,到今日还在延续。二月初二这一天,北京城里所有的理发店里,都坐满了等着剃头的人。
【禁忌】
二月初二日龙抬头日,老北京还有一些禁忌。
《燕京岁时记》中记有:二月初二日“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析津志辑佚》中记有“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老北京实用指南》中记有:“是日,闺人禁治针黹,谓恐伤龙目也,伤之则瞽。”
之所以女人一天不做女工,男人一天不扫地,是因为这一天龙在抬头,也就是龙头刚出地平线,您动用针线、用笤帚扫地都有可能伤着龙的眼睛。
(二)土地真君生辰
按照老北京流传的说法:二月初二应该是土地爷的生日。
《京都风俗志》中记有:“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又有放花盒,灯香供献以酬神者”。
土地真君就是民间俗称为“土地爷”的神祇。对土地爷的信仰由来已久,土地爷就是上古时期备受尊崇的社神。《说文解字》中说:“社,地主也”。《左传通俗篇》中记有:“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为守护社里之主,谓之上公。”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爷逐渐世俗化。各地的土地爷多由当地的名人和相关的名人担任。如管辖清代翰林院及吏部土地的土地爷,是唐代大文人韩愈。从南宋时期起,民间百姓还在土地庙中,配祀上一女性,这就是土地爷的配偶土地奶奶。
土地爷管理一方土地,所以这一方地面上的婚丧喜事、添丁进口、打墙动土、驱除瘟疫等等,都要去祭拜土地爷,告之土地爷,得到土地也得同意。
北京城里土地庙很多,二月初二各家各户都到土地庙祭拜土地爷、土地奶奶。
(三)开学之日
新春已过,社会生活走入正常,学校也要开学了,学生也要上课了。《帝京岁时纪胜》中记有:“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
“鳌”指的是大海中一种大龟。据说皇帝的金銮宝殿前的石阶,刻有鳌的头,只有考中状元的人才可以踩在上面接受皇榜。所以中国传统的喜庆文化中,有“独占鳌头”的说法。
(四)游览卢师山
《析津志辑佚(元)》上记有:“卢师山,二月二日,南北二城游赏如燕九节。”
卢师山位于北京西山,与翠微山、平坡山相邻。这三座山上,一共建有八座寺庙,即: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这八座寺庙,被统称为“八大处”。
《析津志辑佚(元)》上写有“游赏如燕九节”,足可见,二月初二京人踏青卢师山,肯定热闹非凡。
直到今日,八大处一直都是北京人踏青的去处。
【二月初二龙抬头习俗】相关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05-05
民俗专家讲解二月初二龙抬头05-04
二月二,龙抬头了作文08-09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05-06
龙抬头节的习俗大全各地风俗05-05
二月二龙抬头作文07-03
[精]二月二龙抬头作文01-25
龙抬头节的习俗大全各地风俗2篇05-08
(经典)二月二龙抬头作文15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