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时间:2022-03-07 09:20:23 好文 我要投稿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教学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看导语,默读课文,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2、读一读,写一写。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

  3、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各自练习朗读。

  (3)领读。

  (4)齐读。

  4、内容研讨。

  研讨,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疑难就是问题,深层的含义或奥妙也是问题。让学生用铅笔打问号,然后提出问题,教师补充。

  (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是童年的遐想。“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这就是说,妈妈指点了理想,唤起了我的想望。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一旦望不见海,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长大了,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海很遥远,但是并非虚无缥缈。理想和信念,使人不畏长途跋涉,“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诗人把自己的人生感悟,把自己的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常伏在窗口痴想”?为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想望是“幻想”?

  (4)“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改用议论语言,怎么说?“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我”为什么失望?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比喻一

  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思考一“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思考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5、小结内容研讨的经验。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6、再朗读。

  7、课外作业。

【《在山的那边》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在海的那边作文03-06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03-06

《夕阳真美》课堂实录03-06

《鸟岛》课堂实录03-06

一年级上册《我很快乐》教学实录鄂教版03-06

武夷山之旅03-06

苏木山森林公园导游稿03-06

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03-06

孩子,我在等你犯错03-06

在困难面前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