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气节养生要注意要点

时间:2023-09-11 19:50:21 炜玲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秋分气节养生要注意要点

  秋分节气已经渐渐向我们走来,很多人都开始考虑接下来的秋分节气中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在秋分节气中,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养生,那么,在秋分节气中我们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样去做才能够健康养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大,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分养生要点

  收养神气心理平静

  经过一夏的生长,万物逐渐结出果实,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平和心态。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秋天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萧瑟,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这些消极情绪会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注意避免。

  使神气收敛,情志安定,就要从生活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并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赏花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心旷神怡,从而安定神志。

  收养阴津预防秋燥

  秋分以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气候主流。秋燥最易伤阴,引起口咽干燥、咽痛咳嗽、皮肤干裂、便秘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固护阴津,养阴防燥。所以这一时期应保持居室内的湿度,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些益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桑叶等也可以适当服用(如泡水喝),都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冷,因此会以凉燥为主,即在燥的症状外还会增加受凉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秋冻”,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固护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若出现咳嗽有痰,可用杏苏散发散风寒,宣肺化痰。

  收益肺气防呼吸病

  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之际也要注意保养肺气,防范呼吸道疾病,可服用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因为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但同时注意不要过补,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以致胃肠功能失调。

  秋分的精神养生和饮食调养

  秋分节气的到来代表着我们已经真正进入到了秋季,在这个节气中,我们会感觉昼夜相等,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而我们在养生中也有着一定的规律,比如说阴阳平衡。我们人体内的阴阳受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在这秋分节气中,我们应该保持阴阳均衡。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秋季养生宜“喜润恶燥”

  从秋分节气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便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发生其它病变。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现象,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

  人患此症,是由于体弱,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增强体力,提高抗病的能力。适应气候变化,坚持身体锻炼。秋季身体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遵循中医养生的“秋冬养阴”原则,秋季养生应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在这个季节,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现象。因此,秋季日常调养应以“喜润恶燥”为主,注意以下几点。

  润肺去燥

  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老同志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早睡早起

  秋分节气中的早晨虽然有些冷意,但天高气爽,空气比较清新。所以在这个节气中,我们最好能养生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晨多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有利于收敛神气。而且早晨早起后还能锻炼一会,对自己的身体很有好处。

  调整心情

  病可由心生。秋风落叶,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老同志如果心情忧愁郁闷,会使抗病能力下降,引起哮喘等病复发或加重。为此,保持愉快心情是秋季养生的基础。老同志要学会调节心情,积极参加一些有益且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秋凉宜冻

  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但为了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老同志应适当进行“秋冻”,少穿些衣服,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与抗寒能力。

  养生是一件伴随一生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一年四季我们一定要保持着养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饮食上,都要做到健康养生。因为我们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在养生中,我们要学会满足。如今秋分就要来到了,我们在养生中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秋分养生小贴士

  “一场秋雨一层凉”,几场秋雨下来,街上穿外套的人多起来。秋分节气(9.23-10.7),也悄然而至。“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阴气渐重,雷声基本消失了。冬眠的虫子也开始准备了,雨水会越来越少。落叶开始多起来。这个时节,养生的重点是“润肺防噪,适度秋冻。”

  秋分饮食宜忌

  女性在秋分尤其要注意顺应秋气,否则“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飨泻(完谷不化)”。还会影响肺气,容易鼻子干燥,出鼻血,咳嗽,大便干燥或腹泻。饮食上要注意,适度吃点辛温和滋润的,可以温脾胃、润秋燥。如马铃薯、红薯、山药、韭菜、胡萝卜、红枣、龙眼、红酒、银耳、熟藕、芝麻、黄豆、葡萄等。要少吃苦味食物,除了那些味苦的蔬菜外,常见的还有咖啡和浓茶。这两者本就伤胃,在入秋后更不宜多饮。

  秋分运动小贴士

  秋季以养“收”为主,所以选择的运动,不要剧烈,以身上舒适、不出汗为宜。建议在室内学习下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可以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瑜伽等运动也不错。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助益。若在室外运动,则要注意防御秋风,选择防风、透气、戴帽、不厚重的功能外套比较合适。

  秋分饮食起居小贴士

  秋分养生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病患。如果入睡困难,可在睡前半小时喝一杯温牛奶。我特别推荐蒙牛新养道,这里面添加了阿胶、红枣、枸杞等,性温而绵长,补血、益气,且不含庶糖。特别适合女性朋友。尤其是有些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更应该从秋分就开始,坚持每天睡前喝一杯。到冬日,气血充盈,顺畅,才可抵抗寒气。强壮的身体,是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下来的成果。

  秋分养生要注意些什么

  适当增衣、适度“秋冻”

  秋分是自然界阳消阴长的“分水岭”,秋分之后,阴气开始逐渐旺盛,暑热消退,气候也随之转凉,习习秋风虽然宜人,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伤风感冒等疾病。因此,年老体弱人群要及时地增添衣物,防止秋寒伤人;而对于大部分健康人群或者青壮年,则不必过度穿捂,只需要少量增添衣物即可,防止衣服过厚导致大量出汗,损伤人体阴液和阳气,违反了秋日人体“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需要。

  秋分时节气温并不太低,适当增衣、适度“秋冻”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温润调补宜养阴

  秋之天气,燥邪当令,秋燥贯穿于整个秋季。初秋时节暑热未退,多以“温燥”为主,表现为“热性”症状,临床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少汗,咳黄粘痰等。时至秋分,代表着晚秋的开始,气候由热转凉,故多以“凉燥”为主,可见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稀等症状。因此,秋分时节的调理,除了遵循“燥者润之”的基本原则之外,更要注重“温润濡养、酸甘养阴”的理念。我们可以多吃温润之物,如蜂蜜、芝麻、核桃、银耳、百合、山药等,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酸甘之品,如葡萄、苹果、石榴等水果,避免过多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内燥加重。

  中医学秉持“药食同源”的理念,对于“燥邪内盛”者,如干燥综合征,非自身免疫性口、眼干燥症,慢性久咳等患者,均可选用“药膳调补”的方法缓解内燥、减轻症状。

  调整起居多运动

  秋分过后便是深秋,花木凋零,凉风萧瑟,容易使人产生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消极状态,属“季节性情感障碍”。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精神状态,调整起居,多出户外,保持心身愉快。要顺应“阳气渐衰、阴气渐盛”的节气规律调整作息,早睡早起,杜绝熬夜,以顾护自身阳气,避免“秋乏”的产生;多走到户外,进行多种体育锻炼,如登高、散步、慢跑、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等,但是各种运动均应适度,避免劳累、大汗而损伤自身阳气,也要保护关节,避免运动量过大而引起关节损伤。

  伏邪在内引宿疾

  秋分时节阳气渐消、阴气生长,人体也处在一个动态的“过渡状态”,是疾病容易“趁虚而入”的阶段。如若既往就患有旧疾或有“伏邪”在内,则更易出现旧病的复发或者疾病的加重。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除此之外,深秋之时风湿免疫疾病将逐渐进入又一个高发期,如以口眼干燥为突出症状的干燥综合征。随着燥邪侵扰,口眼干涩日益加重,并可能引发皮肤干燥、口腔溃疡、视物模糊、关节痹痛、心情郁闷等一系列伴随症状,此时则需要增加饮水频次,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干以及日常药食调补等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规律至风湿免疫专科诊察,针对性地调整中西医治疗方案,如中药汤剂内服、中医特色外治等。

  三款“药膳调补”菜谱

  1、百合红枣杞菊粥

  百合10克、米仁20克、山药15克、大枣8-10枚、杭白菊6克、枸杞8克、大米100克。将百合、山药、米仁、大枣(去核)洗净后与大米共同煮粥,熬煮成熟后,加入杭白菊与枸杞继续熬制数分钟后即可。可调补脾胃、滋阴润燥、平肝明目,适用于口眼干涩较为明显的干燥综合征、非免疫性相关性口干症的患者。

  2、川贝酿雪梨

  取雪梨2个、川贝3克、薏苡仁15克、糯米15克、冰糖30克。雪梨上1/3处横切,掏出梨核,过沸水后沥干,将薏苡仁、糯米、冰糖放入梨肚中,覆以川贝,盖上梨盖隔水蒸炖1小时。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虚劳、肺热所引起干咳、久咳的患者。

  3、芝麻莲子羹

  芝麻15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芝麻炒香,研成细末,莲子去芯,入沸水熬煮1小时,下入芝麻碎末、冰糖继续熬煮数分钟即可。可调补五脏、清心安神,适用于肺胃阴虚、心肾不足所引起的口干、皮肤干燥、干咳少痰、腰酸健忘等。

【秋分气节养生要注意要点】相关文章:

秋分养生要注意的东西02-19

小满气节如何养生02-24

末伏养生四要点08-10

秋分养生切记的原则02-24

立冬养生饮食的要点02-19

老人的养生饮食要点02-24

寒露的养生要点有哪些05-01

春季养生要注意的事项04-24

冬季养生要注意什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