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

时间:2022-11-18 11:07:30 诗婕 诗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

  临安春雨初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

  原文: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拼音:

  shì wèi nián lái báo sì shā ,shuí lìng qí mǎ kè jīng huá ?

  xiǎo lóu yī yè tīng chūn yǔ ,shēn xiàng míng cháo mài xìng huā 。

  ǎi zhǐ xié háng xián zuò cǎo ,qíng chuāng xì rǔ xì fèn chá 。

  sù yī mò qǐ fēng chén tàn ,yóu jí qīng míng kě dào jiā 。

  临安春雨初霁翻译:

  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临安春雨初霁字词解释:

  ⑴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⑶客:客居。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⑸深巷:很长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纸:短纸、小纸。

  ⑻斜行: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书。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细乳:彻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⑿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⒁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临安春雨初霁背景: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小楼”一联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晁君诚“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赢马乾残刍”,是以卧听马吃草的声音来刻画作者彻夜不能入眠的情景。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草”就是草书。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后世评价:

  1.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清·舒位《书剑南诗集序》)

  2.“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重点难点:】

  1、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由诗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一提到“金戈铁马”“气吞胡虏”我们脑海当中首先出现的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形象,PPT

  二.质疑解难探究合作

  (一)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陆游的诗一贯读来雄奇奔放,沉郁悲壮。而这首诗读来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轻声跟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从诗歌的题目来看,“春雨初霁”即雨后初晴,本该惬意愉悦,而此诗我们却读出了一种惆怅与悲叹。

  3.齐声齐声朗读诗歌并思考,诗人为何而悲叹惆怅

  (二)背景介绍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谁知道,孝宗一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附咏自适”之语,让陆翁从头凉到脚,这不明明白白告诉雄心勃勃的陆翁:给你官职,给你俸禄,给我闭嘴;忘记你的恢复之志,游山玩水去吧!让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陆游大失所望,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由此看来诗歌表达的还是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而这种情感在全诗当中是如何表现的?

  (三)解疑合探,品读情感

  小组讨论:

  1.诗歌当中有没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应该是那几句?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加以分析?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语言清新隽永成为广泛传诵的名句,请从分析“小楼”“春雨”“杏花”等意象的角度赏析这两句。

  3.颈联“闲作草”“戏分茶”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上又有何深意,试作分析?

  明确:1.A.世态炎凉,官场腐败,是谁让我客居京城现如今却蹉跎岁月,百无聊赖,与其在风尘中哀叹不如清明之前早早的回家。诗人一心北征,建功立业。可还是落得个,“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B.首句的“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诗句,我们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一贯的自己。C.这一句惊问,一句悲叹是悲愤之余深深的无奈,无奈之后彻底的绝望。

  明确2: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然而“一夜”说明诗人彻夜难眠,

  “小楼”本就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

  春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意象往往和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想联系,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旅泊愁春雨,春寒更北风”等。诗人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内心的郁闷与惆怅正如这春雨般悠远绵长,诗人听的不是春雨,而是寂寞。

  “杏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是一个常写常新的意象,王安石就曾有“一生心事杏花诗”的诗句,可见杏花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多重生命力。唐诗中的杏花秾华繁采,恣意绽放。宋诗中的杏花幽韵冷香,迷离空灵。隐逸者的杏花是“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羁旅者的杏花是“燕子不归春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失意者的杏花是“一树杏花春寂寞,恶风吹折五更心”,漂泊者的杏花是“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怨”,而此时陆游的杏花便是郁闷孤寂,看破世情的幽人情怀。表现了诗人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

  杏花春雨本是美景但在在诗人眼中临安春色清淡寡味,客居京城又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壮志更是无从谈起,只能是无事作草书,晴窗品清茶,在闲与戏中蹉跎岁月打发时光。

  明确3:颈联“闲作草”“戏分茶”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上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蹉跎岁月的无限感慨与牢骚。正所谓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词,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万般无奈的一声轻叹。而就在同一时期陆游还写了另外一首诗歌《书愤》

  四.比较阅读把握风格

  《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皆是诗人同一时期所作,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异同。(提示:从意象的选取上着眼分析)

  明确:PPT只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临安春雨初霁》更催人泪下,这世上,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绝望啊。

  五.课堂小结技法指导: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出鉴赏诗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理解诗歌的主旨意蕴,探究诗人的生平事迹,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正真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把握诗歌中的重点意象,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体会和品味诗歌意境,正真做到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再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还要把握解读诗歌的几个细节;PPT

  六.再次朗读

【临安春雨初霁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霁的作文05-04

去临安12-09

游临安12-09

花影苏轼翻译赏析08-09

游临安作文09-10

临安之旅作文11-15

游临安作文03-04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翻译08-09

董逃歌词赏析翻译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