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行

时间:2023-04-24 10:35:28 欧敏 诗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蒲生行

  蒲生行,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此诗一共十句,是南北朝著名的诗人谢眺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欢迎大家赏析欣赏!

  原文:

  蒲生广湖边。

  托身洪波侧。

  春露惠我泽。

  秋霜缛我色。

  根叶从风浪。

  常恐不永植。

  摄生各有命。

  岂云智与力。

  安得游云上。

  与尔同羽翼。

  注解译文

  ⑴蒲生行:又称“塘上行”,乐府曲名。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曹操《塘上行》五解和本辞一曲,因首句为“蒲生我池中”,故又称“蒲生行”。蒲,水生植物,叶长而尖。可织席、编扇。

  ⑵广湖:广阔的湖泽。

  ⑶托身:寄托身体。

  ⑷洪波:洪水波浪。

  ⑸春露:春天的露水。

  ⑹惠:惠施。

  ⑺泽:滋润。

  ⑻秋霜:秋天的严霜。

  ⑼缛(rù):呈现光采,这里是改变的意思。

  ⑽从:随从。

  ⑾常恐:常常恐惧。

  ⑿永植:永远植根,永远生存。

  ⒀摄生:维持生命,这里是活着的意思。

  ⒁岂云:岂能说。

  ⒂智与力:智慧和力量。

  ⒃安得:怎么得能。

  ⒄游云:游动的云。

  ⒅尔:指鸟。

  ⒆同羽翼:意即一起高飞。

  创作背景

  永明十一年(493年)冬,萧赜的长孙萧昭业即位。由于介入了萧子良和萧昭业叔侄之间的矛盾,“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被诛,不久萧子良也忧惧而死。这无疑为萧鸾篡位提供了机会。次年秋季,萧鸾废去萧昭业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萧昭文为帝,进一步独揽了军政大权。接着萧鸾又假手萧昭文,诛杀尽武帝的诸王子,最后又废杀了萧昭文自己,从血泊中爬上了皇帝的宝座。谢朓是亲眼目击了一系列的事态变化的,所以感到惊恐万分。于是以菖蒲喻自己处境的险恶,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用乐府题写的咏物诗。诗所咏之蒲,为生长在我国南方水边的草本植物,叶扁长而尖,可用来编扇织席。

  全诗共十句。前六句写蒲的身世。“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二句写蒲的出生地——“广湖边”、“洪波侧”。其湖因水广故波浪洪大。在这样的大水大浪中生长出来,是非常艰险的。所以,蒲对它的出生地毫无感情,它从不把它的出生地看作是它的可爱的家乡,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只苟求借此“托身”而已。确是心中无限伤心苦,尽在“托身”一语中。“春露惠我泽,秋霜缛我色”,写蒲的成长。前句写蒙恩,后句写受祸。春露的降临,它也分享到一点恩惠,展现了自己的活力。但这恩惠稍驻即逝。秋日一到,可怕的严霜,把那表现自己生命的翠色一扫而尽,使之变得憔悴黄萎。它的生机已被摧残殆尽。但是,这还不是它苦难的终结。更有那无情的狂风恶浪,乘蒲之危,把蒲连根带叶从水下拔起,使之生命悬空,漂泊沉浮,无从着落。“根叶从风浪,常恐不永植”。环境的险恶,生命的垂危,并未使它产生了此残生之念,而还是顽强地要活下去。“常恐不永植”,正是为了争取“永植”下去。这为末二句暗设伏笔。

  古人对社会上出现和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无法克服、无法解释时,就认为这是由不可捉摸的命运所决定的。南朝诗人鲍照也说:“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蒲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也曾尽过自己的“智”和“力”,但它得到的报答总是那样的不合理,不公平。于是它只好承认:“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各”与末句“尔”相呼应,提示了这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的另一方面,即与苦难生涯相反的一方。

  末二句“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从宿命中突兀振起,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与不受风浪冲击,不受冰霜摧残,能自由翱翔长空的“尔”——飞鸟一起。无忧无愁地共享这大自然的乐趣。它既认为,身世的幸与不幸,是由命运所操纵的,同时,它又不甘心听任命运的摆布,而要摆脱这不幸命运对它的残害,与幸运者共享快乐。然而,这毕竟是理想,是希望,而眼下的现实是正“常恐不永植”呢。人生的理想与希望,其情况与结果是多样的。一般地说,想要锦上添花,最有可能实现;等待雪中送炭,已是相当困难;企望在绝境中出现奇迹,差不多只是梦想了。这种注定失望的希望,最为令人痛惋。“安得”二句所提,正是这最后一种希望。

  这首诗乍读时,觉得字字句句在咏蒲,细味后,便觉字字句句在写人。关于咏物诗,古人有体物之妙说。所谓体物之妙,就是咏物诗要不即不离,不离于物,又不太粘着物上。《蒲生行》可算得是“体物之妙”的佳作了。

  作者资料: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永明前、中期,他担任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广结诗友,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未预其谋,被诬死于狱中。

  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 ,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蒲生行】相关文章:

咏蒲诗08-19

蒲洲花园10-26

蒲棒作文08-25

更行更远还生12-10

蒲风情牵作文03-28

采蒲台的苇09-30

鞋蒲小学见习心得09-12

蒲公礼赞作文700字03-28

蒲园之行的作文350字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