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哲学常识》基础知识训练-政治试题
《哲学常识》基础知识训练
一、唯物论:
⒈马克思主义哲学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辩证唯物主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其中,唯物论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_____,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_________;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__________。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坚持__________,反对从主观主义(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二是经验主义)。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_____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_____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树立__________意识。
【注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承认自然界的________,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前提。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______。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就主观因素而言,_____不同,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________不同,人们的认识未必都是正确的。所以,当我们面对同一客观条件的时候,只要端正立场,以_____________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___________、______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
●____________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怎样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联系着的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⒊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①规律具有______,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________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______________,正确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认识利用规律更好的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不断取得胜利。因此,认识和利用规律又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③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要反对否定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和否定主观能动性、夸大规律客观性的行而上学的思想和行为。
【注意】●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提及“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务必要与“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进行联系分析。
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_____,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______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联系的观点:
⒈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⒉联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⑴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因果联系具有___性、____性。任何事物都处在______联系之中。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是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_____和_______。
⑵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辨证统一。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处于______地位,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_________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与局部功能之和。B、两者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方法论:在整体与部分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______地位,所以,要树立_______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_____目标;_____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_____作用,整体和部分的______也是可以转化的,因此,要搞好_______,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⒊联系具有条件性。
【注意点】●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构成互为因果的情形有:生产与______、人民生活改善与__________(根本原因、促进)、教与____、工业与____、物质文明与_________等。(图表题中经常使用到这一知识点)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_____,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
⒈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⒉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⒊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外因的关系)
◇世界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⒋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的关系)
◇世界观: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⑴坚持适度原则;⑵不适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⑶重视量的积累;⑷学会优化结构
⒌事物发展的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世界观;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
◇方法论:坚信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
【注意点】
⑴物质的根本属性是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
⑵发展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发展是一种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构成发展。
⑷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
A、尊重规律;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客观规律办事;D、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群众观点),全面(矛盾的普遍性)、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发展)。
■矛盾的观点:
⒈矛盾即__________。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________;矛盾具有______性、________性。
⒉矛盾分析方法(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⑴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⑵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__________;⑶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_________。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______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________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______可以相互转化。
⒋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_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___作用。所以,我们要集中解决_______矛盾。
⒌主次矛盾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______,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 ______。
⒍在事物内部居于______地位,起______作用的矛盾方面,称之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___所规定的。
三、认识论:
⒈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_______,但决不意味着主观能动性能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的制约。就客观因素而言,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主观因素而言,主要是指 ___________。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
⒊实践的基本特征:⑴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⑵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⑶实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
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_______标准〖原因详见哲学下册P12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_____作用。
⒌分析与综合:是由___________决定的。其核心方法是__________。
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区别:现象是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他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事物________的内部联系。
△联系:密不可分。本质总要表现为_______;现象总是______的表现。
⒎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____________为指导,面对_____,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⑴要善于____________;⑵要敢于_____;⑶务必积累知识,把握 __________;⑷要正确对待_____________。(P33哲学下册)
【注意点】
●认识的来源(_____)≠认识的途径(A________、B__________)
●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
●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现象只能被人的_______所感知;而理性认识必须靠人的________把握。
●实践是______________的活动。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的________上的认识、______的认识、一个________上的认识,而世界在______和______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___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和发展认识。
●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
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⑴正确价值观的要求:符合_____________;符合_________________。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讲,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______________相一致、同__________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是_______。
⑵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____和人类的__________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______上是一致的。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_____、_________,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_________;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___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作用;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_____,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⑴辨证统一:两者_______而存在;_________而共同发展。
⑵两者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A、集体利益代表_____利益、________利益;个人利益代表______利益、______利益。B、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把_________放在首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卫 ____利益。同时,集体要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满足个人的____利益。
⒋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小团体主义的含义、表现、危害、实质、克服途径(教材P64)
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是__________的关系。⑴个人和社会相互区别。_____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⑵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________。社会是由_____组成的社会,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了_______的整体运动和发展。
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⑴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___的影响。从性质上讲,当个人活动符合______的发展规律,反映_____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______作用。从程度上来讲,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也有___之分。
⒎人生价值:
⑴包含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因为:A、是___________的基本保障;B、是人生价值的________标志;C、是人生价值的______标志。
⑵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客观条件:(基本保证)
以一定的________为基础。人所特有的________是人生价值的源泉。这一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需要依赖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主观条件:
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_____;B、在自己的岗位上_________,___________;C、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顽强奋斗精神;D、走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误区。
⒏树立崇高的理想(如:为什么要树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
★崇高的理想对_______、对________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⑴是________的助推器;⑵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力量;⑶是人生的______。
⒐社会实践:
⑴树立群众观点:
◆世界观:人民群众是_______的主体,______的创造者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走_____路线。
具体的说:A、______群众;B、______群众;C、坚持________高于一切。
【《哲学常识》基础知识训练-政治试题】相关文章: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默写”强化训练04-30
能力的提高应从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做起论文04-27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04-27
诗性哲学与哲学的诗性04-26
哲学对话与对话哲学04-30
宇宙的哲学与哲学的宇宙04-29
哲学的创新与创新的哲学04-27
神的哲学与人的哲学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