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4-28 04:06:34 哲学宗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1

网络社会一方面为人类展示了美好的"数字化生存"前景,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大量非技术网络道德问题的突显.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沉迷是其典型形式.与现实社会相比较,网络道德问题具有全球性、高技术性、文化差异性、控制弱化性等特点.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必须合全社会之力,诉诸政治、法律、道德、教育等手段.

作 者: 陈万求 唐忠旺 作者单位: 长沙交通学院,社科系,湖南,长沙,410076 刊 名: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NAN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年,卷(期): 20xx 13(4) 分类号: B82-058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犯罪 网络色情 网络黑客 网络沉迷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2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相伴而生。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

  一、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产生道德失衡。网络信息带有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有些信息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倡导的价值取向相背离,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于经常上网的中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多种道德评价标准,会造成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无法判断是非,道德选择能力因此下降,行为容易发生偏差,不道德行为增多。

  (二)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不足。网络信息的跨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我国在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流量和流向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中学生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三)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重视。就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来看,德育工作面临目标过高、偏离实际等困惑,德育途径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没有建立起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化的德育大纲等问题,网络德育工作还未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网络环境助长了中学生的自我主义。网民是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干什么及怎样干,极大地调动了其自主性及良信心。然而,互联网也是一个自我主义泛滥的地方,网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愿望、目标的满足与实现。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二)网络环境弱化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在网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淫秽、黄色、暴力、反动等各种信息不可避免。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出现思想上的变异,导致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时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性、平等性、形象性和互动性,因而深受崇尚民主、自由、公平等价值观的中学生追捧。但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充满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等矛盾的碰撞和交流,在这里,各种不同的文化汇集交织,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很难判断。 (四)网络环境导致不良行为增多甚至违法犯罪。由于吕前还无法对网民的行为进行确认和有效地监管,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个多头陷阱。他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和感官刺激,尽情发泄,但一旦过度放纵,就会丧失起码的责任感,置道德规范和法律于不顾而走向反面。

  三、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片策

  (一)坚持网络技术创新,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络当中存在许多不良网站,恶意传播反动、迷信、黄色内容,要杜绝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就要不断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技术创新。在电脑中安装反黄软件,加强过滤功能,对不良网站和恶意程序实行举报、封杀,彻底切断它们的传播途径。

  (二)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信息并非都是有用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垃圾信息,不同文化价值观在拜上的交织、冲突无疑会使中学生丧失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和能力。因此,必须在纲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使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观占据网上的主导地位,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以高雅的文化,寓教于乐地引导他们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促使其健康成长。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尽管网络带给人们自信、自主、自立的意识,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已找到了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相反,它可能误导人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甚至走向自我中心主义、利己主义。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网上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不是真实的自我满足及实现。我们应该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帮助他们解决主观我与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促进他们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将他们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把互联网作为知识拓展的一种工具,而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使中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四)强化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在强调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根据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促进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施,制定比较完备的青少年网络行为准则,确定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的具体标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和评估,把遵守网络道德准则和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纳人中学学生品德量化测评襄中,使中学生通过外在道德评价,自觉遵守网络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身网络道德素质。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3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相伴而生。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时策

  一、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产生道德失衡。网络信息带有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有些信息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倡导的价值取向相背离,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于经常上网的中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多种道德评价标准,会造成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无法判断是非,道德选择能力因此下降,行为容易发生偏差,不道德行为增多。

  (二)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不足。网络信息的跨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我国在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流量和流向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中学生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三)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重视。就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来看,德育工作面临目标过高、偏离实际等困惑,德育途径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没有建立起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化的德育大纲等问题,网络德育工作还未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网络环境助长了中学生的自我主义。网民是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干什么及怎样干,极大地调动了其自主性及自信心。然而,互联网也是一个自我主义泛滥的地方,网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愿望、目标的满足与实现。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二)网络环境弱化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在网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淫秽、黄色、暴力、反动等各种信息不可避免。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出现思想上的变异,导致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时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性、平等性、形象性和互动性,因而深受崇尚民主、自由、公平等价值观的中学生追捧。但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充满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等矛盾的碰撞和交流,在这里,各种不同的文化汇集交织,文化冲突、道德冲突现象非常突出,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很难判断。

  (四)网络环境导致不良行为增多甚至违法犯罪。由于目前还无法对网民的行为进行确认和有效地监管,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网络无疑是个多头陷阱。他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和感官刺激,尽情发泄,但一旦过度放纵,就会丧失起码的责任感,置道德规范和法律于不顾而走向反面。

  三、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时策

  (一)坚持网络技术创新,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当中存在许多不良网站,恶意传播反动、迷信、黄色内容,要杜绝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就要不断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技术创新。在电脑中安装反黄软件,加强过滤功能,对不良网站和恶意程序实行举报、封杀,彻底切断它们的传播途径。

  (二)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网络信息并非都是有用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垃圾信息,不同文化价值观在网上的交织、冲突无疑会使中学生丧失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和能力。因此,必须在网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使社会主义的高尚道德观占据网上的主导地位,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以高雅的文化,寓教于乐地引导他们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促使其健康成长。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我位置。尽管网络带给人们自信、自主、自立的`意识,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已找到了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相反,它可能误导人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甚至走向自我中心主义、利己主义。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网上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不是真实的自我满足及实现。我们应该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帮助他们解决主观我与客观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促进他们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将他们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拉回到现实社会中来,把互联网作为知识拓展的一种工具,而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使中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四)强化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在强调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同时,要根据中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促进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施,制定比较完备的青少年网络行为准则,确定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的具体标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查和评估,把遵守网络道德准则和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纳人中学学生品德量化测评当中,使中学生通过外在道德评价,自觉遵守网络行为准则,不断提高自身网络道德素质。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相关文章:

网络伦理道德及其对策研究04-26

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问题刍议04-27

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2

论环境影响评价中网络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7

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对策04-25

网络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略论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04-26

浅谈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04-26

我国健康管理的问题、挑战及对策04-27

医疗废物处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