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论文

时间:2023-05-04 15:27:18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论文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

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论文

  情感本身就是心理主要品质,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台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以自身需要为基本前提的,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物,就难以产生感情。声乐教学是教师以敬业的责任心去教授歌唱的技能技巧,而学生是以渴望的心态去学习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这种共同的需要是声乐教学产生并依存情感心理的现实基础。凭借着这个基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关爱学生,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应该敬爱老师,以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的学习境界。这种以“尊师爱生”为基础的情感现象,是一般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特征。

  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它有着更广阔、更深邃、更有意义的情感世界,它是以歌曲及其演唱为中介的审美情感。

  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因此,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内容。

  声乐艺术,是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它生动而形象地抒发了人们的生活感情,这种情感是高于生活的,它不是简单的纯生理的喜怒哀乐,而是一种富有思想内涵的审美情感。声乐的奇妙在于它能通过人的歌喉,将书面的歌谱转化并升华为生动的歌唱。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而且还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回应,形成一种互动心理效应。这种“二度创作”体现并实现了歌曲“表情达意”的审美价值。因此,在歌唱过程中,必须以情感的体验、情感的表达为前提,让情感成一条主线,贯穿歌曲的始终。人们常把“声情并茂”作为评价歌唱艺术的基本标准,声乐教学也应该以此来进行教与学的要求和评价。传统的声乐教学,大多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训练学生,从功能意义上来说,这四项技能主要是解决“声”的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是通过歌唱艺术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声乐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而“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所以,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声乐教学的主题品格也才能得到回归。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既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盈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体现出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力量。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又是情感教育,而声乐教学则是通过具体的情感心理活动过程,有目的地实现声乐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声乐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因此,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主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实践经验证明,举凡传世之作的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人类深邃的思想感情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表现空间,再高明的歌唱家也挽救不了其先天不足的作品。在选择好歌曲教材之后,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调,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时代背景和风格,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实践,领略和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并能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都是在备课阶段所进行的,在做此项工作时,要多分析细研究,以保证声乐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

  在声乐教学中,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把范唱作为点燃教师和学生情感的火花和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因为通过范唱可以使教师深刻体验歌曲的意境,把歌曲的情感内涵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还可以把这种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并激起他们迫切学唱的愿望和要求,所以范唱是直观教学原则的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声乐教学的范唱遭受到空前的冷落,除了大课还有一些教师坚持范唱外,小组课和个别课很少有教师能准确而有表情地将歌曲从头到尾认真地范唱一遍。这里我们暂且不谈工作态度,仅就没有范唱的教学而论,这是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只用钢琴教唱,只在学生发生问题时范唱一两句,甚至只用“说歌”代替范唱,都无法完整地展示歌曲的艺术形象,无法深刻地抒发歌曲的情感内涵,是一种打了折扣的声乐教学,此种声乐教学少了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情感教育。

  歌唱的情感由于是一种审美情感,它比生活中的情感更集中、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注意歌曲情感的艺术处理。无论是教师的范唱还是学生学会后的完整练唱,都需要在深入分析作品的基础上,根据声乐美学的原则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加工。例如:演唱情感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对比等等。不过,需要的是歌曲演唱处理,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从表达情感出发,以生活语言为基础的艺术升华。这种源于现实生活的审美创造,可以避免那些索然无味的平淡演唱。如果我们把歌曲的艺术处理和演唱时的进入“角色”有机地融在一起,那歌声才是情真意切更加动人。声乐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和示范,引导学生努力感悟情感、表现情感。

  三、歌唱情感与内在情感的整体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心理应予以重视,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情感心理活动必然会溢于言表,产生情感与肢体的表露效应。在声乐教学中,除了歌声表达情感之外,面部表情和一定的形体动作,也情不自禁地出现协同反应。因此,那些富有真情实感的歌唱必然会自然流露出与之相适应的表情,甚至还会出现某些手势以帮助表达内心的感情。但是,这种情感心理的内在联系,往往不被声乐教师所注意,大多是只注意发声方法,不注意情感表现,既不示范也不作要求。于是到了考试和汇报演出时,学生的演唱姿势相当拘谨,表情冷若冰霜,两手不知所措。目前,我们的声乐教学已经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死板演唱形式,使声乐的演唱形式有了进一步的表现空间。但仅有这些是很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和整个心理的内在联系,获得情感心理上的内外统一。由于这种反应是内心情感的表露,所以达到了歌唱情感与内在感情的整体统一。

  我们重视声乐教学中情感心理的功能,强调要激活歌唱学习与训练时的情感,这并不是主张情感高于一切,但也不否认理性认识对歌唱艺术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歌唱者投入到歌曲情感之后,必须注意情感的调控。要有主体自觉意识,要做情感的主人,而不能做情感的奴隶,否则,将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有位教师要求一个学生在演唱《海风阵阵愁煞人》时要进入角色,学生特别投入情感,结果唱到中途“爹爹染重病,他卧床昏沉沉”时,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唱不下去了……像这样情感失控的例子虽说不多,但却深刻而生动地说明了声乐及一切演唱,不能没有情感心理活动,不能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但也不能造成情感失控,不能完全失去自我意识。这和戏剧表演的心态要求是一致的,既要超越自我,但又不能完全超越自我,抓住“自我”和“演员”两种心态,选择好情感表现的最佳状态。

  虽然情感心理与智力性心理无关系,但声乐教学与它的关系极为密切,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特有优势,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情感心理调整到最佳壮态,抓住声乐艺术的特征,使声乐教学与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顶点。

  参考文献:

  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9.

【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体统一论文】相关文章:

声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04-29

声乐教学中教育学运用探究论文04-30

大学声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分析论文04-30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06-30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05-02

大学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培养探析04-29

幼儿声乐教学困境与对策学科论文04-27

中学英语整体教学的探讨 论文04-30

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论文05-02

音乐高考生的声乐教学研究的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