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时间:2023-04-30 14:20:17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曾经存在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等弊病,尤其是做表面工作,搞形式主义, 以一阵风运动式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代替深入细致的工作,因而收效不大。为了克服以往德育工作的弊端,学校“在改进德 育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目标素质化的趋势”。〔1〕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怎样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化?这要从剖析“素质”内涵谈起。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研究中,人们对人的素质给予广 义的界定:“素质是人在先天条件下,通过后天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训练和环境影响形成的比较稳固的、且在比较长时间内 起作用的基本品质。”〔2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素质”内涵中“稳固的”“在长时间内起作用”的要求。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认为,如果学生的品行呈现表面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那么所反映的品德就不能 说已成为该生的素质,也就是说其品德尚未素质化。只有学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顶得住环境变化的影响, 抵抗得了不良干扰和诱惑,始终能保持其良好的品行,才能说明他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也就是说达到“品德 素质化”的程度。

    素质的特征源于素质的内在属性。内在性,这是人的素质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品质的深 层底蕴,因而决定素质的形成必然是个内化的过程。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 转化为主体的东西。比如道德准则是外部的东西,以此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影响学生,如果学生真正认同这些准则,并且成为 自觉的要求,坚定地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那就可以说是变成了个体内部的东西,实现了道德内化。

    所以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素质化的基本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从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就必须研究道 德内化的规律,探索道德内化的方法和途径。

    一、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内化的核心

    通常我们按四分法来揭示品德的结构,即“知、情、意、行”。“行”是外显的,“知、情、意”是内在 的。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较多地注重于认知向度和行为向度,把道德行为直接归因于道德认识,这显然是不 够的。举个简单例子,学生都知道禁止吸烟,可有的学生明知故犯,或者经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不吸烟了,过一阵子又吸了。 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对道德准则的认识不一定会直接导致“自觉的、稳定的、一贯性的”道德行为。可 见,如果忽略了“知——情——意”这一内在中介系统区,那就是忽略了品德结构的重要核心部分,这核心恰 恰是道德内化的根本所在。

    在研究“知——情——意”系统时,引入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概念——道德信念。所谓道德信念,“它不是 单一的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道德信念是 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并使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坚定性和一贯性。”〔3〕

    道德内化就是促使道德信念的形成。

    当道德准则作为一种外部信息向学生输入时,学生的认知必须经历不同层次的发展:“知道”层次(懂得 应该怎样做)——“理解”层次(明白为什么应当这样的道理)——“认同”层次(由被动、外制式转为自觉 性,化为自觉要求)。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人在多种因素

[1] [2] [3] [4] 

【对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相关文章:

道德内化图式与内化过程辨析04-30

加强船员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04-27

受众道德内化行为初析04-28

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04-29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及实践04-30

对明礼诚信的道德思考05-02

网络道德的理性思考04-30

信用危机的道德思考04-30

关于勤俭的道德思考04-29

语言翻译的道德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