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08-20 09:50:41 晓丽 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

  在当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与知识的更新,更离不开深厚的人文精神支撑。青年医师作为医疗行业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人文精神现状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医患关系的和谐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

  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

  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科学,医生应当是最富有人道主义的职业日;医学服务对象是人,作为直面人的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真正杰出的医生不但要有学术上和医术上的超高造诣,更要具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和丰富的同情心。20世纪70年代医学模式发生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了心理与社会,而这两点正是人类自身的重要特点。人与其他任何物种不同之处便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此一时彼一时,用千变万化来形容是不过分的,使得医学人文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医学已不仅仅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且是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属性。

  在医患纠纷频发的今天,其中技术不足占200Ic,其他80%的纠纷多为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别,可见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少和流失已是待解决的问题。青年医师作为临床实践中的一线工作者,是未来医疗行业中的主力军,在其培养过程中,却较多地关注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提高,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致医学与人文的渐行渐远。加强青年医师人文精神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不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促进医患和谐。

  1、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管仲,他在《管子卷九》 霸言中说道:失霸土之所始,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历史久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继古代政治家管仲提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之后约百年的时问,西方哲学家也提出了人文精神的理念。人文精神是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它最终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即。贺兰英困在医学目的与医学人文精神一文中提出:医学人文精神是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其出发点是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也有人认为医学人文精神侧重对生命的关爱,体现在对人的生命质量的维护、对生命价值的关怀和对人类未来健康与幸福的关注,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自然、与社会之问的和谐互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由此可见医学人文精神就是要求医务工作者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关爱生命,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将医学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2、青年医师医学人文精神的现状

  2.1青年医师成长历程中缺少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国外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占总学时比例以美、德最多,达200Ic-250Ic,英、法、日约为100Ic-150Ic。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对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强化医学人文教育,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与国际相比,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起步较晚,医学专业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占总学时8%左右,医学生在校期间绝大部分时问用于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知识以及简单医疗技能的学习,关于人文知识涉及很少,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只作为选修课程未进行系统深入学习,且部分学生对此类课程极不重视,只为了应付考试,起不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毕业上岗后日常工作繁琐而复杂,青年医师又要将书本上东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努力变成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大量精力用在钻研医学知识、查阅医学资料、苦练操作技巧,过分关注专业技术的提高,忽略了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进步。因此如何培养青年医师人文精神,将其内化为自身稳定的素质,外化为自觉的行为,并体现在医疗活动中,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2对青年医师考核存在偏颇:国际医学教育组织TIME于2001年11月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与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为医生必须具备的核心基本要求,提出的7种核心能力,其中4项与医学人文精神有关。这就对青年医师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而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以生基知识为主,临床实践中组织的强化训练和学习如胸穿、腹穿、手术基本操作、早查房、汇报病历、病历书写等多强调自身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的提高,考核上又以三基知识、技能操作、病历书写规范为标准,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培训,更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最终只限于形式,很难取得实际的效果。目前评价医生的标准不是做了多少手术,救治了多少患者,患者对诊疗过程是否满意,而是医生是否掌握了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是否能实施某种复杂的手术,是否发现疑难杂症的诊治进展等等,最终使掌握医学技术的医务人员逐渐远离了对患者和生命的关爱,渐渐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

  2.3实际工作中过多依赖检查设备: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诊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迭,分子生物学、内窥镜学、影像学如X线、超声波、CT、核磁等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后,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救治了以往不能够救治的疑难疾病,改善了生存质量,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务人员中存在过度依赖检查设备,大部分时问在分析化验单、阅读各种检查结果,努力在细微之处寻找疾病的线索,部分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沟通只停留在询问病史上,医生在病床前聆听患者的陈述少了,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和沟通少了,守护在患者的床边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少了,在床边关心患者的痛苦和心理状态也少了,甚至床边常规的体格检查也简化了,最终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2.4不注重心与心的沟通:患者身体上的伤痛因为看得到而能够给予及时处理,但内心的痛苦和悲痛却因为看不到而忽视,因为不影响对技术的评判而漠视;对患者而言,医生鼓励安慰要胜过亲人、朋友,甚至心理医生,也许医生短短几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支撑患者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但青年医师由于服务意识、责任心、文化层次的不同,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和对策,有的甚至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最终使医患双方信任度卜降,医患问心与心的距离加大,使原本很小的问题发展成医患矛盾。

  3、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研究

  3.1加强医学人文理论的学习:人文素质教育及培养是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提升的最重要途径及保证。因此青年医师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问,应开展医学人文理论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医学人文教育,针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和学习,努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会正确处理现代医患关系,并将此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定期组织考核。人文理论的学习应贯穿整个医疗生涯中,因此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应持续开展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时刻接受人文理念的熏陶,谨记自己的神圣责任和义务最终将人文精神转化为内在的人格、修养、气质,使青年医师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掌握人文科学知识以及人际沟通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3.2在工作中自觉培养和历练医患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3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可见医生的语言一定程度上胜过了药物和手术刀;有时医生几句安慰的话语,不仅能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希望和力量,可能还会起到治疗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首先巧妙运用微笑、眼神、面部表情等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观察患者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社会背景,并注意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交流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及对交流的期望值。现患者已不仅满足于完全听取医生的话,而是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生也不再是医术上的权威,而是要寻求与患者的合作,因此沟通主张采用协商模式。交流的过程中要把明确的判断,足够的信心告诉患者,沟通中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话语,让患者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关爱和照顾,当患者感到被倾听和理解时,即使疾病没有得到解决,也能减轻他们的担忧、焦虑和消沉的心理压力。

  因绝大多数前来就诊的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情况知之甚少,渴望了解应该做什么检查、如何治疗、预后等情况,此时青年医师在交待病情时应避免使用患者听不懂的专业词汇,并应将深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给患者,在告知病情后详细交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分析利弊选择最优方案治疗,并耐心交待医疗风险及预后等问题,同时应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敏感度及内心需求。

  3.3悉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病痛本身就会导致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软弱性和依赖性,患者是带着期盼的心理前来就诊的。而在医院漫长的排队和等候,各科室问的奔走,各种各样检查和治疗单,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费用,会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的不稳定,有的唠叨埋怨,甚至大发脾气,此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做一名耐心的倾听者,悉心地倾听患者的心声,在倾听中对其合理的要求应尽力满足,对其不合理的要求要善于引导,运用沟通技巧,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诊疗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倾听患者的过程中,不仅疏导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同时倾听中还可以得到与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既安抚了患者又达到了有效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当今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服务的同时,开始重新审视医学的价值和最终目的,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医学是人的科学,离开了人医学就失去了灵魂。敬畏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患者将生命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我们感受到我们肩负重任,如何将人文精神回归于医学,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使医学尽可能的发挥其正面效应,这也将是我们每个青年医师及医务工作者努力工作的方向。

  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

  现状分析

  技术导向过强,人文关怀不足:在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背景下,部分青年医师可能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日常诊疗中,过分依赖技术检查,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导致“看病不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压力巨大,心理负担沉重: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青年医师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责任以及复杂多变的医患关系,往往让他们难以抽身去深入思考和实践人文精神。

  教育体系不完善,人文教育缺失: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虽然也开始重视人文教育,但相较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部分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对策建议

  强化人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医学院校应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组织社会实践、举办文化讲座等形式,引导青年医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其成为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

  减轻职业压力,关注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机制,为青年医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保障他们的休息权和健康权。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关系:鼓励青年医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诉求,理解患者痛苦,用温暖的话语和真诚的态度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此外,医疗机构还应通过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等方式,为青年医师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树立榜样力量,传承医学精神:挖掘并宣传那些在医疗实践中展现出色人文精神的医师典型,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染激励青年医师。同时,鼓励老一辈医师与青年医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通过言传身教将医学人文精神代代相传。

【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相关文章:

简析农村水污染问题及其对策04-25

简析房地产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05-01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工学论文04-30

矛盾修辞简析04-28

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04-30

《登快阁》简析05-01

儒家“德治”思想简析04-27

简析文学与政治的关系04-30

简析自我设障04-29

《给颜黎民的信》简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