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研工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研 改革创新 同步成长
【论文摘要】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促使教研员真正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教研员不仅仅是新课改的“研究者”和“促进者”,更应该是新课改的“实践者”和“带头人”。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和课堂教学实际探索音乐教学教研的新路子,构建音乐教学教研的新模式。在课堂改革、教研创新中,实现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进步,教学教研质量的共同提高。
在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音乐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课改的新形势、新任务,音乐教研员要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切实做到转变观念,调整角色,研教结合,完善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自我教研水平,推动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明确职能,转变角色
随着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教研员应当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
1。教研员要由国家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研究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课程改革、教师成长等等。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勤:①腿勤。这就要求教研员沉在基层,不能浮在上面。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产生教研的灵感。②耳勤。这就要求教研员多深入基层听课评课,多同一线教师交往座谈,多收集教育信息。③脑勤。教研要有问题意识,教研员在同教师的交往中要善于捕捉问题,及时解决问题。④口勤。一方面要善问,另一方面要能讲,要讲出导向,讲出水平。⑤手勤。教研员要多记,多总结,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
2。教研员要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将教研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鉴定方式转变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更新教学评价的操作要领,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长和教学特色的发展,不以教学方案的详尽、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学容量的饱满、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限制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使形式化的检查、观摩朝有内涵、有品位的制度化方向完善;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鼓励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
教研员是新课程的“研究者”,是贯彻新课程的“促进者”,更应该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与一线教师形成一种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切磋,共同进步,互动发展。彻底摒弃“居高临下”的、“唯我”的管理和指导方式,切切实实地实现教研工作行为的转变,以“研究”的成果提高“指导”的水平,以“促改”的策略提高“管理”的成效,使教研工作“研之有效、行之高效”。课堂实践是我们获取课改经验的坚实土壤。教研员到学校蹲点,定期上课,不仅避免造成指导和实践之间的脱节,而且能获取课改的亲自体验与一线教师形成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进步。实践证明,“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3。教研员要从繁琐的事务者、一般教研活动的主持者转变为教研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帮助者。教研员与教师应成为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研讨,共同促成专业发展。毫无疑问,教研员仍具有教学管理的职能,只是管理方式和方法有了变化,交流、沟通、评价本身既是一种服务、指导,也是一种管理。如何正确处理研究、服务、指导、管理之间的关系,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学习研究,提升水平
教研员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师。教研员比起教师来,其优势不过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机遇多一些,学习的时间宽裕一些。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只靠吃老本过日子,其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对于教研员,教育理论是非常上位的,是影响我们一系列教育行为的重大问题。如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育理论不放,以一种被动应付的心态对待课改,即使是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实施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南辕北辙。因此,转变观念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首先,教研员必须熟悉通识性培训内容,逐步加深对课改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抓紧对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最后,教研员还要加强对其它学科的知识学习,纠正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教研员要在教师教学行为和专家理论之间架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帮助教师尽快地、较好地把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构建起新的课程观。
同时我们要加强反思,提升自我教研水平。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理,教研工作的反思,是教研员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使教研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能梳理教研工作的思路,反思能发现教研工作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完善教研工作。
三、多元互动,改革完善常规教研工作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研模式,音乐教研员要用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氛围、开放的方法开展好教研常规工作。
1。开展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音乐教研员应从调研入手,深入学校,有针对性的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一起研究、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定点联系不同层次的学校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要参与校本教研的开展,发挥专业引领,服务的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指导校本教研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骨干教师。
2。创新教研培训。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要依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教研内容与培训活动,这样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成长。如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需求是音乐课堂的常规组织、教学基本技能和管理等,而有经验的教师是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学习,专家型教师则是教学的创造性、艺术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等,要区别对待。
新课程催生新问题,针对音乐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培训。如中小学音乐课参与式学习的培训;中小学音乐课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训;音乐课中体验性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培训;高中音乐鉴赏课曲目的取舍及课程顺序如何编排培训;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培训。 3。发挥音乐中心教研组作用。由于学校音乐教师人少力单,教研难度大,效果差。我们建立市、区两级中心教研组,给音乐教师搭建大的交流、合作、研讨平台。
音乐中心教研组是在教研员的指导下,以音乐教研为核心,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科评估开展研究、指导与服务的交流展示平台。中心教研组成员是各县市区骨干教师的优秀代表、是音乐学科的智囊团、是课改理念的先行者、是音乐教研的研究者、是课改经验成果的辐射者。
4。构建区域性教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必须将传统教研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如开设博客,促进一线教师广开言路,积极参与教研研讨,教研员要能主动写博客和教育叙事。要积极关注教师的博客,适当适时跟贴,加强互动。另外,要充分利用“音乐资源网”做好日常音乐教研管理与资源管理。
四、抓好区域课改,坚持教研创新
教研工作不能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需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究。抓常规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抓改革寻求音乐教学的突破创新和打造本地区的品牌和特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以教研室制定课改操作模式“整体规划——启迪思维——放手操作——反思重建”为指导,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和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学科特色的工作设计。
1。专项视导,以“导”推“行”。我们把视导的重点落在学生音乐兴趣培养、课堂教学状态和年级备课组教研上。调研情况和促改意见的反馈是推进全市课改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文件通报、开会等形式及时通报课改动态,推广成功经验和个案,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后续阶段工作的设想和建议等,力求各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有效地推进和发展。
2。课题驱动,以“研”促“行”。搞好课改的根本出路在于“研究”和“尝试”,课改实验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同步进行。课改实验之初,我们就推出了音乐新课程实验的科研课题“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和尝试”,学校参照课题指引,做好选题、申报、立项。为不断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我们还针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的影响或制约课改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试点牵动,以“点”带“面”。我们从全市小学、初中、高中10个课改实验点中各选出一个作为试点检测校。这三个试点检测校中挑出一批教师担任学区教研组成员。从而组织和培养了一支开展和推进课改实验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为试点检测校,要为全市提供课改实验研讨和观摩现场,展示新课程下的课堂新貌与变化,为各点提供启迪思维的条件,搭建交流研讨的平台,并要定期组织开放日,充分发挥课改实验校和中心校教研组,学区教研组的示范辐射作用。
4。重视经验总结,推广课改成果。我们要求各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多认真开展阶段性总结。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交流、推广经验;通过编写《音乐乡土资源》、《实践音乐新课程》等活页书,展示我市课改实验的成果。并要求各点积累校本经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成果。
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给广大音乐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也为音乐教研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研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熟悉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擅长教改实践研究的优势,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引领,研究带有规律性影响区域性课程改革实施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策略,教研员要与课改同行,与教师共同成长!让教研托起区域性课改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世贵。教研员工作方法与技能[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查汪宏,章连启。走进高中音乐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研工作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05-02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中的美学体验论文05-01
浅析改革背景下监狱企业的出路与对策论文05-01
新课程背景下的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论文04-2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预设”04-30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方式的改革06-14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角色定位04-29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