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
(2003年1月28日上午)
在来开会前没有看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的这份通知,昨天晚上阅读之后有一些想法,今天想占用一些时间说一下,供参考。
制定教学指导这样一种纲领性文件,就好像是制定一部宪法,其中的用词应当规范。过去都管这样的文件叫“大纲”,现在中小学叫“课程标准”,大学英语又叫“基本要求”,这些术语的内涵是什么,与“大纲”有何区别?国际上类似的东西一直就只有一个名称,英国都称为syllabus,美国则称为curriculum。我们的这些“标准”、“要求”如何向国外同行介绍?
文件中提到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用语模糊,不是制定大纲该使用的术语。如“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视提高……”一句中,“重视”这一提法含糊,伸缩性过强,怎样才叫“重视”,怎样就是不“重视”,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立体化”、“个性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具体定义?如果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这种提法提了等于不提。
“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究竟指什么?“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按照社会需求”这样的提法才真正有助于说明文件制定者的意思。
“避免与中小学重复的基础教学”,目前的现状是,有炒冷饭的情况,但问题还有另一面,语言教学强调重复率,不可能搞一次性教学,有重复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文件的原意似乎是指知识性内容的重复,而非语言技能的培养,但不加区别地提“避免重复”,不是纲领性文件的风格。
“前瞻性”这一说法,我表示疑虑。一个大纲不应提出一些达不到的标准,所提出的标准要有可及性(reachable), 可操作,可衡量,否则等于不提。在“中小学课程标准”中也借用了过多国外术语,内涵是什么,教师都弄不清楚,他们怎样去执行?
关于词表的问题。文件中提出分级教学要求,又要求不给具体词汇表,这会造成混乱。实际上是鼓励各搞各的一套词汇表,这样就使级别之间很难协调,在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检查中都难以操作,造成混乱。既然是一个“要求”,就应该具体,可以捉摸(tangible),否则有什么意义?
词汇教学近年来在国际上有所复苏,日益重视起来。美国Colorado University有一项科研,探索词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他们有一个网站介绍他们的成果,我们可以利用。词汇是语言的内核,是交际的基础,不应该搞模糊化。
要求在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重要的纲领
[1] [2] [3]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的思索04-29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05-02
纵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04-3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04-3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04-30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04-30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04-28
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改革04-28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04-28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初探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