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再创造”
由世界著名教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权威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目前已被视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笔者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之后发现,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仍习惯于上课不停地做笔记,到做作业时,同笔记上的内容进行对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循环,即老师上课讲得越多、覆盖面越广,则学生会的就越多。但是一旦脱离了教师,遇上一些富有拓展性或是研究性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了,于是放弃者居多。这一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在系统知识的运用能力上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还不够积极。此外,教师除了从作业中去评判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外,在课堂上却没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去了解第一手材料。因此如何从这样的一种现状中摆脱出来,需要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式。一、理 论 基 础
弗赖登塔尔关于“再创造”的论述内容相当丰富,他认为:
1)数学是最容易创造的一种学科。它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很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或是“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和各种定律。
2)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重新创造数学知识。个人学习数学的进程和数学发展的历史有着相似之处。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3)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因而可达到不同的水平。这里“数学现实”是指客观现实与人们的数学认识的统一体。是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含学生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教师应当针对各个学生数学现实和思维水平的不同,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加强反思,使学生的创造活动由不自觉的状态,发展为有意识的活动。
4)“再创造”应当贯穿于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全过程。数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自由发展,绝不可以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设置任何预先的圈套。
二、实 践 过 程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依照弗赖登塔尔的这一论点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主要是在概念教学和拓展性课程教学上),并获得了一些相关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尚未解决,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摆脱讲述式的教学方式,也不需要让学生背诵概念,当一个新知识是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数学现实”建构形成的,那么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学生也可以理解掌握。教师要做的则是提供给学生足够丰富的材料,以便让他们从中发现某些规律和性质,进而进行总结,形成科学且正确的观点;另外帮助他们将其发现的规律和性质提升为数学知识,并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能力也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例如,在引入概念——奇函数和偶函数时,笔者让同学们先一起观察两个函数 和 ,当自变量x分别取-3,-2,-1,0,1,2,3时的函数值,填写下表,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请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蕴含着什么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告诉老师。学生的回答可能仍然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严谨规范的程度,他们往往会说:在x取 -3和3时的函数值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或者更好一点的论断是:自变量互为相反数时,函数值相等或也互为相反数。此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