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探析论文

时间:2023-05-05 20:14:37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生态问题,先要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和生态观,要想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生态危机,就需要解决人类对于自然关系的认识问题,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对生态伦理观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促进了生态伦理教育对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教学的普及和开展,加强了学生们的环保素养和意识,并且提高了学生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人教版教材,对怎样渗透高中生物教学生态伦理教育进行探究和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探析论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态伦理;教学探析

  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之到来的便是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各种矛盾的激化,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人类对生态伦理观的认识程度。高中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生态伦理的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并遵守。人类意识的形态一般在青少年时期逐渐成熟,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学习能力最好最强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老师对学生生物学科的教学,应结合学生得天独厚的能力,和课程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性的生态伦理观教学,老师应结合人教版教材,对渗透生物教学生态伦理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究。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目的

  生态伦理教学,它是研究自然与人类共同协调发展的伦理学科目。它是以生态伦理学的原理作为研究基础,去探索研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辩证统一,同时,在利用环境时,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在高中学习的这一阶段,是学生们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刻,对生态伦理学的学习,尤其是许多涉及生态伦理学的基础素材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在高中这个阶段渗透得很少,大多都集中在大学阶段,所以,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中渗透生态伦理学的教育和学习势在必行。

  二、渗透生态伦理观念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建议

  (一)现状的分析

  所谓伦理,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准则和道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教学更加注重科学素质的探究和培养,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形成价值观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根据,影响着对事物的判断。当下高中生物对生态伦理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对生物学的渗透和普及也都缺乏重视,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

  (二)渗透生态伦理学教育的建议

  从古至今,人和自然一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存在,人依赖于自然,同时也作用于自然,我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现如今,生态伦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已迫在眉睫,我国也正努力实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急需进行积极的研究并且采取措施。我们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学习,加快实施生态伦理的教育;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拓展;还可以开发相关课程,对生态伦理教育进行积极渗透。

  三、结合实际,怎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

  (一)利用实验教学,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生态伦理的教育教学当中,老师可以用实验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并且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中,学生可以操作和观察对实验的内容形成一定的感知、认知,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生物细胞,了解生物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对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二)利用生态学知识,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学中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学习的内容少而单调,学生对此也是毫无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例如:把“巴西绿耳龟”作为宠物,引入我国,但有些人因为心存善心,将龟放生,让它回归野外生存环境中。对此案例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觉着这是珍爱生命的举动,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生命;但有的学生并不这么认为,并提出他们的见解,在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第四章章节中,对教材里澳大利亚的宠物兔变成了野兔的问题,导致该国兔子成灾,提出了见解。认为不应该将生物盲目地放入野外生存环境中,这样可能会引发或造成生态灾难。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讨论和大胆的推测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地提高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

  (三)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殖发育的知识,对生态伦理进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兴趣专长,促进课堂内的教学,发展学生智力,从而促进学生生态伦理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二章中,“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人体的具体数据告诉学生,男性每次排精子数是3亿~5亿个,女性一生仅能产生200万个卵细胞,然而从发育到成熟再到排出的,却是连1000都不到。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数字进行新的问题提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索、探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体积之间的差别和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中生态伦理的重点难点的学习。

  我国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完善,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在生态伦理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将它真正地融入基础教育中去。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时,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要把环境科学知识融入教材内容中,让学生可以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生物学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正确直观地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和发展,要结合多种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才能保证渗透生物学生态伦理教育的持久发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嘉颖.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白文灿.中学生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民间生态伦理探析05-01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论文05-04

探析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论文05-02

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感恩教育感悟的论文05-02

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05-03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05-02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05-04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04-29

音乐教学实践中渗透感恩教育论文05-02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