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

时间:2021-11-03 11:44:34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

摘 要:言语行为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Austin提出该理论以来,已经对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众多专家、学者先后对其合理性、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考究。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的实际应用: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广告语、言语篇分析和外语教学。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以言行事;应用   作者简介:马娜娜,1986年7月出生,汉族,河北邯郸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2   Ⅰ、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作为兄弟学科的语言学和翻译学,语言学的理论不仅可以深化翻译研究,还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论述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正确领会原作者的动机意图,并力求在译文中对等地传达这种动机与客观效果,以使接受者对于原作与译作信息的接受是一致的。   以下是《红楼梦》中选段的翻译:   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   …The courtyard was silent as she entered it. Not a bird’s cheep was to be heard. --Hawkes译   …To her surprise, his courtyard was utterly quiet.   ──杨宪益夫妇译   翻译时,译者要在充分领会原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之上,即理解“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话语,并结合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把文化差异影响降到最小,再加以翻译策略,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信息及其文化语境。根据Hawkes的译文,可以推断:虽听不到声音,但是院子里是有鸟儿的。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却丝毫未提到鸟儿,但却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原作信息:周围一片寂静。“鸦雀”是不存在的,是虚的,因此可以在译文中省略掉。字面意思传达的往往并不是作者的本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结合真实语境去辨别原文的隐形意义及其重要。   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的基础上, 还要使原文与译文在以上三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所以,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既要弄清原作的论述方式, 原作者动机意图和预期的读者反应, 又要尽量采取等值的语言表达, 忠实地将原作者的动机意图传达给读者, 使译文在读者身上产生相近或相似的效果。   原文: 娘,他们……是要剥我们中国人的.脸皮啊,你知道吗?骄阳下,柳树上,回答他的是一片“知了, 知了”的蝉声。   ──(毛炳甫: 《剥皮香蕉》)   译文:Mother, what they asked me to do was not but to lose face for all Chinese ! Don’t you see ?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from the willow tree, came the conforming reply of the cicada’s chirrup: “See , see, … ”   ──(夏乙琥译)   借助于“知了,知了”,该例传递两层不同的意义, 表层指蝉的鸣叫声, 里层指的却是“知道了”。译文借用“see, see”巧妙而又兼顾了原文双关的表里两层不同意义,构成了相同类型的双关, 与原文双关在内容、形式以及效果方面基本保持等值。   双关的理想翻译就是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双关的结构形式,又要译出其动机意图以及语用效果。但是,在言内、言外、言后行为都做到对等的情况是极其有限的。   Ⅱ、言语行为理论与广告语   在广告语的设计表达中, 广告商需运用一定的语用原则, 使消费者不仅理解并且接受广告所表达的内容, 以此达到广告交际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去探讨公益广告中的“以言行事”功能,并揭示公益广告语言的积极性在传播效果上的反映。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该例子属于典型的“以言行事”的话语, 通过运用劝谏类的语言警告公众吸烟对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是有害的, 并提醒他们采取积极措施抵制吸烟。这类话语就属于典型的隐形施为句, 通过祈使句的形式向人以施以压力, 以达到公益广告“教育、启发公众”的预期目的。   同样地,把礼貌原则与言语行为理论相结合,然后应用到化妆品广告中,也可以达到广告商的预期推销目的。   挥别皱纹,青春亮眸。   以上这则广告通过对消费者做出承诺,即“青春亮眸”,来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策略准则相结合,不难发现:广告商以“使他人受惠最大”为准则,对消费者作出了承诺和保证,让其对该化妆品产生积极的印象,从而实现商品推销的目的。   Ⅲ、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   Ⅰ言语行为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1962年,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1952年Harris又提出了“语篇分析”的术语。之后众多语言学家又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语篇分析上。比较成功的研究是Sinclair 和 Coulthard共同建立的课堂会话描写体系, 通过对课堂会话语篇的分析, 他们提出了一个语篇分析模式: 课、课段、回合、话步以及话目。   Edmondson,Labov和Fanshel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与美国民族方法论者的会话分析理论, 并试图建立语篇分析的言语行为模式。   Van Dijk以及Ferrara则讨论了言语行为序列的组合方式以及在语篇宏观结构的建构中,言语行为所起到的作用。   我国学者苗兴伟将言语行为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前者为后者提供功能解释的理论基础,前者在说明语篇结构和语篇连贯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揭示语篇连贯的机制。   Ⅱ语篇分析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语篇分析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 而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又得益于语篇分析。言语行为是出现在一定序列中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言语行为又通过关联关系来构成更大的单位,并以此实现语言交际目的。每个言语行为序列都有一个言外之的来作为整个言语行为序列的中心意图。言语行为在序列中有着不同的作用,有的言语行为起主导作用, 而有的则起着辅助性的作用。   言语行为与语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前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言语行为和语篇分析的发展过程中,语篇分析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所提供的理论基础, 同时言语行为理论的长足发展又得益于语篇分析。   Ⅲ其他学者的研究   陈海庆,张绍杰则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针对当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的现象,对语篇的连贯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语篇在言语行为不同层面上连贯的有形性、隐形性和无形性的理论模式。   语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言语行为理论是否可以运用到会话分析持不同的态度。项成东通过分析其中的分歧所在,认为在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会话分析之前,必须解决两大问题:序列组合和解释性问题。他认为,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语用学都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借助于语用学理论才能有效地解决。   Ⅳ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Searle提出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就是言语行为,而说话就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去行事。交际教学法便运用而生了,它强调:语言教学的重点应从结构转向功能,从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变成发展他们的综合言语交际能力。   针对现在的外语教学,郑志进则提出要介绍言语行为的理论,并突出强调其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了解目的语的语用原则,注重区别母语和目的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尽量减少语用失误, 能够准确、得体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   陈成辉、刘绍忠通过介绍和评价言语行为理论, 探讨了这个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该理论引发的语言观和交际观,以及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所应采取的措施。他提到我们应学会辨别并区分言内和言外行为,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说话人的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交际意图。   随着 “汉语热”的兴起,吴丽君、宋薇也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她们探索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效地理解汉语话语中言外之意的方法,以此消除间接言语行为所带来的理解障碍。对外汉语教学中,单纯进行节奏、语音、语调、基本词汇和句法的教学是行不通的,还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汉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增加他们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认识。另外,借助于语境、背景知识、文化知识等其他间接言语行为知识,尽量消除间接言语行为所带来的交流障碍。   Ⅴ、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外语教学、广告语以及翻译探讨的都是以语言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准确把握它们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琳,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汉双关翻译[J].上海翻译, 2010: No.1   [2]陈海庆,张绍杰, 语篇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11): Vol36, No.6   [3]陈成辉, 刘绍忠,言语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3): Vol.18, No.2   [4]苗兴伟, 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J]. 外语学刊, 1999: No.1   [5]辛斌, 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 1995(1)

【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07-29

言语行为理论新认识的论文10-08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解读《雷雨》07-28

翻译中的连贯-言语行为理论视角07-14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的语篇连贯探析08-10

《哲学研究》中的言语行为理论问题07-11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关系07-03

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语用能力培养07-05

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