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克思哲学观中的社会批判之维
一、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批判功能
旧哲学对世界的理解是抽象的。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是确立了以物质实 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类世界的实在性。这不仅是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观,也是确立了一 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这种全新的哲学观和思维方式,马克思超越了旧哲学对世 界的抽象理解,真正将哲学理性思维与人类的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将理性思维的真理 性建立于实践的基础之上,将实践理解为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客观活动,意味着对哲学功 能的全新理解。在这种理解中,现实的生活世界不再以抽象的形式呈现,哲学理论也不 再玄远。因此,在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的变革中,哲学功能的转变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
任何一种哲学都不可能不解释世界,关键在于怎样解释世界,在于为什么要解释世界 ,而这恰恰取决于这种哲学对哲学功能的预设。马克思之前的一切哲学都无例外地将哲 学仅仅视为穷究世界之理的学问,无论它们对世界是“从客观的形式去理解”还是“从 主观方面去理解”,都不可能不陷于对世界的抽象解释。现实的生活世界是活生生的、 历史地发展着的,而单纯的解释就是说明和分析,是不可能以活体为对象的,因此,对 于马克思之前的旧哲学来说现实的生活世界在其视野之外。旧哲学之所以不能理解“人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 48页。)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从来就没有打算这样做,在于它们对哲学功能单纯的解释 性预设。旧哲学只是想解释世界,因此,它就只是把自然看作僵死的解释对象,而把人 看作是独立于自然存在的解释者。在这样一种视域中,人和自然是相互分离的存在。由 于作为主观者的人站在作为客观者的世界之外,世界也就只能以两种可能的方式获得理 解:一种是纯客观方式的理解,即“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另一种是纯主 观方式的理解,即从人“抽象的”、“能动的方面”去理解。(注:《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3、3、48页。)毫无疑问,只要哲学没有打算在头脑之外说明头脑,它就 不可能不受到头脑的束缚。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相信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到黄昏时才 起飞,相信只有当对象成为一种客观性存在时才能为哲学所把握,因此,旧哲学也就不 可能在建构生活世界中发挥作用。马克思哲学观中的革命因素首先在于它对哲学功能的 革命性预设,在于它不满足于哲学解释世界的功能,因此,它必然将哲学理解为照亮人 间未来之路的普罗米修斯之火。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马克思自己对哲学所作的说明,即 哲学只有通过改变世界的活动才能证明自己的真理性和存在的价值,才能证明思维的现 实性和力量。这其实包含了马克思对哲学功能的预设,并且其哲学观的确立也有赖于这 一预设。马克思并不是为了比前人更好地解释世界而进行哲学变革的,从一开始,他就 将变革哲学的目的与改造世界的目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能够撇 开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寻找思维的此岸性,使他能够看到以往的哲 学家们所无法看到的实践的价值。马克思从来反对将哲学理解为一种建构抽象世界观的 活动,在他看来,哲学如果不为解除人间的饥饿而发挥作用,它就不可能是什么科学的 世界观。可以设想,如果马克思没有将自己的理论活动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他就 不可能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而实现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哲学观的科学性、真理性和 生命力,就在于它为自己所设定的改造人类生活世界的革命性目标。这决定了它不仅要 通过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概括与反思而解释世界,更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世界不断地批判而 建构作为现实世界否定形态的理想世界。
[1] [2] [3]
【马克思哲学观中的社会批判之维】相关文章:
从哲学方法谈马克思哲学的批判与建构04-30
哲学观的批判和重建05-02
社会技术在马克思技术哲学中的地位04-30
周易筮法中的预测哲学批判04-28
哲学价值论:形式之维与实质之维04-29
从理想的批判到现实的批判-试论康德与马克思关于批判哲学的区别及其理论意义04-28
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浅论04-26
哲学批判名言11-17
发展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05-01
哲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刍议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