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现代建构
内容摘要 基于对当前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以往美育所存在的问题,本 文提出,将当代学校美育的重新定位和建构落实在培养和造就青少年新型的文化品格这一基点之上,并提出若 干具体的实施意见。
* * *
一
当前学校美育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的紧迫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乃是基于对时代条件、文化背景和教 育领域发展趋势的认识,有着非常现实的依据。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这一特殊的历史分界线上,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正在坚定不移地将人类社 会推向工业化的进程,这促进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为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困惑,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物质与精神彼此失衡的情况愈演愈烈,高新技术带来的物质奇迹淹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行业和部门 之间的隔膜压抑了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和相互对话的天然需要,日趋精细的劳动分工导致人的能力的片面 化、单一化,人的精神生活已经失去了对于物质生活的对抗性、超越性和批判性,反而被物质生活所同化、所 收买,文化艺术变成了为物质需要进行辩护和论证的单面领域。中国的现代化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正在奋起直 追加入这一世界性的进程,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一幅热气腾腾、有声有色的壮观场面,同时西方发达工业社会 所遇到的困惑在我们这里也开始露出端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向往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高新技术与深厚感 情的平衡,谋求以情感的柔性来调剂技术的刚性,呼吁以个人价值体系的发展来弥补技术的非个人性质。西方 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药方,但是问题最后都归结到教育。约翰·奈比斯特提出学校教育应加重 价值观教育的份量,以期“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1],阿尔温·托夫勒认为学校应通 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作为选择目标和决定行动之标准的价值观,以利于在 未来生活中技术与价值之间相互产生积极影响。[2]路易·多洛指出,当今学校教育“应该再一次回到人的身上 来”,使学生有可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个性发展的价值观,技术进步只有纳入一定的价值体系,才能全面推动 文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教育决不是多余的。[3]由此可见,当代西方未来学家、文化学家大都趋于这样一种共 识:在工业化社会中教育应当进一步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文导向,促进人的情感、个性、价值观得到健全的 发展,使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和谐地协调起来,构成一种合理、完满的文化品格。当然我们与西方发达工 业社会体制不同、国情各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上述西方学者所揭示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方 案,对于我们所思考的问题显然不无意义。
目前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一个大众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市场经济、商品大潮 为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大幕。大众文化是一种以经济实效原则为杠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消费性 文化,这一文化特质决定了大众文化的许多长处,同时也造成了它的某些缺陷,在大众文化背后起着操纵作用 的工具理性、技术统治和市场权力正在严重地消解着文化的精神性而代之以物质性,降低了文化的人文含量而 不适当地提高其技术含量,例如商品广告对于大众传播媒介日益专断蛮横的侵占和控制正是物质无情地挤压精 神这一现状的生动写照。这种物质与精神相互失衡的情况有可能导致物本位倾向的抬头。另外,大众文化的商 品性一旦失去约束而发展成为商品化的倾向,事情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出于赢利的目的,大众文化往往追求娱 乐性、消遣性和刺激性,以提高上座率、收视率、发行量和畅销度,对于人们的官能快感、感性欲望、原始冲 动的过度纵容和曲意迎合有可能孵化出一种浅薄、粗陋、萎靡、弛懈的文化风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奋斗精 神、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将产生严重的消解作用。凡此种种,对于青少年危害尤烈,成为目前青少年中出现的 许多问题的深层原因,同时对于当前的学校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