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衔接之浅见论文

时间:2023-05-03 07:34:10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衔接之浅见论文

  【摘要】本文将从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联想法学习历史、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三个方面来谈关于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衔接,缩短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的距离,扭转两段脱节现象的问题。并阐述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关于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衔接之浅见论文

  【关键词】基础年级;高三年级;历史教学;阶段性衔接

  近年来,历史学科在教学环节上的不合理设置,使基础年级学生知识体系欠缺和能力培养不足,导致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学生忽视知识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培养,一些学生动口不会总结,动手不能分析,动笔不会叙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作简要评价,只会识记现成的结论, 学习方法机械,知识不扎实。这样的基础无法适应高三复习的要求。而目前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基础年级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 ,而高三学习则特别紧张,我校这种状况尤其明显,高一抓会考,高二把文科班的历史课课时压缩到一周2课时,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数、理、化、生的会考中,并且现实中人们重理轻文的观念导致文科生源差,这样选择文科的有不少是在“混科”。让高三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忙于收拾前一阶段,冲刺后一阶段,负担之重,可以想见。针对历史教学这一现状,本人想就关于如何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衔接谈些自己的看法,望同仁指正。

  高一历史教学是一个打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教学对历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很重要。这一时期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一个转型时期。高一历史又实行开卷考试,这让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历史知识的积累。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重理轻文观念比较浓厚,这一现状对高中历史教学非常不利。为克服高中历史教学的这些弱势。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理性认知兴趣。我们都清楚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直观形象引起的感性认知兴趣,一种是由事物之间联系引起的理性认知兴趣。高中生的认知状态,应属于后一种,这就要求老师要多角度,多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感。在讲历史现象时要纵横联系总结规律,认识现象的本质。比如我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为了给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把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给学生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比较,从中认识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一个初级阶段,并且初级阶段都经历了很长时间。最后总结出一个历史规律,任何社会都有一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为了讲清楚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我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从理论指导思想、法制建设、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等多方面比较,最后从史实中得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而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还没充分的体现出来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让大家坚信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仅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知,同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及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让历史课能避免很多人所认为的“枯燥”,我们老师要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和组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喜欢历史,老师的学识和个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教学中自己要全方面的积累,在积累中求得升华。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能急功近利,为利而为。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积累过程中的淡薄,潜心致学。以待升华。但教学是一个相互相长的过程,光有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一个成功的老师不仅自身素质要有突破,同时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三学生学法指导尤为重要,高三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的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是很重要的,那么学法指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高三学生学法指导的培养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同时老师也要有耐心,肯付出,因为学法指导的起步非常困难,并且要贯穿始终。为缩短高三历史教学与高考的距离,扭转两头脱节现象,我认为在阶段教学中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历史知识结构

  第一:培养学生构建每课知识结构表的能力,每节课讲述完后让学生列每节课的知识框架,注重历史框架的构建,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材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这一个过程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完成,针对我们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这一现状,老师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督促学生完成,争取做到100%的学生都动手去做,这一个过程对老师是一个考验,老师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别怕麻烦. 第二:一个单元学完后指导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结构,提高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能力.作好单元划分,根据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线索;通过对单元内容准确、合理、全面的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单元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上这两个层次的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也是让学生理顺思路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完成的较好,后面的教学就会轻松好多。所以我们老师别图快,要耐心去指导、监督学生完成,给学生传授打开信息的钥匙。

  2.培养学生用联想法学习历史

  俗话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的过程,所谓把书从厚读薄就是读出书的核心和精髓,所谓从薄读厚就是由核心内容联系出旁枝内容,后者在学习中如果广泛使用收到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在高三进入第二轮复习时,要求学生首先背熟五本书的目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背熟目录后带着学生利用目录这一个纲每天去联想课本内容并且复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意识不到联想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老师带着学生去掌握这一学习方法,老师要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等学生习惯和喜欢这一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2003年我带高三时,让学生用三天时间把中国古代史的目录背熟,用听写、复述的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完成这一工作,背熟后反复问他们,然后把学生分成五批,一批十到十二人坐在一起,大家共同展开联想,互相补充,一周每批最少三次(午休和下午放学后完成)并且这三次重复同一个目录,目的是让他们心中有书,我把它又叫再现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用一个月时间把学习要领传授给学生,剩下的几本书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如上所述,基础年级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兴趣,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想办法让基础年级的学生有兴趣去看、学历史,为高三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在高三历史教学中重在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学法指导的实效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衔接之浅见论文】相关文章:

正弦函数图像教学之浅见04-29

干好基层检察工作之浅见论文05-02

心理挫折成因克服对策之浅见论文05-02

课题设计之浅见04-30

关于作文之浅见04-29

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论文04-27

灌溉用水定额之浅见05-02

和谐课堂建构之浅见04-29

孔子和合精神之浅见04-29

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之浅见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