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北重镇犀浦的历史考

时间:2021-09-12 11:02:29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成都西北重镇犀浦的历史考

  成都西北重镇犀浦的历史考

成都西北重镇犀浦的历史考

  摘要

  犀浦是成都周边重镇。关于"犀浦"的历史,流传较广的说法是:秦代以前,犀浦镇一带称作"墀埔",据说曾是一片烧砖瓦的窑区。古汉语中,"墀"字的本义,是指台阶及其上面的空地,犀浦的地形正是如此。不过,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犀浦"的得名与历史,与李冰修建都江堰有关。

  一、秦代以前没有犀浦。

  众所周知,四川盆地在远古的时代是内陆湖,后来因地壳运动和四面高山冲积使湖盆抬升而逐渐形成;川西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冲击而成的扇形平原。

  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说:"杜宇时,成都平原尚属大泽,卑湿不宜营邑。营邑必在较高之黄土丘陵地带(广都、新都、成都三邑之原址亦正如此,后详),故郫本在九陇。"[1]

  在李冰治理都江堰以前,洪水一直是成都平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洪水在这块冲积平原上纵横肆虐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采取疏导的方法治水,而是采用原始笨拙的堵的方法或拦截的方法。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引《蜀王本纪》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

  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在古蜀地置成都县并令"(张)仪与(张)若城成都",按秦首都咸阳建制修筑成都城墙,"周回十二里,高七丈".任乃强先生说:其城也不过"纵横径三里,仅当今城(明代修建的‘九里三分’成都城,引者注)面积九分之一而已。然在周秦间,已为大城,可比咸阳矣。"[2]成都据此也成为中国有确切史料记载的最长时间城址不变的城市。

  成都之所以又名"龟城",其来源是张仪修成都城时太艰难了。因为当时的成都一带低洼潮湿,土质松软,需要取土填埋,故而屡筑屡圮,花了不少时间。后来应地形而修,立基础于高亢之处,弯弯曲曲也只有随它了。这样的结果就造成成都城不仅分为大小城,而且城墙南北不正,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故而成都城在古代被称为"龟城".在古代,神龟是吉祥灵异之宝物,人们便杜撰了神龟示迹的传说。《搜神记》《太平寰宇记》中就有此记载。

  与成都一并修城立县的,还有郫、临邛。这是古蜀地最早的三座城市。"郫"就是郫县。不过当时的郫县不在今天的位置。

  任乃强先生说:"蜀王所治郫邑,在今彭县(州)西北二十余里,属九陇黄土丘陵部分。在唐为九陇县治,《元和志》‘九陇县,本汉繁县地,旧曰小郫。’盖杜宇时,成都平原尚属大泽,卑湿不宜营邑。营邑必在较高之黄土丘陵地带,故郫本在九陇。"[3]

  也就是说,从杜宇以降直至秦定蜀以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成都平原都是低洼潮湿,土质松软,不适合建县立城之地。犀浦正在这一区域内,显然在那时也是不可能修城立县的。

  郫县是什么时候迁到今天的位置的呢?任乃强先生说:"汉时成都平原已全为陆土田畴,乃徙郫县治沱江之南(今郫县治),称旧邑为‘小郫'."[4]

  考古发掘证明,现郫县城北的杜鹃城遗址就是西汉早期郫县的县城治所,现在的县城位置已经南移。

  为什么汉时成都平原已全为陆土田畴?那就是因为在秦占领蜀地几十年后的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郡郡守。李冰修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排除了水洼。从此,成都平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5]因为李冰修建都江堰时在成都"穿二江",故有了"犀浦".

  二、"犀浦"为县为镇的历史。

  "犀浦"的正式存在与得名,是因为李冰治水。它的历史是先为县后为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犀浦县,唐置。取李冰所造石犀为名。宋省为镇。"[6]这是有依据的。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中记述:"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以压怪,因取其事为名。"这事在《华阳国志·蜀志》确有记载:"(李冰)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在古人眼里,犀牛是镇邪神兽,将神兽石犀沉于水,此处即为"沉犀之浦",故命名为"犀浦".此即"犀浦"之名的由来,且历时220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

  民间关于"犀浦"得名另有一说,说是灌县伏龙观之孽龙,与神犀厮杀,神犀最终战败,被洪水冲刷至此。更多的说法是,因为都江堰离堆下原有一深洞,名"伏龙潭",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之伏龙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始以道士掌管香火。

  有史籍可查,犀浦曾置县制,《元和郡县志》1686年),曾割成都之西鄙,置犀浦县。[7]《宋史·地理志》载,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废县为镇。也就是说,公元686年,原为成都西鄙之地的"犀浦"被分割,独立设置为犀浦县,一直到1072年才改县为镇。犀浦为县的时间长达386年之久。

  "犀浦"能从成都西鄙之地分割为犀浦县,可知当时应该十分繁华。即是说,李冰沉石犀于此数十年后,此地已全为陆土田畴,居于成都与郫县之间的这处地方,有"镇邪神兽"的传说,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很好。

  《元和郡县志》记述:"唐时,犀浦县东至成都府二十七里,本成都县界。都江水(今府河)在县北四里,黄花水(今清水河)在县南八里。"《太平寰宇记》亦称:"犀浦县辖二十乡,浣花溪在成都西外属犀浦县,一名百花潭。"还记载说,宋太平兴国年间,犀浦县共辖二十乡,县境东到今成都杜甫草堂和百花潭一带。该书"华阳"条文说:"杜甫宅在西郊外,地属犀浦县。接浣花溪,地名百花溪。"由此可见,古时犀浦县的规模很大,包括今之成都所辖的杜甫草堂、百花潭一带,均属犀浦县管属。

  在犀浦置县期间,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于至德、广德年间,到成都投靠节度使严武,便寓居于此。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因浣花溪"草堂初成",遂作《梅雨》诗: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8]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今的成都,因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号曰南京",即是说,在京都长安之南的成都,当时被称为"南京"."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今四川郫县的犀浦镇。

  《梅雨》诗译为现代文,即是:成都有个犀浦县,十分繁荣,富强。我正巧在四月途经此地,看到的是非常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需要指出的是,杜甫诗虽名称是"梅雨",但是成都并没有梅雨季节,南宋大诗人范成大在《吴船录》中对此有说明:未至县二十里,有犀浦镇,故犀浦县,今废属郫,犹为壮镇。杜子美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蜀无梅雨,子美熟梅时经行,偶值雨耳。恐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9]

  译为现代文,即是:到郫县城区还有20多里的地方,有个犀浦镇,它原来是犀浦县的.治所。虽然现已经废县为镇,归郫县管辖了,但仍然还是非常繁荣富强之地,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大镇。杜甫有诗说:"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别人就以为犀浦也有梅雨季节,错了!蜀地是没有梅雨的,只不过杜甫出门的时候是梅子熟的季节,又刚好遇到下雨罢了。我担心以后的人以此为依据就说蜀地特别是犀浦有梅雨季节,那就太错误了,所以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专门说一下!

  范成大之说可以证明,犀浦在宋代已经由县改为镇,划归郫县了。

  那时,成都西郊和犀浦境地之浣花溪一带,的确风景如画,景色怡人,其二十里河岸驿道,遍植佳木奇花,梅树连阵成荫。南宋大诗人陆游宦游蜀地时,就深有感叹:"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还值得提及的是,犀浦境内的国宁观,曾经古楠森森,巍巍然,笼盖四野,好一道景物奇观!陆游在其《犀浦国宁观古楠记》中这样写道:"犀浦国宁观,通植古楠四,皆千岁木也。枝扰云汉,声挟风雨,根入地不知几百尺,而荫之所庇车且百辆。正昼,日不穿漏,夏五六月暑气不至,凛如九秋。成都固多寿木,然莫与此古楠比者……"

  犀浦县改为犀浦镇后,历经南宋、元朝、明朝,均为犀浦镇。清代后期改称犀和镇,民国19年设东一区时复名犀浦镇。新中国建立后,曾一度为第二区区署所在地,与犀浦乡几度分并。1985年,行政区划再作调整,犀浦镇乡合并,实行镇管村体制,其幅员规模达28平方公里。

  三、犀浦的"犀"和"浦".

  犀浦是因"沉犀之浦"而得名,对"犀""浦"两字的阐释更能加深对"犀浦"的认识。关于"犀浦"的"犀",《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10]

  按《说文》的解释,"犀"是形状略像牛的哺乳动物,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通称"犀牛".犀牛之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在中国历史、文化上,这种看起来笨拙的动物影响很大。

  因为犀牛角相当坚固,锋利,所以《后汉书》有"虽有犀舟劲楫……有须者也"[11]之说。

  犀牛角引深的意义就多了。

  坚固,锋利,如: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形容锐利的目光;犀舟,指坚固的船只;犀车,指坚固的车子;犀刻,形容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强,强大。如:犀弩,指强劲的弓弩;犀军,指强大的军队。还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如:话锋犀利,目光犀利。更重要的是,犀牛虽然看起来有点笨,还丑陋,但是在

【成都西北重镇犀浦的历史考】相关文章:

滇西重镇-大理07-07

石犀,石犀岑参,石犀的意思,石犀赏析 -诗词大全01-01

犀灯然(犀燈然)06-09

沙犀06-22

犀株05-26

牸犀05-26

犀椎05-28

犀分05-28

李白秋浦炼丹考-兼游秋浦动机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