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
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王美玲 于 2004-3-2 14:50:52上载(此信息被阅读 6714人次)
前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已有些年头了。许多人对它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他们属于“热情派”; 但也有不少人对它不感冒, 满腹狐疑,甚至嗤之以鼻,他们大概算是属于“怀疑派”。本人介于“热情派”和“怀疑派”之间。我毫不怀疑计算机进入教学主流的前景,对此我满怀乐观;另一方面,我又对目前我所看到的许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试验持深深的怀疑态度——其中大多数的是根本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必要的,它们有的是本末倒置,有的是兼收并蓄,模糊教学的重点难点,还有的老师根本不会做课件确堂而皇之用自己的课件在上多媒体课。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
关键字:课件 隐忧
一、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
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很多的时间(可能是半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学期)来制作课件。因为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 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是好处吗?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得呢?“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课室上课,一年才上这么一次两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
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六十个小时去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能好二十倍吗?我们都知道,一节公开课,能比平时好三倍就不得了了,哪怕你花一百个小时去准备。算它效果好三倍吧,投入跟产出折算,二十减三得十七。也就是说,效率降低了十七倍。当然计算一节课的效益,不能是这么简单的数学运算。但运用了昂贵的先进的工具,效率反而降低了,这一事实却是确凿无疑的。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 整一个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 其它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不是好事。
二、课件制作简单地以计算机代替一切。
计算机是功能十分强大的工具,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以由它来代替。于是有人觉得有了计算机黑板粉笔也可以不要了,投影仪也可以不要了,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也都可以不要了。在不少人的眼里计算机就等于是多媒体的同义词,多媒体课就是用计算机上的课,多媒体课成了独媒体课。
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录相机放录相很方便,把带子往机子里一塞就好了,干吗非要把录象资料转到计算机中去呢?计算机转存影视文件要花很多时间,
[1] [2] [3]
【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相关文章:
谈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隐忧04-29
谈谈传感器教学的几点体会04-29
多媒体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04-27
谈谈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04-27
关于高职院校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几点看法04-29
多媒体地理辅助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04-27
多媒体地理辅助教学的几点体会学科论文04-27
多媒体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04-30
多媒体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04-28
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运用中的几点思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