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4-06-21 15:33:42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等教育的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等教育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等教育的论文

初等教育的论文1

  【摘 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师的素质的竞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大。提高我国农村初等教育的师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农村初等教育面临着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低,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继续教育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重点解决农村初等教育中的此类问题。加强农村的初等教育的师资力量问题对于国家来讲不仅有利于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初等教育;教师素质;国民素质;社会发展

  一、师资力量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流失严重

  农村无论是从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不足,城鄉间的待遇差别非常大,农村未来的发展空间小。因此,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比如说图书馆、实验室、教室,学生上课只是用书本而没有多媒体设备的配合使用;二是,即使存在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限,不能熟练的使用科技产品,有些上年纪的教师根本不会使用。据20xx年对174个地、市、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有58%的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经费无法落实,超过40%的小学仍然使用危房,超过30%的农村小学“粉笔论支发放”,接近40%的农村小学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电灯,而缺少课桌凳的小学也接近40%。另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试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具、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33.55%和35%。

  农村无论是从教学的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不足,城乡间的待遇差别非常大,未来的发展空间小。因此,由于这些因素在师范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愿意选择在城市里面就业,很多教师在成长起来有经验后又被调到市里,农村的教师就会短缺。在很多山区,就会出现两个村庄共用一个老师情况。在许多学校还存在着大量的代课老师,这些老师根本没有教师资格证,也不是通过正确渠道获得的学历。据教育部20xx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代课教师达21万人,仅甘肃省的代课教师就有3.2万人之多,占当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28.2%。代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待业大学生,流动性很强,并且没有授课经验,在教学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我国在历史上就出现了平等的观念,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也会出现在教师的工资问题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内蒙古通辽市市里教师的工资比方说是3000元,然而在通辽市的乡镇只有2700元。与其他更加发达的地方相比会差1000元左右,而城市里面往往会有灰色收入,教师在福利方面也是相差甚远。

  这样的教学待遇等方面带来的不公平,会导致很多留在乡村的教师不去好好的上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水摸鱼,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尽心尽责、全力以赴。由于教师的短缺,每个老师的工作量十分大,他们会同时带好几个班级,负责管理学生活和学习,对自己工作的热情自然减退,有时会带来厌烦的心理,使教师的身心疲惫,提高教学质量更是难上加难。

  (三)教学能力不高,自我感觉良好

  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小学中的教师,根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专业的、系统的教师教育,上岗前的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更是天方夜谭。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照葫芦画瓢,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才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那么一点教师的意思。实际意义上根本没有什么教学方法可言。很多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自己都解决不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期白兴吐苏木的一个农村逸夫小学就有这样情况。经过我对当初在这里上过小学的青年人的调查,在他们上学的时候,数学课上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例题往黑板上抄写,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学生看不懂了老师就给大家念一念,实在不会就让学生自己再看看,问问其他同学。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知识储备和学生差不多。通常在学校的班级里总是有那么一两个十分聪明好学的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也能学明白书上的内容,当老师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让这些成绩好的学生上台讲。美术课的上法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满,然后学生参照老师的画,画完交给老师就可以去外面玩耍了,美术课就上完了。

  (四)教师结构失衡

  现在,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不平衡,问题很严重,有下面几点:

  1.学科结构不合理。有些学科教师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应有人数,举例来说有数学、语文;但是,在我国的偏远地区英语教师相当稀缺,双语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乡镇以下的农村英语教师的数量更是不到教师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2.职称结构失衡。在我国农村的小学不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而且教师的职称结构失衡。在小学教师中能力高的教师极少,高级教师的比例远远少于城市中高级教师的比例。

  3.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失衡。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是“民转公”或者是“代转公”。他们基本上只有初中学历,并没有受到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上岗后没有进行职业进修和培训。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学历和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协调的后果。

  4.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观念落后。

  (五)继续教育不足

  一是农村教师严重缺失,每位教师自身都肩负着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课外的学习和自身的深造;二是农村小学自身的教育经费就不足,教师的培训、进修都是靠自费解决,我们知道农村教师的工资很低,培训费用又很高。因此,根本没有用来继续学习的资金,教师就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农村初等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补充教师队伍,清退不合格教师

  如上所说,我国很多地方严重缺少教师。比如在我国很多的偏远地区,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聚集的地方,需要国家及时解决这种局面,增加教师人数,对于业务水平不高的教师合理处置。将年轻有为,知识量充足,教学能力各方面都比较强的年轻血液注入到教师的队伍中,形成周期性更替的情景。我国这两年实行的支教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能够充分的发挥年轻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的情怀,还能够缓解农村等偏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等情况。年轻人是干劲十足的,具有饱满热情,心中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一个群体。他们不拘泥与现实常规,对于教学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创新尝试,他们的加入必定会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改善教师结构

  农村小学经常出现“教非所学”的现象,这就是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农村教师在学科的分配上比如美术,音乐等偏向艺术特别是偏向技术和知识储备方面要求高的学科,应该严格把握教师招聘的制度。重重筛选,录用知识储备高,专业化的老师来任教。

  1.优化年龄结构。2.优化教师职称结构。3.优化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

  (三)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使年轻的、学识渊博的、有经验的教师愿意来到农村工作,能够使教师拥有安心在农村工作的信心,乐意在农村工作的热情。

  如今我国面临着艰难的就业形势,在20xx年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将达到785万,大学生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而就业情况不尽人意,学生毕业将面临失业。因此,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待遇,予以大学生更多的到偏远地区支教,到农村地区任教的政策。以在农村支教的时间长短为依据,实行梯度工资制度,对于工作超过十年的可以予以津贴等待遇。大学生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与时俱进的有知识的人群,对于小学的教学还是绰绰有余的。国家对农村小学教师的重视度的提高,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会让许多优秀的教师能够有信心在我国农村小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不断完善农村小学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配备问题,有利于不断推进农村初等学校的建设,以至于整个农村的教育问题。

  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在经济方面,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政治方面,社会各项制度还是要不断的完善。文化方面,还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从而为我国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治、经济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瑞武.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简析[J].继续教育研究,20xx(4):37-39

  [2]李淑贞.城镇化瘀农村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xx(5):62-65

  [3] 刘文华.农村地区代课教师职业选择的社会学解释--基于甘肃M县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初等教育的论文2

  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在于“知识+技能”,同时也算是一种独有的优势。因此,学生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一步的掌握这些知识所对应的技能,以便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未来就业都具有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针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语文教学技能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快的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显得十分必要,这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获得提高。

  一、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概述

  初等教育专业俗称为“小学教育”或“基础教育”,简单来说就是为受教育者打下基础的教育,是学生日后发展获得有利保证的教育,是文化知识积累的准备阶段的教学。一般而言,初等教育是指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所针对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适龄儿童,它也正是国家整体教育所重视的关键部分。在初等教育中,我们从儿童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令国家文化的整体水平得到稳定的提升,使国家轻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同时,初等教育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范畴,其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便满足人们接受初等教育的基本权利。而就高职初等职业教育专业而言,它是初等教育者成长的摇篮,是初等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势头变得愈发迅猛起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初等教育人才,使初等教育在教学改革的不断催化下迎来了新的发展。

  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特点浅析

  目前,就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职业性,即若要判断高职初等教育是否取得了成功,那么就需要看學生是否能够在日后的教育岗位上胜任相应的'教育工作。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出有用的初等教育人才,那么院校和教师必须先弄清楚初等教育的基本特性,找到初等教育的关键核心,从而对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基础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就目前的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而言,教师需要考虑到小学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切实落实初等教育上承幼儿园教育,下启中学教学的基础性过渡作用,让此阶段的教育体现出保育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让小学生在学习到有用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进一步的成长指引,这样小学生才会变得会学习、能学习、善学习。

  另外,在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职业性体现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将教学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将各项教学活动予以有序开展。换而言之,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关键在于“教育”,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从目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其中校企间的合作变得愈发的频繁起来,但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初等教育专业所要学生掌握的是小学职业技能,这和其他技能的教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故学校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索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到学生学成后从事教育工作对小学生起到的相关榜样作用,适当的将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能力规范性予以强调。这样一来,才能够使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设置更趋于合理,能够完全满足儿童学习的基本需求。

  三、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职初等职业教学专业的学生若要能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那么就必须要先读懂小学语文教材,读懂整个教材表现知识的基本意图。目前,对于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小学教材的内容是日后教育工作推进的一大关键,若学生想要具备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那么读懂小学语文教材就是其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因此,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看懂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以便让后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拼音知识的学习时,教学的安排可以稍微的灵活一些,不要将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直接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而是将声母和韵母进行适当的拟人化,让二者愉快的玩耍起找朋友的游戏,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了解到拼音声母和韵母的拼写规则。

  同时,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此,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将教学的目标予以合理的设计,令学生开始懂得如何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教学的初步脉络,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对教材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明确。也就是说,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以此来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井然有序,这样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才算是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最后,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了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大致内容过后,为了让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还需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多元化整合,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师生之间的联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我们这里对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入手开始探索,然后再针对具体的技能培养进行了适当的深入,希望能够为高职初等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初等教育之中,为未来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华,廖智勇.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识字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xx(9):90-91.

  [2]高葵芬.高职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xx,11(3):23-25.

  [3]李英.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1(3):51-53.

初等教育的论文3

  摘要:中、小学教育一般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业务能力、品德、文化知识这些基本的素质跟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当前初等教育对现代小学教师的艺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关键字:初等教育艺术素养课程改革

  在我国,初等教育是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人一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工程。在我们最初接受教育过程中,最开始有自己想法的融入在小学教育阶段,因此这对于小学教育属于一种考验。我国的小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较好地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初等教育中,艺术素养课程基本上很难得到教师跟家长的关注,除非是专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机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等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就艺术教育为研究内容,为提高初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从初等教育的艺术素养课程进行改革入手,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等教育专业下艺术素养课程的现状

  在我国最开始的基本课程是有关于艺术素养的课程,可是到现如今很多小学教育中的艺术素养下的课程普遍没有得到我国教育的关注,因此这对学初等教育专业下学艺术素养课程的学生是一门考验。目前在我们地区的小学教育中,基本没有专门的美术课教师,大多是不分文化类和艺术类的'一个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由于经济的限制,武陵山地区的中小学的美术设备相对较差,农村家庭的学生拥有完整的美术器材的人数很少,甚至可能一个班的学生没有一套完全的美术器材。当前很多学生脑中基本没有“艺术素养”这一概念,比如在武陵山区的美术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要么是让学生自己随便画画,要么叫学生去模仿别人是如何画画的,或教教简笔画,甚至有的是用来上语文、数学这些所谓的正课,做这些正课科目的习题。虽然国家的教材中有美术课本,可是很多学校都没有真正开设这堂课给学生,一是因为学校没有相关的器材设备,二是在我国升学机制的影响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正确认识艺术类的课程,缺乏“培养孩子艺术素养”的意识,三是有的学校的确缺乏师资力量开这门课程,因此,美术课大多会被别的课所取代,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堂也只是会講一些理论课和简单的一些图画内容。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即使聘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仍然无法有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二、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一个系统的训练,必须要将他们审美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因为一个人若不懂什么叫审美,那么对美的认知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颜色搭配是提高审美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要偏重于颜色搭配,进而提高学生后期的构图能力。

  (一)在课程开发上要强调通识性和实践能力的融合

  在艺术素养这门课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将通识能力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程的改革上必须注重艺术素养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并且在新课程的开发上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在学生学习艺术素养课程中,学美术课程的学生,学校应该要搭建一个小学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们在合作学校中教学生这门课程,并且利用合作中来共同建立美术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标准[2]。

  (二)在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创新能力

  学艺术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增强他们对颜色的认知。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要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小学教学中去。为了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进行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对之前的课程方式实施改革,真正意义上实施和运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重点安排关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黑板报设计和手抄报操作少一些理论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三、艺术素养课程的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一)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艺术素养课程中,要想打破之前的常规思维能力,就要打破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之前枯燥的理论知识方法。所以案例教学法就是打破这一教学方法,以生动的案例来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和灵活的掌握知识[3]。

  (二)活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的存在,无论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是课堂中,都是存在着美,因此这要我们学生具有发现美的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这一能力,我们教师必须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做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们提高对美的发现能力和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也让他们爱上美术这门艺术课程。

  四、结束语

  艺术素养课程教学作为学生艺术的课程,是一门作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的课程,它的主要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我们当今时代下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有助于初等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提高现在初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才可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当前阶段,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具有普及性以及通识性,这也是有效提升师范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

初等教育的论文4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让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识字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认识,的字是1600 ~ 1800 个,要求会写的字800 ~ 1000 个,三年级要求认识2500 字,会写2000 字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然而, 在全社会呼吁为儿童减轻学习负担的今天,如何缩,短儿童识字的过程,是实际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多动脑筋,探求识字教学的,规律,找到识字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0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03在识字,写字方面加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这首先表现,在教学中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设情境,多创设活动,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学生对汉字有了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会认为识字,是苦差事,并获得识字的乐趣。

  一、 游戏识字

  有教育家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笔者在,“闷”字时,为了引出“闷”是由熟字“门”和“心”组,成,是让学生分析记忆的第一个学生说:“我的心,在门内,所以觉得很闷”于是,引出了一系列的字, 笔者顺势引导他们记“闻、问、闭、闲、间”字,出示,卡片“门、耳、口、才、木、日”让学生找朋友,他们开心了,找到朋友了说清楚是什么字,怎么辨认等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地在游戏中识字,在无意间记,住了很多字。

  二、 猜谜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特点,设计猜,谜语的智力游戏,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在学到“鹅”字时,笔者出这个谜语:“我的鸟飞回来了,猜,猜是什么字?”并且说:“这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让,我们猜的谜语,你们会吗?”“老师出的谜语太有趣了!”学生一个个兴致盎然,都瞪大了眼睛,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最终他们猜出了谜底,记住了生字 再如,在教学,“腾”字时,笔者出了一个谜语,“一个夫人回娘家, 头戴两朵花,住了整一个月,骑马赶回家” 教“出”字时,在学生读准字音后,打出字谜,“山上还,有山” 这样,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很,快记住了这个字55 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实现了愉快的识字教学。

  三、 编顺口溜,理解词义识字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 例如,为了让学生区别“买”和,“卖”,笔者编了顺口溜,“十字路口卖蔬菜,人来人,往卖得快” 教学“派”时,编了一句顺口溜,“三点,水,一撇一长撇,二撇一竖提,三撇一长捺” 朗朗,上口的口诀代替了枯燥无味的讲解,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的识字、写字教学,寓教于乐,轻松,有趣,事半功倍。

  四、 变单独为联合

  在识字教学中,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与词语连起来记忆,从词中理解字义例如,小学,三年级第一册语文00珍贵的教科书03一课的教学, 在引导学生认识“渴”和“喝”这两个字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当人口渴了就需要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那么喝水时需要口才能喝,所以,“喝”是口字旁在教三年级语文00张衡03这一课中,的“谣”字时,为了让学生区分“谣、摇、遥”,笔者引观察青蛙的四肢变化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青蛙颜色和花纹的变化 在学完蝌蚪变青蛙的课,文段落后,再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填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青蛙生长过程的掌握 第三步:出示“青蛙捉虫”动态图指导学生观察图后,说说长大的,青蛙的样子在学生看图回答后,用幻灯片出示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样,通过运用图文结合的多媒体演示,本课的重难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了学生的面前,学生对青蛙生,长的过程和青蛙的样子有了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承载的内容有,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教材知识为基点,向同类知识拓展,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小学低年级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不强,有些学生在拓展环节,很被动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师生收集的资料分,享出来,就可以让全体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例,如,在学习第三册00日月潭03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杭州的西湖、安徽的黄山等风景区的图片、,视频,让低年级的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山河,壮美55 在学习第四册00能干的钟点工03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机器人的最新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机器人种类繁多,遍布各行各业,生活机器人可以帮人们完成各种家务,而工业机器人、特种行业的机器人能承担繁重而又危险的工,作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一次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获得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学习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课件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大幅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初等教育的论文5

  摘 要:计算机课程是现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说计算机教学十分重要。计算机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进。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微课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五年制初等教育 微课 计算机 教学

  一、概述

  微课最为明顯的特征就是将教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的内容按照认知规律形成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其最主要的构成就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括其他一些辅助性资源,这样构成一个严密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微课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二是教学内容少,一般只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知识点;三是资源容量小;四是资源构成的情境趋势明显,具有很强的带入性。[1]

  随着微课的出现,其运用传播十分迅速,在很多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计算机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其与微课的联系最为紧密。计算机教学运用微课可以实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且其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微课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所以应该进一步加以推广。[2]

  二、五年制初等教育班的特点

  五年制初等教育又称五年一贯制或是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招生的范围主要面对初中毕业生或是高中未毕业的学生。这种学历教育招生范围广,而且没有地域限制,所以说这种教育模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欢迎。这种学制教育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招生录取后前两年主要学习高中课程,后三年学习高职专科的课程,而且与其他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很好的衔接性。根据五年制大专班自身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3]

  一是能够节约时间。初中毕业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能够拿到专科学历,这样与传统的专科时间上没有什么差别,这样节省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二是节省成本,五年制大专班从总体费用上来讲要低,这就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三是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也有利于就业。总之,五年制大专班的出现弥补了我国教育模式的不足,有着广阔的前景。

  三、五年制大专班利用微课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首先是提高微课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五年制大专班教育前两年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后三年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微课运用于五年制大专班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既要充分考虑到五年制大专班学生自身的特点,也考考虑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充分搜集各种教学资源,然后利用微课这个平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立足计算机课程的要求,将里面的知识点具体化和明确化,对一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整合,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才能实现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微课的实效性。

  其次是创新微课的表现形式。微课是运用计算机呈现教学点的一种形式,是对原有教育方式的革新。特别是针对五年制大专班学生,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学生,所以微课要立足这些学生的实际需要,创新微课的表现形式。应该创新微课视频的制作形式,使微课制作不拘泥于某一种单独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可以借助PPT的形式,用PPT展示知识框架与内容,并用其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借助PPT授课既可以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又能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需要熟练操作PPT,在其中添加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效果,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

  第三是明确微课教学的各项环节。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其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有其内部完善的体系。针对五年制大专班学生学习的特点,微课的内部要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具体如下:一是创设情境,将学生进行带入;二是将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加以呈现,而且要进行具体化;三是引导学生按照微课的深入完成任务;四是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这个紧密联系的逻辑过程就构成了微课的整个过程。这样便于五年制大专班学生的接受。

  第四是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微课的利用效果。每一次微课的完成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微课教学实际效果的过程,而且教师还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微课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下一次的利用奠定基础。[4]

  结语

  五年制大专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其内在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在微课运用于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五年制大专班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从微课自身的发展特点入手,进行充分的分析,坚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微课的实际运用效果,促进五年制大专班学生的学习,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5]

  参考文献

  [1]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于跃.职教通讯.20xx(27)

  [2]微课在中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以Flash补间形状动画制作微课为例[J].张金凤.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

  [3]微课教学在中职Flash教学中的应用[J].黎敏.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11)

  [4]利用微课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J].郑寿乐.中国校外教育.20xx(09)

  [5]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王军.职教通讯.20xx(36)

初等教育的论文6

  最近几年,国家实行了中西部地区新课程的改革,之前参加教育工作的的那部分老师还没有来得及更新他们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以及自己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力的提高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在学校里学习的同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他们本身的英语基础就差,如果再加上上述方面老师的原因,那么他们的英语成绩就很难有效的提高,在课上老师变成了独角戏者,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听老师讲课,造成了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恶心循环。本文将从学校管理、老师教育、学生学习等方面去对英语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于有效的改善或者消灭相关的不良后果,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前言

  初等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因人的发展规律,初等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它的好坏成败不但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未来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未来人才的构成。在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初等教育相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得好,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愿意去发展较好的地方任教,即使是待遇相对落后地区差一点他们也不愿意去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在东西部相同的教育起点上,西部落后地区较东部而言就教职人员方面就落后了很多;不但如此,就英语的初学者来说,东部较发展地区的英语环境也比西部落后地区优越得多。诸如此类,笔者还发现随着教材内容、教师方法、学校管理、学生学习方法等的改变,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因素越来越多了。所以想要改变当前初等教育中英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就得从根本入手,找出不良因素的症结所在,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剜除顽疾。

  一、农村英语初等教育中学校的管理问题

  1、相关的学校领导对新形势下的初等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要求,同时,他们对新老教师的管理培训也远远不够,学校的相关机制还不完善,英语学习的气氛没有营造良好,学校的相关设备也不完善;

  2、农村初等教育中班级上的人数过多,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每个班的人数就大幅度的上涨,导致了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相关辅导时间大大的缩减,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目的;

  3、一般在农村初等教育中,相关学校的英语教研活动几乎没有开展,即便有的开展了也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就大大的减少,英语交流学习就被无形的磨灭;

  4、在农村中小学中,对外界的接触有限,个体之间的`差异明显,差生比例过大,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教育实践有限,课外辅导时间不足,难以兼顾每一名学生;

  5、农村中小学各科老师对学生的辅导偏少,交流时间更微乎其微,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甚至生生关系的纽带断裂,课堂也就死气沉沉,效率更是难以保证。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

  1、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教学方面的设施也不完善,加上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提高和感染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重视英语的学习与应用。

  2、老师存在英语教育方法的死板,没有与现实生活接轨,学生感觉非常抽象,甚者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感到茫然或者无所适从,不知道学了什么,将要学什么,还有什么没学到等等荒唐的现象存在。

  3、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都不是本专业毕业的,他们对英语的理解有局限性,甚至有的学校用数学或者其它科目的任课教师兼任英语老师,经常属于一个老师在讲台上表演,学生也因此会产生审美疲劳,不但适应不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甚至对该老师的其它科目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沦为老师没法教,学生没法听的结局。

  4、老师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好仅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缺乏对学生的沟通与了解,讲课方式生硬,知识结构断层。

  三、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1、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而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到位,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应所带来的乐趣,所以他们在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就处于掉队的状态。

  2、农村中小学对英语的学习存在先天的不足,他们不敢大胆开口说英语,也不愿模仿老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学生的自卑心理也比较严重。

  3、农村中小学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他们仅仅能在课堂上接触英语,课外之后就都运用我们的母语进行交流沟通,甚至大部分学生连普通话都不好意思说,原因在于他们怕被别人嘲笑,怕被父母责骂,因此,对于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变成了我们最最单纯的奢望。

  4、他们沿袭了父母的传统思想,对英语的态度不够端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这也是农村中小学的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改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探讨

  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激情;同时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

  3、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英语。

  4、面向全体同学,加强课内外的辅导,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培优补差,实施班内教学分层管理。

  5、英语靠的是多次重复,所以加大重复力度,建立健全检查监察机构。

  6、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有恒心,也要用心,细心以及真心,在“心中”学习和传授英语。

初等教育的论文7

  一、体验和体验式教学的定义

  (一)体验。

  00体验和文学创作03 一书中提及的“体验” 一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在00现代汉语词典03 中“体验”是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国外有学者认为53体验应该是一种行为一种与当时的时间空间有联系的精神过程不能够简单概括为感觉。

  (二)体验式教学。

  通过自身感受去认识周围的人、事、物利用多。种感官感悟所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被称为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场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重新感悟知识然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诠释达到对事物的客观认识。 简单来说就是教育者根据既定教学目有目的地设置。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情境中通过体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中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53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授课教师按。照课程大纲和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安排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即可。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变得简单但单一的课程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也就失去了。追求和探索知识的乐趣他们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来构建知识框架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有组织地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自主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的目的。 首先新版的数学教材适用于体验式教学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生活中的墙体面积、家庭收入的变化、购物消费等在数学中的应用频频出现。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需要。通过许多形象具体的事物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其次体验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作为出发点以提倡学生的自主。能力为目的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特点。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联系生活从经验中体验数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实行体验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和生活关联把生活融入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教师通。过把生活中的知识和数学结合起能够帮助他们。从生活经验中体验数学。

  如教师在讲解“数字编码”这部分的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编码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数字编码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自家的电话号码进行分类固定号码分为一类手机。号码分为一类。 学生通过号码的分类了解固定号。码的前几位数是反映电话的区域通过对手机号码的分类区分移动号码和电信号码的不同 区分电。话号码让学生初步熟悉和掌握数字编码的知识。后还可以通过身份证号码对比区分等方式了解数字编码的知识。。

  (二)循循善诱53在实践中思考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学生解决问题时也会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考。 当学生产生其他的思路和想法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想法继续研究和思考。 这样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火柴摆出三角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根火。柴摆两个三角形需要六根火柴。 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理解的乘法运算。 当然摆火柴。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用这种类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众多的例子和情境中。找到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化枯燥为有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营造氛围53在情境中融入数学

  小学生总觉得数学知识抽象且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佳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投入学习中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有趣。

  如在讲解“百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我们班有一共有60 个学生其中男生20 个女生40 个那么40 个男生占全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 用百分比如何表示? 教师先让学生对百分比有大致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复习学生学过的知识时也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 如学习“圆的面积”时 让学生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熟悉割补法把圆转化成自己熟悉的。图形进行计算。

  (四)走出校园53在现实中升华数学

  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但这些活动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现实生活中还原数学、深化。数学。

  如在学习“吨”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购物的。地方和周围去发现哪些事物的重量达到一吨对。“吨”有个大致的概念。

  在学习“公顷”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一公顷等于10000 平方米然后将学生带到面积宽阔的。地方亲眼看看一公顷究竟有多大。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初等教育的论文8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学习目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从日本初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着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教育,最终看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不论人类进化到何时、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都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健全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先教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

  一、日本初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一)日本的初等教育

  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5世纪以前的日本,由寺院承担对贵族或武士的子女的社会伦理教育。从16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教富裕商人的子女读书、写字、计数的教育设施,这就是后来的「私塾」。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小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政府的奖励下,1875年,日本全国各地建立了25,000所小学(该数字相当于今天日本小学的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施小学6年、初中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国民的培育」,这是日本近代小学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设置

  日本小学的课程由学科、道德教育、特别活动三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内容。教育课程按照周密的计划如周课时安排表、日课表等有序进行。各种常规活动在学年初就预先计划安排到月日,形成制度化。各学科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体育、道德、特别活动。总之,日本新的教学大纲,在培养儿童的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上,在发展儿童的个性上,在建设特色教育,特色学校上都有新的改善。

  (三)传统文化的体现

  1、道德教育

  “道德时间”是日本学校特有的一种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设到初中毕业,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阅读、交流、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日本学校中各学科教学也承担道德教育的任务。国语科培养语言的实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文学性的教材也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数理学科则通过归纳推理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音乐和图画科,一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另一方面,艺术家们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引起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发挥出比抽象的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2、培养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特别活动”其目的、内容、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如,小学的特别活动有:学生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班级指导;中学的特别活动有:课外学习室、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意识,培养自主的创造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发展个性。

  3、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摔跤、柔道、剑道等国际知名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竞争、拼博、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另外对学生进行书道、茶道、花道、雕刻、古典音乐、交响乐等传统艺术、古典文化的薰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协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初等教育的内容是整体化和序列化的,他们既有较强的统一性,又有明显的层次性,最终建立大德育的社会教育体系。大德育的概念是对学校教育的扩充,是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道德教育的总称。日本文部省认为,过去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致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明显下降。从教育范围来看,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广泛,它不仅担负着对成年人进行终身教育工程中的品德教育任务,而且还配合学校加强对在校生的品德培养。对中、小学生都要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诚实、勇敢、有责任感等基本品质。

  二、我国的初等教育

  虽然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用行政手段推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面临层层升学压力的学校、学生和家长更侧重文化课的学习。以下仅以长春市某所重点学校的一周课程设置来做说明。

  一周共40学时,上午、下午各四节课,其中与小升初密切相关的课程数学8学时、语文10学时、英语6学时,其他还包括体育2学时、音乐2学时、品生(品德与生活)2学时、心理健康2学时、安全1学时、美术2学时、科学2学时,每周还有两学时的文体活动时间,所有课程都以理论讲述为主,学校到老师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地是该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主要是以识字为目的。不可否认《三字经》是一部很好的启蒙教材,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启蒙教育教材。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将里面的内容具体化,编成动作,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儿童在识字的基础上掌握其中的道德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适度,能身心健康地生活。有自己的目标、有理想、有勇气,有踏实地干到底的意志。重视自律精神,独立思考,具有责任感。发展个性,以求充实人生。

  三、小结

  在日本的小学,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做事、集体主义的能力,包括参加家务劳动作为作业,学生自己分配午餐等。学校在举办各种活动时还邀请所在社区的人们一起参加,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地区社会进行接触。同时,学校努力扩展儿童教育的范围,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是举办报告会等,以促进相互沟通并培养孩子们尊重人权、爱护他人的心灵。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学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要求家长每天一早测量好孩子的体温,是否同意今天让孩子晨跑,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

  我国在20xx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当国家的政策明确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在中小学推行与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今年初由教育部倡导的京剧进课堂活动已经在全国22所学校试行起来。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京剧进校园是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事业进步,反过来教育进步能够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每个学校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也可以

  开设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最终培养有道德、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瞿葆奎主编《日本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 第一版

初等教育的论文9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危机。高职师范学院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性中遇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缺乏准确的社会定位和正确的心,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不严密,用人单位压力加大。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是单一方面能够解决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毕业生顺利渡过适应期。

  关键词:初等教育;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xx)08-0060-02

  一、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幅提升的毕业人数,与社会岗位提供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冲突。与往年相比,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大学毕业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展开职业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师范类毕业生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在就业初期的职业适应状况,并通过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二、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对高职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来说,调查问卷显示初始就业中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有58.9%的毕业生对如何处理与领导、同事的关系表现得茫然不知所措,经常将学生时代人际关系的处置方式移用到现在的职场活动中,形成对人随便、不尊重人、不分场合、不会巧妙周旋的刻板印象。

  2现实生活中自我迷失

  21.4%的毕业生在刚开始的职业活动中,随着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差距,个人失望和迷茫的情绪也越发强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职业活动预期与职业活动实际的差距大;第二,所接受的高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较大,“课本现实”与生活现实的不一致,就比较容易产生否定的偏激情绪和无所适从的迷茫感;第三,理想与机遇错位。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学生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奋斗目标有时并不能如愿以偿,有些人就会将失败归结为能力的强弱或任务的难易,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促使成就动机被消弱,自信心遭到打击,不良情绪由此加剧[1]。

  3工作中容易失败受挫

  11.4%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容易受挫。初入职场时掌握的知识、技能很难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有时造成不能如期如质地完成工作任务;由于受到多年高校生活观念、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在校期间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导致有意识的自我完善跟不上职业发展需要的步伐。

  4个人情绪失落

  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与自己当初预想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工作中不断失误造成的各种失败,个人知识与技能的较大落差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很容易导致个人失落感。久而久之,8.3%的大学毕业生就产生了职业倦怠。

  三、存在问题形成的原因

  就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师范学院的初等教育专业而言,自成立到现在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很多毕业生,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的是专业对口的教师职业。虽说在全院领导和教师的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9%,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但是,这些现象只能反映毕业生能够进入工作岗位这一现实,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而且也不能说明这些毕业生真正喜欢这份工作,也不能说明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已经满意,更不能表明毕业生就业后就能在这一岗位上稳定地工作。最近几年,受社会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招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形中加大了难度。

  根据目前国内关于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初等教育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自我认识不足

  初等教育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式时,越发感觉自我成就感下降,对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工作技术能力信心不足。尤其是和众多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竞争,更是增加了很多的压力。而与此相对应,社会对专科学生群体的评价也有所偏低,毕业生对自身的自信度的下降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经过调查发现,70%的专科毕业生要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完成角色的转变。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合理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2学校教育管理机制不严密

  学校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形成的重要场所。可是现行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不严密,没有在现有的条件下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锻炼机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技能掌握不够好。一些学院的微格教学,因缺少教师细致的指导而成为形式。有一些挂牌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去实习实训的时间有限。学生在学校学的基本功没有机会发挥,实习实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锻炼效果。许多学生反映,理论课教学的时间较多,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的机会太少。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和方式有待深入和改进,学校的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没能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在步入职场前树立良好的职业适应观念,做好适应就业环境的准备。

  3用人单位压力加大

  毕业生在职业适应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源于用人单位所施加的种种压力:比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压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职业前途压力等。工作难度的加大,使得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出现了心理压力过大。通过分析,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果缺少了政府的扶持,他们还是一样不能通过教师招考,用人单位就无法合理分配人才,使人尽其能;如果学校不改变教学计划,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如果毕业生自己不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就没有办法施展才能,发挥特长。

  四、初等教育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传统的学校教育与严峻的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脱节:学校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播,而人才市场更需要的是扎实的技术能力;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分数和守旧的操作来衡量实效,而现实工作中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有勇敢的创新能力。当学校教育与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时,由此塑造出来的人才是很难适应新鲜、多变、充满挑战的职场生活的。初等教育毕业生在职业适应中所遇到的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学生个人、用人单位、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endprint

  1毕业生自身

  首先,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其组织氛围应尽量与毕业生个人的性格相契合。毕业生在应聘前,应对自己心仪的岗位、单位,甚至整个劳动力市场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性格特点有基本的认识,以便更好地与就业单位匹配,对未来工作做出正确预期。其次,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毕业生应及时调整心态。面对自我成就感下降,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增加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对自己的角色做出准确的定位,培养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虚心学习。

  此外,在职业准备的过程中,毕业生需要认识到实践对于提升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在大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微格教学以及各类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工作执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2]。

  2用人单位

  首先,应明确告知工作的具体信息,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缩短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向工作角色的一个转变过程。其次,可以建立更为高效的激励制度,针对新一代毕业生的特点,提高工作效率,间接提升新入人员的自信度。最后,用人单位为促进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对员工管理的时候,应注意沟通引导的方式方法,最好以导师的角色引导毕业生快速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内容;还要注意培训毕业生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当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遇到困惑、压力过大的时候,单位要适时派出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引导毕业生合理的调整情绪,排解压力,解决困难[3]。

  3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场所,对毕业生工作岗位适应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并适应职业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实训的实践锻炼机会;认真做好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工作;在校期间利用学校合理资源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职心态;即将毕业的学生应加强职业适应性教育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环境。

  五、总结

  初等教育,作为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相信通过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以及高职院校的努力,可以使初等教育毕业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的特点,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完善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符如春伊,张舒,王星月.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情况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2).

  [2]周建平.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xx,(4).

  [3]毛璐.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初等教育的论文10

  摘 要: 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本意是指市场控制是不必要的,因为市场本身能够产生一种自发的秩序——每个人都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发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他的自发秩序理论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与组织秩序之间的对比,作者从中衍生对初等教育的思考,旨在为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哈耶克 自发秩序理论 初等教育

  一、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含义

  自发秩序理论是构成奥地利经济学家、哲学家哈耶克哲学思想的重要核心组成。哈耶克政治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对人类知识的整体性反思,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强调尊重集体行为中所谓的“自发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反对政府干预与重申个人自由。

  自发秩序是无目的的,而每一个组织却要以某个特定的目标为前提。自发秩序并不表明组织秩序就不重要,而是在哈耶克看来,我们绝不能因为看重组织秩序而忽视自发秩序的存在。自发秩序不同于组织秩序,组织秩序主要针对的是群体或者国家,用于矫正和辅助国家;而自发秩序则针对的是个人,是组织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1.儿童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

  家长在管教孩子方面一直处于操办孩子一切的地位,扮演着“保姆”的身份与角色,大事小事都由父母或者长辈做主,孩子不论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处于“被动”的位置,这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或者是“隔代教养”的缘故,父母不管,爷爷奶奶过度宠爱孩子,因此在“严爱有度”方面没有把握平衡。

  2.消极负面的成长环境。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每个公民都有权享有的资源,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一旦网络上传播出“×××丧失伦理道德”等新闻,网络一端的“键盘侠”就会拿起手中的智能机器开始传播负能量,大力谴责对方,这些文字、图片、视频等往往尖酸刻薄。只要打开网络,就会占据头条,成为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谈资,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管对错,只管随波逐流,并且告知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是违背道德规范的,是不正确的。这样看似社会道德规范整体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实际上却是网络暴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从此以后,社会上又多了一个“路人”与“旁观者”。

  3.有限理性的弊端,缺乏创造性、多样性。

  哈耶克认为,自生自发秩序理论中,“看不见的手”不只适用于经济领域,更适用于所有的社会理论,因此哈耶克对教育做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强烈反对国家对教育的過多控制和干预,认为国家对教育的过多控制将阻碍学生发展多样性的形成。笔者认为在初等教育方面,过于干预与过度理性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尤其是在孩童阶段。学生缺乏的创造性、多样性其实在初等教育阶段是可以培养和锻炼的,家长或者教师的.定性思维并不利于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家里或者学校里长辈说什么就做什么,言听计从才算是听话乖巧的好孩子;每次考试都能考前三名才算是成绩优秀的好孩子;每周赢得小红花回家才算是表现出色的好孩子等。家长或者教师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所理解的规则、理性不是十全十美的、是对孩子有利无害的。恰恰相反,并不是所有的好孩子才能赢得世界的掌声。

  4.儿童无“自由”可言。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儿童常常在父母的襁褓之中,一步也没有走出父母的视线范围,没有自由可言。父母担心孩子外出受伤,担忧孩子遭人欺骗,因此不允许孩子私自离开。因为父母强烈的占有欲,孩子们就像井底之蛙,接触到的就只有小小世界。孩子的身体被束缚,思想被囚禁,两耳不闻窗外事,目光短浅。

  三、自发秩序理论对初等教育的启示

  1.教育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所谓自发秩序,是行动者在追求自身目的的前提下,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自发生成的。幼儿期与儿童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期。笔者曾经目睹过一对年轻的父母喂孩子吃饭,吃饭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属于一种自发秩序,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温饱需求,也是一种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但这对父母在孩子并不愿意并且哭哭闹闹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给孩子喂食,只看见孩子被动地将食物吞下或者吐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既然是作为自发秩序的吃饭,饥饿时才进食,喂饭并不能代表孩子就一定能接受,如此一来,自然就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坚持组织秩序的前提应当是尊重自发秩序,遵循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教育不倡导“一把抓”,也不提倡为孩子包办一切。教育就像是牧羊人喂草,教师和家长是牧羊人,而孩子是羊群,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孩子引到广阔的大草原,让他们一点一点学会自己吸收。

  2.教育应该避免道德绑架。

  自发秩序与组织秩序的不同之处在于:组织秩序所依赖的是命令,是行动者必须做什么,否则就无法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自发秩序所依赖的一般性规则主要是“否定性”的,行动者不在这个领域作为,那么在其他领域无论做什么都是允许的。如果有一天孩子问“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是否可以大小便”?应该怎么回答才算正确呢?笔者认为在上述情况下是可以大小便的。研究表明,尿液中含氮、磷、钾等元素,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也是植物庄稼的天然肥料。倘若以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来理解,这种行为并不会对他人及社会造成影响,反而还有益处。因此,“随地”大小便是否允许是不是应该另当别论了呢?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道德绑架”的事例。应该克服网络暴力的弊端,拥有教育孩子一套独特的见解,保持积极教养的模式,让孩子学会独自判断道德是非。因为即便是成年人对于老人摔跤“扶不扶”这种问题也会迟疑,所以做好教育势在必行。如果你告诉孩子随地大小便是违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孩子在特殊情况下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他自身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3.教育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的来源之一是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哈耶克对“社会自生自发秩序”的理论分析理路与中国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如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与老子之“道法自然”、哈耶克的“一般规则”与老子之“道”,以及有限理性主义等,这些方面在分析理路上基本是类似或相通的[1]。教育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事是必须做的,有的事又是绝对不做的。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现在大部分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对孩子严格管教,孩子没有自由可言。家长为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也没有问问孩子的意见,从而孩子的天性被泯灭、创造性缺失,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才”。这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所谓的“教育爱”。教师或者家长误以为把最好的东西给了孩子,那么孩子也应该拿出相应的成就来汇报自己。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成功的万金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对所有的知识并不是都能信手拈来,教育者绝对不能采用“施加”的方式对儿童强行灌输海量的知识。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事情上有所建树。

  4.教育应该顺应自然、保持自由。

  哈耶克认为自发秩序的型构是“它们的要素在应对其即时性环境的过程中遵循某些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或者说“只有当个人所遵循的是那些会产生一种整体秩序的规则的时候,个人对特定情势所做的应对才会产生一种整体秩序。如果他们所遵循的规则都是这样一些会产生秩序的规则,那么即使他们各自的行为之间只具有极为有限的相似性,也足以产生一种整体秩序”[2]。低年级的教师一般会面临孩子上课上厕所的情况,教师在遵守班级规范条例的基础上,通常选择不让孩子去,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尊重教师与课堂的表现。但是如果儿童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被限制,这显然是违背自发秩序的表现,今后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整体秩序?笔者就以“自习与上课”为例,“自习”通常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学习行为,通常在自习期间,孩子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根据自身的兴趣,取长补短;“上课”通常是外在的强制力要求孩子学习知识的形式,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听教师上课,偶尔伴随着课堂活动来帮助调节氛围。作为自发秩序的“自习”,没有外界的压力与束缚,一方面孩子的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作为组织秩序的“上课”,孩子的思绪早已经不在教室。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呈现不稳定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这是为什么提倡教师授课时间不宜过长的原因之一。孩子在自然状态下接受知识是最容易的,因此,教育儿童应该遵循自然、顺应自然,顺应儿童的“自然之性”,而不是一味地按照社会整体秩序要求强迫孩子、为难孩子,这无疑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笔者认为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中固然强调了“自由”对于各種社会理论的重要性,但这种“自由”伴随着一定的“秩序”。教育这项工作,风险性同样存在,作为教育者,应当在保证教育环境的安全性的条件下,努力为孩子建构属于他们的自由天地。

  即使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依然存在着弊端,仍然饱受争议,但是他的理论的确有许多值得更多学者借鉴与学习的,对我国的早期教育也提供了不少建议与启发。

  参考文献:

  [1]一波.老子“无为而治”与哈耶克“自发秩序”的比较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xx.

  [2][英]哈耶克,著.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等译.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xx:63,65,55.

初等教育的论文11

  【摘要】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构建互动直播课堂,能够以之为基础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与教学的相对分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互动直播课堂;互联网+教育

  适时采用新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只有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转变观念,更新机制,才能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作者对在线教育和智慧课堂进行了考察,结合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展望,认为在高品质的信息技术环境中能够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有成效的在线教育和智慧课堂。只要把机制调整得更加实际,更加得当,可以把资源共享、在线教育和智慧课堂做得更好。

  一、高画质互动直播课堂环境的搭建

  互动直播课堂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设备,如果采用最新的高水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效果当然会非常好,搞好互动直播课堂也值得置备高水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鉴于作者所使用的设备条件,本文论述使用一般设备和软件搭建效果尽可能好的互动直播课堂。

  硬件环境:第一组电脑,安装有Windows 10 Pro且使用比较流畅的两台电脑,(至少一台)连接电子白板,两台电脑由一台路由器构建成有线局域网,路由器可连接便携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在简易使用情况下,可用一根网线连接两台电脑。第二组电脑,使用流畅,安装QQ、微信,连接互联网,显示器尽量大一些。领夹式话筒,或蓝牙耳机,与便携设备连接。在使用演示文稿教学时使用屏幕的扩展功能。

  软件环境:第一组电脑中连接电子白板的一台安装伽卡他卡电子教室教师端,另一台安装伽卡他卡电子教室学生端,两台电脑都安装QQ、微信,以把便携设备的屏幕投影到电脑屏幕,也可使用有关教学软件或AirPlayer、SideSync等。

  二、高画质互动直播课堂环境的使用

  (一)常规教学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讲授教学内容,电子白板屏幕画面同屏呈现在另一台电脑的屏幕(电子白板)上,教师讲授的现场使用另一组电脑通过QQ或微信进行直播,直播时可把便携设备屏幕投影到电脑的屏幕上,以达到双向互动的效果。

  (二)教具演示

  教师使用教具向学生演示,通过QQ或微信进行直播。

  (三)学生板演讲评

  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堂练习,教师需要把个别学生的练习内容进行展示,可先把便携设备屏幕投影到电脑屏幕,通过便携设备的视频直播或拍摄,在电脑屏幕上进行讲评。远端学生的练习本映像获得后可资源共享到此端电脑。

  (四)师生问答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QQ或微信直播回答;学生提问,教师通过QQ或微信直播解答。

  三、合作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班组的构建

  互动直播课堂可以扩展,在一个学校的一个年级可以同上一节课,如果一个教室的学生太多,互动直播课堂的意义就不太大,可把教室分割或充分利用学校的闲余教室,最好是一个教室15-20名学生。

  分班后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每个教师都担任班主任,或者一名班主任管理1-3个班,实行班组制。由于这一模式需要较少的授课教师,可以让一些教師专职管理班级,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分离。

  一个教室的学生数适当,有利于每个学生搞好学习,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但是,这可能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对此,可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必要时采取轮流担任班干部的方式,互相督促,共同学习。学校可安排人员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合作教学的人员确定好以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相应章节的教学任务,分头备课,并做好衔接工作。由于时间充裕,应该都能查找和搜集到充分而又恰当的资料,领悟到恰到好处的教学要领,既能让学生适当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将来的知识和技能的拓展提供线索,又能为迎接考试考核做出准备和训练,给学生以精彩而又印象深刻的讲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教师在教学上的辛勤付出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出贡献。一位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后,其余教师自动成为助教。

  (三)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

  合作教学模式虽致力于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并不是鼓励教师偷懒,而是让教师避免重复性劳动,以时间的充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显著。教师备课时可征求一下具有合作关系的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熟悉电化教学,熟练使用电子白板并全程使用,掌握演示文稿的编辑和使用,上课前一定要先演练好,对于演示文稿要做好备注。上课前要对设备和网络的可靠性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对于演示文稿的采用以自己编辑制作为主,也可购买或定制,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最好是一个县或区的教育系统,可安排一些教师专职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收集、整理、改编、完善。如果出版数字教材并且全国教材的基本内容一致,就能方便数字资源的使用,简化加工和制作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2]杨剑飞.“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xx.

初等教育的论文12

  摘要:以徐力杀母事件作为引子,通过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塑造,对徐力杀母事件进行分析并尝试探讨行为塑造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不足。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徐力杀母事件进行分析,并将行为塑造结合到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应用。

  关键词:行为塑造 行为主义 徐力杀母

  行为塑造(behavior shaping)是斯金纳指的操作条件反射结果而提出养成新行为的养成技术。通过强化或惩罚等不同的手段建立某种行为或对行为进行矫正,以便接近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手段。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说,因此在对教育学生方面,更倾向于使用鞭打、体罚等惩罚性的行为。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而20xx年1月17日发生在浙江省金华市一名17岁少年杀死自己母亲的徐力杀母事件(光明日报,20xx年2月15日)震惊了当时社会。在教师眼中,徐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总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助人,不明白为什么会干出如此暴行。根据报道徐力母亲——徐母对孩子及其严厉,只要孩子无法考得全班前十名便对孩子狠打一顿,最后终于引发了儿杀母的悲剧。此事引发了当时社会各界对“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了深刻的反思,而善用强化和惩罚方式对行为塑造的应用有助于帮助教师或父母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学习行为也减少诸如以上类似悲剧的发生。

  一、报道简文

  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徐力是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出生普通家庭。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一切衣食住行都是由徐力母亲——吴凤仙女士亲手照料。徐母在徐力高一下时从原本班上倒数第二通过努力一下跃到班上第十名,这让徐母喜出望外,在日后的日子对徐力的期望便更高了,徐母要求徐力每次考试必须考获班上前十名。在1999年11月低,徐母得知徐力考试成绩退到班上第十八名时,回家后便对徐力一阵狠揍,更警告爱踢足球的徐力若再去踢足球便打断其腿。在长期中压的情况下,终于在20xx年1月17日,徐母阻止正在看电视的徐力并警告他期末考必须考获前十名。徐力因此再次与母亲发生争执后,一怒之下将手握木柄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而后,徐力将母亲的遗体毁尸灭迹后写信欺骗父亲说,母亲去杭州看病且照常参加考试。

  二、行为主义观点分析徐力杀母事件

  在行为主义观点看来,徐力在高一上学期原本是班上倒数第二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一下跃到班上第十名,使徐母喜出望外。这在行为主义的观点上来看,徐力获得第十名是强化了徐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另外,不排除也許有人称赞徐母教导有方等,称赞便成为了徐母望子成龙的强化物。

  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F.Skinner,1904-1990)认为,行为会发生是强化的作用,适当的强化物会加强或重复某种行为。根据斯金纳的观点,由于徐力考获班级第十名和别人的称赞都强化了徐母的期望,因此徐母便加强了督促徐力学习的行为。督促在汉语词典中指长辈对小辈监督推动,使小辈朝预定目标前进。督促方法很多,但徐母却选择使用惩罚的方法督促徐力学习。在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惩罚主要用于消除或减少行为发生的次数。其中,惩罚又分呈现性惩罚(presentation punishment)和移去性惩罚(removal punishment),前者指增加个体厌恶的刺激以减少个体行为的重复,体罚则属于当中的一种。后者指减少个体满意的刺激以减少个体行为次数。从行为主义对于惩罚的观点徐母在得知徐力成绩退步时对徐力一阵狠揍,又警告喜爱踢球的徐力若再踢球将打断徐力的腿,徐母即使用了呈现性惩罚又使用了移去性惩罚双管齐下,终于导致了徐力杀母的悲剧。

  除了徐力杀母事件外,20xx年12月13日陕西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晚自习后将母亲杀死并将尸体埋在农田中,三个月后才发现(《华商报》20xx年4月5日)。文中提及学生在杀死母亲后在日记以第一人称写到严厉的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如何使自己慢慢走向绝望。除了以上所说,因为家长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最终导致孩子杀死父母的新闻案例数不胜数。导致悲剧的不是父母寄予孩子太高的期望,而是父母没有正确地使用恰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行为塑造在徐力杀母事件中的应用

  行为塑造在行为主义看来主要是使用强化和惩罚等不同的手段建立或消退个体的行为。本文所提,强化是会促进或增加个体的行为,而惩罚是会降低或减弱个体的行为。在徐力杀母事件中,若徐母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

  在徐力第一次获得班上第十名的时候,徐母应该给予奖励,即强化物。强化物指对个体而言是具有意义的,它可以是奖励、称赞等,对不同的个体强化物也会不同,如对喜爱踢足球的人来说可以踢足球对其是有意义的,而对不喜欢踢足球的人来说踢足球是没有意义的。

  简文中,徐母警告徐力若再踢足球便打断其腿,如此可以推断出踢足球对徐力是有意义的。徐母应在徐力第一次考获班上第十名时允许徐力踢足球,但我们也可以通过简闻中预测:徐母认为踢足球会耽搁徐力学习,因此强化物可以换成别的对徐力有意义的强化物,如使用正强化的方式给予徐力想要的东西或使用负强化减少徐力不想要的东西。

  此外,徐母也应该善用不同的强化手段加强徐力的学习。如每隔一段时间徐母可以自行给予徐力测验,若测验分数达到要求则给予强化物,若测验分数达不到要求则教徐力如何达到要求。后来徐母可以不定时地给予小测验,同样分数达到要求则给予强化,分数达不到要求则教。

  前文所提,虽然预测出徐母认为踢足球会耽搁学习,但踢足球并不是什么必须肯定被消退的行为。相反,若徐母善用踢足球当作强化物,如此也许更能促进徐力的'学习行为。

  四、行为主义中行为塑造的不足

  每个理论随着时代的变化都会被发现其不足,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虽然都曾经风靡当时的心理学界,但都在过后的发展中都被验证了这三个学派的不足,本文将只针对行为主义的行为塑造不足进行简述。行为主义最初由约翰·华生提出,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的外显行为而非不可观的意识经验。华生认为,研究对象应该是个体的行为而不是个体内在的意识,因此这后来被人本主义批评其过于将人看成是机械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本主义认为,行为主义忽略了人的潜能,将人看似“墙头草”,当强化物试图对某行为进行强化便建立了某样行为。此外,行为主义认为,人受外界环境因素决定的,忽略了基因的存在,这被近来许多有关双生子的研究都表明遗传也占有重要的因素。至现今,行为主义学派已经被认知学派所取代,认知学派除了取得行为主义的精华,也填补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不足,更强调了个体的内在动机。

  五、行为塑造在现代教育的应用

  旧行为主义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许多学派论证了其不足,但无可否认行为主义的行为塑造在现代教育中仍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使用行为主义的行为塑造时,我们应取其优点填补缺点,恰当结合现代认知学派强调的内在动机。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就行为主义已被取代,但斯金纳的强化手段扔被使用,如在现代教育中校方为了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便设立了奖学金,教练员在学员每做对一个动作时便给予强化。后来,教师也应该要善用各种手段保持行为的持续性。

  如本文所提到的,行为主义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是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并不是一个长久之策,应结合认知学派所提的内在动机。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注重个体的内在动机,将个体原本是因为外在的强化物而持续某种行为慢慢转换为因为个体自己的内部动机而持续某种行为。

  六、讨论

  在我认为,徐力在第一次获得班级前十的时候或许自己内心也是得到强化的,但或许是还没有达到能够进行自我强化的程度而母亲也没有给予强化,最后徐力自我学习的行为便消退了。此外,我认为,徐母应该多向徐力进行交流而不是将自己的要求想法强加到徐力的身上。徐力还是个孩子,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在多次与母亲发生争执时会因为不如母亲强势而感到委屈且无处发泄。若徐母在教育孩子上少一点责骂多一点称赞,结局是否又会不一样呢?

  在徐力杀母事件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徐母即使用呈现性惩罚又使用移去性惩罚。此外,我认为徐母在狠揍徐力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强化,当徐力因为被揍而学习便强化了徐母日后继续打徐力的行为,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才会引发徐力杀母事件。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一项研究父母对子女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研究者采用纵向研究发现,子女的反社会行为与父母的反社会行为呈显著的联系。那我是否可以推论出徐力是在徐母揍人的行为过程中观察习得的呢?

  无可否认,惩罚在教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慈母多败儿”的典故中便是因为慈母在儿子偷东西时没有使用惩罚,所偷之物变成强化物,最后因为成为无恶不作的强盗而被官府抓到并判死刑。但只使用惩罚显然也是不行的,因为其实很多学习者并不知道什么行为对而什么行为错,作为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只是惩罚。

  七、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xx战略规划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深刻的分析。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表示互联网也将会联合到未来的教育模式中。他提出信息化背景将有三大改变,分别为教育内容多元化、学习的物理环境以及教师转换成学习组织者。此外,研究者表明视频公开课在通识教育中分别使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将取得三种不同的效果。结果表示,“翻转课堂式”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呈正相关;“课堂嵌入式”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课后扩充”在适用于提高动作技能。

  未来教育将逐渐信息化,教师也转换成学习组织者,因此并不能只使用传统行为主义的行为塑造。教师应通过行为主义的方式建立学生的学习模式,后慢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对学习进行强化,最后再慢慢地退出成为为学生提供资源和解答问题的学习指导者。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将从“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慢慢转化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旭东,郑伦楚,操阳.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以“学习心理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xx,(09):27-32.

  [2]周薇.赏罚与教育——现代学习心理学赏罚观的启示[J].大理学院学报,20xx,(05):58-60.

  [3]冯艳丹.行为塑造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探索[J].经验交流,20xx,(01).

  [4]董生亮.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实施研究[J].科教纵横,20xx,(09):30.

  [5]尹捷.行为学习理论的适用价值[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05):75-77.

初等教育的论文13

  [摘要] 在全國各大高等师范院校中,“教师口语”课程已经将近20年了。虽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时间和地位都较之以往有所提升,但其“教师口语”课程一谈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师资团队缺乏高效建设、课时编排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教师口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教学质量与“教师口语”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20多年前,国家就加大了对初等教育专业中“教师口语”教学的力度。新时期,中等师范逐步统一为本科教学,虽然学生的素质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教师职业的能力培养反而呈现弱化的趋势,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教师口语”中存在哪些问题影响了“教师口语”的整体教学成效和水平。

  一、初等教育专业中“教师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口语”课时不足

  根据相关的规范规定,“教师口语”课时不能够低于56课

  时,但是一些学校并没有按照规范执行,能达到标准的几乎没有。课时数量达不到教学目标,也就直接对教学内容和效果造成了影响。

  (二)教材的编写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教师口语》教材主要是以普通话为基础,辅以口语交际和教师的职业口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老旧的教材已经不适应当代“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需要。一些案例虽然经典,但显然已经脱离了如今社会发展的轨迹,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已经选用的越来越少了。

  由此引发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机构和相关研究者开始出

  版有关于“教师口语”的教材。一时间,市场上的教材种类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大多数的教材是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的,按照一般话口语和教师职业口语的传统体例编写的,内容雷同较多,对课时少、训练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带来很好的解决效果。其中,由程培元所著的《教师口语教程》虽然将语言和教育进行了结合,使“教师口语”的专业性得到了增强,但依然存在比较旧的案例,示范性效果不显著。

  (三)师资队伍建设缺失

  师资队伍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劣势,这是因为,“教师口语”涵盖了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在一些高校中,只有一到两名的专职教师,甚至有的高校连专职教师都没有,反而是由语言学或是教育学的老师来代替。这些教师虽然普通话达标,但是在教师职业语言、口语艺术或者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并不涉及“教师口语”的专业领域。最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中小学的从教经验,理论缺乏实践。这种教学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从“教师口语”课程进入高校以来,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进修和培训,一步步蚕食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缺失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二、改进初等教育专业中“教师口语”教学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教师口语”课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无法将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就应该果断地在“教师口语”中将普通话教学提取出来。这一部分教学不可以通过考前辅导的方式来进行。应将“教师口语”回归本质--针对教师的专业性来进行教育,内容要融合一般口语和教师职业口语。其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不少于48课时的安排是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

  (二)教材要具有时代特色,配套资源也要同步开发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综合了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不能忽视的则是实践训

  练,因为毕竟学这门课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教育行业的,绝对不能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编写相关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色来搜集案例和编写相关资料。在编写过程中,也要联系社会现实与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如音视频的相关资源等。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如今的高校都配备了一些专业的录播条件,教师可以在录播室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也可以拍摄一些生活日常,和教师共同讨论。学生主动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将真实的场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多加强校际之间的师资交流与合作

  每个学校的“教师口语”的教师资源都是有限的,人数的限制阻碍了内部合作交流组织的想法。因此,想要提高师资力量和补充师资力量的不足,就应该打破壁垒,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师口语师资组织。有效汇聚各校的“教师口语”师资力量,整合并加以交流。这不仅可以将一些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吸纳进高校“教师口语”教学队伍,还能够提高实际的教学能力,对整个“教师口语”师资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教师口语”教学的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强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傅红英.初等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xx(17).

初等教育的论文14

  论文导读:初等教育系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教育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初等教育系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xx年,原名小学教育系。20xx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和小学教育理科方向。20xx年7月从教科系划入学前教育专业,现共有两个专业。目前初等教育系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辅导员2人。

  作为新建系,做好科学发展规划,对初等教育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1.教学建设工作上所做的工作

  过去的几年,我们严格按照本科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制定了本科教学大纲,大纲规范、科学合理、实用,指导性强;从06年开始我们全面要求教案都按照教务处规定的格式撰写,其中还通过开学、期中、期末三次检查来强调它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今年,我们对期末试卷的检查加强了力度,使得这次试卷的质量大为提高;在课程建设方面,我系4门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儿童文学和学前教育学,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抓教学质量上教育管理论文,我系按照学院的有关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的文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注意常规工作的管理环节;学生管理组织机构运转正常,党建工作井然有序,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我系一年一度的“12.9”师生手工作品展已成为遵义师院学生时间活动和课程应用的一个亮点。

  整体上看,我系整体水平和实力在学院十八个系部中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省内师范类院校中举办小教专业系部相比,从招收本科生时间来看,我系在全省招生比本科生较早;从管理模式上看,我们是独立建系,独立管理,这在全省市少有的,管理优势明显;我系与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中举办同类专业本科的系部相比,我们升本时间较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同时,我们属于独立管理的“主流”式的管理模式,管理相对成熟。

  2.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中高职比偏低,仅有25%,高职数缺少2人。同时,还存在理科方向高职教师缺乏的严重困难。

  (2)教师学缘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到目前为止,全系教师中还没有一位毕业于全国著名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仅有一位教师来自重点大学,其余教师均集中在省内高校;二是教师来源低学历化程度仍然较重—有些教师还只有本科学历。

  (3)教师队伍中硕士比虽然勉强达到评估要求(包括在职硕士达50%),但是,存在学科专业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教育学方向的不利现实。

  (4)专业方向建设仍显单一,只有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还没有新的专业方向,这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和幼教工作发展的需求现状不相适应论文的格式。

  (5)在教育研究和课题申报上,尽管现在2个国家课题,但是在科研论文与著述上,整体水平偏低,整体实力不够。

  (6)理科方向教师队伍和文科方向教师队伍比较,职称、学历、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实力悬殊大,急需补充有经验、有能力的高职称学历的教师。

  (7)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仍显得办法不多,经验和能力不足。

  (8)在部分专业课程上,我们还缺乏专业的师资(如写字训练是书法教师、简笔画训练的美术教师、儿童手工训练的手工教师等)。

  (9)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的实验室建设还未进行,这对来年各个专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管理论文,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根据学院面向基层、服务基础教育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扬师范教育之长,构架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机制,培养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

  2.基本原则

  (1)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大学应注重质量发展的要求,根据贵州省“十一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根据遵义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在基本完成“普九”基础上农村急需大量合格教师的需求,并根据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确立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思路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确立初等教育系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

  (2)立足于学科专业自身条件的发展潜力。

  充分考虑初等教育系在遵义师范学院所处的地位,并结合全省、全西南本科专业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到我们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的来源情况和思想状况,以学院定位为基本办学方针。

  (3)突出 “小教性”、“幼教性”,坚守学科专业特点,立足自身,办出特色。

  根据国家教育部“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关于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和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实际,先“强本”,再“争硕”。突出“小教本科”和“学前本科”的特点,坚持应用于学术基础一起抓的办学思路,突出应用能力,努力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质量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

初等教育的论文15

  初等教育的品质标准有许多载体,教师口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初等教育的教师口语处于一个文火慢炖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口语的火候,为了提高口语表达的接受价值和亲切感,应尽量儿童化,不可操之过急,使用过多的书面语,同时又要起到汉语普通话的示范作用,注意避免追求儿童化而附带了儿童话的各种口语错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正处于一个由语言文字片段学习向整体语言感知过渡的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初等教育教师的教学口语特点不仅由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职业特性决定,也取决于学生对于教学口语的接受特征。基于这两个层面,教师要辩证地处理好书面语与口头语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心理特点、文化知识背景、思维特点等方面的教学语言接受特征,才能使初等教育的教师口语有本质上的发展和应用。

  一、教师口语对初等教育教学的意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口语方式,可以使教师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1.可以使教学具体、浅显、明晰。教师的口语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浅显化,让教学内容生动而明晰。

  2.可以增强语言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语言说明事理,阐明观点,可以增强教学表达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3.可以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富有逻辑性的语言,用于说理,令人信服;用于叙事,情节生动;用于抒情,扣人心弦。

  二、初等教育教师口语的基本原则

  1.在口语表达的度上。初等教育教师口语应以表达流畅为基础,语清意自明。因此,初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具备的口语能力就是清晰、简洁、不卡壳,才能促进师生间表达与接受信息的准确及时,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2.在口语词汇的选择上。应该时刻以汉语普通话为基本口语准则,并能呈现出儿童化的特征。避免出现晦涩书面语、文言词汇,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逐渐熟悉和把握小学生这个接受群体的语言接受特征,尽量避难就易;

  3.在口语句子的组织上。尽量多使用短句和常见句式,并能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变换,最终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

  4.在口语表达的`形式上。应尽量避免教师说、学生听的单线表达教学模式,要努力营造表达与接受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或多或少展开口语的交际,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5.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门科学都有自身的逻辑,如果教师语言无法遵循学科规律,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语言必须具备严格的逻辑思维,做到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三、初等教育教师口语的表达方式

  目前,初等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提升自己语言水平的标准,往往以普通话等级考试为目标,这就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易停留在语音的层面上。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口语中的修辞方式远比这些丰富得多。结合初等教育的教学实际,根据小学生的语言接受需求,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

  1.简洁。即准确清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用直截

  了当的肯定句式清晰地传递的知识信息,这不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即使接受信息,而且会对课堂思路保持明晰完整的印象,同时凝炼的表达也能够及时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令课堂保持积极的氛围。

  2.互动。初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必须时时穿插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问的形式来调节课堂的互动,例如设问、反问、追问、商问(用是不是的方式商量式询问)、在讲述中设置悬疑的问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多样地把丰富的问作为表达者和接受者沟通的桥梁,以增强互动效果,促进沟通和交流,把学生引向活跃且正确的思维轨道。

  3.具象。初等教育教师在讲述中尤其需要显示、再现某个景象或物象,突出色彩性和形象性。可以将简笔勾勒与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融汇穿插于教学中,以便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初等教育教师口语研究 苏佳 陈秀烨 翁志强 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教育系身临其境之感。

  4.补充。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对即时信息作出补充说明或引证。主要有连续性补充和间隔性补充,选择性补充和整体归并性补充。恰当的补充可以突出重难点,调节教学的节奏,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使表达得到更周密、更完善的调整。

  5.启示。在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就事论事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和叛逆心理,常常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是批评教育时,先言他物,绕个弯子,接着再引出所言之辞,并对语音、语态、语意、语势等作变通处理,这样往往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对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愿意进行自我反思,一般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核心是暗示,教师用口语技巧启示学生,就是一种教育暗示。

  6.灵活。在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短时、多样的课堂情况时,采取应变性的语言策略。当学生理解发生障碍时,教师应及时转换语言角度,换一种方式把意思说得更明白易懂,避免停留在同一逻辑形式的语言重复。

  7.突显。教学照本宣科,该讲的都讲了,其结果往往是平淡如水,过眼云烟。因此,教师在讲述中必须要有所侧重,要突显面的倾斜和点的着重,在这些地方倾注足够的表达,并保证其足够的语量。

  8.修辞。教学活动以及日常师生交流主要是凭借语言来进行的,比如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等。因此,教师口语的运用应讲究语言艺术的运用,使教学语言不仅具有感染力、号召力、震撼力而且本身就可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学生能够从课堂及交流中获得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情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的语言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化语言艺术。如运用比喻,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或通俗的、浅显的道理打比方,可以使与之相似的、陌生的事物,或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变得容易接受;运用引用,引用历史故事、成语、寓言等,可以使表达内容充实、语义丰富;引用格言、警句等,可以使表达内容充实、语义丰富;引用格言、警句等,可以增强表达的哲理性;引用谚语、歌谣、俚语等,可以使说理、叙事简练,深入浅出,表达内容更富有情趣;运用双关,可使语言风趣、简洁。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初等教育教师口语的发展及其研究,一直滞后于丰富多采的教师口语实践。而教师口语的表达及发展,是处于动态语境中的。因此,初等教育教师口语的发展必须结合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适时调节,顺应教学的发展.

【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初等教育实习总结07-05

大专初等教育就业前景10-28

初等教育实习总结精品01-15

初等教育大专生自我鉴定04-30

金工实习论文 -论文03-13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11-06

寒假实践论文 -论文03-13

论文的总结02-21

数学的论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