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20 18:07:57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论文[精华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育论文[精华15篇]

小学教育论文1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物,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是: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理论中,运用这种现代化方式开展教学,以实现教学现代化。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多以幻灯片等方式为主,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发展,逐渐开始以计算机为主。现代教育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学从传统黑板、粉笔的文字教学,转向了数字化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知识传播速度和效率。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知识变的不再抽象,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便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图像和视频,使知识变的更容易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可以参与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更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觉得枯燥无味[3]。现代教育技术不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素质培养统一了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职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职业高中想要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科目和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往往会付出大于平时几倍的努力自主去探索和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与感悟。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各类音乐或影片片段,让学生去聆听和感悟其中传达出的情感,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由实践音乐的听和唱。例如在《公共艺术音乐篇》生活之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生活中的音乐,并让学生对收集的结果进行即兴表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使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境。

  (三)利用计算机软件,增强学生音乐学习信心

  一直以来在职业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许多学生表现出了没信心,不敢张口唱的现象。教师可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帮学生录制音乐,让学生听到属于自己的音乐,这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更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信心和兴趣。cooledit软件就是很好的音乐录制软件,不仅操作简单,且具有极好的录制效果。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教育技术。职业高中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出适应实现需求的优秀人才,教学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音乐新课程教学中。

小学教育论文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3.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德育融入到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该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总之,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语文基础知识和德育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达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育论文3

  一、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具有极高的价值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个体,班级这个个体的基本成员有班主任、有各科教师和班级学生,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班级目标。所以,班级是一个育人之处。语文教学也是教师学生在自己的班级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语文教师如果能尽情地发挥出语文方面的教育价值,必将会促进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班风。

  (一)语文教学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制度方面和人文方面。制度方面可以由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个方面构成。成文的制度指所涉班级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基本规范形式的要求,是常规方面的管理;而不成文制度指班级中传统的、舆论的、风气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内容,它有不成文的特点,属于约定俗成方面的非常规性的管理,这个非常规性的制度方面也会影响着常规制度管理方面的管控程度以及效果。而且一个班的班风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士气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氛围。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体现我们所倡导的真善美。语文的工具性通过知识的传达让学生更加聪明、能干,这些又是认识以及创建一个班级文化氛围的保证;语文的人文性能在班级内体现出教育公正的思想,它是作为那些不成文制度最有力的保证;语文教学具有着活力、创造力,又有它的欣赏价值,而这方面又使班级文化能够具有生命力。

  (二)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软性环境

  课堂软性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中占主体的情感方面的氛围。一般包含着师生的精神情绪、感受等。课堂氛围的好坏又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解答是否满意,教师对工作的环境与现状是否满意,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等。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尽情享受文化大餐。

  二、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融合,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里的许多文章都是用情打动人的,这些也是大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比较喜欢的原因。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能够借鉴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用情去打动学生。教师无论在平时的学习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要时时刻刻地做到关爱学生,去公平地对待学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的氛围。不管哪科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我们要注意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二者存在的`关系,在教学和管理上相互融合,通过自己的教学去启发和带动自己的班级管理,就能在语文教学方面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中,让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产生良性的循环,实现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的管理功能,同时,又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

  基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在班级开展一些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欢度国庆”的活动、“知识就是力量”的主题班会、“美化我们的校园、保护地球的环境从我身边做起”的实践活动、“学习雷锋精神”宣传报的创办活动等。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顾不上教育与关爱自己的孩子,使孩子缺乏了父母的关爱,有的性格孤僻,厌恶学习,有的叛逆。班主任要关爱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提高他们学习上的积极性。那么,班级里也会充满温情,班级管理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语文教学活动与班集体活动完美结合可以增强凝聚力

  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语文活动等一些形式,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团结一心。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可以让全班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一同进行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可以启迪他人,拓展他人的思路,培养他人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认识、帮助,可以促进彼此全面发展,使得班级管理更加优化。教师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语文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小学阶段更应要重视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加强基础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好的语文方面的学习习惯。例如要规范书写汉字,让学生广泛涉猎群书,积累阅读方面的经验,可以开展小组知识竞赛,如汉字书写、中华古诗词、成语接龙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识记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同时,教师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班风都大有裨益。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价值,使学生的情感变得丰富。彼此理解、彼此尊重、互相帮助,让班集体好似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应该是和谐、融洽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如果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整个班级都要形成正确的、奋进的、向上的学习氛围,并使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地融合,达到双赢。

小学教育论文4

  一、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1.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达尔文曾经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实,教育本身也一样,教育为了保证本身教育人、培养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本质,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当前,小学教育进行改革的迫切性,已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多种因素的综合决定了小学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我国的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将开放性的素质型教育课程体系有效地构建出来。在进行教学课程改革时应该考虑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的课程的合理安排。通过小学教育改革,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才能有效进行。在改革过程中建立创新的教育体系,塑造科学的教育灵魂,坚持改革是教育的保障,改革是教育技术的手段。通过改革掌握超前的教育意识,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备军。只有通过小学教育改革,学生们才能得到综合的发展,使学生有个轻松快乐的童年,这为学生以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2.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建立良好、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由于学生处于小学阶段,鉴于这个时期学生的特殊性,在营造课堂气氛时主要以情感气氛为主,多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培养积极的情感。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探索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养成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加强教师的专业授课能力和心理教育能力,专业授课能力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前提,心理教育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硬件之一。小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同样是小学教育改革的侧重点之一,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将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加大精力,保证这两方面工作顺便有效的完成。

  二、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改革有着必然性。小学教育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才能满足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周围环境的变化。小学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在这方面工作的精力投入,坚持实事求是,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改革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未来的发展靠下一代,下一代能否在基础素质教育的开端得到有效的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小学教育的改革,使小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思想与心理,为以后的成长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改革,也保证了我国的基础素质教育稳定、持续地进行下去。

小学教育论文5

  现代社会愈加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新型人才,在教育方面不仅要重视文化课,还要重视艺术方面的发展。由此,音乐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小学是教育的起步阶段,重视小学的音乐教育与培养,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年纪,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和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导致小学生活跃的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减退。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变差,习惯去依赖教师来学习课堂内容,解决学习问题。

  (二)注重应试教育

  我国的主要教育制度就是应试教育,对于任何一门学生学习的科目,学校都会采取期末测试的方式来对比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然而音乐是一项灵活多样的科目,它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纸张文字之上,也不只是一两首乐曲可以检测出来的。所以,应试教育通常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天赋,只看到了学生书面上的成绩。不仅如此,应试教育会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会对此产生排斥和抗拒。由此导致上课无法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最终影响了音乐的基础学习。

  (三)教学内容单一

  音乐在各项学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学习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例如,某校教师在教习音乐的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和音符。挑选个别同学来进行演唱的示范。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上可以使用到的道具或者是乐器,学生只能听老师单调的解说,或是老师在讲台上用钢琴为同学将乐曲演奏一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状况,降低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重视兴趣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解学生的喜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学生学习一些容易上手的小乐器。例如,某位教师为同学准备了笛子,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就可以紧跟着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好奇心,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向老师提问。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团体的演奏,虽然不够熟练,但是学生对简单的乐器操作有了基本的认知,课上不再是单一的听讲,也能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内容中。教师应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倡实践操作

  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不能让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本教学,这只会让正处在贪玩好动年纪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例如,某小学曾经的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演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跟着老师参与进去。经过教学改革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小乐器,课上教师不仅单独为学生演示内容,还会邀请学生一同演奏。像是在讲解《雪绒花》的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乐曲短片,然后又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乐器演奏。学生对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加快了完成课堂任务的脚步。

  (三)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简单的乐器演示之外,还应该更加丰富课堂的内容。在内容的丰富上,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演唱和乐器学习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带有趣味的课堂小活动。例如,某校园内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带领学生进行演奏,还会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乐曲的内容之后,根据乐曲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来编排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部分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很好的利用了他们贪玩的特点。在“玩”和“教”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表现更加的积极,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改善教学环境

  由于传统教学的特有的教学模式,音乐课堂的环境相对较为简单。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力度,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的雄厚,调整教师的薪资水平,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应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音乐教室提供更多的器材和用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要为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国家对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的音乐教育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艺术基础,对培养专业性人才和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适合于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议题。

  一、相关概念

  移动学习,智慧教育,体感教育等网络教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人们把网络资源与教育应用的结合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概括起来,通常是指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物质资源。(范诗武,20xx)。教育资源不但包括用于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师资和生源。丁新把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致分为三种:电大—内部共享型、同类型同地区共享型和院校自主共享型。

  二、当下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表述方式也逐步形成,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杨改学,20xx)。数字化和网络化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和传输通道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通过文献调研和关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动态,得出以下结论。

  1.基础设施差异大,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者要想获取网络资源,首先需要配备相应的终端设备。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涉及平台,终端设备,不同区域等因素。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农远工程,覆盖了一部分学校,但是有了终端设备,有了平台,利用率不容乐观。

  2.教育资源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基础教育方面的知识库。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的资源库还是比较缺乏。有的学校有资源库,内容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用起来不方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学校直接购买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建设的,但是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购买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应该起到的作用。

  3.教育资源种类的建设不均衡,使用不合理。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主要是题库的建设。例如,国家花费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来大量建设精品课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制,课程缺乏可获取性,大大降低了利用率。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的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缺少统一的标准。课程被评上了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由于后续更新缓慢甚至停止,使精品资源课程失去了可持续性的生命周期。

  三、解决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因素的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任友群等提出整体观和协同学是信息化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通过综合集成的方法,充分认识微观资源共享效率和宏观资源共享效率的关系,从微观资源共享效率过渡到宏观资源共享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探索多元的教育投入格局。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的经费渠道。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各级各地统筹经费,弥补缺口。20xx年上海市和20xx年湖南省投入专项经费超过1亿。20xx年陕西省明确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省份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的需求。

  2.设置教学设计环节,加强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开发教育资源的机构,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特征,树立教学设计的思想,增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的人员配置。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积极性很高。

  3.基于云计算搭建平台,加强校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初目的逐渐迷失,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建设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如果学校之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集中几门甚至是重复几十门的开发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让网络教育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发出好的平台。例如,成都七中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实施了“一帮一”的远程班教学,借助成都七中的平台,偏远的山区同学可以同步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

  四、结语

  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很多,如国家的政策,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搭建可持续性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切实发挥价值和彰显存在的意义。

小学教育论文7

  一、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创造创新空间

  教材仅仅是提供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依据。要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设计感性材料,为学生架桥搭梯。如在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联系日常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雨伞都是圆形的?为什么没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雨伞呢?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素材:长是4,宽是2长方形;边长是3的正方形;边长是4的等边三角形。要求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并从中探究出规律。学生经过一番计算后发现,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以圆的面积最大。这样雨伞就可用最省的材料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充分遮挡烈日、暴雨,保护人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创新思维品质的发展。除了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角的认识”后可设计:“一个长方形,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在此教师可先作讲解说明,然后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找答案,不一定要找到全部结果,只要能给学生以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创新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课堂上应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说。”课堂上有时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其学会了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小学数学北师版四年级下册两步方程: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解法一:根据“松树棵数+柏树棵数=120”列方程解。从条件“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可设柏树栽了x棵,那么松树栽了4x棵,列式为:4x+x=120,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解法二:根据“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得出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总棵树是4+1=5份。柏树:120/5×1=24(棵),松树:120/5×4=96(棵)。从而解答出松树和柏树的棵数。这样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会一种方法后,继续探求多种解法,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多想出智慧,既利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各种创新作业形式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练习设计形式可以多样化: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

  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

  3.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4.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学生学习、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更全面,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力武器。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此外还应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素材,把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论文8

  一、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仍存在不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及教学条件下,农村的学生家长依然认为数理化等应试科目才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对美术教育无法提起兴趣。正是基于这些认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被视为“鸡肋”,让人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家长和学生也很少将时间花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上。大多数家长对美术课持可开与可不开的态度,这些家长认为学生现在面临的升学压力很重,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时间已不够用,不如把美术学科上课的时间节省下来上其他的基础课程。在部分学校,美术教师仅是校内的“免费美工”,美术老师往往将大量本该放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用在完成一些没完没了的欢迎、宣传标语的制作上。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不是从教学角度,而是以其“校内美工”业务做得如何来评判。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课常被挪作他用,美术教师的作用亦无法完全得以显现,教学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学生很难得到连续、系统的美术学科教育。

  二、美术师资缺乏与浪费并存

  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美术教师仍然是缺额最大、合格率最低的教师群体,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美术教师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缺口。由于政府所拨教育经费有限,因此,教师的实际待遇长期徘徊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原本就不受重视的美术学科来说,学校难以做到对美术教师“待遇留人”,部分美术教师凭借“一技之长”或努力争取逃离农村学校,或干起第二职业,从而导致美术教育师资流失,不得不用其他老师顶替。同时,美术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得不到重视,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致使美术教师不能专心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甚至一些美术教师在干上几年之后,放弃自己所学专长,转行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近年来,综合性大学等非师范院校也参与、涉及中小学教师培养这一块工作,以及各高校的扩招,美术师范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来不了”“养不起”“不稳定”“配不齐”等现象仍没有得到缓解,如上文提到的,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的日常工作就是充当学校的免费美工,所以,在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校里往往只有一两个美术教师,这一两个美术教师需要面对学校所有的班级,从这个层面来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师资十分缺乏。但在了解部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时我们却发现:部分担任美术课的教师并非是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甚至他们并不具有美术专业技能和美术教育知识,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写、会画,略懂一点美术常识,而这些教师中有的还兼任其他课程;另一方面,受过良好美术专业教育的老师却往往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被学校分配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无论是其他老师兼任美术课程,还是美术教师转教其他课程,对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必然导致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低下,进而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美术教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教育设施资源分配不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

  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也影响着教育设施的分配问题。比较而言,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与发达地区学校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在美术学科上更加明显。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面临经费紧张、学校资金不充足等问题,学校对美术课堂教学以及教具的支持与投入很小,部分学校把本该用于美术学科的.资金投入到了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教学上,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设施、队伍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严重滞后。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1.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较为缺乏,教学设施没有配套;2.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缺少应有的“阵地”,不能安心教学;3.农村中小学受传统教育理念“主”“副”科影响较大,美术课受其他主课冲击现象比较普遍;4.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地域差距影响,信息相对闭塞,美术课程更是缺少交流,提高较慢。这些差距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正是因为教育设施资源的分配不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导致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城市美术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极其不利。

  四、对策研究

  笔者认为,要转变当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培养画家。丰子恺曾经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管理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进而对学生德、智、体等其他学科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

  2.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投入不合理的状况

  中小学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设施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当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分配模式,并不利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及美术人才的培养。调整现有学科布局,加大对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美术教育的师资、资金、图书、实验室、设备等教学条件进行美术教学,是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各级主管部门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重视,从实际行动上消除美术教育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差别,根据新课程要求,加强学校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美术资源,积极开发学校周围的美术教学资源,如校园环境资源等,创造和谐的美术教学环境。

  3.加强农村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首先要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对专业师资进行合理利用。学校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年轻美术教师赴美术院校、师范院校进修、培训,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定期进行素描、色彩、水墨画、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美术素质修养,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待遇,使美术教师得到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重视,同时,加强美术教师的培养,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城市美术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促进城市与农村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美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村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许多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好经验,但与国家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抓住素质教育及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发展改革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契机,向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投入更多的关注,实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跨越。

小学教育论文9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快速发展,农村小学特殊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多,但也出现了新的现象。而小学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心智成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可见这一阶段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要。如何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就成为当前农村小学应格外关注的教育问题。某小学“给教育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的做法引起公众热议。本文从用真心、细心、恒心、热心、全心等方面探讨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对策,以期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成效。

  一、农村小学特殊群体的定义

  所谓“特殊群体”是指在行为、心理上不同于般的”的个别群体。小学的特殊群体包括“智力上的特殊群体”和“非智力上的特殊群体”智力上的特殊群体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非智力上的特殊群体是指心理、技能等方面有缺陷的群体。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快速发展,农村小学的特殊群体又出现了新现象:除常见的品行不良儿童、学习不适应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离异家庭儿童、有生理缺陷或心理问题的儿童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即父母进城务工留子女在家乡学校上学或父母亡故的特殊儿童。有研究表明,此类特殊群体往往会产生性格内向、自卑、离群、爱猜忌、自暴自弃等心理。而这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适当的排解和适时的矫正,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消极行为,严重的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二、针对农村小学特殊群体,班主任的教育对策

  特殊群体作为班集体中的一部分,更加需要关爱。班主任作为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在对待特殊群体时,尤其要善于掌握尺度和讲究艺术。

  1.用真心无条件地悦纳特殊群体。一般来说,班主任爱好学生容易,但对特殊群体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头痛、无奈甚至放弃。有研究表明,39.6%的教师对能否接纳特殊儿童持否定或怀疑态度;的被试认为特殊儿童会让教师缺乏成就感,81.8%的教师感到自己想教好特殊儿童,但担心不能胜任。对特殊群体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怡怡更需要关注。无条件地悦纳特殊群体,就是要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关系;无条件悦纳特殊群体,就是要以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爱中自尊,在爱中自信,在爱中自强;无条件悦纳特殊群体,就是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心;无条件悦纳地特殊群体,就是要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爱,感受到教师的激励,不断增强信心,敢于面对困难,最终做到爱自己。

  2.用细心关注特殊群体的表现。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还愿意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但是特殊群体往往处于被动消极状态。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抓住时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课外活动中、平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细微表现,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学习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观察要“悄无声息”地进行,否则可能会引起被观察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在获知学生的表现后,认真分析,判断其对自己和他人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心理动态和现实需要。同时,班主任要注意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做好细微行为习惯的'教育,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要对学生哪怕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肯定,甚至要将课堂或生活中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契机,从中获得教与学、成长与进步的反馈信息。

  3.用恒心追踪特殊群体的成长足迹。学生从进入小学到升入中学,对学校和师生都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个人也不断成长进步。但是,特殊群体的行为也逐渐暴露在师生面前,的一个异常行为或是一句异常话语。因此,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学生档案显得非常必要;同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并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档案内容包含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基本信息及个体事件的发生记录等。然而,建立个体档案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心来完成。在有条件的农村小学,不妨也建立电子档案。

  4.用热心联系每位特殊学生家长。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密切配合,让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特殊学生的转化,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里父母的关心,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自己不再被冷落、歧视,从而树立起信心,激励自己奋发努力,不断要求进步。班主任要和家长经常性地交流学生的表现,一起找出原因分析对策。农村家庭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一方面缺乏和子女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导致班主任与其联系产生困难,甚至多数需要利用八小时外的时间沟通。这就需要班主任克服困难,保持与每位特殊学生家长的沟通。

  5.全心帮助特殊群体成长。班主任要从多个角度、在多种场合,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成长。充分利用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充分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具体困难,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解决难题,弥补他们缺乏的爱,使他们有被尊重感和关怀感。学习上多鼓励,以表扬为主;课堂上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后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总而言之,在农村小学,除班主任外,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学校每位教职员工、家庭的格外关心和社会的特别关注。除无条件悦纳特殊群体、关爱特殊群体成长外,班主任还需要做很多事情。只有多方努力、共同付出,农村小学特殊群体教育才能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取得成效。

小学教育论文10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不在活力不强、针对性不明显等问题,要改善这些不足之处,就需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运用合作学习和对话学习等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提供更强动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合作学习;课堂对话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较为滞后,教育质量普遍不够理想。探寻有效的教学创新模式,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引领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提升综合效能。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模式固化。对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并使用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和程序。因此我们要既要遵循其固有的原则又要进行合理的创新。换言之,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操作,并让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多数教师都存在教学模式概念不清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系统性总结,语文教学反思不到位。

  2、语文教学程序机械呆板。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展开是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兼顾教学的合理性与目的性,为了尽可能的规范教学的过程,我们常常采用导入讲解,分析检测的流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因此有些课程会体现出一种机械呆板的状态,让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降低了教学的标准,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能。

  3、语文教学思维的局限性。对于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的外在形式是基于其内在思维逻辑之上的,因此,良好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教学当中,发挥自身的思考力和思维力,在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属于本学科的教学思维框架,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只是因书本而教学,并没有考虑到更深一层次的教学提升,这就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4、语文课堂氛围压抑。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是教学成果的直观体现。课堂氛围好,课堂氛围高涨,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也就是学生对于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动反应力强。教师在备课之初,都会有意识的去设计互动的过程,使得课堂的氛围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讲解与接受的过程之中,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在教学之中,难以有效的把控课堂的节奏与氛围,再加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机制缺失,促使这种问题的恶化。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策略分析

  1、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应是教师与学生达成和谐互动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能够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并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拓展,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传授过程当中有意识的进行思索和回答。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二者的互动,让课堂呈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措施,真正做到将课堂本身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驾驭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的劣势,通过学习补充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2、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科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活力。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并能够在这种乐趣的驱使下,有意识的进入深层次的思索,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活力,让课堂教学呈现更加突出、更加新颖的发展形式。

  3、发挥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已经走入课堂教学当中,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生动性与新颖性的辅助工具,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们应在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但琳琅满目的技术手段的冲击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条与课堂内容有效融合的道路,也就是我们必然要将教学的重难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对媒体手段进行筛选,落实教学发展信息化在课堂上的真正作用。

  4、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合作探究学习的益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我们有目共睹,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的时候,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合作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其次是教师在安排合作内容时没有做到合理有效,三是教师在指导学习合作过程当中,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意义,让自己脱离于合作教学之外,这样就会造成合作学习的难以达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合作中继续做好合理科学的部署,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得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教育效果与教育质量,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发挥现代教育模式的优势,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要求。

小学教育论文11

  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 小学生 和谐

  一、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方面

  小学生感恩情感比较丰富,觉得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会有发自心底的感动与快乐。说明也平时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但感恩父母的行为较缺失也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因此,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如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的孝顺,对别人呈现得较为冷漠。反而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二)学校方面

  由表4可知,只有10%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大部分的学生会积极爱护校园一草一木。这说明目前学校在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表3可知,学生自尊心理较强,这跟平时教师的课堂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些教师因为平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的叛逆心理就会凸显。长期以往学校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老师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学校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一旦学校没有给予学生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过度关注个体智力发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中,道德教育缺乏时效性,那么,学生感恩意识将会严重缺失。

  (三)社会方面

  教育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的。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与协助。因此,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大环境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

  实际上,感恩教育是一个关系社会和谐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方应携手全力支持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学校生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坎里。

  三、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方略

  (一)感恩教育活动活动主题分类

  1.感恩大自然,乐于实践

  (1)组织学生观看万泉河,在河边进行野炊活动,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2)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

  (3)给野生动物小鸟做窝,买鱼苗放鱼苗活动。

  (4)为西部治沙活动捐款等。

  2.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1)结合五一、 十一长假,同学们纷纷走进了社区、幼儿园、敬老院和福利院,开展小队活动,让同学们从学校走入社会这所大课堂,并在其中学会求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2)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举行义卖旧书本、红领巾活动,义卖所得全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身边困难的伙伴,使同学们在奉献自我中学会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3)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作题为《学会感恩,做真正快乐的人》的国旗下讲话。

  (4)不乱闯红绿灯,义务参加公路执行员活动。

  (5)自己绘画宣传参加公益活动,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等。

  (6)拟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学会感恩 从我做起》。

  3.感恩父母,学会回报

  (1)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少先队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同学设计一份感恩活动方案,并付诸实践。

  (2)自己动手,给妈妈准备制作一件小礼物,送上对妈妈的祝福。

  (3)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一件家务。

  (4)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开展征文和板报评比,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展示。

  4.学习先烈,感恩生活

  (1)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台播放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烈士。

  (2)少先队大队部在各中队推荐的基础上,举行珍爱生命感恩幸福生活的演讲比赛。

  (3)义务给烈士家属打扫卫生,定期访问烈士家属。

  (4)给比自己小的孩子讲授烈士故事,传承烈士精神。

  5.学会感恩,收获快乐

  (1)以中队为主体,开展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活动。

  (2)各中队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3)看一部感恩的电视片 。

  (4)音乐课上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朋友》、《懂你》等。

  (5)美术课上画一幅感恩的画心中最想感恩的人或物。

  (6)利用社会课了解西方的感恩节、并知道我国母亲节、父亲节的由来。

  (7)语文课围绕感恩教育 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8)在母亲节、父亲节当天,组织学生参与学会感恩,祝福父母活动,让孩子的感恩祝福感动每一个家长让每个孩子在学会感恩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xx.

  [2]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xx.

  [3]庄端.感恩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探讨[N].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xx(12).

小学教育论文12

  一、网络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在当下的发展进程中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当下这个传媒如此迅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不再局限在校园的环境里,不再单纯地重复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与外界有了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互联网在这样的环境下以其间接性、广泛性、稳定性的特征占据了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地位。网络的虚拟世界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快乐感,所以当现实的世界不能给他们带来那些快乐的时候,他们就会无节制地依赖网络世界,规避现实世界,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2.网络的发达给传统传媒导向功能带来的冲击。网络传播有着全面而迅速的传播特点,并以此为基点占据了现代传媒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传统的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传媒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网络媒体由于监管力度的问题,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并不是真实可靠的,有时有渲染的成分,使得涉世不深且长期处于“正面的应试的”教导下,习惯接受现成的观念的小学生感到新颖、诱人,则主观上更愿意接受、相信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而师生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有着趣味性和选择性的网络的'挑战。

  3.小学生的内心受到网络虚拟世界和社会现实世界差异的冲击。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与正常生活的现实世界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而小学生的特点是猎奇、喜欢不同寻常的事物,敏感而好奇,网络很好地抓住了这些特征,利用聊天、游戏、信息浏览等方式吸引住了缺乏自制力和辨别力的小学生。这样让小学生在思想的领域上受到了更多的冲击,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业和良好的身心发展。

  二、网络形势下德育教育方式的拓展

  在道德教育方面,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一般比较单调,多采用树榜样评典型的诱导方式和程序化的道德规范训练。面临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如何解决青少年上网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呢?大禹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建议,那就是“堵不如疏”。

  1.创建班级德育教育网页。为了将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贴近现实才能顺畅地到学生中去,应当组织学生亲自在学校的网站上参与建立自己的班级网页。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德育教育,教师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设置班主任信箱。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能够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知心话,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设置班主任信箱,规避面对面沟通的尴尬,使得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偶尔产生的小困扰、小情绪,更好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尽到教师的责任,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行、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设立亲情链接通道。小学阶段是家庭教育很容易脱节的阶段,但也是人生路上最重要最关键的开始,需要家长的参与支持。所以,教师可以在网页上开辟出一个平台,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平等地站在一起探讨问题,没有权威间隔的无障碍交流能够使家长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内心需求,思想上的动态,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与教师相配合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

  4.开辟互动窗口。互动窗口可以作为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平等探讨问题,完全表达自我观点的平台。在讨论的过程中共同成长,不是一味地施教而是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接纳孩子自己的思想。

  5.建设德育教育专栏。学校还应当创建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甚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设置丰富的栏目,合理安排,给学生展现一个科学、易懂的知识体系,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访问,并在访问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自己的是非观和思想道德水平。

  总而言之,在面对网络传媒的问题上,学校应当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止。利用网络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构建出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环境和教育模式的小学德育框架。

小学教育论文13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关键性因素,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重任,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效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之分、优劣之差。教学要从小抓起,我们应该牢固树立抓好小学教育,在孩子的启蒙阶段打好基础,才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越走越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小学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现实意义,努力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工作。

  1对新课改的基本认识

  1.1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分析

  在正式分析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和质量的问题之前,我们先从新课改入手,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进行一个具体的讨论,在此基础上转入对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层层深入。所谓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在我国已经实施过很多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是发展还尚未成熟,其主要目的在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终构建出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其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几个方面。课程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日趋完善这一改革,最终能够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1.2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初探

  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它必将同其他所要改革的课程一样,都会经历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不断适应和探索中日趋完善和向前推进的这样一个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条件、设备、人员、方法等各方方面的问题和冲突,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于心,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扮演的角色仍然是h指导和引导学生,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之所在,高质量的素质教育、高效的新课改必然需要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老师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课改效果的优劣,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对老师提出了相对更高的条件和要求。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讨论

  2.1小学教师科学教师素养不高缺乏专业能力

  很难与新课改教学模式相适应教师在新课改环节中发挥着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在新课改过程中取得较大的进展我们必须要严格把好小学科学教师能力的这一关。目前,小学科学教师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由于接受新课改的环境与其所处的教学氛围和背景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反差,一些小学教师很难适应这种改革的节奏和教学模式,这一改革大大的减少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出现的问题,有一部分教师很难启齿向同行请教,这就使得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他们很难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新课改的目的之所在。

  2.2教学设备落后资源严重匮乏

  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相适应除了教师资源的影响以外,新课改成功与否还与教学设备和资源有着直接的联系。小学科学课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基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一门学科,使学生能够在做中更为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透彻的认知。也正是由于科学这一门学科有实践这一环节,很多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旦缺失了实践这一重要的环节,只剩下空洞的理论就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性可以说是科学这一学科的一大核心要素之所在。要想保证学生的课堂实验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学校必须要有充足的`设备和资源做支持,还要有一定的师资力量,而现实恰恰就是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完全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背离。

  3有效提高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

  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注重师资力量的作用新课改作为一种科学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众多地区的多所小学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响应,老师和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同,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教学质量明显取得了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这种好的状态只是存在于一些发展相对比较迅速的城市或者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极其其他方面的一些约束,还有一部分学校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核心因素,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监督力度,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综合修养,深入开展和落实好对教师的再教育环节,让教师尽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节奏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有的放矢。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开始成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人才和教育水平是分不开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还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小学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不利于实现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当下形式,认真分析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论文14

  【摘要】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构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它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如何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浅析

  近年来,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国家三部委“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使全国农村中小学生能够与城镇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相对简陋,优质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例如部分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点只有1―2名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是复式教学方法,学校纵然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也未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的网络接入至今尚未实现;一些学校虽已接入网络但网络速度及稳定性还不够,已有设备和网络条件需要改善;计算机等设备大多需要更新换代,生机比还不达标;缺少教学资源应用的硬件环境,用于实现信息化教学设备比较缺乏。

  3.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和信息技术专管人员严重不足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课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一人多岗,一师多“能”,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低。

  4.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落实不到位

  一些农村学校添置教学装备的专用经费得不到落实,生均经费中用于设备购置、维护费的专项经费未能按规定使用,上级部门拨付的现代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严重制约了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5.学校激励机制未健全

  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与同级教学人员设置的待遇还存在差距,从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策

  1.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城乡教育质量

  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优先保障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定期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尽快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例如广西从20xx年起每年定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同时,还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鼓励信息技术教师下乡支教,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

  3.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

  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运行维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信息技术设备购置、运行与维护、教学软件购买及应用等经费列入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切实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同级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同),充分发挥学校教学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益。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表彰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建立督导制度,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估

  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确保农村学校亦能走上信息化教学轨道。

  三、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1.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工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先后实施了“薄改计划”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项目,使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局面,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全面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努力使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校信息教学装备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工作的督导与评估;要加强信息化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切实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提高其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信息技术教师应与同级教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同),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

  3.尽快推进农村现有教学人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目前的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教学点的老教师已习惯于“一间屋子一块板,一张桌前站一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开嘴说一天”的陈旧教学方式,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农村学校充分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项目设备,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小学教育论文15

  一、课前备课充分,提高预见能力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上好课,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小学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教学前如考虑不周,课堂上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教授方式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预防和处理好偶发事件。

  1.器材的安全性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所选取的体育器材的危险性。如接力棒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育器材,在体育课的接力跑中经常使用,学生在加速跑过程中如果摔倒,接力棒可能使其遭受挫伤或其他伤害。再如跨栏架是一种复杂的大型器材,跨栏架的高度如果调节不好或跨栏架缺乏稳定性,将会威胁学生的运动安全。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体育器材在操作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学生的器材,在使用之前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器材的正确使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学生操作不当,使用器材时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教师讲解不规范,动作指导不到位,都会导致学生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例如,学生都很喜欢打布子儿,如果拿着布子随意乱投,将其直接打到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头部,很有可能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讲解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器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变换锻炼的方式,配合使用不同的活动器材,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由于注意力分散,不易观察到每个学生是否都按照要求正确使用器材。所以在确定使用器材后教师要考虑安排一些监督人员,通过引导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起到教师的助手的作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并想尝试一番,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课堂讲授的一些要点内容,如告知学生使用器材时有哪些危险性,如何避免各种危险动作,以便扫除学生练习时的安全隐患。简言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认真周密,提高预见能力,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明确处理方法,而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处理。

  二、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教师顺利完成一节课的保障,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各项运动当中。准备活动中要有效避免一般性的伤害事故发生,如扭伤、拉伤等,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些部位的活动,如立定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膝、髋、踝等部位的活动,在强化练习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学生受伤。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简单地跑都有可能摔跤,因此教师要谨慎选择活动项目,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使用任何器材都想尝试奇特的玩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必要时给予安全提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较难的`动作和利用复杂的器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器材,并有效地利用好器材,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每个学期开学初,可以安排几堂体育室内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介绍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讲解安全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校园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提醒学生校园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处理。例如,我校校园里有绿化带和树林,学生如果进入绿化带或树林,那些坚硬的树枝会刺伤学生,甚至给学生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体育器材不小心抛入树林该怎么办。此外,教师还要告诫学生,校园里有很多用来分区域的栏杆,学生活动时禁止跨越栏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险。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经常带一些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书籍、铅笔、文具等,其中带铅笔上体育课是最危险的,有的学生将铅笔放在衣服兜里,教师很难察觉,当学生做运动的时候铅笔尖很容易刺伤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要及时提醒学生哪些物品不能带,或者带来后应该放在指定的位置,下课后再取。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素质教育毕业论文08-13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4-07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1-25

小学教学教育技术论文06-20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5-24

小学教育的论文(精选24篇)11-19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11-06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