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4-05-28 15:48:40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育的论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1

  摘要: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塑造与培养,而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灌输。激励教育正是在现代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一、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与限制,致使其发展滞后也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开始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激励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求可以完善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

  二、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

  激励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信并激发学生的潜能。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不够尊重,致使学生的潜能被磨灭。一方面,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就是不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没有达到激励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常表现为对学生过于严厉和严苛。具体地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喝问,强制性的改变学生的思维,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没有激励学生大胆的思考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意识,利用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并爆发出自身的潜能。以《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完成生字词的积累,并探究课文表达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索要阐述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不同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见解,学生获得的认知并不相同。在抽选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歌颂了美好的精神,并且针对这种精神进行了阐述,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此同时,也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真实性进行质疑。这部分学生认为小水塘里的鱼本来就非常稀少,老班长没有任何鱼饵并且是用自制的鱼钩进行垂钓,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而言根本无法将鱼从水塘中钓起。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学生还以自己掌握的钓鱼技术进行辨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这种言论进行批评,原因在于学生争论的焦点与课堂教学无关,教师认为学生关注的应该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精神。但是,在激励教育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在获得这种结论中表现出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直接否定学生的思维,不但打击到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对自己课文学到的知识产生质疑,进而打击到学生自学的动力。相反,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褒奖的同时有耐心的进行讲解。此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和尊崇感将激励学生在日后的课堂学习中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三、施行分层教学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施行激励教育,这也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理念。激励教育要求教师利用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并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在能力,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具体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是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A层,学习能力一般、基础较为踏实的.B层以及学习能力较弱、基础不牢的C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为其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A层次学生探究童话故事的寓意,并深度剖析这篇课文与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师同时要求B层次的学生完成生字词积累,并探究童话的内涵。在学生分组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学生单方面取得的成果。例如,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中能够绘声绘色的将这一则童话故事讲述出来,使其他同学津津乐道,这就体现出这名学生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研读这篇童话,深度剖析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故事的内涵,这就体现出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利用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就让学生得到尊重,能够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激励班级所有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具体能力,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绽放自己的潜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

  四、运用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受到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及树立学习信心。在学生获得成就时,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尤其是对于部分性格内向或者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当众表扬。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激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错误时,教师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重塑信心。换言之,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暗示和激励的作用主动构建学习信心。此时,教师要做的是肯定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在后期的写作中找准方向。在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保持进取心,才能爆发出自身的潜能。

  结束语

  总的来说,激励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小学语文改革的新方向,这也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总结和交流,完善激励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杨树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5)

  [3]李保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xx(11)

小学教育的论文2

  题目: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几乎占据了我国人口的70%, 而在地域发展过程中,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的高度, 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教学资源问题进行探讨, 分析如何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 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学资源;

  0 引言

  对学生来说, 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 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教育对整个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从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 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管是师资力量建设还是教育经费投入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素质教育也在实际教育中得到发展,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需要引起重视, 即时发现、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1 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要想判断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发展水平, 需要结合农村小学教育来具体分析, 因为农村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薄弱地区, 直接反应我国小学教育现状。从另一角度来说, 农村小学教育的开展直接影响到中学甚至大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可以理解, 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已经获得很快的发展,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过大, 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整体来看, 尤其是在教学资源方面, 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1 学校规模以及管理状况

  学校规模和管理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数量一直在变化,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布比较零散, 加上人口朝城市流动, 农村小学中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同时还表现出区域上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现象, 甚至在有些地区并没有小学, 当地学生为了接受教育必须要到更远的地方学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虽然现在提倡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但是在看到其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 在人口比较少的地区, 设立小学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但是如果将其与附近的学校进行整合, 不仅能够更好地对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推动当地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学校的分布不合理也会造成教育管理上的混乱, 由于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 当区域内小学数量过多, 在实际管理中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 很容易出现管理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引起教学混乱, 教学秩序难以得到保障。比如在一个区域内开展教学活动, 难以同步进行, 可能部分学校已经积极开展, 在另一部分学校则在很久之后才进行。

  1·2 小学的师资结构以及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育开展过程中的活动主体之一, 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与小学教育质量是密不可分的,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中普遍表现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1。教师队伍整体上表现出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农村小学教师都属于半路加入教师行业, 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师范教育, 就走上讲台开展教学,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同时对音乐、美术等科目存在严重的教师缺失, 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兼任;2。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表现出明显的老年化倾向, 教师队伍缺乏人才储备, 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例如很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教师依然站在讲台耕耘, 加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使得很多教师并不愿意到农村教书, 致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难以得到人才补充。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缺失问题和年龄断层问题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3 教育设备欠缺

  教学设备的短缺一度都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软肋, 这是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造成的, 以至于教育经费有所限制, 这也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普遍硬件措施的问题。与城市地区, 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学相比较, 很多农村小学中严重缺少教学设备, 没有电脑, 没有多媒体设备, 甚至开展简单的教学也会因为设备的缺失难以进行, 学生只能依靠单一的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内化理解, 这需要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思维想象能力才可以, 否则容易造成农村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不利,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阻碍影响, 非常不利于农村小学教育的继续发展。

  2 改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现状的策略

  2·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改善教学资源现状的前提条件

  意识影响实践发展, 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进行改变。要想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 首先需要针对现阶段人们对教育抱有过多的功利性以及盲目追求的教育理念进行改变, 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错误思想, 将人们的关注点向学生的内在素质提升至综合素质的发展上。一般来说, 需要教育部门、教师、以及家长三方面同时改变:

  (1) 教育部门需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育评价系统, 避免分数与升学率决定学生的发展, 可以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正视自身, 从而以健康的心态成长发展, 引导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学有所长”;

  (2) 教师队伍需要转变教育理念, 认识到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 不能只针对少数学生开展,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树立正面的积极的引导, 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放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并且可以适当运用教学资源或设备开展启发式教学;

  (3) 农村地区学生家长除了在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下也需要改变功利性教育理念, 理解孩子的出路并不是唯一的, 孩子的未来需要根据孩子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

  2·2 做好师资队伍培训工作, 提升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年龄结构差异过大等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 增强职业意识。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首先需要具备有高水平的职业意识, 将教师岗位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 以此作为事业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切实加强农村教师的事业心意识, 树立身为教师所具备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改善当前中国农村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仅仅将教师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的错误认识, 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教师的内在使命感, 以此保证教师的教育工作实施开展, 执教水平逐步提高。

  (2) 搞好师资培训。

  做好年轻层面教师的培训工作, 为教师的茁壮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有事业心, 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许, 有上进心, 需要学校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尤其对农村地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 可以是学校定期开展的教师培训讲座, 也可以是选取优秀教师进入其他学校进行培训, 与教育专家做密切交流。内容除涉及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外, 还可以增加管理学生的主要方法、手段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等内容, 促使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更加专业、游刃有余。通过教师培训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专业基础进行全面发展, 打造一支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业务能力强、具有优良作风的队伍, 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2·3 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地方政府需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进行地方财政预算时有意识地对农村教育发展进行倾斜, 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政策投入。同时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农村教育事业给予一定的财政帮扶, 尽可能的给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教育倾斜, 调整好在不同教育层次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投入比例, 对经济发展困难的农村地区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此外, 还可以集聚社会力量, 利用媒体作用倡导社会爱心人士捐款, 以缓解农村教育事业的经济压力。

  3 结语

  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素质教育, 都是建立在小学基础上的, 从这里出发培养人才, 是个人健康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起点。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却面临着来自人们思想意识、相关教育资源设施落后以及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影响, 这都极大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影响, 需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更好地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创造条件。只有切实从农村小学教育阶段抓起, 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仕徳。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 20xx, (14) :185。

  [2]刘莹。重庆市农村小学教育师资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xx。

  [3]黄峰。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xx。

  [4]臧诗军。苏北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问题剖析[J]。改革与开放, 20xx, (04) :171。

小学教育的论文3

  摘要:儿童的成长决定了一代人的教育质量,小学教育是我国最基础的教育,小学生的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本文将根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对当代的小学教育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一、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下大力提升了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下,我们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促使了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小学生的教育更加全面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需要从小学教育抓起,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只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当代的小学教育在近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在逐渐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了一些教育问题,根据本人的观察与经验对其进行简要总结。

  首先,我国当代小学教育的模式较为落后。当代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学习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当代小学生的教学需要丰富性、强制性等特点去帮助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许多小学将强制性弱化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待学习不够严肃。对当代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较为忽视,许多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低下。教育的模式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学的严谨性与学生学习状态的培养。

  其次,小学教师队伍不够强大。当代的大部分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素养与职业素养,但也不乏一些教师的实际能力较弱。同时,在不同的区域与城市,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差异较大,小学教育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理应受到相同的教育水平,但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未得到保障。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新时期的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更新的教学技术与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贡献。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小学教育中根深蒂固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基础教育的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化。

  最后,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应试教育体制在现代的教育中饱受质疑,但是仍是我国在现阶段最主要的人才选拔模式,其中包括高考制度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构成的应试教育体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导致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交流更加广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更加具备实用性和应用性,必须能够一专多能,素质全面发展,这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改革

  在新的时期,我国小学教育也需要有所改革与完善,素质教育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将更趋向于丰富化与多样化,简单的传统式的教学将逐渐被替代。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小学教育中仍存在一部分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第一,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当更丰富化、多样化。小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控制能力与学习愿望还未养成,需要教师的帮助与辅导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意愿。当代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传授是教学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将课堂的形式多样化,为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小学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之一,只有从根本处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二,教师应当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代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是最多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只有教师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完善才能保证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同时,当代许多地区的师资力量不平衡,这需要学校对人才加以笼络,政府也可以将师资力量均衡分配以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全面发展。优秀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校可以采取统一学习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在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中总结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并共同找寻解决的方法,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是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我们应当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实际与成绩相结合的评价。单纯的以成绩为主断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成果过于单一且缺乏说服性,只有在成绩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素质评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小学生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學过程,他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求老师在评估教学效果时要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和基础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可以釆用高校中的学分制,将对学生的评价落实到日常行为中。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逐渐的自我完善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总结

  我国当代小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但为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我们仍旧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小学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宗佑,试论小学教育改革[J].大众商务,98(02)

  [2]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xx(20)

  [3]杨又庭,基于目标管理的小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科研,20xx(01)

小学教育的论文4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

  在我们新课改之后的课本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课来增强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这些实验课的成功与否则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质量,但是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只是象征性的做一个实验,这样的话讲台下面的学生很难体会到整个实验的真正意义,不能进行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因为距离实验物体还有一定的距离,也无法更加细致的进行观察,像一些计量器具,例如弹簧秤、天平或者刻度尺的读数,这些实验距离远了无法有效细致的观察。但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设备之后将实验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之后,讲台下面的学生就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到整个实验的过程,而且儿童对新奇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积极性。例如在数学课中讲到《圆》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做出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将出轮做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多边形来观察车辆行驶时的状态,除了圆形外的其它形状车轮必然是出于高低起伏的状态,然后在把满足这些车轮条件的路面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这些动画来给学生讲解圆的一些性质,还可以通过一些著名的画作来说明圆的美感。另外,在小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多媒体教学也有着很出色的表现,例如简单的识数、简单的加减法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实物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年纪太小,抽象想象能力不强而影响接受知识的速度,并且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的视野都不够广阔,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一些老师讲的新鲜事物都不能理解透彻,但是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来理解。例如老师在讲卫星的.原理与功能一课时,学生没有见过卫星所展现出的强大功能,不知道卫星究竟能干什么,我们用多媒体来展示出卫星定位功能,学生亲眼所见之后就会对这一技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将其中的原理与作用讲解清楚,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这样学生也会非常活跃,如果理解不够透彻的话容易对学生的知识产生误导,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就最大化的避免了这一现象。

  3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人的个性发展不仅依赖于人的先天素质和外部环境,还依赖于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会有偏科的现象,具体分析下来其实就是学生对不同学科感兴趣的程度不同。如今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讲课,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者创建一个情景来对问题进行趣味性的讲解,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了提升,对知识的思考也会更加积极、活跃,这对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使问题明确化,具体化,可以更好的与之前的知识进行融合,将知识点更加生动的展现出来,对学生解决问题有很大的益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想象以及表达,将填鸭式教学变为兴趣诱导式教学,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地球上有什么》一课中,原来只能用文字或者少量的图片来表达,有了多媒体技术后,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大量的图片来对学生展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物种,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温度,这样可以很好的使用网络资源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4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信息易集成,易展示。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板书上,有时候一道数学题要写五分钟,这五分钟对课堂的宝贵时间来说是极大的浪费,这样就需要学生用课外的时间去夯实学到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加大了老师的体力消耗强度,如今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的易集成和易展示的优点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有的题只需要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段图片或文字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各种解题步骤和思路也可以在多媒体中展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就会产生更大的积极性。

  5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实例问题,例如描述一个物体的快与慢、动与静、远与近、虚与实等状态,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通过老师用语言或静态图画的描述去理解问题,这对学生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困扰,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开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联想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将这些问题讲述的更加生动,便于学生思考,理解问题,降低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结束语

  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一定要对新鲜事物进行一些尝试,有很多新兴事物都可以解决从前很难解决或者很麻烦的问题,我们在小学生教育工作中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就解决了课堂中板书时间长、语言描述小学生难以理解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多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这不仅解决了一些问题,还可以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达到对知识深层理解的层次,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了就更容易与老师进行互动,增强课堂的活跃性,使我们的课堂不在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

小学教育的论文5

  一、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者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管理是否能做到与时代精神同步发展,与教育管理者思想有着直接关系,教育管理者是引导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想要实现教育管理与时代精神同步发展,必须从教育管理者自身做起。但调查发现,很多教育管理者自身思想比较落后,没有对新时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旧模式、老手段,这与现代教育精神背道而驰。

  2.教育管理中缺乏执行力。目前,中小学教育管理执行力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表现为:

  (1)高度不够。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时常自我放低标准,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低标准直接降低了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2)速度不够。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经常出现因其他原因延误计划或暂缓计划的现象,最终导致计划被搁置,最后不了了之。

  (3)力度不够。教育管理中缺乏计划,力度较小,因此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

  3.教育管理制度和形式上存在问题。一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形式主义严重,多做表面功夫,为了展现教育管理成绩,组织大量“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教育管理形式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过于形式化。另外,在教育管理制度上,很多学校都存在问题,很多制度不能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一些制度为了管理方便,某种程度上不仅增加了师生负担,更影响了教学质量,得不偿失。

  二、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管理与时代精神同步发展的思路

  1.提高教育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教育管理开展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教育管理者思想,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实现管理者的自我提升,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受现代思想,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应深入认识和理解新时代精神与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保障教育管理有效性。

  2.健全教育管理体系。一直以来,中小学教育管理效果差,缺乏执行,无法发挥教育管理职能,这和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缺陷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教育管理体系应明确职责分工、保障管理秩序,实现提高教育管理的高效。管理体系建立中应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统筹,制订教育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跟踪、反馈、调整机制,从而实现将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是解决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教育管理内容的制订应详细,细化到教师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制度的制订要符合学校教育实际情况,并随着教学具体情况变化,随之调整,重新修订,避免制度的滞后。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强化教育管理执行力,更能够起到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师个人修养,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对中小学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是保障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代精神同步发展的关键。

  4.加强教育管理的'开放性。如今,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社会和家长都心系教育。因此,学校可以增强教育管理的开放性,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提高学校与家长对教育管理的重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目前,日本、美国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教育管理机制,如日本的PTI协会,在家长的监督下,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加强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有一定的必要性。

  新时期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管理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以提高中小教育质量为目标,科学合理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杜绝形式主义,将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中小学教育管理与时代精神的共同发展。

小学教育的论文6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不仅可以为学生以后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数学人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性,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非常重要.小学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以便学生以后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还学生一个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把“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才是老师和家长想要的结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外,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其中一名学生当售货员,让另外两名学生当顾客,第一次给两名学生相同的10元钱,让学生买同样的一支铅笔,看看找回来的钱数是否相同;第二次给第一名同学5元钱,给第二名同学10元钱再让学生去买,看看买到的铅笔是否一样多.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很快的明白钱数的大小与多少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创设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发现和明白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此外,学生还可以获得想要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孩子的思维是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数学主要靠的是学生的思维运转,课堂效率是不是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紧跟老师讲课时的思维,老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而且要考虑这个设计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老师提问的问题要避免缺乏统一性和思考性;老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单一,学生思考的价值比较低等,会催生学生的惰性,不愿意去思考,同时也会降低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小学生因为还在初步成长阶段,对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将其着重发展,老师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拿20个糖果,分别放在左右手,然后摊开左手,手里是8个糖果,然后让学生猜老师右手有多少个糖果,这样反反复复的猜想,不仅可以练习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这样既有趣也锻炼了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有意识的去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在增加学生热情的同时,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越来越深入到学生的课堂,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提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改掉以往老师就是权威,老师是课堂主体的局面,分成小组学习,让学生成为数学的'主体,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同的发展,有必要让每名学生都有事可做,并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例如,老师给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编号,在老师提问的问题中,第一个问题1号学分析2号同学回答,3号同学判断前两名学生分析和回答的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变化学生的分工和任务,让每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视野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和成年人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比较抽象的东西小学生理解不了,给学生具体形象的东西,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明白.学生才有想学的欲望.这时,老师就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问题和事物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理解.例如“相遇”应用题:

  有2只小兔子,第一只小兔子每分钟走50米,第二只小兔子每分钟走80米,A、B两地相距300米,两只小兔子从A地出发,第一只兔子比第二只兔子提前1分钟出发,问:1.什么时候两只小兔子相遇?2.哪只兔子先到达B地?针对上面的应用题,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现出两只小兔子先后出发,在多少米的距离两只兔子相遇,几分钟后,后面的小兔子超过了前面的小兔子.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仅将问题灵活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能使学生很快的理解两地、相遇、相向、同时等,数学概念问题.多媒体教学,把数学知识变得更形象更加贴近生活,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

  综上所述,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和思维的教学方法,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去培养和教育学生,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

  作者:闫宁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学

小学教育的论文7

  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小学语文教师在创造性人才培养方面结合语文教学应当有所作为,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尤其是许多在第一线工作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且硕果累累,但迄今为止,笔者未见有人站在资源科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根据对创造学、创新教育和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笔者以为,如果将语文教学、创造学、创新教育和资源科学等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应当可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做出一点建设性的贡献。因此,笔者试图抓住一个关键的环节——充分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来进行探讨。

  一、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涵义

  关于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概念,笔者未见有权威人士厘定,为了便于阐述,有必要对相关概念作一个明确的认识。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很显然是一种素材资源。笔者将此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作适当引申。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素材主要是指用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原始材料,这些原始材料的总和就构成了教育教学的素材资源。由此,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则主要是指用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各种素质的原始材料的总和。小学语文教材中,同样存在着大量创新教育素材资源。

  二、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开发

  1“开发”的涵义。我们可以将“开发”简单归纳为两层意思:一种就是发现和加工已经存在的资源;另一种就是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资源。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语文教师能自行创造出一定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有很大的难度。对教师提出如此高的要求,无疑是不切实际的,也容易使教师丧失信心。因此,要求教师努力发现与科学加工教材中的已经存在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更为现实。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的是如何发现与加工教材中已经存在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并希望能有益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育实践。

  2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发现.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材是一座创新教育素材的宝库。然而,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或者对创新教育素材缺乏敏感性以致视而不见,或者对它们缺乏必要的加工,导致在进行创新教育时,许多环节成了无本之木,影响了创新教育实施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定的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提高对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敏感性。那么,究竟如何发现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创造性案例。语文教材中记叙了大量的创造性案例,这些案例充满了创造精神,充满了创造性的智慧,这些都是创新教育的素材资源。从这些案例中又可以细分为:创造性的战争案例——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冀中的地道战》这一类案例表现了人在敌强我弱、以弱胜强的战争中的创造力。《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创造性地想出挖地道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同时打击敌人。如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等等,这些都是教材中有关战争方面的创造性案例;创造性的外交案例——如《晏子使楚》一类案例表现了晏子在外交方面的大智大勇,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智斗楚王,创造性想出了许多方法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最后楚王只好认输。这是教材中有关外交方面的创造性案例;创造性的临危案例——如《司马光》一类案例表现了司马光惊人的创造力。

  当一个孩子掉进了水缸,大多数孩子或者慌了,或者吓得大哭,甚至跑走了,而他与众不同,果断地砸缸救人,这种行为是司马光独具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创造性的力学案例——如《称象》、《捞铁牛》一类案例表现了曹冲、怀丙和尚在利用水的浮力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完成了当时用常规工具无法完成的称象和捞铁牛这些案例构成了丰富的创造性案例资源库,这些案例如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和利用,必将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产生积极的作用。

  (2)寻找创造性成果.从古至今,出现了无数的发明创造,有的甚至被写入教材做为范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创造性成果,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的建筑成果——如《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类课文生动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中的创造力。长城是宇航员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建筑,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更有趣的是流传“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的歇后语。石匠李春独具匠心的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延长了桥的寿命,又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创造性的日常用品成果——如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种“新型玻璃”,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

  这些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反映。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素材资源。

  (3)寻找创造性人才。语文教材中歌颂了大批的创造性人才,如: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这些素材作者在编入教材时,它们的首要功能是为了语文教学,教师可能并未想到它们同样也是很好的创新教育素材。因此这就要语文教师善于发现这些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然而,素材终究还是一些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其中不少素材尚有待于教师的加工处理,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们的创新教育功能。那么应该如何加工这些素材呢?

  3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加工。在这样蕴含着丰富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语文教材中,语文教师依靠他们的慧眼,对一些可直接利用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直接用于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这些案例,教师往往会用一种通式性的提问——“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生创新的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针对《曹冲称象》这一案例,有的学生说:曹冲用的石头,比较麻烦,岸边不是有泥土吗?取土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不用泥土,也不用石头,就用人,因为人听指挥,说上就上,叫下就下。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的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r学生定能想出一些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

  但是如果对这些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教师的提问很可能不只是这种通式性问题了,而是更有针对性、更有启发性的问题,很可能更有效地、更大程度地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那么,应该如何加工创新教育素材资源?

  为了便于说明,笔者仍以《曹冲称象》为例。首先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直接称大象在当时条件是不可能的。因为造不出足够大的秤,除非宰杀大象,化整为零,但这又不现实。显然称象遇到了矛盾,矛盾不解决,无法知道大象的重量。而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用替代的办法,而这又涉及两方面的问题:用何物替代以及如何实现替代。显然曹冲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找到了替代的办法,并成功地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即用石头替代及用船装载石头来实现替代。教师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再根据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针对用何物替代,可以提出:能不能不用石头呀?而针对如何实现替代,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没有水、没有船的情况下,怎么称象?这种问题的提出很显然比通式性问题更有挑战性、更有针对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

  根据对这一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得到加工这一类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一般方法与步骤:(1)分析案例;(2)发现矛盾;(3)抓住解决矛盾的关键;(4)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5)分析办法实施可能涉及到的各方面的问题,根据各方面的问题,编出更有启发性、针对性、挑战性的提问。

  又如《司马光砸缸》笔者在此作一个示范性的加工:首先分析这个案例,小朋友掉进大缸里,无法自己逃出来,怎样才能将小朋友救出来?显然,救小孩遇到了矛盾,矛盾不解决,小孩便有生命危险。但是这群小孩在这紧急关头又无法立刻想出办法救小孩,而解决矛盾的关键是怎样将人和水分离的办法。这又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人离开水和水离开人。显然,司马光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运用了水离开人的办法,成功地救出了小孩。再根据这一关键的问题可以提出:要是小朋友掉进去的不是瓷缸,而是铁缸,砸不破的,小孩怎么才能脱离水中?这一问题的提出显然同上例一样比提出通式性问题更具有挑战性。

  总之,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关键要靠教师的慧眼开发出来,它才会在语文创新教育中体现它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创新教育素材资源这一环节。

  那么,开发出来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到底应该怎样利用?

  三、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利用

  创新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地利用已经开发出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使得语文教学与创新教学完整的结合,字词句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利用:为了便于对开发与利用有一较为清晰的认识,笔者仍以《曹冲称象》为例。在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以后,教师对已经加工过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采取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先找出解决办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较为容易的部分,再针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因为,学生在听完一节语文课后都是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注意力较容易分散。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不用石头?”这一问题的提出既能提高学生创造的兴趣,又能把学生从疲惫中解脱出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有的想到用泥土,有的想到用人。更有的想到将人和泥土或是石头结合起来用,对估量的部分还不足一个人的体重时就用泥土或者石头来代替。教师及时地、不断地充分肯定学生的这些可喜的创造性火花,而不是取笑学生想出的可能不切实际的点子。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对自己的回答感到颇有成就感,因此,更加自信。在全班的创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特别是针对那些兴趣更浓的学生,如果时间充分,教师再找出前述解决办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提出难度较大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假如在没有水没有船的山区又该怎样称象?”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创造热情推向另一个高潮。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可能逐渐让学生避免做一些无意义的活动,一举两得。

  根据对这一案例的分析,同样可以得出利用创新教育素材资源的一般步骤:(1)分析加工后的素材资源的难易程度;(2)运用先易后难的教学理论,先提出较容易的问题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3)再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更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充分发现、科学加工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资源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创新教育绩效的良策。至于如何创造一些创新教育素材,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教育的论文8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195.

  [2]张祝芹.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4):46-47.

小学教育的论文9

  小学教学管理就是科学地组织好、处理好、协调好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教学管理也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工作已经取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并对完善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提出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决策民主化

  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只要讲究民主化,不仅管理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为了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通过讨论的群策群力作决定;

  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人员,分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人员与相关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校委会讨论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职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执行规范化

  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内容要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学校管理者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三)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应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上。一是教师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教师都要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学校内部的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边村小学及教职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

  二、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能在无形中熏陶、感染学生,起着桃李不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此,学校在整体布局上追求创新。意蕴深远的标语,独具匠心的特色绿化园地,温馨典雅的走廊、墙砖,别具一格的个性宣传牌,各具特色的室内设计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师生创新灵感与艺术文化交融的璀璨。另外,学校还在文化内涵里渗透创新。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区分别设置了科幻画、想象画,并配有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温馨提示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学校倡导班级文化建设以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创新特色文化,倡导不拘一格,个性化的班级形象。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在重视校园硬件环境文化建设和创新教育内容展示的同时,学校更加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和校园文化内涵的积淀,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学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发展和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学校不仅可以在校园广播里,增添校园特色音乐,浸润师生心灵;还可以精心设计小学校园文化手册,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美设计收纳其中,深刻地阐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文化内涵。

  (三)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发展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生成的主渠道。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敢于标新立异人手,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诱导、熏陶学生,逐步生成创新人格。其次,拓宽教育渠道。学校鼓励学生多读书,制定各年级必读书目和必背篇章,让学生多积累。最后要坚持学创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智力活动为基点,把创造思维训练落实于日常中,强调平等的师生对话,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助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长知识、增智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专政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第三,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

  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小学教育的论文10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办学模式,必须要有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质量观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景来培养学生习惯、知识、能力、兴趣、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质,达到素质教育质量要求[1]。

  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校园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科学地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仅可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其养成一个较好的道德观,还对学生的情感养成、意志锻炼、行为修炼以及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2]。为此,学校对学生行为养成这一问题都极其重视。然而由于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加上学生自身发展在不同时期显示出的不同特点,促使学校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出现很大的矛盾性,导致行为规范发生脱节、重复和颠倒的状况。如何更好地衔接中小学教育中的行为养成教育,成为目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行为养成教育及教育衔接

  (一)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含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3] 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其主要目的一是明确规范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行为方式,二是努力推动学生将这些行为转变为一种行为习惯,即不自觉地去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中的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且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各个学校要把那些重要的行为准则制定成规范来时刻提醒学生遵守,并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二)行为规范教育衔接

  所谓教育衔接,指的是在不同学校阶段之间互相传递可交流性的信息,使其变成一个实际可操作的整体。能否有效地将不同阶段的行为规范衔接起来主要取决于能否形成一定的可交流性的共通信息。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学中的教育衔接,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小学、初中时期学生的行为规范信息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从施教的角度出发,不同阶段的行为规范内容和要求都需要进行衔接;其次是从受教的角度出发,不同学生阶段的行为规范及接受都需要进行衔接。

  (三)行为规范教育的迫切性

  中小学的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总结概括的结果,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学生日常行为和日常思想的规范性文件。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是我国教育的一项科学举措,合理规范中小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个人、集体行为的养成。

  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经历存在差别,不适当的规范必然会导致道德或身心出现问题,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关注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中小学生的行为存在一定的缺失和反复性,尤其是在行为的养成方面,如果不加以规范极易产生问题,且纠正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将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课题来进行深入研究。

  二、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意义

  社会发展经历着很多的变化,从社会发展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因素有很多,正确地分析这些因素对于学生增强个人行为和道德意识十分重要。例如从小学开始的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必须要进行中小学的教育衔接,否则将出现教育的行为缺失。个人、集体与社会的融合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衔接实现学生的行为与意识形态的递进式增长。

  (一)有利于提升中小学师生素养

  我国各中小学学校通过制定日常守则和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约束,并从中明确指明了哪些是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哪些是需要严格和认真执行的校风校纪,这些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生的行为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国与时俱进的体现,但是有时会出现要求过高的情况,例如爱国主义和见义勇为等。学校可以以创新意识培养、网络安全教育以及自我保护为中介,衔接好中小学行为教育的桥梁,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这些对于我国青少年道德缺失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不少教育工作者总是喜欢将欧美学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拿来用,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直接拿来的规范或准则,很大一部分不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我国中小学行为规范的衔接教育甚至会形成阻碍。教育衔接不是单纯的学段衔接,更多的是学段与学段的综合层次的衔接,衔接的层次要环环相扣,完整且严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行为与思想的衔接。

  (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衔接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弥补学生年龄差距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年龄的差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良好的自我规范意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学校必须要给出明确的正确与错误判断,使学生在行为和思想形成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我国除了0耀3岁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外,国家对于3耀6岁小学和中学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对于每个学段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到达什么程度,给予了一定的范围与目标,让各学段学生和老师清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由于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溺爱的情况屡有发生,导致很多学生的心智极不成熟,本该是9岁的心智,其真正水平只有5岁,对于父母和同学也过分依赖,发生错误更不敢自己承担等。

  上述都是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衔接出现问题后的实质表现,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年龄与心理差距大导致班级难以管理,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难以控制,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由此可见,开展中小学行为规范衔接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衔接教育的策略研究

  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而言,如何正确、合理地解决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衔接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维护我国的安全与稳定。

  下面笔者将以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家庭和社会为出发点,论述日常教育过程中该如何正确地做好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衔接教育,并提出适当的解决策略。

  (一)强化中小学行为养成衔接

  强化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衔接教育研究,做到以养为主,采取养教结合的措施。引导学生们自觉遵守“小学生及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们“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健康心理,以具体的行为指导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应明确什么是行为的规范,行为规范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接受。哲学史上对于矛盾有这样的分析内容“: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要想解决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衔接教育,必须要从学生本身下功夫,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学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初中该做干什么,怎么做。至于那些不能做的事情,进入到高中或者大学后能不能做呢?

  答案是不可以,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衔接,只有这样从每一个细节进行完美衔接,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有规矩、有教养、有担当的“健康人”。

  (二)加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重视程度

  强化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方因素相结合的中小学衔接养成教育研究,营造对中小学生“齐抓共管”以及“习惯共同培养”的良好教育环境,将学生们培养成具有“遵纪守法、公德心、文明行为习惯、热爱祖国”的好公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将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家庭是学生和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好家校的衔接教育。家校衔接教育必须是行为与心理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要想让家庭教育更好地保证学生行为规范的衔接,首先家长应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努力帮助学生将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家长平时应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并从旁耐心引导;其次,当家长得知孩子近期在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或不适时,应积极开导孩子,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帮助孩子清楚意识到自己想法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塑造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好习惯。

  自我教育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核心,不管教师如何传授遵纪守规的好处,或者如何严厉地监督学生的各种行为规范,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自己能够从心里认识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自觉遵守中小学行为规范,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我们应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觉性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且以评价为突破口,让学生于“教师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等教育交互作用下,自觉、自然地进行“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活动。

  四、结语

  “中小学养成教育衔接研究”是根据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点,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作为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研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考虑如何铺垫、衔接,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效率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将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徐勤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管理,20xx(7):12—13。

  [2]芮彭年。行为规范衔接教育中的三重构建[J]。现代教学,20xx(4):57—58。

  [3]中办发〔20xx〕28号,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S]。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xx。

小学教育的论文11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上还需改进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这不能够违背。因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都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展开教学活动。归结起来,小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够真正保证学习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family”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对自己家的进行介绍,然后评一评谁说得好。如果我们的教师代替学生的说,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丧失,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小学英语的测评阶段,其测试的方式还有待积极创新

  有了教学活动,就有相应的测试环节,测试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学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在小学生英语教学测评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测评呢?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点,在小学英语的测评阶段,要积极地关注小学生的能力发展。在小学英语的测评阶段,应该对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重视。在对小学生的英语测评中,既要重视对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小学生的口试能力和听力水平的测评。第二点,在小学英语的测评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测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是随机的测评,也可以是分阶段性地测评,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测评。测评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测评不适应对学生的名次排队。防止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

  三、积极加强小学生英语师资队伍的对位建设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小学英语师资力量还不够,需要对小学的师资队伍寄予积极地建设。为了达到这一点,一方面,应该在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建设上下功夫。严格地做到对进入这一岗位的教师的专业的考察,然后对这些英语教师积极地给予专业化的培训。第二方面,对已经处于小学英语教学岗位的教师积极地做好继续教育,积极地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第三方面,积极地培养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积极地发挥好骨干带头人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学习英语教学在当前的现实状况,然后根据这种种状况,积极地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上进行积极地改进,在小学英语的测评阶段积极地创新测试的方式,积极加强小学生英语师资队伍的对位建设,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小学教育的论文12

  创新是人们不断丰富自身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看法和行为的活动过程,创新教育是指那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极为重视的是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最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创新的能力,是体现“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新的教育理念[1]。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离不开创新教育思想。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目标是体现教育理念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内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内容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走创新教育之路,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上就应该做出调整。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考察学生能力、技巧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情感上的诉求。创新教育需要学校在设定教学目标上更倾向于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注,更多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老师在教三年级学生《秋天的雨》这一课的内容时,不要只是关注学生对《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中出现的类似“钥匙”、“缤纷”、“扇子”这些生词的掌握上,而是转向关注学生在这一课中的感受,类似对秋天的雨的一些想法,自己记忆中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和作者感受到的有区别吗?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创新

  小学语文最基本的教学内容的组成成分无疑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了,课本是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运用到的最平常的教学内容,而且,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多是单一的训练形式,像小学语文中经常出现的造句的.内容,基本都是给定学生一个或两个词仍学生进行扩写。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件,但是,如果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过分局限于当前的课本,训练方式过分拘泥于当前的阅读和写作的练习方式,毫无疑问会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来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对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应该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有涉及古诗的学习,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传统教学中可能更多的是老师先朗读一遍,然后再翻译一遍,再让学生朗读一遍,这个方式很程序化,创新教育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多的考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诗句中的内容,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同时,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教材”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元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的示范。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的教育方式[2]。单一、古板的“口传”式教学法不仅使教学课堂枯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快乐,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口传”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角色,他们只需要听老师讲课,然后做好相应的笔记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很少,大部分时候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思考恰恰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中,必须做到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关于高尔基的一个小故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去阅读这篇课文,然后得出一些体会,创新教育下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在讲授这一课的前两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回家之后,利用自己家的相机或者是爸爸妈妈的手机,进行简单的他们所能理解到的摄影方式的摄影过程,然后,再用一段或一篇较为简短的文字将自己在摄影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在讲授《小摄影师》这一课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短小的演讲活动,活动内容即为学生在摄影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或者是对摄影的一些理解。

  四、小学语文教学考评的创新

  教学考评是学校教学目标的一个反应,教学考评注重学生技能的考评,那么,这个学校的教学目标设定的也一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教学考评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考评中侧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必定是侧重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所以,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即可,而教学方式运用“口传”式教学也足以应对,这就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就必须从创新教学考评方式开始。

  例如,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考评的方式,大多是在期中和期末为学生制定考试计划,以学生试卷的实际得分为主,创新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考评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对于教学评价要从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考察,同时,完善语文教学考评的制度。

  五、结语

  创新教育理念是符合新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做到创新的最大保障是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将创新教育的思想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与学校、与教育的共同进步[3]。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战线.20xx,12(15):121

  [2]王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创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12(6):86

  [3]周礼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1):16

小学教育的论文13

  1.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的,而是通过艺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就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这可以看作是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原因,中小学教育面临硬件设施不足和师资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美术课作为副课更受到施教者和学习者的忽视。不可否认,美术课承担着中小学生的审美养成任务,其目的主要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并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进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那些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教育资源不足的农村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只是片面的重视语文、数学学科的现象相当严重。美术课成了学校的"摆设",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了学生长期以来得不到全面、有益的素质发展。笔者认为是如下原因造成:

  2.1认识不足。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已久,新课程改革喊得震天响,能力培养的地位提得也较高,但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效仍然较低,艺体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领导不重视。在农村学校,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学科,对美术学科不要求或落实不够,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即使美术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是同等对待。这无疑给师生带来了冷落,不利于美术教育的开展。其次,教师不主张。美术教师几乎难得评优晋职,导致没有人愿意担任专职美术教师。第三,家长不支持。被调查的学校学生中拥有一套完整绘画工具的学生只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6%,村小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人拥有一套画具。

  2.2资源匮乏。该镇除中心校有几件陈旧模型和几册美术图书外,被调查的各个校点中,再也没有别的器材。更不能奢望村小学校有一些美术器材和教具设备。在配备教学资源根本就没有把美术放入议程,连教学参考书也没有一本,美术老师象学生一样唯有一本教科书。

  2.3师资的缺乏。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

  2.4教学方式落后。即使目前的新课程要求、倡导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但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教学方式仍是讲解、示范。只重视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教育,学生没办法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而只是照书临摹,成了课本的模仿者、复制者。

  2.5美术评价标准单一。以往传统的美术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印象"评定。这种评价的方式,把学生的自我观点给否认了,注重一些标准化的东西,轻视了艺术的多元化取向。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3.1动之以情的情感教学,让学生感受趣味课堂带了的快乐。今天的美术课,不在是过去古板教条陈旧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今天的美术课堂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动之以情的情感教学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充满激情,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表演者,学生是观众,学生喜不喜欢全看教师的表演,教师的情绪和状态随时感染着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教师带着不好的心情或带着病态上课,就是有在好的教学设计,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不能喜欢?所以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美术基本素质,还应具有动之以情的情感教学能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让学生充分感受的上美术课给他们带了的快乐。

  3.2就地取材,激发兴趣,发展特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美术课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就目前新课标工艺美术比重增加的趋势下,农村小学可以将身边熟悉的材料引入课堂。(1)在进行工艺课教学时,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如在进行贴画教学时利用河边的石子、岸上的树枝、河畔的落叶等等,材料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源于身边,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2)绘画教学时,可着重农村题材。如在上苏教版低年级《秋天来了》这一课时,我事先拍好了农村秋天的照片,投影出示之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身边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叶子的颜色,果实的颜色,爸爸妈妈在农田里做什么?孩子们讨论异常热烈,兴趣盎然!课的最后再叫孩子们画一画家乡的秋天(这时孩子们心中早就有了秋天的样子,不再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这样以农村为题材进行的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的思想教育。(3)色彩教学方面,可以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孩子们的衣服,作业本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教学)。

  重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与学校的领导应自觉地把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加强美术课程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面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2]杨景芝著.科学普及出版社

  [3]《美术课程标准》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 20xx年4期

小学教育的论文14

  《语文课程标准》对3—6年级学生写作方面的要求是从“习作”的角度提出的。“习作”既有别于低年级的“写话”,也有别于“作文”。“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教材编排作了一个新的改动,习作栏目不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课文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生活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话题。这种设计既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把作文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程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性表述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从事三年级教学作文一个学期以来,颇有体会。

  一、拓展写的思路

  和所有从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一样,刚刚接触到作文,我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从何着手。经过一番培训,我发现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勤练笔”,把写作与阅读教学、综合性活动,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细致地做好备课工作,备教材,备学生,特别是一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拓展写的.思路。

  在第三单元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部分,习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教材拟的题目写,二是围绕“初显身手”的内容展开。其中有一条特别引人注目:学困生可记录“畅所欲言”的内容,学习语言表达。这充分显示了新课程的人性化、个性化设计。在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里,还是坚持同样的原则性:尽可能开拓思路,使学生愿意写,有得写。习作与阅读结合,与生活结合,与活动结合。二是具有选择性,所以在我教完《国徵》这一课之后,就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徵增添光彩?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有感而发的基础上,结合旁边的吐白,指导学生进行落笔。

  二、我手写我口

  小学教材里有许多优美的课文,不仅词句优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文字美,更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写我口”,强调的是学生的有感而发;应该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于教师的势时引导。在教授第一单元的《爱什么颜色》之时,我通过读、感受、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入课后习题二:你爱什么颜色?由于学生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高潮,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也渴望自己像个小诗人一样,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我抓住时机,先引导学生说,再让学生写,然后朗诵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在开始之初就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打下良好开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深深地陶醉于这美好的童话故事,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抛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个问题之后,课堂上顿时像开了锅一样,学生饶有兴趣地与同学们交流了起来。看到他们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让他们写下了名为《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时强调要用七色花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练习落笔

  有的学生会说,说得活灵活现,但是让他写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怎么样写出来。新教材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教材编排上也突出了这个特色,在相关的语文天地中穿插了对作文落笔的指导。在第四单元的笔下生花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有三个小朋友的吐白,这就是关于如何开头的提示。

  第一个小朋友说“看看课文是怎么样开头的。”提示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写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特别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课文的开头方法。《你一定会听见的》就采用了反问的形式,《葡萄沟》开门见山……我例举了几种开头方法,然后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进行总结。

  第二个小朋友说:“我模仿《葡萄沟》的开头写。”在上面的讲述整理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从课文中学过的东西。其实我从来都不反对学生模仿课文;在学生对作文还不是了解的情况之下,这样子反而让他们心中有底,更何况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开始模仿之初,教师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小朋友说:“我觉得怎么开头都可以。”写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当学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开头时,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写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个人风格。

  这样的编排在文中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善加应用,就可以发现一番新天地。

  关于作文教学,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方法,这也仅是个人的一点心得。教学之路,漫长而上下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然不断地加以精进,确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不再望文生畏,真正 “我手写我口”。

小学教育的论文15

  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革新步伐进行了促进,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教育也不在只是局限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心理学在教育教学的体系中得到融入。但是由于小学教学领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對西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借鉴运用,这导致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形势下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心理学运用实践力度进行加强,促进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阶段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的意义

  首先,小学生由于年级较少,处于教育和学习的初级阶段,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对教育心理学进行运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消极心理和情绪进行消除和引导,对其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次,在小学初级教育阶段进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式的教学和课堂设计,可以使学生更为积极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得到课堂的优化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最后,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身心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进行有效的促进,并且对于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下针对教育心理学的分析及应用进行思考。

  二、小学阶段教育心理学应用分析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分析及品德道德认知培养教育

  从对小学阶段学生对情境和道德观念的判断来分析,不同学年段的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儿童阶段,对于一些简单词汇进行混淆,例如:友谊和包庇、英雄行为和勇敢,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是需要进行引导的,通过相关的资料数据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他律和自律、律他和律己以及片面到全面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可以对教育心理学进行有效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进行教育心理学运用时,可以通过讨论来分辨是正确还是错误,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某件事情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具有一致的态度,不可以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辨别对错意识,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对各种观念所存在的含义进行分清;另外可以通过经典的预言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狼来了”,使学生意识到说谎的危害;同样也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通过自身的感受,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不良行为和习惯所可能产生的危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心理和道德观念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差异分析及教学设计优化

  差异心理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小学阶段的心理差异教育相关研究变得重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目前,我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实施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培养,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倾向和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是对心理差异研究内容的分析。在对心理上的差别性以及共同性进行遵循的原则之上,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差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发展水平所存在的不同,例如言语、智力和学科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差异;发展特点所存在的差异则为认知风格、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的特点等;而针对发展的倾向差异而言,则主要有心理水平的降低以及提高的可能倾向,或者是心理特点所可能发生的发展倾向等,这三方面的差异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次,小学学生心理差异分析的应用,对教学计划的优化意义重大,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起始点,为针对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提供了主要的依据。通过进行相关活动的举办,对学生的各方面差异进行分析。例如,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和词语重组训练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语表达能力进行试探;也可以通过故事分析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风格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相关测试对学生的发展倾向进行相应预测,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差异的鉴别和诊断,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和优化,这对于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教育中极大的促进助力就是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重视,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对我国心理教育学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对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心理学所发挥出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对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吸取和借鉴,创建适合我国小学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础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05-20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小学素质教育毕业论文08-13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04-07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1-25

小学教育的论文(精选24篇)11-19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05-24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11-06

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12-1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