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时间:2024-05-26 16:09:3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优选)教育学论文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教育学论文15篇

教育学论文1

  1) 新形势下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国防教育的思考

  2) 试析国防教育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关系

  3) 谈当前高校国防生的思想教育管理

  4) 大国防观下的国防意识教育

  5) 南平市延平区将国防教育工作常态化

  6) 国防生培养教育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7) 基于国防生任职岗位能力的教育训练方法改革研究

  8) 全民国防教育日知识

  9) 高校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10) 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1) 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12) 国防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3) 当代军人的国防观教育

  14) 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15) 农村国防教育应因地制宜

  16) 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现状与优化策略

  17) 论国内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差异

  18) 高等中医院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19) 简议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的培养

  20)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21) 国防教育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22) 孙中山国防教育思想探微

  23) 南京市鼓楼区扎实开展海洋国防教育系列活动

  24) 论高校国防教育在提高国防文化软实力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25)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26) 试论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27) 试论弘扬八一精神与创新高校国防教育

  28) 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地位

  29)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30) “大部制”改革对国防交通教育训练体系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31) 中华兴衰背后折射出的国防安全问题--我眼中国防教育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32) 新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

  33) 增强国防生教育管理日常例会规范性有效性的分析思考

  34) 国防生党员教育有效途径探析--以江西依托培养高校为例

  35) 企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的三大策略

  36) 自媒体发展背景下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研究

  38) 宝安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工作新路

  39) 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要有严和实的举措

  40) 高校国防教育中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

  41)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向纵深发展

  42) 国防教育重在潜移默化

  43) 近代新式学堂国防教育探析--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

  44) 日本国防教育探析及借鉴

  45) 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国防生接受心理规律及特点

  46) 南昌县国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47) 国防生的教育与管理

  48)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探讨

  49) 媒体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知识普及的功能探究

  50) 企业积极开展国防教育三策

  51) 关于国防生战斗精神的教育培养

  52) 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53) 中越两国国防安全教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之我见--以滇越边境民族地区为例

  54) 与校园文化建设良性融通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新思路

  55) 试析新形势下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

  56)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国防教育的途径微探

  57) 关于直研国防生培养与军校研究生教育衔接的几点思考民族精神的弘扬及其在国防教育中的培育

  58)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实验性改革研究

  59) 试论相对和平时期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国防教育

  60) 浅谈国防教育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61) 关于高校国防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

  62) 新时期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63) 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国防教育实施情况及其对策研究--以德宏州为例

  64) 创新能力培养导向下的理工院校国防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特色品牌

  65) 深化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

  66) 让互联网成为国防教育普及载体

  67) 国防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大众化

  68) 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

  6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通高等院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70) 《国防教育法》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71) 对军事课的新认识及完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探讨

  72) 国防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73) 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74) 推动海洋国防教育向社会大众普及

  75) 怀柔区盘活多种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创新

  76) 国防教育机构履行议事协调职能“七要”

  77) 浅析国防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其基本规律

  78) 清末学校国防教育的滥觞

  79) 国防生军事教育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80) 独立学院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81) 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82) 健全和完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思考

  83) 中国安全观视阈下国防教育发展及创新探析

  84)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国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85) 浅析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现状

  86) 丽水市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推出新举措

  87) 巴西世界杯对我国防教育的启示

  88) 浅议当代军人的国防观教育

  89)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观教育的意义

  90) 国防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思考

  91) 中国青年国防意识教育问题研究

  92) A大学国防生教育实践与培养质量研究

  93) 以创新提高国防教育质效

  94) 依法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95)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96)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97) 加强国防生艰苦奋斗教育针对性的思考

  98) 地方性知识的国防教育价值及其实施--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教育学论文2

  【摘要】小学语文拼音教育是是语文教育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因此小学拼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有效性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以最高的效率识字,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备课,组织极具趣味性的识字游戏,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趣味教学方法在小学拼音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所谓趣味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采取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宗旨,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在玩中学。小学生初次接触汉语学习,拼音学习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对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教学环境下,采取趣味教学法刻不容缓,趣味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尊重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教学工作可以更好的展开。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展开趣味教学

  (一)尊重学生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学习拼音“AN”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节卡片游戏,教师先让学生做韵母“AN”及四声卡片,教师将卡片打乱,再让学生反复练读;再听音辨声练习;最后教师编制相应的音节卡片“YAN、WAN、BAN……”及四声卡片,反复练读;教师还可请家长当评委练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帮音节卡片找家,如音节“hua”,把卡片贴在花上,音节“bi”,把卡片放在笔上……通过反复练习,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卡片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做好的卡片,教学生玩拼音牌游戏:首先让几个学生各拿数张牌,轮流出牌,谁先认出牌上的字母,谁就得到这张牌,谁得的牌最多就取胜;再按字母表顺序前大后小比牌;最后随着牌的增多让学生出几张牌拼成一个音节,比如拿出三张:ɑ、b、o可以组成ba、ao、bo,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口头组词。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拼音,并将其运用在生活当中。

  (二)趣味儿歌教学法

  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较强,他们更喜欢直观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儿歌教学法,让学生在唱儿歌的过程中记忆拼音。例如,在学习声母的时候,由于声母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字母,教师可以将声母和情景结合起来,编成儿歌让学生背诵,如读声母要留心,堵住气儿再发音。像个6字bbb,脸盆泼水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马蹄走路ddd,一把雨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9字加钩ɡɡɡ,一挺机枪kkk,一把椅子hhh,i下加钩jjj,像个9字qqq,一个叉字xxx,z加椅子zhzhzh,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禾苗向日rrr,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像个树杈yyy,屋顶相连www。用上述歌谣帮助学生记忆拼音,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声母之间的不同,避免学生出现混淆声母的情况,学生集体唱儿歌,可以缓解课堂氛围,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拼音。

  (三)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大脑活跃,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拼音创建不同的情景,并将其以图片或者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拼音,掌握拼音。例如,在学习声调的时候,为了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教师可以创建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狗妈妈对小狗汪汪说:“孩子,你长大了,帮妈妈去市场买菜,好吗?”汪汪高兴地答应。到了市场,汪汪买了许多东西,背着就往家里跑。一路上,汪汪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一边高兴的哼着歌“āāā”,走在平坦的小道。这时,走到了一个斜坡,汪汪有点累了,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今天要做骨头汤呢。他就使劲走上坡,嘴里“ááá地喊着加油。没想到,刚过了第一个斜坡,又碰到了另一个陡坡,汪汪为难了,“ǎǎǎ”直挠头。这时,熊伯伯推着自行车正准备上坡,看见汪汪背着大东西在哭着,就帮汪汪推着爬上陡坡。汪汪高兴得直叫:“ààà,谢谢熊伯伯。再见!熊伯伯。”就这样,学生在故事中学会了四声的读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动画的形式将拼音故事情景展现给学生。这种图画与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四)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中学习拼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和家长积极沟通,帮助孩子有意识的学习生活中的汉字拼音。例如,每个小孩子都会有喜欢的零食和喜爱的动画片,家长可以把零食名字的拼音贴在包装袋上,家长可以在孩子吃零食的时候教孩子学习零食包装袋上的拼音,并告诉孩子,如果记住了它们,就奖励你一包零食。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奖品的鼓励下,孩子学习起来更有动力。总而言之,小学拼音教育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采取趣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拼音。

  【参考文献】

  【1】杜连刚.趣味教学法灵动拼音教学【J】.教育艺术,20xx(07)

  【2】郭宗娟.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xx(03)

  【3】赖忠娣.用心引领,让学生趣学拼音【J】.初中生优秀作文,20xx(20)

教育学论文3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摘要: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深,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堂了解、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来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增强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取相应知识,还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技能与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研究能力

  一、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充分把握,也重在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将研究性学习贯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在知识、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都能有所转变,获取思想以及情感上的最佳体验,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创新以往教学模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好地接触社会的同时感悟人生,拥有一段相对完整的求学经历,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力、综合能力等角度展开任务,逐渐将研究能力融于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能力在高中教学中理应逐渐有所体现,为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大学生活以及社会做准备,而在地理教学中的研究能力无非是要求学生自行从课本中学习相关理论,再通过社会实践寻找共同点。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时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由学生在课下自行商讨,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作出结论,像一些当地的环境污染、资源受限以及工业设置等问题均值得深化探究,鼓励学生对所在地的地理问题产生兴趣,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将所学变为所用。观察能力的形成是研究能力培养的前提。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将思维观念强加于学生。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国家地理常识,让学生从课件中寻找兴趣点,经过自身的整合分析理解图片以及视频所蕴含的知识,观察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数据与图表信息,将间接形象与直观图表进行展示,在一定时间后提出细节性问题,比如在观察铁路地形之后让学生回答铁路的位置选择原理以及沿线的河流、工业场地,借此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训练除了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功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协助学生完成各种地理实践,类似于这样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扩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范围,补充课堂中没有了解到的知识点,对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益处。另外,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潜意识下增强了科研能力,同时还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团结合作与互帮互助,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观察不同地势产生的不同现象,发现事物最原始的样貌,透过现象看本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地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意外,在尽量要求所有学生都参加课外实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质问题。教师在实践开始前要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整体概括,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自身任务,无论从前期准备、课题设计还是成果展示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改变,手脑并用去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教师要根据现场工具的配置来安排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彻底转变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详细了解。例如在学习“土壤”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土壤的不同种类,继而选取有所差别的土壤进行实验剖析,必要时可以联合化学课程一起探究土地中的肥料情况,然后做好实验记录,方便后期做实验报告时查询数据,最终形成地理实践成果。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之余可以根据社会现状来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上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来与同学相互交流,从中发现不一致的观点而引发独立探索。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要不断督促学生观察生活,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事情的发现解决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询问老师同学的意见,最终还是要综合分析问题的原因才能最终决断,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从其他平台寻找依据,通过多种途径的选择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大有帮助,加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学生针对地理问题作出讨论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所研究的项目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向与主题相关的轨道前进,让每名学生都有自主发挥的欲望与空间,当然,一些地理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打击,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给予一定的信心与勇气,加强学生综合分析的耐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当前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不同于以往,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完成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想法,加快地理研究项目的完善。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开始横向延伸,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管理,但是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相互联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增强学科间联系的同时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妥善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完成科研项目,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学生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展开社会调查以及资料文献的查阅,能够于无形中发现自己未被激发的潜能,继而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六、结语

  总之,高中阶段的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要从不同角度着手,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对课本教材深入挖掘的同时延伸知识面,主动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突破口,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的地理探索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6,(26):160-161.

  [2]晏煽.高中地理教学依托下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亮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27.

  [4]刘海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2):71.

教育学论文4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可见,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使幼儿终身受益。。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前幼儿德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光,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幼儿从孩子便养成了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个性固执,挨不得批评,不懂礼貌,打人,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更显的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幼儿从小怀有感恩的心,从小尊重人。

  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之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教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由此可见,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二、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

  (一)幼儿老师要了解学生

  幼儿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是真的了解幼儿。尽管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关爱方式方法,让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全面了解每个幼儿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二)要让幼儿感受爱、学会表达爱

  师生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这个“关系”和“距离”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得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沟通,由此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精神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幼儿不断地积累情感经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后,才会以相应的关心、友善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

  作为教师,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孩子入园初期,教师除了要做到对幼儿每日抱一抱、亲一亲外,还必须保证与每个幼儿有个别游戏与交流的时间。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谈谈他喜欢的亲人,喜欢的玩具,喜欢的衣服和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会逐步培养幼儿愿意和教师说“悄悄话”的习惯。

  (三)要加强师德修养

  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会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的人才。

  (四)幼儿教师要有爱心

  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比如,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教育学论文5

  1.《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尽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尤其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但在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上,仍然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教学内容繁、难、偏、旧,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前教育工作实际差距较大,滞后于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理论教学替代了实践教学,既使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也只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匮乏、随意,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进程。

  1.2《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前,《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多以讲授为主,只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中,教师教学很辛苦,学生学习更疲倦,甚至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记忆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差。

  1.3《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高职《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实训。高职《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计划、规范的实训方案。实训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的学时远远高于实训教学的学时,教师在主观上不重视实训环节。一方面,从校内实训来看,学前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使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从校外实训来看,学生见习的时间很难保障,随意性较大,即使学生实习时间比较充足,一般实习时间为半年或一年, 但基本上去幼儿园实习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分散实习,而且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多数是私立幼儿园,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指导。

  1.4《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评价缺乏实效性

  目前,《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中的基本理论,即使有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例分析题,所占比例也微乎其微,学生基本上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导致学生考前背讲义、考后忘讲义,高分低能,即使有的学前教育学教师将平时考查与期末笔试相结合,但笔试成绩占相当大的比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降低了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2.1.1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合理地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将学前教育理论最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增加实践教学授课时数,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研究当今学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2.1.2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学前教师职业素养训练模块

  《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应具有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的迁移能力。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岗位职业能力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开发学前教师职业素养训练模块。具体内容如下:(1)学前教师职业素质训练模块;(2)幼儿园教育活动训练模块;(3)幼儿园环境创设训练模块;(4)幼儿园的管理与领导训练模块等。

  2.1.3 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改革教学实践方法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高职学前教育规律,构建师生积极参与的互动课堂,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调查实践法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具有从事未来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2.2 以实践能力为本位构建实践教学实训模式

  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应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全程实训模式。

  (1)课堂教学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学》实训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与讨论典型案例,观看幼儿园教育教学实录、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应各占50%。

  (2)校内实训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专业实训室,包括蒙台梭利教育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奥尔夫音乐训练室、亲子教育活动室、微格教室、学前教育模拟实训室等。在实训室活动中,在学前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技能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校外实训即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科学建立一支由幼儿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实行三年一贯制,即学生从入学之日起按学期划分阶段有计划地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第一、二学期主要结合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三、四学期在幼儿园见习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到幼儿园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散实习,第五、六学期集中实习或顶岗实习。这些形式对学生的从业素质与从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多层面岗位的适应能力。

  2.3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具有监督促进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以评价促教、以评价促学、教学相融、教学相长”的目标。

  2.3.1 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内容评价

  《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等内容进行考核, 尤其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出勤、学习表现、调查报告、课堂参与程度、实训、期末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考核内容的权重。其中,平时成绩10%,调查报告5%,实训43%,期末考核42%。知识的考核重点体现在理论联系并应用实际能力方面。

  2.3.2 采用学校、幼儿园、岗位三点一线的评价方式

  在《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活动中,依据幼儿园岗位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管理骨干与学校有关领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全方位考核,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学校成绩考核、幼儿园实践考核与岗位职业能力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按照考核标准与细则作出客观、公正的量化打分。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目标重在实践,只有深化“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才能培养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学论文6

  一、调整课程结构,加强音乐教育类课程

  目前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可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几个部分,除了基础的教育学、心理学之外,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息息相关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或教师教育课程中,大多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大部分高校目前只开设了一门必修的音乐教育课程。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将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增加音乐教育课程必将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趋势。然而怎样科学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加适用的音乐教育课程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思索的:一是音乐教育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各类课程中是否真正占有核心地位,各音乐教育课程开设的时间是否贯穿于本专业大学四年的始终,该类课程是否真正受到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一致重视;二是音乐教育课程是否真正贯彻了“以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观念,如果开设的音乐教育类课程仅仅是数的增加,那只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笔者建议可开设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中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演奏、中小学音乐课课例鉴赏等实用性课程;三是音乐教育课程是否能够立足于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目前许多音乐教育类课程主要借鉴了国外一些知名的音乐教育思想(如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等),然而基于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方法却几乎没有,学生只能运用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对我国民间音乐素材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有时候未免牵强附会,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开设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课程。

  二、改变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融合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音乐技能类课程、音乐理论类课程、音乐教育类课程,每一类课程对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些课程各自为政、互不融合,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些课程只有协同作战,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对于音乐技能课程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音乐技能课程的目的,是以舞台表演为目的还是以当教师为目的,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其次应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技能技巧,还会主动思考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教学规律,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如何将学习所得运用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另外应开设一些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结合紧密的技能性课程,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小型课堂乐器演奏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转化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能力。对于音乐理论课程来说,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然而不仅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有赖于音乐理论的学习,而且从音乐教师需要的综合素养来看,对音乐本体的分析还是对音乐相关文化的掌握,无不需要扎实的音乐理论根底,因此,首先要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笔者建议可改变仅由教师讲授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课程学习中一些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讲解,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于音乐教育类课程来说,要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绝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和音乐技能课程、音乐理论课程协同作战,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与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技巧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课程应改变教师单一说教的模式,开发各种实践形式,如课例鉴赏、教案写作、中小学音乐课情境模拟、微格教学、说课实践等,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增加实践形式,拓宽实践渠道

  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艺术实践与教育实习,艺术实践主要是对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展示,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学实习与实作,一般安排在音乐教育专业的第四学年,无论从实践的形式还是渠道来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力来说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要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这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中进行模仿式教学。以笔者长期执教的音乐教学论课程为例,笔者不仅讲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开拓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教学,从教材分析到教案写作再到课堂实践,学生从模拟的环境中会使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再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中外音史等音乐理论类课程,每门课程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截取其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行预习→上网收集资料→PPT课件展示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大家,教师进行引导与补充,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音乐技能类课程,如果适当开设一些技能类的大课,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堂实践的机会,让高年级同学在初始入学的大课中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

  二是提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活动多是单一的音乐技能的展示,如钢琴、声乐或其他器乐音乐会,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合唱指挥等,这些都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将有利于学生中小学音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是建设教学实习基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一般在大四进行,当前的情况是集中实习少,分散实习多,实习时间短,不便于教师指导。笔者建议高校可以和当地的中小学进行长期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将一至四年级的实习目的与任务分阶段细化,学生可以分不同的阶段在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实现双方互赢。

  四、结语

  关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笔者以己之经验提出了以上四点建议,仅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个较初略的框架,还需要许多细化的工作,才能将该专业的学生真正培养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学论文7

  基础教育要实现“两全”,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向素质教育,其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

  1.培养心理素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要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主动发展,就要提高其在行动上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信念和激励基因及认识能力正是这种主动发展的内在条件。例如,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钻研精神,使学生在追求中求进步、在探索中求发展。这种心理上的自主意识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2.培养心理素质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学要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地位,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变三脱离教学为三结合教学。教师也要转变观念,视学生为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种转变,首先就必须以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为保证。

  比如,没有良好的想象、思维、注意能力,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很难奏效;没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分析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很难发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形式僵化、教学方法陈旧呆板的状况,这就要求现代教学要把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启动学生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目前,不少中小学生时常出现心理障碍,如厌学、焦虑、青春烦恼、孤僻、自卑、早恋等心理异常表现。很多少年儿童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差,缺少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的能力,有些学生则做出莽撞的事情或走入岐途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差、缺少健康心理所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治儿童的心理问题。但这不是单纯靠思想教育而能奏效的,因此,仅从这种意义上讲,也要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来抓。

  4.培养心理素质是塑造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的中国,将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时代。高科技要求人们要有高智力的头脑;高效率要求人们办事、工作要高速度、快节奏;高竞争要求人们要经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种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时代特征就要求现在的中小学生——21世纪的接班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

  1.结合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心理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应立足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渗透,尤其是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几种认识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科教育形成的。有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科教学,如政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体育课培养学生坚强意志,锻炼耐力、毅力;地理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等等,这种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经常的,也是有效的。

  2.结合课外阵地进行环境育人

  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外环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课内环境——课堂教学外,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课外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文化氛围等等。人的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因此创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格外重要。校园环境十分重要,学生天天接触、日日熏陶。优美的校园环境,比如一进校门有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立雕、浮雕栩栩如生,绿树、鲜花竞相辉映,使学生心情格外舒畅,一入校就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和兴趣。这种美化、绿化、净化,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也不可忽视。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孩子的个性培养方面更有显著地位,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从小形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宽容豁达、明辨是非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被经济大潮冲击的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学生要接受什么,摒弃什么,是不大容易分辨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有社会舆论的导向还要有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使学生排除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干扰和不健康社会行为的干扰。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工厂、深入农村、深入部队、用正面的典型英模事迹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唯物辩证的观点和信念,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社会环境的特殊作用。3.结合心理保健课和心理素质讲座进行专题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都应开设心理保健课,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专门课堂。要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师,通过心理保健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自我保护方法。

  在这里可以系统、规范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心理咨询,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这也是作为教师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心理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是一种灵活、实用的教育形式,可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有深度的心理健康知识。

  4.结合活动课进行综合的心理素质教育

  自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课程方案》,将原来的课外活动以正式课程的形式纳入课表后,活动课就从“第二课堂”走进“第一课堂”,并在课程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中占有重要位置。活动课是一种以结合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主体活动的体验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主体活动及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具有浓厚的实践性和广泛性。活动的特殊功能决定着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教学内容上,活动课可分为艺术教育(如文艺活动)、科学教育(如科技活动)、健身教育(如体育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如班团会和综合性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传统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好渠道。比如,文艺活动课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观点;科技活动课通过直接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体育活动课则对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班团会活动课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可开阔学生视野,通过接近社会、接近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当今社会和现代生活,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除了以上所谈的几种途径外,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还有很多渠道,这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要寓教育于各种校内外活动之中。

教育学论文8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为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新课改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按新课改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校;新课改;对策措施

  高职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职业岗位分化发展的需要。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等面向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程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当前高职学校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各行各业发展都非常讯速,人的观念也在日益更新,同时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一些领导和老师还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没有与时俱进。例如:在教学中,一些老师还根据经验,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1.2教学目标不够突出和明确。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它更倾向于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而普通高校主要倾向于培养综合性基础人才,并为研究性院校做好人才储备和输出。因此,二者在教学目标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一些高职学校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学校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学目标不够突出和明确。在教学中,仍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缺少实践动手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需求。1.3教学内容缺少高职院校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围绕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这一主线来开展,否则就容易失去自身特色,导致教学目标发生偏差。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教材几乎与普通高校的相同,如果不在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就无法突出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现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内容过于抽象,这对技术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很不利。1.4教法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创新不足。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但当前,还是有一些高职学校的教育课教学模式比较老化,教学方法及内容都比较陈旧,不能与时代同步。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使学生对教育课程缺少兴趣。1.5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比较多的可能是从事一些基层或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这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过于薄弱,使一些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需要,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2对高职院校新课改教育学课程模式的建议及对策

  2.1加强教师队伍素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高职学校一般办学时间还都比较短,许多学校是由中专学校转制而来,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老师的学历层次及知识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同时,他们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显的极为重要。高职院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学术的沟通与交流,并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2.2教学活动要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在执行和贯彻新课改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按着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突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1)适应人才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才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教育部门要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脉博,对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和专业及时了解,并进行科学预测,按需培养,使学生专业与社会需求得到很好的匹配。如:九十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本世纪初,金融、互联网专业又比较热门。(2)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更多是的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与地区紧密相结合,以真正吻合地区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例如,在我国东北,重工业比较多,高职院校就要多设一些机电专业。在我国珠三角地区,电子行业、外贸经济等比较发达,高职院校就要多设一些电子、金融、外贸等专业。2.3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在我国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来开展教学。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老师可以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展开教学。(1)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不是学生高考的第一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好而选择上高职学校。这容易导致学生入学后带有抵触情绪和消极思想,内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甚至对未来、对自己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法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并有针对性的备课。例如:对于学生因为上高职学校自信心不强的情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讲些励志故事。如“英雄不问出处,马云只读了普通的杭州师范学校,但不甘平庸,现在是中国首富。比尔盖茨中途缀学,但经过努力,成为世界首富”等等。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同学们在故事中获得启发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及时把握时代脉博,丰富教学内容。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比较传统、守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和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发展的最新资讯。留意与课程联系紧密关联度比较高的事情,在教学中,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例如:在机电专业教学中,要及时将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状况与世界的差距等与学生交待清楚。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制造高铁、航母等制造业所使用的机床类型及加工的企业,如大连造船厂、中国中车等企业,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讨论。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3)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要多元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用互联网、电算化等教学设备。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综合上述,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素质的好坏,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按新课改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不断输送更多的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书羽.浅谈高职院校新课改教学课程模式[J].职业教育,2015(2).

  [2]刘佳.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新校园,2013(10).

教育学论文9

  随着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和形成残疾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该如何发展,让残疾学生恢复残疾肢体,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人群,成为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改革的重要课题。

  《学校教育行动纲领》明确指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是反对歧视态度,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没有分类,排斥及歧视,注重集体合作,容纳所有有教育需求的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新模式。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基本途径。

  1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目的

  由于特殊体育教学对象特殊性,残疾人体育教育肩负重要责任。发展残疾学生的身心潜能,增进残疾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残疾学生残缺肢体的发展,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习惯,促进残疾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残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2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宗旨

  在体育教学中让每个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体质水平得到最大的提升及发展,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模式,最终使各种残疾类别的残疾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形式。

  3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应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与不同的授课方式,根据残疾学生具体情况及残疾程度,实施分类教学,实行个别性差异教学。

  (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基于这个目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发展及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

  (2)残疾人体育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现残疾人体育教学内容的全纳性,实施分层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即对残疾学生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身体机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进行体质健康检测评估与评价,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与要求,对每个层次的'残疾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残疾学生就能顺利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3)营造和谐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氛围。在残疾人体育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排除残疾学生在运动参与与体育学习中的各种障碍,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对残疾学生多用激励性语言,运动无难事,没有人参与不了的运动等。

  4 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原则

  4.1 平等性原则

  关注所有有健康需求的残疾人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残疾学生,为他们创造公平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通过调整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等,满足残疾学生健康发展需要,使残疾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达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4.2 主体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体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残疾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以培养发展残疾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为主,放手培养、正确引导,技能锻炼与培养体育兴趣相辅,最终形成残疾学生终生体育的目标。

  4.3 个别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环境下根据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通过调动残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残疾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健康状况,在搞好全纳教育的前提下,面向整体、照顾差异,通过班级授课,分组学习、个别教学,对残疾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全纳教育,整体控制体育教学。

  4.4 发展性原则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课堂,残疾学生的类别、程度、运动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水平的学生,更新教育观念,坚信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不管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水平、心理障碍、技能迟滞发育等因素,通过积极的引领作用,减少消除排斥,采用采取特殊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5 落实全纳性评价标准

  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应以绝对性评价标准、个体化评价标准、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全纳性评价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考虑残疾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个性区别,最终确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6 结语

  充分关注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集体与需求,强调参与、拒绝排斥,只有这种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才可以引导残疾学生最终形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育学论文10

  随着社会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的课程,走进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本文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原因分析,并根据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对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20xx年通过召开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教育部准备用几年的时间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和普通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差距,逐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弥补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努力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作为一门新的课程,走进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但由于残障学生的特殊性,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如何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和实践。笔者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四年,通过亲身经历和对宁夏几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考察,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例举如下:

  (一)信息技术装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加上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这两所聋校信息技术装备严重不足,都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即使教师按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但没有实践和检验,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程开设不规范,课堂教学很随意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系统,是执教教师自己规定的,使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随意性很大。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为了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术课。

  (三)教学形式单调,缺乏新意

  在教学中,执教教师只是用讲授法将课堂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一些操作内容也只是一边讲述,一边在黑板上板书。教学内容基本只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以及练习指法,没有涉及制表绘图、影视播放、游戏、网上冲浪等教学内容。

  (四)教师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不高

  现在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大都属半路出家,其计算机综合技能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多属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而成。所以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师信息技术综合技能不是很高。

  二、原因的分析

  通过自己亲身感受和一些教师提供的材料,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课程的认可度不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也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其理论与实践研究都非常浅薄。现在在普通学校都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来教学,而在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者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完全没有落实,认为该课程的开设与否根本不重要。

  (二)对教师职业定位不清

  一些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主课任课教师,也是信息技术的代课教师,甚至还是学校机房计算机维修员和网络管理员。事务繁多,就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去钻研自己的信息技术专长,在领导眼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服务”,对他们的'在学校中的职业定位十分模糊。

  三、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课程的认可度

  不论是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目前的特教工作及教学改革来看,信息技术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它能开发残障学生的智力,提高残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课程,课程管理者与实施者要重新定位信息技术课程。

  (二)开发正规的教材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残疾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残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与协调,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安排选用信息技术教材,抓好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

  (三)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措施

  第一,规范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要开足课时。例如,每周一个班最少要开两节课时的课程,并且最好能连堂上两节课,对学生的掌握和巩固知识,或开展课堂讨论等有很大的帮助。“开足”不是体现在课表上的,而是真正落实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其次,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改变以往的讲授教学法,要借助多媒体突出演示讲解法与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获取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学习中塑造残障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确立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地位。学校必须确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地位,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地展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平台,使他们成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而不是身兼数职的“服务者”。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从而促进学校该课程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三,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视力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得到在工作中能够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以便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综合技能。在适当条件下,学校应大力引进一些具备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这样,才可以确保该课程在未来教育教学中能够进步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只要根据残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整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实现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促进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

教育学论文11

  一、对各种见解和观点的分析。

  (一)从理论逻辑体系的统一性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有一个严密、统一的理论逻辑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逻辑起点、逻辑线索和逻辑结论,研究对象就是一门学科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整个学科的理论都是围绕这个起点有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具有造成理论多而杂、逻辑体系混乱的先天危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更需要对其研究对象进行明确的界定,厘清理论逻辑起点,以取得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特殊内容和内在根据。理论逻辑体系的统一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确立一个或多个清晰、明确的概念,且始终如一地挈领并贯穿于逻辑体系的全过程之中。

  在以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中,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在表述上显得含糊其辞。刘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新论》一文中指出,这一笼统的表述“几乎完全没有回答关于‘规律’的实质性内容”,这样的表述不适合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逻辑起点。而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没有充分考虑品德或德育的概念并不能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全过程中。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究竟是区别多一些还是联系多一些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非常有说服力的论证。更有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分开进行研究,并建立两门独立的学科。“多对象说”将研究对象拓展和延伸到对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和心理素质教育等的研究,即逻辑体系存在着多个起点。通过考察多个起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多对象说”也很难保持理论逻辑体系的统一性:

  第一,这些不同的起点分别涉及到不同的学科,很难探究它们之间究竟是区别多一些还是联系多一些。

  第二,“多对象说”确定的这些概念是否都可以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事情。

  第三,从个人成长的自然过程和环境来看,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很明显不是同步发展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

  (二)从理论解释力的`特殊性特征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英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在《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评》一书中,阐述了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所有社会科学无疑都是解释学,因为它们能够描述任何情境‘某人正在做什么’,而这就意味着能够了解在行动者或行动者活动建构中他们自己知道并应用了什么。”吉登斯关于解释的相关观点深刻揭示了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社会学科的普通方法论之一就是解释。在社会学科中,理论解释力是评判具体社会科学理论的好坏优劣和存在价值的重要尺度之一。

  同样,理论解释力也可用来评判某一学科确立的研究对象是否合理。对于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说,可能其研究所涉及的社会现象或领域与其他学科有重复,但是它的理论解释力必须是具体的、独特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对象就是对一门学科理论解释力适用范围的具体规定,即对一门学科理论解释力特殊性特征的规定。理论解释力的特殊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确立研究对象时,必须保持对某类社会现象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独立的理论解释力。首先,作为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必然是由组成它的各类学科所共同涉及到的某类社会现象或规律,其研究对象要在各类学科的共同点中寻找。但是,确立了研究对象,由此而具有的理论解释力就不能是各类学科的简单综合,必须要突破它涉及到的各类学科,具有对社会某类现象或规律的解释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确立研究对象时,就不能抢夺其他已有学科的话语权,妨碍其他学科的独立发展,特别是在与其他学科研究的领域等方面存在重叠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解释力不能与其他已有的学科重复且可以被其他学科所代替。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见解和观点来看,显然还远没有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其次,在现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相关理论成果中,基本上都没有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必要的理论解释力的甄别。在相关文章论述研究对象时,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特殊矛盾,就直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结论。

  如张婷在《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特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视点》一文中,就这样表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表现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矛盾的,很难完全一致。这就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这些所谓特殊的研究领域和特殊矛盾,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究竟与已有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矛盾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联系和区别,在相关文章中也很少提及。这种表述,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已有学科对这些特殊研究领域和特殊矛盾的解释力,这显然是不妥的。

  二、结语。

  在研究对象的表述中,用其他学科的理论解释力代替或“组装”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解释力,会导致这一学科的理论发展完全受制于其他学科,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状况很容易造成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片面的认识:在世界观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哲学;在德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伦理学;在政治观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政治学……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还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也将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发展,需要及时纠正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颇,在研究对象的研究方面,更要进行全面、谨慎的分析和论证。在存在多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理论逻辑体系的统一性要求和理论解释力独特性的特征,对各种观点进行甄别。

教育学论文12

  艺术与艺术教育都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中发展起来的,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文化形式。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如果脱离了美就可以说与艺术相背离。美术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视觉艺术创作,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整体的和谐等多方面,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快乐、理智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舒适。在美术作品的熏染下,人们陶冶了情操,升华了灵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来,认识、教育、审美三者在美术的教育活动中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综合版画是绘画的一种,也是多年来版画新发展出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它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通过综合版机器印刷出来的图画作品。随着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综合版画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推进。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种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试验性、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这些都使其被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学校已经把综合版画教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和手工实践的综合运用,对培养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因为综合版画不仅包括绘画技能技巧上的应用,还需要熟悉各种材料包括雕刻、化学、物理与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眼、脑、手协调能力。

  中国版画历史渊源虽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版画艺术创作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当时受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影响。版画创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重在对社会现状的写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现的是深刻的对社会与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对广大劳动者们的无限同情。综合版画的创作过程,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作者构思的新异性,然后再进行草图的创作,与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进行印版完成。版画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不尽相同的,如国画、壁画与音乐等。制作版画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开设的综合版画课程,比如木材与纸的混合材料版画,在表现上就有着可变化的布局、创意性造型手段、质感细腻的印痕等艺术特色,和少年儿童们率真活泼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说,综合版画以纯朴、童趣、可爱而又富于激情的视觉艺术语言,反映出孩子的内心。版画教学非常容易唤起学生们绘画的灵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其大胆构思,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且版画课程实践更能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还能锻炼他们擅长边动手边动脑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新课标的大力倡导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版画作品的展览与交流等教学成果汇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硕果。然而,有部分家长对版画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知之甚少,繁复的制作程序使得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任课者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为部分学校综合版画教育的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最终难以达到课程所预期的效果。

  综合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应当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与方便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版画机可以购置小型的,价格低廉又很实用。油墨、木蘑菇、滚筒与手工纸等材料往往比较稀缺,这时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东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实在难以配备齐全,教师可以自制或厂里定制等,总之务必要克服重重困难。例如印画或修画时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属勺子予以代替,纸张方面可以用国画多层夹宣纸或铜版纸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还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应重视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活动,力图让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重视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活动都得到原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学时“一锅煮、一刀切”不加以区分对待,极有可能造成低年级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丧失学习兴趣。让各年级学生都能够认识与读懂版画,喜欢去制作版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版画,鼓励其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综合版画语言加以创造性表现,同时,教师在综合版画课堂中重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充分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因素对于综合版画的开展与大力推进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学生很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仪的动漫形象以综合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经过装裱后还可以举办课程作品展览,让同学们在欣赏展览时能进一步认识版画在审美意义上的独特体现。笔者通过对综合版画的介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版画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现状的分析和美术基础教育实践中策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认:综合版画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整体而言已有了不错的成果,只要教学方法合理,义务教育阶段版画课程的教学终将在日后结出累累硕果。

  当代版画艺术蓬勃发展,版画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们都在为了将版画艺术基础化普及化,做着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观念上还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国内外市场上,以及版画、艺术、设计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这些教育家们都在全方位地进行着努力,让师生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去迎接中国现代艺术事业新的艺术高峰!

教育学论文13

  内容摘要:近年来,“说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在各层次的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说课”也作为一种考试选拔的内容和形式出现在中幼儿园教师招考领域。然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说课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说课技能培养的实际情况,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现从“说课”的前期准备的角度,谈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说课技能培养引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说课技能;前期准备

  对于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而言,“说课”也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然而,因中职生自身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社会实践少,要想真正的掌握说课技能并说好课,能将说课应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将来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职生必须要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的说课技能。笔者在对中职生说课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现了中职生说课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知识规模、理论基础、技术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根据培养过程中发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要让中职生真正的掌握说课技能,在接触说课之前,必须从知识、理论、技术、心理等方面着手,让他们循序渐进的认识和了解说课,并从这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即知识方面的准备、理论方面的准备、技术方面的准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一.知识方面的准备

  知识是说课的根本,只有具备比较丰富的基础常识,才能说好课,因此,说课之前必须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关于说课方面的知识范围很广、内容比较多,这里主要介绍教学大纲、教材知识等。1.掌握教学大纲学科教学大纲,是每一学科的教学纲领,学科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大纲制定的,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都要围绕教学大纲展开。在进行说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说课领域的教学大纲,了解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的任务、教学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而且还要能根据教学总目标制定各章节各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说课就成了无本之木,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无法达到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各有总目标,同时在五大领域的目标中,各个年龄段又有不同,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教学大纲来拟定。2.仔细的解读教材熟练的掌握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总目标,掌握知识脉络之间的框架逻辑性、关联性、延续性等,熟练的把握整个学科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宏观的大框架到微观的具体知识层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掌握所选的说课内容,在整册书或者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以及作用,能够明确这个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还应该了解关于该内容的一些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相关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准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这样,说课才能有的放矢。3.学习知识应当广博说课也当“不择细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说好课,必须广泛的涉猎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让知识贮备变得更加的广博,更加的专业,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

  二.理论方面的准备

  说课是一项理论色彩很浓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如果缺乏理论的支撑,说课将不再是说课,说课也就失去了说课的本质和应有的学术研究性。同时,说课的教师没有必要的教育理论水平,是无法说好课的。说课必然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方法。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说课前,一定要针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脚踏实地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还要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幼儿发展指南》等纲领性文件,了解教育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的教育教学原则,掌握五大领域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实施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提升理论修养,在说课时,才能让说课具有理论性、适宜性、客观性、实用性。

  三.技术方面准备

  1.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说好课的提提是指导说课的内容,即“说什么”的问题。教育教学是动态的,同样的`说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说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学情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学准备(即物质、知识、经验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说好课不但要说清楚“教什么”,还要说清楚“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即要想说好课就要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本质问题。“教什么”是指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怎么教”是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方式方法,“为什么这样教”则是指教学活动设置与组织实施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来源于教学大纲,教学法,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等等。说清楚这三个问题,才能让说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也能让听众心悦诚服,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2.掌握说课的技巧(1)在“说”上下功夫说课的关键在于“说”,即口头表达,要求能用流畅的适宜性的语言将说课内容表达出来。比如,按照说课的用途来划分,能分为示范性说课、教研类说课、考核类说课等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说课,都必须要用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因此,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会直接影响说课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要想说好课,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说课不但要能“说”,还要会“说”,即在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的同时,也要学会注重语言的变换、角色语言的变化以及不同场合的语言转变等。如说课时,语言的表达要注意语感、语量、语调、语速、语气等。再如说课脱稿时,不能用背稿子的口气,要适应角色,不能背书,而要用“说”和“讲”的语气语调来说课,一般在阐明设计意图时都要用说明性的语言,要把“说”和“讲”分清楚,将二者区分开,才能使说课思路清晰、层次明了。更重要的是说课时,要能根据说课的场合、对象和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语言表达,说课要和上课有所不同,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板书、游戏等要自然大方,和谐得体。(2)说课必须要突出重点说课的内容同样有主有次,不能稀里糊涂的主次不分,把内容全部搅在一起,也就是说课时不能平均分配精力到说课的所有内容,而应该将精力放在主要的内容上,次要的环节,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即只要说清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依据就可以了。3.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在说课之前,要准备好说课要用到的教具、玩具以及其他辅助教学用具。比如,美术活动课要准备画笔、颜料、画纸;健康活动课要准备蔬菜或者蔬菜模型、水果或者水果模型、健康的牙齿模型、牙具等等。说好一堂课就要准备好本次课要用到的物质,游戏要用到的器材或原料等等,现场说课时,根据说课的过程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做一些相应的应用介绍和展示。

  四.心理准备

  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最初是以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很多学生涉猎并不多,甚至大多数学生对说课都是陌生的。说课要求在很短的时间(10至15分钟)内介绍一堂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并且还要说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对一个刚接触说课的人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造成心理方面的障碍,导致心理失衡,影响说课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说课的效果和水平,因此,在说课之前,必须做好心里方面的准备。说课,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或实施教学活动之后,面对同行、领导或评委,介绍和阐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想,及其设计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帮助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说课在提升教师个人素养的同时,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使整个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中职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领域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使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得以提升,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专业自信。同时,中职生在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准备的过程中,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系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对说课的了解和认识也逐渐深入,更加的清晰说课的知识脉络。这样对后期的说课稿的写作和说课的实践操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完整的前期准备,即知识、理论、技术、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是的前提,更是写好一篇优秀的说课稿的前提,也是说好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媚、高敏.幼儿园教师说课、听课与评课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6

  2.俞春晓.幼儿园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12

  3.唐米香.浅谈中职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xx(01)

教育学论文14

  “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富有则国家富有”,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都具有很高的希望,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非常的关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促进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力。项目化教学模式突现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它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1、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念。为了使得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我国的各个高校都进行了深入的职场调研工作,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学校也是如此。该类学校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步入到幼儿园去进行实践实习,同时学校相关的教研组织也会深入到学生实习幼儿园展开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到,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具有的艺术素养能够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但是毕业大学生对于备课和上课缺乏丰富的经验,与幼儿园其他的教育工作人员也不能时常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我国各个高校对于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学的改革,为毕业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其中明确地指出学生每天需要进行备课,然后,在备课的基础上对各项教学器材进行准备,查看班级中的备品是否齐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待众多的孩子离开幼儿园后对班级教室进行整理。毕业生们也需要进行各项活动的筹划,并且进行幼儿活动环境的布置等。使学生真真正正的成为学习的中心,每一次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如同是学生们的实际工作任务,他们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他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从而使得学生们的职业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地提升。

  2、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思路。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能够使得毕业生们学习的课堂转变为他们实际工作的情境,他们学习的知识转变为自身需要完成的实际任务,让他们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转变为学生自身具备的技能,将理论知识和自身的实训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整合处理,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多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力目标的设定。学生可以根据我国幼儿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幼儿教育活动开展需要遵守的原则,准确地把握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向。学生对于幼儿教育学的基本规律有着全面性的理解,明确合理的幼儿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学不仅能够得到非常可观的成效,同时教学过程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科学化、规范化。

  2、知识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对于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有深入地、正确地了解,明确我国现阶段对幼儿教育工作开展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第二方面就是学生需要对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都要全面地掌握,不仅要明确目标,同时还要铭记各项要求。

  第三点就是学生对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性和认知规律有所了解。

  第四点就是学生要知道源于幼儿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

  第五点就是学生对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有所了解,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流程。

  第六点就是幼儿教育环境创建需要遵守的原则在学生的脑海中非常的清晰。

  3、素质目标的设定。学生非常喜欢与幼儿进行相处,对于幼儿教育事业有着很深的热爱程度。善于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与幼儿成为很好的朋友。经过相关的专业训练,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带着浓厚的热情和良好的信心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

  三、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用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为以下内容:目前在一个区域内有三所幼儿园在进行招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要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幼儿园教师、来学校报道的幼儿和幼儿的父母。幼儿的父母会到幼儿园的咨询处对幼儿园的众多内容进行全面性的资讯,包括幼儿园的特色,教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幼儿园对于幼儿培养目标的设定。在项目化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会依据自身的独立思想对幼儿园的特色、幼儿园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设定。

  四、教学成效

  传统的教学模式归于死板,只是注重对于学生知识的讲述,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际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践发现很多时候即使下课了,学生还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师生关系也越来越为融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语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死板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很差。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研究力度,使得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学的项目化教学逐渐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育学论文15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关于论构建大美术观的艺术教育体系

  简论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双语教学

  谈谈BCG矩阵法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简谈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的理由与反思

  试析靖煤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四点深思

  研讨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背景的

  简述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训的深思和

  谈高职化学素养与药学职业素养迁移教育

  浅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经济效益

  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试议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探究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理念、挑战与经验

  对于对中职数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

  有关于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育中的实训教学

【教育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学论文05-19

美术教育学论文09-03

怎样写教育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04-27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通用6篇)12-28

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04-27

教育学04-27

教育学生心得08-12

教育学心得05-01

比较教育学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