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辽宁省高等院校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对策思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19 17:30:5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辽宁省高等院校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对策思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辽宁省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适应老工业基地发展所需的专门人才。

试论辽宁省高等院校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对策思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老工业基地;人才培养

  自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2009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正式公布执行,标志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工作进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发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的紧缺,成为阻碍老工业基地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新形势下,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任。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人才的需求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固有因素的制约,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标是努力把东北建设成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未来10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的振兴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经出台的《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省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人才发展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人才需求总量将从现在的457万人增加到720万人;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生物育种、高技术服务业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紧缺专门人才3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新医药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多万人。”

  这就要求坐落于辽宁的高等院校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老工业基地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围绕支柱产业提供既掌握完整、系统、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岗位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老工业基地发展对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辽宁省高等院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辽宁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7所,就规模而言可以称得上是高等教育大省,但不是高等教育强省。辽宁高校虽然数量规模尚可,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不是很高,比如在全国“2+7”强校建设格局中就没有一所辽宁的高校。究其原因是一些高校只注重规模的发展,而没有从实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能力,没有向国际化一流大学看齐。

  1.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与区域产业结构不适应

  部分高校为追求目前大力推广的多科性、综合类大学目标,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普遍暴露出了“规模冲动”和“办学趋同”的问题。一味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问题,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盲目增设新学科、新专业,学科专业重复设置、同构化问题严重。专业设置雷同导致专业教师、研究人员以及资金、教学设施分散于不同学校,达不到规模效益,也造成了各高校的相同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差别很小,替代性很高。由于部分专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有些专业市场适应性不强,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有些专业虚假繁荣,比如财经、计算机、旅游、文秘、管理等,这些专业招生量较大,设置的学校也较多,但市场需求有限,使市场需求趋于过剩和饱和。一些真正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社会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招生量较少,有些重要专业甚至没有开设或虽然开设但办学能力非常有限。这种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辽宁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所需人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

  2.重点学科建设不强,学科结构布局不合理

  我省高校的学科建设比较早,从总量与覆盖面上看,我省高等教育的学科是比较全面且成体系的。但是国家重点学科力量不强,主要集中在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等少数院校的少数学科,在学科建设的层次上、学科专业与生产实际结合的紧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以最具发展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为例,我省装备制造体系的完善程度是很多发达国家都无法媲美的,但是,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学科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没有与实际生产需求真正地相结合,我们在不断完善理论建设的同时,忽略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此外,学科结构与布局也不尽合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集中在某个学科门类或某几个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覆盖面过于单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学科上,高新技术或新兴学科的学位授权点偏少。

  3.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学科梯队建设不到位

  我省高校数量多,扩招规模也是空前的,对教师数量需求急剧增加。但在学生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一方面由于专任教师总量增长缓慢,部分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个别专业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专业学科教师数量结构不均衡。传统性、基础性研究学科的教师数量相对充足,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教师缺口较大。不但如此,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总体也不高,与其他教育大省相比,我省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大师,普通高校“两院”院士人数很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数量明显不足,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实践能力欠缺,许多学科没有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教师师资队伍的实力提升缓慢,师资的整体实力与建设教育强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培养需求不相称。

  4.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毕业生就业率不达标

  近几年,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很多高校都面临着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高校就业率连年走低,大学生不能有效就业,也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毕业生绝对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满足需求的针对性不强,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比不上一流名牌高校,实际动手能力比不上高职院校,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缺少企业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三、辽宁省高校应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改进措施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以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宗旨,辽宁高校的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着手实行。

  1.根据辽宁的产业结构,合理设置调整高校的专业结构

  未来几年,辽宁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强省的方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传统支柱产业为支撑,加快现代化进程。集中优势资源,建设软件、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三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改造和优化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加快轻工、纺织、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壮大环保产业,使其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辽宁省高等院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调整,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趋势作为主要参考,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确定专业的结构与规模,适时地在存量和增量上对专业结构作出调整,彻底解决高校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除此之外,设置专业还应考虑人才资源的稀缺程度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辽宁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专业设置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前培养所需人才做好人才准备。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面对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态势,辽宁高校必须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优先发展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的学科,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科学等重点高新技术学科;在已有特色学科方向的基础上,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拓展和培育新的特色学科;要改变学科单一的现状,不断增加学科点的数量和结构,提高学科的层次和水平。

  3.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学科梯队

  作为高校重要任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把培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行业进步作为学科建设的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高校任教,重点引进和培养学科专业紧缺师资。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围绕特色学科的方向,组建以名师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和学科梯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选送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专职进修提高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

  4.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将“定制化”思想运用于人才培养,采用“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适用型人才是很好的探索与实践。所谓“定制式培养”,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差异性对+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即由学校调研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为社会定制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辽宁高校针对老工业基地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高素质适用型创新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要选择。可以缩短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做到人才“无缝式”链接和“零距离”上岗,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真正解决了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的分割问题,做到人才“适销对路”。从表面上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深层次来说,它是符合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的。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顺应时代要求,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作出贡献。

【试论辽宁省高等院校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对策思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人才战略07-23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战略07-20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问题和对策07-2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存在问题及振兴对策07-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分析07-2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水资源管理对策07-24

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振兴东北经济08-01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理性审视10-18

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改造研究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