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苏教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探析论文

时间:2023-05-03 01:24:28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江苏教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对我院体育公共课教学现状进行剖析.针对我院实际教学条件与办学特色,对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与整合,为今后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浅谈江苏教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程设置;“套餐式”选修;多元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我院于2000年着手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实施,从2000年“低年级必修+高年级选修”模式发展至2002年“全盘选修课”模式,经过“第一学期必修+三学期选修”模式的过渡,最后回归至“低年级必修+高年级选修”模式.在此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选课的目的、上课的态度、教师授课内容及方法、场馆利用等方面皆有不足之处.故在2006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上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我院的实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场馆建设等问题,提出我院体育课程设置的设计方案及对策.

  1我院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个体差异大我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学院,也是全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院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同时承担着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因此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体育教学中的区别性和针对性非常突出.本、专科学生中有50%来自于苏北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薄弱的办学条件和“重文轻体”的办学思想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缺乏.

  1.2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态度存在偏差随着“学分制”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中的日趋成熟,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态度以取得学分为最终目标,忽略了体育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能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掌握有效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体育课程目标无法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3选修课项目的设置存在一定不足现今我院体育选修项目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竞技健美、健身、武术等.面对我院学生年龄跨度大的招生特点,体育选修项目的设置就显得相对传统而单调.体育授课的学生中,有刚经历过高考选拔的本、专科普高生;有经过“专转本”考试录取的专科生以及“成人高考”招收的脱产班的社会从业人士.如此复杂的学生概况,现有的选修课项目的设置已显得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

  1.4课程评价体系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和选课倾向不同体育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着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运动技能的提升度和自身评价的满意度等方面.教师在具体的掌握和实施中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方面进步不大.

  如低年级的必修课,平时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造成运动项目技能方面考核要求降低,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幅度不明显.选修课专项技能考核标准尺度不一,导致学生选课人数集中,增加选修课教学难度.如高年级的选修课,部分选修项目技能考核标准的难度相对偏低,致使学生人数集中,对选修课的开设带来了冲击.

  1.5体育场馆设施制约着体育选修课的发展完善的体育设施将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宽阔的空间,是丰富体育选修课的必备条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我院现今体育教学模式有两种,草场门校区的室内选修课教学和浦江校区的室外必修课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制约着体育课程模式,随着浦江校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完全进驻,体育课程必将重新规划设置.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已变为体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2我院体育课程重新定位探论

  针对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的评定等进行分析,在教学环节上拟逐步进行调整。

  2.1体育课程设置有效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基础。加大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度原有的“低年级必修+高年级选修”模式虽然给了学生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然而必修课长达两个学期的学习,加上选修课的开设过多考虑的是教师的专长,较少考虑学生的运动需求和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因人(教师)设课的现象,给学生以强人所难的感觉.   新的课程设置定位,拟根据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体育教学条件,第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行政班的必修课教学,主要开设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健美操,着重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基本技能.第二、三学期为“套餐式”选修课教学,拓展选修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需求与爱好.开设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健身、武术、竞技健美、养身保健、体育舞蹈、形体舞蹈、轮滑、防身术、气排球、街舞等,同时将这些项目分类整合为球类项目、健美健身类项目、保健类项目、休闲类项目四大项目.“套餐式”选修课是学生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个人体能基础,爱好、特长和今后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自由选择两个不同大类中的项目组合成本学期的“套餐式”选修,教师则根据学生选修后各“套餐式”选修班的项目构成,进行轮换式半学期的选项课教学.第四学期为专项提高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学期中选择兴趣专项进行高一水平层次的学习.此种课程模式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适应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

  2.2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每个项目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这种措施对教师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以往课程的教师配备,不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是否接受,教师大多上完课走人.职称评定中,教学质量是软指标,而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是硬指标,因此,教师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就变成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但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择,将会出现教师在教学质量中的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使得教师不得不将教学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因为一旦没有学生选课,或选课的学生不多那将比暂时没能评上职称更为尴尬.这样一来促进教师主动钻研教学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设法改进教学方法.

  2.3针对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制定多元化评价体系《纲要》明确提出“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杠杆,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必修课的开设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基础,因此定性与定量评价(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占主导地位,拟占70%一80%,而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态度、t3常考勤)占辅助地位,拟占20%一30%.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及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开设的,因此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进步幅度、学习态度、13常考勤)和定性与定量评价(体能和技能评价)具有同等地位,占据相同比例.

  2.4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纲要》中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等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根据《纲要》要求,在全院范围内组织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教师应把课内教学内容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定期对各俱乐部、协会进行组织和指导,使体育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的三维延伸,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体育文化氛围的学院健身育人环境.

  3结束语

  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我院体育课程设置进行现状分析和重新定位,拟在逐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使得体育课程能够真正成为一门为学生健康服务的课程,学生可以从充满人性化的课程设置中找到适合自己和满足个人体育需要的学习内容,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理想.

【浅谈江苏教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论文05-01

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及改进论文04-29

教育学院普通体育课程设置方向刍议04-30

教育学院普通体育课程设置方向刍议04-30

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论文04-28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研究论文04-27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运行05-01

关于闽粤苏三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的论文05-01

高中体育课程结构优化探析论文05-02

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