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美学教育的基本特征论文
一、关于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始于德国。鲍姆嘉通的〈美学》第一卷于1750年问世以来,美学界对美学的定义和美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一直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无所不在的,美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正确地欣赏美、创造美。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美学要研究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以及其他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美学问题。美感是一种审美意识,是对客体的反映与认识,研究人的审美感受、美感与审美对象的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二、关于美学教育
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审美教育则主要涉及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问题,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形成了有关审美教育的某些思想。至近代,随着“美学”学科的建立,美育才有了独立的体系和理论。
1.古希腊的美育思想
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对审美教育极为重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身体的教育,即体育;二是关于心灵的教育,即艺术教育。他主张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他把文学和音乐作为教育的起始和基础。柏拉图特点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很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非常重视审美教育,他把人分成肉体和灵魂两大部分,而灵魂又分为理性灵魂和非理性灵魂两种。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人的发育过程应该首先是身体的发育,继之为情感的培养,最后是理智的锻炼。他认为要使这三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完满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和训练,这就是要进行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这是人的活动能力的最高级的活动。为了培养人的这种能力,亚里士多德主张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内容包括:阅读和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在和谐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和谐教育的核心部分。他认为音乐具有以下的功能: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音乐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而且是陶冶人的情感和性格的重要力量。
2.中国的美育思想
我国古代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强调“礼”、“乐”的教育作用,他们把‘礼,,和“乐,,放到了教育的首位,认为“礼,,能以“修外”,“乐,,能以“修内”,把“礼,,和“乐”作为修身齐家、兴邦治国的工具。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和“乐”是君子修身成人的重要途径,君子修身应从学诗开始,最后完成还在于乐。因为“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
荀子在〈乐记》中对乐的作用作了比较深刻和系统的论述。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论述音乐问题的着作,它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经典。在这部着作中,对音乐的道德化作用,作了系统、生动和具体的描述,认为音乐能厚人论、美教化、移风俗,从上所叙述的历史事实说明,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美育实践和美育思想早已盛行,只不过还没有提出美育概念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到了近代,西方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也影响到了我国。以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在引进西方美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先后提育的主张。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他把教育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部分。而心育中,又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他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王国维的主要功绩不在于他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方针,而在于他明确地提出了要把美育列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之中。蔡元培对美育的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发挥,并且还提出了一整套的美育实施方案。他为倡导和实施美育呼号奔走了二、三十年为我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建立和美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美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启迪性
审美教育具有启迪性特点,通过审美教育能启迪人的智慧,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客观世界的事物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它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人们要揭开这些奥秘,首先需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作为推动力。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在科学事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有着杰出的发明和创造,首先在于他们有着探求真理的激情,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创造冲动。这种激情和冲动是靠美育的培养和熏陶。美育可以激发科学家求知的渴望和热情,推动着他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客观自然界的美以及由审美活动特别是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而哺育起来的美感,成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智慧源泉之一。由美的事物所产生的美感启迪激发了科学家强烈的探索真理的动机,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探索力量和智慧。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迪生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有着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母亲所给予他的审美教育。在美育教育过程中训练了爱迪生的思维能力,启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无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审美教育是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发明创造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总是以积淀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进行教育,它启迪人柯们的智慧、发展人们的思维能九它培养人们敏哈尔滨学院学报锐的感知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创造力,从而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道德性
美学教育又具有道德性,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心灵趋向善,走向人格完美。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条文和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自己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要使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还要从内心情感上甘心情愿地这么做,只有这样,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外在的他律(社会规范)转他为内在的“自律,(自觉的命令),使主体的目的性符合于最高的善,即符合人类总体的具体存在和发展,从而显示出理性凝集的力量和主体性的本体价值。一个人如果能自觉地审视自己内心和行动,那么,他在道德上也就一定会日趋完善。他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完全一致的。高尔基曾预言:美学是未来伦理学。
3.情感性
美学教育又具情感性,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们的情感,愉悦人们的精神,美化人们的心灵。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的本能冲动,这些情感和本能冲动需要得到正常的发泄和引导,使它升华到一个高尚、纯洁的境界,使本能和情感理性化。黑格尔说:“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席勒也说: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受到美的魅力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由此可见,美育可以净化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们认识人生的价值,使人们生活得更充实、更丰富、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4.个体性
美育还能够提供娱乐和消遣,使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转换一下兴奋中心,解除由于紧张而引起的疲劳,使身体和心理得到舒畅。同时,美育还有助于促进人的身体机能的谐调。悦耳的音乐、动人的绘画、优美的舞蹈、奇妙的书法,都能激发人们愉快的情感从而使血液中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人体的节律、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还能加强消化功能,活动筋骨,舒心通气。因此,参加美育活动,能使人协调精神,延年益寿。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激发个体的创造潜力,建构审美的心理,塑造心灵,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美学教育总是以积淀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进行教育。它可以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创造力,从而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促进,协调发展,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心灵丰富充实,人性和谐完善,民族兴旺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浅谈美学教育的基本特征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现代美术的发展与基本特征论文05-03
浅谈武术美学研究的反思论文05-03
美学浅谈04-29
浅谈设计美学04-30
浅谈设计美学04-30
美学教育下幼儿教育论文04-27
浅谈美学蕴意在美教中的渗入论文05-04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音乐美学特征论文05-06
浅谈《闲情偶寄》中李渔的美学思想论文05-03
浅谈数学的美学意义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