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1-11-04 15:48:5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实践探索

【摘 要】感恩是每个幼儿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做人起码的支点。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感,首先应从培养幼儿的感恩父母情感开始,只有加强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培养与教育,才能真正为幼儿在将来形成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最高道德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生动形象的教材与多种形式的实践相结合、集体的系列活动与个别的随机教育相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这几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父母情感”。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感恩父母 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72-02

一 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

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家里,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不良习惯。认为父母、长辈给他们的关心、爱护是天经地义的。经常会出现任性、自私、霸道、不讲道理、不尊重父母等现象,他们只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帮助,从来不懂得给予父母怎样的尊重和关心。而家长对此也缺乏良好的教育方法,致使这种习性普遍存在于当今的幼儿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关心父母、长辈,会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等恶习,长大后更没有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感恩父母情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 “感恩父母情感”的培养目标

结合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培养,我们提出了以下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家庭的自然情况,知道爸妈很关心、爱护自己,工作很辛苦,对父母有礼貌,尊重他们,听他们的话。(2)了解父母的家务劳动情况,初步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当父母工作、学习、休息时,不去打搅他们,并愿意为他们做事。(3)进一步了解父母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尊敬父母,能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高兴。

三 实施“感恩父母情感”培养的具体措施

1.生动形象的教材与多种形式的实践相结合

笔者在长期的幼教工作中积累了许多以孝为中心的传统教材资源。如歌曲《我的好妈妈》、诗歌《好娃娃》、故事《原来是你》、儿歌《分果果》等,积累了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比较稳定的素材,为幼儿提供了生动形象的道德榜样,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利用节日活动、角色游戏、情境表演、家庭调查亲子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价值选择和技能练习,使幼儿激发出较强的情感体验,获得一定的实际操作机会,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家庭实际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亲亲妈妈”的主题活动,幼儿与妈妈进行了亲子问答、客串表演、互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拉近了幼儿与妈妈的距离,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浓浓亲情;为了让幼儿体验、感受妈妈怀着宝宝时的辛苦和付出,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我当大肚子”的情境表演,幼儿们通过模仿孕妇走路、捡东西等情景,亲身体会到了做妈妈的艰辛和不易。

2.集体的系列活动与个别的随机教育相结合

除了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如“妈妈,不再麻烦你啦”、“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宝贝妈咪亲又亲”等,对全班幼儿进行教育,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父母的爱,让幼儿懂得也应爱父母,体贴、关心父母外,我们还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利时机和某个幼儿的具体行为,抓住突出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名幼儿病愈来园,有意识地让他谈谈生病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的,从而引起其他幼儿的回忆,增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某个家长从外地带回一些物品和游览照片给全班幼儿分享、欣赏时,提醒幼儿感激父母的关心,自己也应关心父母;一些家长带生日蛋糕来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时,引导幼儿关注父母的生日,记住父母的生日,并为父母送去自己的祝福等。

3.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感恩父母”教育的问题从家中提出,最后的效果也要落实到家庭。因此,对幼儿进行“感恩父母”教育需要家长们的大力协助和密切配合。我们有时请家长参加情境表演,有时举办亲子活动,经常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由家长记录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如自己的事情是否自己做、有没有任性发脾气、父母工作劳累是能否主动问候等,还设立了表扬栏,让幼儿用绘画反映在家的表现等。平时,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亲子家园和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把教育活动搞得深入细致、生动多样。

四 实施“感恩父母情感”培养的效果与启示

1.实践效果

实施“感恩父母”教育是一个持续的、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结束前,我们采用同幼儿交谈、观察幼儿行为、向家长发问卷、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家长的反映,家长们普遍认为幼儿在关心父母的认识和行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位王姓的小朋友的妈妈说:“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孩子懂事了不少,一到吃饭时就帮忙分碗筷,还要帮我洗手帕、摘菜。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生病了,他过了一会儿,就来问问我好点了没有,我喝水、吃药的事都让他给包了,

能感觉到他真正关心我。”小林的爸爸说:“原来孩子特别任性,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变了许多,也能帮大人做事,遇到他想要买的东西,只要我们讲清道理,他就答应不买,基本上能谅解、体贴父母。”小颂的妈妈说:“起初小颂在家做一些关心我们的事,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经过一年的教育后,她能主动关心我们,把好吃的东西让给我们吃,也不要我们告诉老师了。”

在前后两次进行的家长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得到了附表结果。

从附表中可看出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感恩父母情感”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行为和情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研究实施有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特别表现在当父母生病或劳累时会主动问候,要求帮助做一些事上,许多幼儿知道为了让父母不劳累,在家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能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刷牙、洗脸、穿衣、吃饭等。

2.启示

第一,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我认为对幼儿进行“感恩父母情感”的培养与教育是可行的、必要的、有效的。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信任幼儿是实施教育的基础,这些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可能的话应从小班就开始培养,一直延续到大班,这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对幼儿进行“感恩情感”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园配合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特别在要求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时有些家长会不忍心,认为孩子太小。家长的不一致观点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应加强指导家教工作。

〔责任编辑:李爽〕

【培养幼儿“感恩父母情感”的实践探索】相关文章:

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的论文10-09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01-20

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论文09-13

培养幼儿探索愿望托班教案08-25

幼儿快乐情感的培养策略05-02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01-20

感恩父母实践报告09-29

感恩父母实践心得09-26

基于学生全程参与科研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