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拖”住孩子身高的元凶
由于当今审美观的变化,不少家长或多或少地开始担心起孩子的身高问题。但是,一些家长在这方面存在误区,或是对孩子生长发育诸多环节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没有认识,听之任之;或是发现孩子矮小,病急乱投医。那么,究竟是什么“拖”住了孩子的身高?今天,就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王伟教授为你“缉拿元凶”。
元凶一:危机意识薄弱
[民间说法]“身高发育有早有晚,小时候矮点也不要紧,青春期的时候再给他多补补,肯定能追上。”
[类型诊断] 守株待兔型
[专家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王伟教授为我们分析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身材矮小的孩子来看病的时候,年龄已经过大,骨骼已接近成年骨骼,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勉强治疗或用一些药物,效果可能较差。最佳的治疗年龄应为四五岁以后。”
据王伟教授介绍,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矮小患者起治年龄对治疗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因此,在儿童保健期经常不达标的儿童,应该到儿科内分泌科随访,家长不能抱着“等等看”的心态慢慢来。
元凶二:缺乏纵向随访
[民间说法]“带孩子去检查身高,第一次检查结果指标都很正常,以后也就没有必要再去随访了。”
[类型诊断] 一劳永逸型
[专家观点]
王伟教授针对以上现象抛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身高是在不断改善、增高,还是不断生长、滞后,都需要纵向观察来进行科学的判断与治疗。”如果每年的生长不断滞后并生长缺陷,就需及早诊治。若第一次检查正常后就不来就诊了,过了几年之后,骨龄明显超前,问题随之扩大化。虽然相比前两年家长的意识已明显进步,但是纵向随访的概念依然淡薄。
一般来说,孩子身材矮小,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这需要医生随访检查后才能得出判断。如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如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补充甲状腺素后,即可长高。需要提醒的是,生长激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做好定期随访工作。而大多数孩子对打针有种恐惧心理,如今一种无针注射器可以让儿童看病不用打针,提高了治疗的配合度。 元凶三:混乱的生物钟
[民间说法]“孩子要长身体,当然最主要的是在饮食方面下功夫,再加点运动也就可以了。”
[类型诊断] 厚此薄彼型
[专家观点]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经常不吃早餐、运动不合理、偏爱快餐等因素都可导致孩子身高不理想。因为大脑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一般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液中的葡萄糖已经使用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从早餐中获取新的葡萄糖来供给大脑,就会影响身体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
但长个子并不都是食补的功劳,除了改善营养状况之外,孩子的睡眠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是长期缺乏睡眠的孩子,即使进行合理的运动也会因疲劳等原因而无效,也称之为无效运动。良好生物钟被破坏,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模式、效应都不在正常轨迹,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晨报记者 崔颖 解雯赟
【“拖”住孩子身高的元凶】相关文章:
孩子身高的增长规律04-29
家庭冲突影响孩子的身高04-29
绑拖(綁拖)04-29
拖亲(拖親)04-29
拖绅(拖紳)04-29
孩子经常熬夜影响身高发育04-29
孩子身高体重达标无需再补05-02
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孩子身高05-01
孩子身高秘密隐藏在食物中05-01
辅食的质量关系孩子身高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