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

时间:2023-05-07 15:57:5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

【摘 要】文章指出了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不充沛;成人教育应用研究方法简单。也指出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不足;各级各类教育出现沟通瓶颈;终身教育体系不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适应性不强。最后阐述了如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加强各级教育之间的纵向衔接;实现各类教育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  【关 键 词】孔子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成人教育;持续发展;探索   一、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   1.成人教育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而言,成人教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成人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的变革对成人教育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并为成人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   19世纪中叶,成人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初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团体和政府逐渐将注意力从初等教育转向一向被忽视的成人教育的发展上。初等教育的发展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战后,随着社会的变革、中等教育的巨大变化及成人教育的发展,使终身教育的提出有了可能,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完善的体现, 1919年的《成人教育委员会报告书》指出:“综合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作一件奢侈品,专为几个聪明失学的少数人物而设,但又不应看成一种寻常事情,只为继续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设。反之,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族需要,又是公民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该报告书指出,成人教育是民族的永远需要,是造就公民的不可分割的方面,并得出成人教育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的结论。   20世纪以后,成人教育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成人教育成为全民皆享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部分,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成人教育思想逐渐形成。   2.终身教育的发展   (1)终身教育内涵。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说明的意义是:一是每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发展自我的可能性,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而未来的教育过程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该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二是现行教育是“闭锁的、僵硬的”,是“学校为中心”的,未来的教育则将把有关的多种因素加以体系化,并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即是将社会整个教育和训练的全部机构和渠道加以统合,从而使人们在其生存的所有部门,都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和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个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正规的( 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以及“非正式的( informal)”的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2]。意大利学者埃特里?捷尔比指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的关系发展,而且也是(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3]。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认为:终身这一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全面组织所依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4]。日本学者持田荣一认为:终身教育是教育权的保障,是专业和教养的统一,是不再生产未来文盲的途径。笔者认为,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具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社会全体公民持续、全面、和谐发展的立体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制度或教育体系。   (2)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终身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意识到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修养,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进步。在欧洲,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就主张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应该接受教育。《古兰经》中指出:每个人从摇篮开始一直到坟墓都要不断学习。虽然在这一时期终身教育思想处于萌芽阶段,思想体系也不够完善,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是相当有限的,但是,他们确实为日后的终身教育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在各类著作中相继出现带有浓厚色彩的终身教育思想的文字。1848年英国人罗伯特?欧文在其《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中提到:所有的人从出生到成年应该受到当时最好的训练和教育。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真正意义上的将终身教育的思想转化为较为系统的理论向全世界推广。1965年12月,在巴黎召开“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由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年人教育处处长法国人保罗?郎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作报告讨论,之后发表《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展望》,拉开了终身教育的序幕。1972年,《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鲜明地提出,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要为生存而学习。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及个人的需求不断增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终身教育的思潮,相继出现了“学习化社会”、“继续教育”、“回归教育”、“学会生存”。这些新名词的出现从形式上看有所区别,但其实质和所强调的内容是相同的,即把教育视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不视为局部问题或过渡环节,它不是随着学校教育的终止而结束,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的寿命的全过程。《终身教育引论》中强调的,在现代社会,尽管人的一生中也可能有若干时期需要特别努力进行训练,也可能有些时期比其他时期对学习更为有利,但已不可能有理由认为某个年龄阶段是专门用于教育的。   二、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   1.孔子终身教育思想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继承了西周贵族“六艺”的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新学科,对所传授的学科重新编排体系,充实了内容。《史记》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庄子》记载:“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材料说明,孔子进行研究并编成教材的有六种。《诗》教使人态度温和,性情柔顺,为人敦厚朴实,而不至于是非不辨;《书》教使人上知自古以来历史,通晓先导王施政之理,而不至于乱作评论;《礼》教使人恭敬严肃,知道道德规范,而不至于做事没有节制;《乐》教使人心胸宽畅,品性善良,而不至于奢侈无度;《易》教使人知道人事正邪吉凶,一事物之理的精微,而不至于伤人害物;《春秋》之教使人知道交往行为得体,褒贬之事有原则,而不至于犯上作乱。孔子所编的六种教材,无疑对传播知识,保存文化,扩大教育对象,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先世曾为宋国贵族,后因变乱迁鲁。到了孔子时代连“士”的地位几乎都没有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细曰:‘季飨士,非敢飨子也。’”这说明,孔子当时在阳虎眼里连“士”的身份也不是,和孔子一样,当时有许多贵族家道中落后,流落下层,于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士层逐步形成,这些人成为私学继续教育的教师资源,讲学著述,并在以后的中国历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孔子就是其中之一,而其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就是作为这个新兴士阶层转变期中“奔走诸侯”、“周游列国”、“说仁讲道”的存在方式。   孔子推出“仁”的标准,大力提倡“克己复礼为仁”,力图从人们的内心改造,从人们的外行规范。孔子私学的倡导与发展,是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雏形。   2.孔子终身教育思想与成人教育科学统一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源于人的自然情感而又高于人的自然情感的论语心境,是成就人的一切道德行为和社会伦理责任的价值理性或至善本体,它承载着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人学”的生存智慧。在孔子人的思想中,人挣脱了对天的听命、依附而成为他自身。“为人由己”,命运是掌握在人自己手中,人经过自身的努力,通过“成仁”而“成人”,亦即理想人格的完成、人的本质的实现[6]。从孔子的整个思想来看,“仁学”思想是对人之为人,人如何成为人,人和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涉及人之生存、生活问题的思想阐释。是对人的建构和定位,他实现了“天—人”的转向,确立了教育中的“人学”思想,成为教育人学的开启者和奠基者,这也正是孔子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成人”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也就是要求人生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不分年龄和民族,只要愿意学习和接受教育,就有权利享受教育,成人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成人教育的持续性即是终身教育的“终身”性,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   三、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在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1.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不充沛。成人教育基础研究主要在于探索、发现和解释说明那些存在于成人教育领域中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规律,它形成指导成人教育实践的事实根据和思想基础。它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研究,主要包括成人发展研究、成人教育基本事实研究和成人教育基本规律研究。近年来,关于成人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在成人教育研究成果中所占比例只有约5%。已有的成人发展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移植或借鉴中外研究成果,中国化的研究极少,而且大部分研究只是注意到成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不同教育条件与成人发展差异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多。在成人教育基本事实研究方面,研究的多是比较笼统、表面和孤立的事实,不够具体、深入,经验性的主观臆测较多,严格的科学的调查研究较少,缺乏对事实之间联系的调查研究。在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从孔子终身教育思想到成人教育的可持续性】相关文章:

邹议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论文05-02

以终身教育统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人才资源开发模式04-28

可持续性与消费04-26

终身教育初探04-28

终身教育思潮04-28

略论终身教育特点04-30

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实现05-06

终身教育研究与思考04-29

“从欲”与“思义”--论孔子人生哲学的逻辑矛盾04-28

论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特点及我国终身教育机制建设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