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徐惟诚(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陶西平(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孙云晓(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求真务实,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陆士桢(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程鸿勋(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学研室主任) 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 ――张梅玲(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徐岫茹(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国健康教育所研究员) 正如大教育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而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孙蒲远(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从正确的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叫“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架一座质量堪称优良的桥梁。——林格(教育专家,任职于国务院直属智囊机构,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附录: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林格/文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有哪些特征呢:一是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二是稳固性和可变性。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有一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就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这位父亲首先让孩子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孩子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灭。三是自动性和下意识性。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自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四是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如何认识和理解“养成教育”理论并使它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呢?请参见我的另文“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相关文章: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04-30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体会04-30
学习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心得05-02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04-27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04-30
习惯养成教育04-27
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04-30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