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与高职教育面临的制度创新

时间:2023-04-30 22:56:5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家创新体系与高职教育面临的制度创新

全面素质教育的提法,已经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于政府、理论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动,正在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是,对于它的深层次的内涵以及如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在理论上仍需进一步探讨,在实践上仍需进行实验研究。

  一、何谓素质教育

国家创新体系与高职教育面临的制度创新

  按心理学的解释,素质的原义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而且“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这种生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条件,属于人的先天身心品质。这种先天的生理特点,还要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来发展、成熟和补偿。没有后天的社会实践,再好的先天素质也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影响人们素质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体质、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认识与社会实践等,其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表现为很强的阶段性。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发展呈负加速度趋势,婴幼儿时期发展速度较快,大约在14岁左右发展速度减缓,青年时期发展趋于成熟。这虽然不是精确的生理学理论,而且因人而异,但这个结论提醒我们,应当抓住青少年这个关键时刻,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品质和智能发展。学校的任务,主要是让他们具有以后参与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促进他们身心品质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素质教育?教育学上的素质概念,是心理学素质概念的引申,它强调的是后天素质的养成,是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的整合。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逐步内化的养成素质。因此,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应当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与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个体身心品质内化,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基础是递进的,当个体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就同原有的基础整合而构成新的发展基础,这就形成了个体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其目标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促进学生内在的身心品质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和“内化”是人的素质形成和提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这种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学的基石,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核心内容。只有从总体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才能科学准确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

  素质的内在性,要求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良好的内在身心品质的养成和发展上。这种内在身心品质的养成和发展,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艰苦的思考实践实现的。现代教育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意在使学生在学习和对信息的摄取、加工、运用过程中,达到知识内化和情感意志品质的养成,形成内在的潜能。由于素质的内在性,使其难以从外在表象上进行直接检测,不能量化,只能根据个体长时间、多方面的行为表现实施间接判断。

  ?(二)素质教育注重基本品质的培养

  按照教育学的解释,人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养成素质的融合,人的知识的积

[1] [2] [3] [4] 

【国家创新体系与高职教育面临的制度创新】相关文章:

创新型国家与高职教育创新05-02

国家创新体系与设备工程04-30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建设(二)04-27

发展高职创新教育的探讨04-27

国家创新体系社会运行的新角色研究04-26

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运行机制研究04-26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4-27

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面临的创新思考05-02

构建高职院校自主创新体系之管见04-30

知识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