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时间:2023-04-30 22:51:47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995年以来,东北师大与白山21中合作开展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97年9月,白山21中作为吉林省的代表在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经验;同年第11期《人民教育》又发表了论文《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本文仅就中学数学学科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目前,我国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数学学习差异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白山21中的实践,证明了“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数学的“分层次教学”也有其心理学依据,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因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差异,与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的差异。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数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知识。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也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

[1] [2] [3] [4] [5]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研究04-27

二组分液体蒸发模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04-25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04-27

消像差光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04-28

双重任务操作的理论和实验研究04-28

高速电梯振动控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04-29

我的初三英语分层次教学实验04-30

全面改革提高机能实验教学层次04-30

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05-02

分形理论视野下的部分与整体研究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