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广东湛江一中 钟和军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里什么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体系统分解为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每个层面又包括不同的层次。
1.功能层面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呈现出如下不同的层次:(1)辅助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教学媒体而成为教学结构四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之一,也是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2)支撑式教学。CAI课件、积件、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著作平台、教学管理软件平台等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技术支持的作用,教学活动更趋多样化和开放性。(3)主体化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把课程和作业等内容上传到教学系统中,学生利用帐号和密码登录、浏览或下载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是其基本特征。(4)个性化学习。在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远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自身需要等情况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体现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要求。
2.技术层面
在与学科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1)数字化。在信息化社会,数字化学习将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活动的主旋律。(2)媒体化。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内容总是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而基于Web的流媒体技术则可实现远程多媒体课件的在线点播、实时现场直播等。(3)智能化。学习者可以在一个开放的、智能化的课程平台上,制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计划,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高层次的协作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4)网络化。学习者依托网络学习环境以及信息化学习资源展开学习活动,无论本地的还是远程的交流与合作学习都呈现出网络化趋势。(5)工具性。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表达和沟通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新型教学设计、实践新型教学模式的工具。(6)基础性。师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能力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因素。(7)适应性。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中被不断更新、吸收、改造、重组和应用,根据需求并经过相应的技术加工处理之后,信息技术就可以移植到课程结构当中。(8)变革性。信息技术引发了一系列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有主题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它们立足于强化本学科内部的资源整合、多学科内容综合以及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3.课程层面
课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渗透下将呈现出如下特征:(1)多元价值观。信息化教学设计受到重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评价也由重视学习结果逐步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监测和评价,提倡学生对学习经验的积累提炼、对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对学习行为的反思总结,呈现出课程价值取向多元化、评价过程主体化的特点。(2)课程内容信息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教师开始借助网络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幻灯制作等),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揉合,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3)知识系列化。无论是CAI课件,还是网络课程,都力图追求整体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得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化,从而构成一个有序、完整的教学系统。(4)资源泛在化。通过互联网,学习者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资源。(5)学习自主化。
[1] [2] [3]